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某医院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身心健康评估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01-06郭林梅赵晓云曾繁霞刘慧萍戴永利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身心健康应对策略

郭林梅 赵晓云 曾繁霞 刘慧萍 戴永利

摘要: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居家隔离期间某医院支援武汉火神山及发热门诊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身心健康状况,寻求解决身心问题的应对策略,减轻防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安心抗疫工作,提高战斗力。方法  采用问卷星软件对某医院2020年2月2日前往武汉火神山抗疫一线及在某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6-18岁子女进行包括身体状况、食欲情况、睡眠时间、情绪变化、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居家锻炼时间等进行身心健康评估调查问卷,分析COVID-19对儿童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针对出现焦虑、抑郁、担忧情绪的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得出某医院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医务人员的子女身体健康者占81.1%、食欲正常者占78.4%、睡眠正常占68.9%、情绪有明显变化者52.7%,其中焦虑者20.2%、担忧者22.9%、抑郁者9.4%、使用电子产品<1小时者33.8%、>1小时者占66.2%;居家锻炼时间<1小时者占90.5%,>1小时者占9.5%。52.7%的官兵子女存在焦虑、抑郁、担忧等情绪改变,父母在抗疫一线工作是导致情绪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居家隔离对某医院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情绪改变尤为明显,青少年儿童对父母在抗疫第一线工作的担心是引起焦虑、抑郁、担忧情绪的主要因素。因此家庭-单位-学校-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儿童身心问题的干预应对,以减少青少年儿童在重大疫情流行期间居家隔离而出现的失眠、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问题。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一线;子女;身心健康;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2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大疫情以来,在全国、全世界迅速蔓延,给全社会人们的生活、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020年1月20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1]。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正式将该病毒所致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在重大疫情面前,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某医院抽组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某医院同时也为抗击疫情组建了医院发热门诊。在重大疫情面前,作为医护工作者,奔赴一线抗击疫情,义不容辞。而COVID-19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病情进展迅速,具有一定致死性,对全球的健康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且尚未有特效药物,疫苗的研发也需要相对长的时间[2]。对于有亲人在前线抗击疫情的家里人来说,担心、恐惧、焦虑等等情绪是普遍存在,尤其对于青少年儿童,他们的心理发育不太成熟,在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对亲人的担忧、害怕、焦虑等情绪可能更突出[3]。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可能家长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及学习是否进步,在这种特殊时期或者重大的疫情面前他们的心理问题干预也应该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4]。因此,本研究针对某医院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子女开展了身心健康问卷调查,以期对发现的身心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并对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面前青少年儿童心理应对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医院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18岁,于2020年3月21日-3月22日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身心健康状况。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父母职业。身心健康状况包括:身体状况、食欲、睡眠、情绪变化、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居家锻炼时间。

1.2.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前言明确说明本调查的目的及相关填写要求,再由符合条件的其子女如实填写。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共回收76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97.3%。其中男39人(52.7%),女35人(47.3%);年龄10.9±3.7;小学47人(63.5),初中14人(18.9),高中13人(17.6%);父母醫护工作者65人(87.8%),其他工作者9人(12.2%);

2.2  研究对象身心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60人(81.1%),身体有不适感14人(18.9%);食欲正常58人(78.4%),食欲减退或增加16人(21.6%);睡眠正常51人(68.9%),睡眠减少或增加者23人(31.1%);情绪无明显异常者35人(47.3%),情绪有明显变化者39人(52.7%),其中焦虑者15人(20.2%)、担忧者17人(22.9%)、抑郁者7人(9.4%));使用电子产品<1小时者25人(33.8%),>1小时者49人(66.2%);居家锻炼时间<1小时者67人(90.5%),>1小时者7人(9.5%)。

