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治疗分析
2021-01-06王帅
王帅
摘要:目的:针对败血症儿童采取抗生素治疗,观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纳入的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采取头孢比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水平低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新生儿发生败血症后,采取抗生素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新生儿败血症指的是新生儿发生细菌性及真菌性脓毒症,包括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等,患儿发生全身炎性反应,在血液中培养致病菌,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早发败血症、晚发败血症,患儿发病率较高,对患儿生命健康产生影响,患儿可能发生后遗症[1]。近几年,败血症病原菌发生变化,常见的致病菌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抗生素治疗有利于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将我院纳入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不同抗生素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纳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儿各40例。其中,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34例,患儿年龄在1-28d,平均年龄(13.54±4.32)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通过头孢曲松治疗,每天口服50mg头孢曲松。
观察组:患者采取头孢比肟治疗,患儿每天口服50mg。
1.3观察指标
治疗1周后,对比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治疗时间。对比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显效,患儿体温正常,细菌分离后为阴性;有效,体温基本正常,细菌培养后转为阴性;无效,患儿细菌培养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组间PCT及CRP水平、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PCT水平低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相关,受到疾病影响容易发生全身性炎性反应,患者疾病较为危险,致死率较高。新生儿免疫系统为发育不完全,容易受到病原菌攻击,感染后容易发生全身炎症。病原体进入新生儿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从而释放毒素因子,对患儿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新生儿发病时间,败血症可分为早发败血症及晚发败血症,病菌性感染的败血症一般是早发败血症,早发败血症在足月新生儿发病率在1%-10%,死亡率在20%,早产新生儿发病率在15%,死亡率高达50%[2]。早产儿发生黄疸后,容易诱发出血及休克等症状,新生儿感染后,机体对病原菌侵入会产生炎性反应,等待患儿病情进一步发展,对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释放较多的毒素对免疫系统产生刺激,从而诱发败血症。临床调查显示,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或者金色葡萄球菌,在此类菌种治疗中,抗生素的效果较为显著[3]。临床常见的抗生素是头孢曲松、头孢比肟等头孢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对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均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抗生素改善患者机体感染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抗生素合理使用安全性较高,治疗费用低廉。但自整体上看,两组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有待提升。在一项临床调查中显示,新生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有利于提升新生儿抗体,将儿童的机体免疫功能发挥,通过靶细胞受体与毒素结合,可降低细胞毒性,形成有效的复合物,提升机体抵抗力,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往往会见到显著的效果。对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也要思考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效果,通过有效的治疗方式,提升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避免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抗生素治疗,患儿疾病症状有所改善,疾病治疗有效率提升,但总体上看,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水平及血小板水平、治疗时间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过程中,通过抗生素治疗可见到显著的效果,该治疗方式具有巨大的空间,可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从而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技术治疗儿童败血症。
参考文献:
[1]邵诗琪,张馨尹,冯昆,何云雁,熊小密,华子瑜. 败血症风险计算器指导下疑诊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抗生素管理[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06):582-587.
[2]施忆玫,施灵敏. 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05):559-561.
[3]罗文秀,张兰,朱樱梅,曾俊峰. 分析美罗培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6):85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