岳麓区:一所农村学校的突围
2021-01-06刘芬范华丽
刘芬 范华丽
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设备设施整体薄弱、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成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现实情况。在乡村振兴进程之中,农村学校如何冲出重围?
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的莲花镇中心小学曾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近年,岳麓区投入7000万元在莲花镇新建了一所现代化的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学生数从300多人发展到目前近1500人,更多的农村家庭选择把孩子放在家门口接受教育。
从一所无人问津的农村学校发展到家长“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门的热门学校,莲花镇中心小学到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的华丽变身,见证了岳麓教育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把优质的教育办到村民家门口
11月初,记者走进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的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不禁为这所农村学校感到惊艳。标准运动场、人工智能室、跆拳道室、陶艺室、沙画室、舞蹈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等“高大上”的配备,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校长周燕介绍:“学校是岳麓区第一所现代化农村示范性小学,也是湖南省两型校园、岳麓区智慧校园示范校、人工智能实验基地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2015年之前,这所学校同样面临着学生少、设备差的现状。原莲花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李进辉告诉记者,2015年9月他带着326个学生搬进新校园,学生们欢天喜地的样子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比过年还高興。”李进辉说。老校园只有两层的教学楼,操场是一块水泥坪,学生的课余活动也就是做做操、跳跳绳,遇上下雨天就无法开展活动。
如今的校园不仅更大,开展活动也不受天气影响。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风雨长廊等活动场地供孩子们尽情玩耍。以前没有专职的音体美老师,也导致了农村孩子缺乏艺体培训。在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这一切都成为过去。
基于学校硬件的配置与教育局协调师资的配备,每名学生都可以在学校接受到运动特长的培训,学校将足球、篮球、啦啦操、跆拳道、羽毛球等专项课堂写进了课表。
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孩子们穿梭于各种特色课堂。在运动场上跑跳玩耍,在花廊下晨读,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学习,农村的孩子享受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再也不用为了送孩子去城里读书,而去市里买房子了。”附近村民拍手称好。
把优质的资源送进农村课堂上
10月28日,在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的“智慧共享”教室里,非遗传承人张询上了一堂精彩的剪纸课,镇内5所村小150多名学生同享《美丽莲花》课程,小荷尖尖、含苞初放、美丽绽放三种荷花形态从孩子们指尖展开。
“老师,我剪得好吗?”当天的智慧课堂上,五峰小学五年级学生彭意璇边展示自己的作品,边感叹智慧课堂的神奇,“电视机里的老师教我们有趣的剪纸,我们能看清老师每一个动作,她还能叫我回答问题,真是太神奇了。”
在莲花镇内,按“1+5”的模式,以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为主校,捆绑桐木小学、五峰小学、云坪小学、金塘小学、龙洲小学5所小规模学校,组建了“莲花镇网络校联体”。针对农村学校缺专职美术、音乐、体育老师的现状,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资源,补齐短板,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课堂上,整体提升莲花镇学生的美育素养。
岳麓区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林涌波介绍,岳麓区在长沙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下,指导各学校组团结队成立了“网络教研校联体”,全面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他评价莲花镇网络教研校联体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就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新建的智能教室对接央广研修平台,不仅能把资源送到农村学校的课堂上,也是教师研修的平台,还能通过智能监测、分析、评价,赋能师生共成长,让课堂达到最优效果。”周燕说,将发挥主校作用,通过智慧平台把优质的资源输送到镇内5所村小。
乡村振兴要靠教育筑牢根基,城乡教育不均衡一度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痛点”。岳麓教育正抓住“痛点”, 戮力前行,为老百姓送上一份满意的教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