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日常养殖技术要素
2021-01-06潘冬霞
潘冬霞
摘要:从小龙虾的生物习性分析入手,结合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浅谈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扬长避短,藉以提高小龙虾养殖的成功率,形成小龙虾养殖规模化的特种养殖产业。
关键词:小龙虾 ;生物习性;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识码:C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营淡水生活,属节枝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鳌虾科。原产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等地,20世纪30年代,由日本传入我国,后在长江流域自然扩散,20世纪90年代初少量试养,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规模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1 小龙虾的主要生物习性
1.1 对水环境的适应性
1.1.1 耐低氧
小龙虾耐低氧能力很强,在溶氧1.5 mg/L的低氧状态下,仍能正常生活。但随着水体溶氧的增加,活力增强,生长速率加快。
1.1.2 水温
小龙虾对水温具有广适性的特点,在-15℃~ 40℃的水环境中能顽强生存。但20℃~32℃是其室温范围。在室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低于20℃或高于30℃,生长速率相应减慢。
1.1.3 pH
小龙虾适宜在微碱性的淡水中生活。pH 7~9是适宜范围。
1.2 食性
1.2.1 杂食性
小龙虾为杂食性水生甲壳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以水草枝叶、腐殖质、水蚯蚓、小虾、小螺丝等水生植物和小型低栖动物为食。在食物较为丰富的条件下,偏爱动物性食物。
1.2.2 好斗性和攻击性
小龙虾天生好斗,具极强的攻击能力。常常两两相斗,有时也见三个相互斗殴。在食物不足时,因相互争抢而互相残杀现象十分严重,雌虾捕杀仔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2.3 贪食性和争食性
小龙虾贪食,食物丰富环境中,呈过饱状态。食物不足时,互相争抢、斗殴。
1.3 趋水性
小龙虾具有天生的趋水性,有水流时,成群结对趋水爬游,
1.4 喜掘洞
小龙虾是天生的掘洞高手,1.5 cm大的个体就有掘洞能力,数小时之内,即能掘成10~20 cm的洞穴。不同规格的小龙虾所掘的洞深浅不一,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掘洞而居是普遍现象,一般一个洞中生活着两只小龙虾,也有的洞穴中栖息着3~4只。掘洞多在水面上下10~20 cm的堤坡上进行。
1.5 领域行为
小龙虾有很强的领域行为。个体选择好某一水域作为其摄食、活动、挖洞的领地,不允许其他个体随便进入。到了性成熟后的生殖期间,才允许异性进入。
1.6 昼伏夜出习性
小龙虾昼伏夜出,白天在洞中或水草丛等隐蔽处所栖息,傍晚外出活动觅食。若白天看到小龙虾上岸、爬草,说明不是水质、底质出了问题就是龙虾生病。
1.7 脱壳习性
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脱壳,脱一次壳就长大一次,从母体刚孵出的蚤状幼体,要脱皮7~8次才能变成仔虾,仔虾到成虾需多次脱壳才能性成熟。龙虾壳主要由钙、磷、镁等元素组成,当体内的钙、磷等达到一定的界值时,才会脱壳,所以在新壳长成的过程中,需要养殖者及时补充水体和饲料中的钙、磷,才能有效地缩短脱壳周期和解决脱壳不遂的问题,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幼虾一般3~5天就脱1次壳,大虾约需12~15天左右才会脱壳,脱壳时间约需10分钟,脱壳后新壳变硬需30分钟以上。
1.8 繁殖习性
1.8.1 小龙虾雌雄异体,行交配繁殖,乱交型
交配有的一次成功,有的需数次才能完成。雌虾产卵均在洞中进行,约需10~30分钟,产卵量随个体大小而不同,一般在200~1000粒不等。
1.8.2 孵化
孵化时间视水温高低而不同,低温能长达两三个月,水温20℃以上约需20天左右,雌虾一年只产一次卵。每年春秋两季为产卵季节,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为产卵高峰季节。秋季产卵高于春季产卵。
2 保证养殖成功的主要技术措施
只有对小龙虾的生物学习性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在养殖过程中才能想方设法扬长避短,营造出适宜小龙虾繁体生长的优良环境,采取相应确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这些措施主要为下述几点方面。
2.1 徹底清塘和栽种好优质水草
2.1.1 彻底清塘
选用国标清塘药物,彻底清除塘中的野杂鱼等敌害生物,目的是清除掉和小龙虾争饲料、争溶氧、争生活水体的敌害对象,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小龙虾的品味和产量,增加收益。
2.1.2 栽种水草
虾塘中常年保持一定量的水草是成功养虾的关键因素之一,丰盛的水草既能有效地调节水质,又是小龙虾舒适的生活场所,是其隐蔽脱壳、活动、摄食最理想的地方。水草本身就是小龙虾优良的植物性饲料,丰盛的水草丛中,繁衍生活着大量的小型低栖动物,如水蚯蚓和小虾小螺等,这些都是小龙虾可口的美食,水草又是小龙虾繁殖生长过程中急需的微量元素源。总之,水草载种的成功,为龙虾养殖的高产高效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虾塘中宜栽的水草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尹乐藻、水浮莲等,以水浮莲最为适宜。栽种水草宜早进行,在虾苗下塘前实施,栽植水草的水深应保持在30~40 cm左右,用种草切成40 cm长的草段,按行距5 m左右,株距1 m左右,将小把草段用脚踩入淤泥中,入泥长度为15~20 cm。如果种草的话,可到高淳等地购草种,打干池水后条播或点播。总之,栽种水草的密度应控制在草长成后覆盖率为池塘水面积的40%~50%为宜,过少满足不了需求,过多会形成“草害”。
