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急诊眩晕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2021-01-06农东海
农东海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急诊眩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急诊眩晕患者96例进行研究,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中医辨证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论: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3.75%VS对照组77.08%)对比(p<0.05)。治疗前,观察组眩晕发作频率对比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果: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急诊眩晕中有积极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辩证治疗;急诊;眩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药物是治疗急诊眩晕的有效方法,常规西医靶点单一,无法有效根除病因,导致疗效并不理想[1]。中医认为眩晕主要分为肝气不调、痰阻、气血亏虚3种证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平衡、听觉障碍、反胃、呃逆、盗汗、面色苍白等,根据患者分型、病情特点选择有效方剂治疗,能够增强疗效。现研究中医辨证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急诊眩晕患者96例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诊眩晕患者96例,分组方法:抽签法。纳入标准:(1)符合《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2];(2)基本资料完整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1)精神类疾病者;(2)肿瘤等重大疾病者;(3)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分组资料,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3例、25例,年龄范围20~65岁,平均(42.23±6.15)岁; 对照组男女分别24例、24例,年龄范围19~65岁,平均(42.35±5.89)岁。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具体方法:①口服甲磺酸倍他斯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规格:6mg片/板×2板),2片/次,3次/日。②症状较重者,可选用前庭神经镇静药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90,1ml:25mg×10 支),肌肉注射, 按体重 0.25 ~ 0.5mg/kg , 一次 6.25 ~ 12.5mg,每日三次。③吸氧,一般用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疗。④其他根据患者的具体诊断原因和适应症对症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中医诊断眩晕症具体治疗如下:
(1)由肝气不调者,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玄参、钩藤、夏枯草、夜交藤、代赭石、杭芍各15克,龟板、牛膝、天麻各10克,牡蛎、龙骨各20克。将上述药材水煎2次,药液混匀。
(2)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竹茹10克、橘红10克、竹茹10克、半夏10克,白术15克、泽泻15克,茯苓20克,牡蛎30克。用法用上。
(3)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炒酸枣仁15克、木香10克、远志10克、甘草1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红枣12枚、茯神15克、龙眼肉15克、当归15克。将上述药材水煎2次,药液混匀。
上述方剂采用煎服形式,1d1剂,于早餐、晚餐后服用。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评判标准:治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没有眩晕症状,可正常生活;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出现眩晕频率低,可以正常生活;有效:患者症状间断消失,症状出现频次少,可以进行日常简单的活动;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总有效率=1-无效率;
(2)眩晕发生频率及生活质量。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选用WHOQOL-100测定方式测定生活质量,具体评分如下:个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分别18分,独立状态、社交、信仰、外周环境分别16分,评分最低0分,最高100分。分数低到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3)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计量资料()用t 检验;总有效率以 [n(%)] 表示,行 X2 检验;P<0.05 时显示有差异学统计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眩晕发作频率
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多采用保守药物治疗急诊眩晕症,对照组所用药甲磺酸倍他斯汀片能使微血管擴张,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缓解伴有血管微循环引起的眩晕症状;但该药常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过敏症状等[4]。若患者症状相对较重,采用抗组胺药类药物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可以抗晕动症、镇痛、镇静、催眠,解除平滑肌痉挛充血症状。同时有一定止吐的作用,抑制中枢催吐和感觉区,可通过中枢性抗胆碱性能,作用于前庭中枢髓质感受器,阻断胆碱能受体的冲动兴奋,改善眩晕。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氧疗或适应症对症治疗,但总体而言,西医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见效慢,用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有效根除病因或积极抑制原发病,影响疗效。
中医辨证中,眩晕主要分为肝气不调、痰阻、气血亏虚。肝气不调患者发病后常会出现心烦气闷、脉细涩、头晕痛的症状,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可以利用钩藤、牛膝、龙骨等,起到清热平肝、血液向下而行等作用;玄参、龟板滋阴潜阳、养血补心;牡蛎主要有潜阳、止汗、化痰的作用;天麻主要发挥养血平肝熄风作用[3]。夏枯草清热祛火;夜交藤治疗失眠多梦、血虚等症状;杭芍镇痛通经;代赭石祛血热、止呃逆、止血。痰浊上蒙型眩晕常见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舌苔白厚,胸闷等,治疗方法以平肝息风,健脾胃,祛湿邪为主。竹茹能够祛痰化瘀、清热止逆;半夏能够健脾化湿;天麻熄风止痉,平抑肝阳;橘红具有理气疏通,化痰功效;白术具有运脾燥湿、化浊止痛效果;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功效,可止涨吐;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牡蛎主要有虚弱、降压等功效。气血亏虚型滋补肝肾,以养血益气为原则进行治疗,其中方剂中黄芪、党参、酸枣仁、当归、白术等起到补血益气作用;远志起到安神益智、祛痰功效;龙眼肉有治疗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的作用;木香起到行气止痛作用;甘草、大枣有养胃健脾作用;茯神有渗湿、健脾、宁心作用等。各方剂根据患者具体病症针对用药,从病因根治,减少症状反复。
本研究中,针对患者辨证分型进行中医治疗,可以从根本病因改善患者症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达93.75%,且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发作频率低及生活质量提高,提示对比西医常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因中药药性温和,药物之间配伍相辅相成,可降低毒副作用,相对西医化学制剂出现胃肠及过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辨证治疗的安全性高。马大勇[5]等人在眩晕中医辨治思路探析中的研究结论中提出,中西医治疗眩晕中,因遵循去除诱因,调理身体体质,辨证施治,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且治疗安全性高,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子明, 张素珍. 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39(1):187-189.
[2]陈炜.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J].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3):64-66.
[3]唐于平, 尚尔鑫, 陈艳琰,等. 药对配伍效应与功效物质现代研究方法与策略[J]. 药学学报, 2019,54(9):1564-1573.
[4]高琦, 徐保平, 万伟琳,等. 世界过敏组织严重过敏反应指南解读[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 35(3):170-177.
[5]马大勇、李庆彬、黄丽贤、马洪明. 眩晕中医辨治思路探析[J]. 现代中医临床, 2020,27(6):63-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