3.讨论

3.1  随着COVID-19疫情的持续,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机构均依法对不同级别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隔离及治疗措施[5],教育部门也相继通知延迟开学时间等等一系列防控举措[6]。随着疫情不断扩大的影响范围、不断延长的持续时间、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父母长期抗疫一线工作带来的分离焦虑感[7]、对自己及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亲人的担忧等等都可能会对青少年儿童带来各种各样的不良身心状态。本研究显示大部分官兵子女身体健康、食欲正常,少部分会出现身体轻度不适如心跳加速、出汗、轻微头晕、食欲减退、轻微恶心感等等;出现睡眠异常占其中21.1%,以失眠、做恶梦为主要表现;使用电子产品<1小时者33.8%、>1小时者66.2%;居家锻炼时间<1小时者90.5%,>1小时者9.5%。居家隔离期间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较长,居家锻炼时间过少,长时间会影响青少年儿童视力,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体重增长,甚至引起肥胖、血脂、血糖、血压升高等严重的健康问题。在上述调查问卷中情绪变化明显尤占52.7%,其中焦虑者20.2%、担忧者17人22.9%、抑郁9.4%;说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青少年儿童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担忧、失眠、抑郁等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可直接影响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甚至危及身体健康[4]。儿童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它不仅是儿童身心健康的桥梁和纽带,更与儿童免疫力密切相关[8]。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当然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青少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威胁身体健康时将给家庭造成严重的困扰。如果战斗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医务人员的子女出现上述问题,会给他们本就耗竭身体及心理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及战斗力。为了给战斗在前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我们有必要对医务人员子女在COVID-19期间的身心健康进行调查评估,针对出现的身心问题进行应对策略研究。

3.2  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长期居家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影响[9]。儿童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不能得到有效干预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兴趣减退、悲观、闷闷不乐、乏力、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人格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在成年后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10]。在疫情暴发流行期间,青少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主要与担心自己或对处在抗击疫情一线亲人处于被感染的危险当中有关。我们应对该类青少年儿童及时进行心理支持、正面客观的描述COVID-19流行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消除他们对疫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

3.3  本研究对COVID-19疫情期间某医院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存在的身心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为今后面对重大疫情时儿童身心问题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针对应用上述调查问卷显示的青少年儿童身心问题,社会、家庭、防疫一线医务人员所在单位和学校有责任采取有效、快捷的措施进行预防、干预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身心问题,尤其焦虑、抑郁、恐慌等情绪的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3.3.1  家庭方面: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小的功能组成单位,是个体与外界环境联结的重要一环,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11]。家庭干预一般需遵循五项基本原则[12]:增加安全感、保持危机中冷静安定、增加自我价值感及家庭社会归属感、增进社会联系、给予希望。(1)在疫情期间家里长辈应该给居家青少年儿童用科普语言进行COVID-19疫情的讲解,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居家隔离的意义,使其从心理愿意配合做好疫情隔离防护措施,督促他们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通风,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2)让他们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按时进行网络上课学习,课后督促按时完成作业;(3)规定电子产品及社交媒体等的使用时间;(4)鼓励适当与同伴、朋友进行联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及“同伴教育”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预能起到积极的作用[13];(5)播放舒缓的音乐、一起做游戏或共同完成某件事情、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等等可以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6)一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做操、练瑜伽、仰卧起坐等等,运动可以使多巴胺分泌增多,让人保持愉悦的心情;(7)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合理健康饮食,保证营养供给,促进免疫力的增强;(8)以尊重、理解、平等的态度与青少年儿童多沟通、多交流、多陪伴,家长不要自己长时间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而忽略孩子,及时发现他们有无身体不适、失眠、情绪改变等身心健康问题;(9)面对初三及高三的中学生更应该加强沟通,帮助及时解决困难,如果出现家长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可寻求专科治疗。(10)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好防控措施,尽可能少去或者不去公共场所,减少发生COVID-19感染几率,使自己与家人处于安全环境内。