2.2 投放虾苗和建防逃设施
(1)选择规格基本一致、体背光泽、活动力强的无病无伤虾苗适时放塘,是养殖成功的又一关键。放苗密度视塘口条件、计划产量、投资能力等多种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亩放2万只左右的虾苗,产量目标可定为300~400㎏左右。
(2)防逃设施,虾苗放塘前或刚入塘后,要立即建好防逃设施。小龙虾有趋水逃逸的习性,雨水形成水流入塘的时候,是小龙虾最易逃逸的时间。所以雨天要经常巡塘,仔细检查防逃网墙有无破损,底部有无洞穴,一经发现,立即修补。大雨季节更要注意预防洪水漫塘的危险。平时向虾塘注水,也要注意塘虾有无逃逸现象。
2.3 科学投饲,提高饲料利用率
饵料是水产养殖的基础,饵料质量的优势体现在饵料系数的高低上。
(1)采取颗粒饲料养虾,应选择色泽光亮,粉细度高,粗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投喂;小规模养殖户亦可用豆粕、麦麸、玉米面等和小鱼糊、微量元素等制成糊壮物沿池水边多点定位、定时投喂。在保证粗蛋白含量达到40%左右的情况下,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免疫多糖、钙和磷等物质,可提高小龙虾的免疫力和促进顺利脱壳。
(2)投饵时间,次数和投饵量,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一般每天投饵两次,第一次为上午8:00~9:00,第二次为傍晚时段,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第一次投喂应少,约占日饵总量的30%,傍晚时的第二次的投喂,因塘虾夜间全部出来活动摄食,所以投饵量要大而足,投饵量应占日饵总量的70%.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季节、水温、天气和虾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投饵后4小时吃完为度。傍晚时投喂后,虾塘吃饱喝足,就会各回领地休息,互相斗殴残杀现象大为减少,最终起捕率增高。
(3)春季刚放苗后,一般日饵量为塘虾总量的3%左右,随着水温的增高和虾体的长大,日饵量的比例相应增大,高峰季节,应提升到5%~8%,塘虾批量脱壳前,要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增强小龙虾体质,使之顺利脱壳。总之,要達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要认真抓好科学投饲这一基础性的工作。
2.4 常抓水质和底质改良高度重视虾病防治工作
2.4.1 水质和底质改良
水质、底质改良是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不能掉以轻心。水质好底质良,小龙虾疾病少,身体健康生长快。否则多种负面反应就会急剧显现。经常加注无污染的清新水是改良水质的有效措施。定期施用水质、底质改良剂作用明显,因改良剂的品种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所以在选用时要根据虾塘具体情况的分析,对症选用才会有显效。譬如塘水亚硝酸盐含量高,就选用硫代硫酸钠含量高的改良剂使用;塘底残渣剩饵多,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可选用分解底改使用;池塘水中氨氮高或pH值不稳定时,可用氨基酸有机酸合剂泼洒等等。购买时多加注意,才会有好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不同品种交替使用,效果好。
2.4.2 病害防治
小龙虾的病害防治要认真对待。部分养殖户就是因为“大麦黄”时期小龙虾的大批死亡而导致养殖失败的。春季虾苗下塘后,经过1个多月的饲养,个体迅速长大,到5月份,塘虾的密度大增,日投饵量急剧上升,残渣剩饵越聚越多,水草的枯枝烂叶沉底腐烂,虾的排泄物逐日递增,自身污染等带来池塘水质、底质的急剧恶化,各种致病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使烂鳃、黑鳃、腐壳、肠炎、水肿、脱壳不逐、细菌和病毒感染传染。肝胰腺病变、败血症等呈爆发趋势,养虾人所说的五月“魔咒月”即为此种情况的形象说明。如何防止“魔咒月”里小龙虾的批量死亡?除了实实在在地做好上述水质、底质改良工作外,定期泼洒聚维酮碘、复合碘等刺激性较温和的碘制剂尤显重要。在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小龙虾有上岸、上草、活动无力等现象时,要检查确诊病情,对症施治,将改水、改底、保草、对症用药等同步进行,用药量要适当加大,取说明书上的上限量施用,连用2~3次方能凑效。5月份,养虾人要分次将虾塘水位加注到最适深度1.2~1.5 m左右,以保证高温季节的正常运作。
2.5 适时起捕上市
(1)起捕原则为多次轮捕,提大留小。龙虾苗经过1个月的精心饲养,很多已达上市规格,要迅速起捕上市。一般连续起捕2-3次以后,隔几天再连续起捕,起捕方法多为笼捕。
(2)多次轮捕的好处,轮捕上市可加快资金回笼周转;轮捕上市可不断降低塘虾密度,改善虾的生活生长环境,促进塘中未达上市规格虾的快速生长,提高单位产量和效益;通过轮捕,可以发现我们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根据实践经验,春季放养的虾苗,到8月份应全部起捕上市。起捕后对塘口进行必要的修整。短期养水养草后,再进行秋季放苗,开始第二茬的养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虾池的利用率,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达到养小龙虾脱贫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