3.3.2  社会方面:(1)要做好宣傳,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自2019年12月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及习主席特别重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教育部、其他政府部门依法采取了各种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对COVID-19疫情的相关信息公开透明,对各种疫情控制措施进行宣传,对各种英雄人物、感人事迹进行报道,增加青少年儿童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的途径,让他们清楚了解 COVID-19的可治愈性,理解隔离手段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治疗患者,同时也是保护亲人、自己和社会安全的方式。(2)重视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引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对疫情期间不同人群存在的可能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干预要点提出了干预指导原则[14],马弘主编《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服务心理支持技巧50问》针对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如何回答进行了指导[15]。建立了心理援助热线,对不同人群提供了专业帮助。

3.3.3  单位方面:(1)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所在单位要对他们的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家庭实际情况,有无困难,是否需要帮助;(2)印发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在前线战斗中英勇顽强的精神、自我牺牲的奉献、光荣的事迹,通过这些让医务人员子女更及时了解亲人在一线的情况,激发他们的崇拜和荣誉感,这些积极的情绪对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6]。

3.3.4  学校方面:因COVID-19疫情影响导致青少年儿童长时间宅家,脱离学校生活、脱离同龄人群体、初三、高三学生还要面临升学压力,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恐慌、抑郁、担忧、冲动等等不良情绪,可能伴随有恶心、食欲差、心跳加快、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不适感。学校是青少年儿童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阻隔不能按时复学,因此学校、老师有义务采取措施帮助他们。(1)班主任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多种手段与孩子们主动建立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心理健康情况,通过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疏导及安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战胜不良情绪。(2)建议孩子们参照在校的作息时间表,规律的安排生活、学习,推荐宜读书目,在微信群内交流读书心得等等,都可以调节舒缓不良情绪。

3.3.5  自我调节: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无限制的刷手机、玩电玩,多读读书、听听音乐、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多陪陪家人,还可以现代通讯手段向同学、朋友倾诉,如果出现心理障碍时可以寻求专业帮助,获得更多的支持鼓励。

综上所述,COVID-19重大疫情期间对某医院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采取家庭-社会-单位-学校-自我调节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应对,以期在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时,为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子女出现身心问题时的应对策略方面提供依据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Z]. 2013-6-29.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EB/OL].[2020-02-19].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2.shtml?from=timeline.

[3] 陈茹,田文华.重大自然灾害后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9):712-715.

[4] 魏华,陈立,钱英,等.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家庭干预的建议[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46.r.20200305.1105.002.html

[5]应艳琴,温宇,赵瑾珠,等. 2019-nCoV 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儿童分级防控建议[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46.R.20200205.1708.002.html

[6]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调整全省大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预通知[N/OL](甘教厅[2020]14号).

[7]张莉靖,李倩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最新研究进展[J]. 校园心理,2017,12(7):452-453.

[8] 王悦,杨媛媛,李少闻,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居家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46.R.20200218.1248.002.html

[9]李少闻,王悦,杨媛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46.R.20200218.1257.004.html

[10] Hoffman MA,Kruczek T.A bioecological and model of mass trauma;individual,community,and societal effects[J].Counseling Psychologist,2011,39(8):1087-1127.

[11]赵蓓.疫情中大学生家庭弹性与心理状态:希望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4):24-25.

[12]Stevan E Hobfoll 1, Patricia Watson, Carl C Bell, et al. Five Essential Elements of Immediate and Mid-Term Mass Trauma Intervention: Empirical Evidence[J]. Psychiatry. 2007, 70 (4): 283-315.

[13]Susanne van Buschbach,Christianne A.I. van der Meer,Lucy Dijkman,et al. Web-Based Peer Support Education Program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J]. The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2020,46(4):227-231.

[14]國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020年1 月印发.

[1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马弘主编).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服务心理支持技巧50问》[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0年 2月出版.

[16]闫保华,刘延彤,安花花,等.任务中期维和官兵心理应激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05):630-632.

作者简介:郭林梅(1978.09.08)女;山西洪洞;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危重症、儿童保健及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身心健康应对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的特点分析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