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及对策研究
2021-01-06李永建唐得胜马志刚
李永建,唐得胜,马志刚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及对策研究
李永建,唐得胜,马志刚
(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 610081)
四川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省份之一,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年均发生地质灾害2 600余处,全省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种类多、规模齐、危害大等特点。通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2014-2018年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下降近80%,但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群发的态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通过分析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关键环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开展以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可以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减轻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四川省;防治对策
1 基本情况
四川地跨我国Ⅰ、Ⅱ级地貌台阶,山地丘陵总面积达44.7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区内地形起伏悬殊,地层岩性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气候复杂多变,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险情重、危害大、成灾快。广大山区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深度广度加强,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和扰动加剧,工程建设活动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截至2020年7月,全省已排查发现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4 007处,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有以下四个特点。
图1 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
1)地质灾害分布广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延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龙门山断裂等三大断裂带分布。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在全省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近2 800个乡镇、14 960个行政村,主要集中在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2)地质灾害种类多
地质灾害隐患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其中:滑坡17 189处,占约50.6%;崩塌 7 043处,占约20.7%;泥石流6 353处,占约18.7%;不稳定斜坡3 241处,占约9.5%;其他181处,占约0.5%。
3)地质灾害规模齐
全省已查明的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隐患分别为111处、181处、3 775处、29 940处,各占总数的0.3%、0.5%、11.1%、88.1%。
4)地质灾害危害大
全省34 007处地质灾害隐患不同程度威胁近142万人的生命和781.1亿元财产安全,隐患点数、威胁人数、威胁财产均占全国同期的10%以上。
2 前期工作基础
2014年四川省启动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以来,以四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防灾成效显著。
2.1 调查评价体系
调查评价体系涵盖了常态化的排查工作,1∶50000详细调查等工作,目的是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下一步开展监测预警及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2014年以来部署了76个县地质灾害详查、176个县(市、区)年度巡排查、应急排查、16个县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和应急保障测绘。
2.2 监测预警体系
监测预警体系涵盖了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气象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等工作,通过“人防+技防”的综合监测预警手段,科学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多途径发布预警信息。2014年以来建立了四川省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和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逐点落实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员近4万人、建设普适性专业监测点7279处、20个市(州)专业监测预警工程及数据库建设、93个县级地质灾害远程传输实施对讲监测指挥平台建设。
图2 四川省地质灾害类型组成结构图
图3 四川省地质灾害规模组成结构图
2.3 防治体系
防治体系涵盖了避险搬迁、工程治理,排危除险等工作,是通过工程手段或搬离威胁区直接降低地质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2014年以来部署了100 714户避险搬迁、1 839处工程治理、19个综合整治、3 947处排危除险。
2.4 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涵盖了技术支撑服务、科研攻关、宣传培训等工作,目的是提升基层防灾能力。2014年以来部署了省、市、县三级科普宣传与应急演练及能力建设。2014~2019年累计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23.9万场,培训演练人数655万人次,全面提升的群众防灾减灾能力,开创了“全民防灾”的良好局面。
通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2014~2018年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下降近80%;年均因灾损失为4.8亿元,较同比下降61.6%;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等措施实际销号26 186处,占2013年末基数的60.5%;61万人和260亿元财产成功脱离地质灾害威胁,分别减少28.4%和28.9%;五年时间实现成功避险328起,避免了17 762名群众可能的因灾伤亡。
3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随着脱贫攻坚、西部大开发及城市(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益加速,加之近年来地震、强降雨等自然灾害事件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激增,四川省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群发的态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1)特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导致地质灾害高发多发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丘陵广布,地形高差悬殊,区内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等三大地震活动断裂带汇集,构造活动强烈,加之人口多、分布广,地质灾害呈高发多发态势。
2)地震强降雨导致次生地质灾害频发
近年来,“8·8”九寨沟地震、“6·17”长宁地震及极端暴雨天气过程频繁,加之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等强震持久影响,山体内伤重、松散物源多,在降雨、地震等激发下次生地质灾害频发,防不胜防。
3)地质灾害调查还需进一步深化
前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主要围绕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做了大量工作,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还不够深入,现有工作成果尚无法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提供有力支撑。加之受传统调查手段普遍落后等因素制约,“隐患”在哪里无法准确识别,“预案外”灾害时有发生。
4)地质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还有待完善
目前,全省建立了以群测群防为主,人防技防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但是科技化防灾程度还不够高,专业监测覆盖面还不够广,特别是针对重点地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立体综合专业监测预警能力尤显不足,亟须推进专群结合、人防技防并重,综合运用 “空-天-地”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专业监测等手段,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监测预警能力与水平。
5)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全省范围内特别是“三州地区”尚有大量隐患点迫切需要开展综合治理,亟待地质灾害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统筹谋划,着力提高综合防治效益。
6)防治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面对严峻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艰难险重的防治任务,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党和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及社会公众的高期盼,迫切需要补齐人才队伍短缺、技术装备落后、科技支撑不足、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等短板,着力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提升科技化支撑和快速应对保障能力。
4 防治对策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体原则,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从灾后治理转移到灾前预防。面对严峻的防治形势,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精细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以风险识别与分类分级处置为主线,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动态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数据库;统筹推进人技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和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
4.1 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
按年度开展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域年度地质灾害动态巡查排查。在既往调查的基础上,对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基本掌握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底数及动态变化特征,作为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等工作的基础。部署重点县城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调查评估,为有效消减县城地质灾害威胁提供有力支撑。
4.2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监测掌握地质灾害变化趋势,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开展全省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监测[2],圈定和监测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针对确认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变形区及其风险等级,构建以群测群防专职监测、群专结合监测、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监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3]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体系。通过专业队伍驻地指导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基层防灾能力和群测群防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提高监测预警精准度。
4.3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多措并举,分级分类消减地质灾害风险。针对风险高的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加大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工作力度。针对险情紧迫、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采取排危除险措施,消除隐患威胁。对地质灾害集中连片发育的重点县城,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整治。
4.4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
瞄准地质灾害风险识别、监测、防控中的关键环节,大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4]。根据国家地质灾害遥感识别分析中心建设方案,建设省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分析中心。充实完善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机构[5],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保障,采取政府采购的模式购买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图4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路线图
5 结语
四川省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群发的态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建立以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是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筑牢人民福祉屏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的必要条件。
[1]李文鹏.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5-8.
[2]许强,董秀军,李为乐.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7):957-966.
[3]刘艳辉, 苏永超. 四川青川县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 27(01):137-146.
[4]殷跃平.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技水平[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3.
[5]胥良.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 四川地质学报, 2013, 33(002):208-211.
A Study of the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eohazard Control in Sichuan Province
LI Yong-jian TANG De-sheng MA Zhi-gang
(Sich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nd Spa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Geohazards Control, Chengdu 610081)
Sichuan Province is one of the provinces with the most developed geohazards in China. More than 2,600 geohazards have occurred each year in Sichuan Province sinc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Geohazards in Sichuan Province are characterized by wide distribution, many kinds, large on a scale and great harm.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deaths and disappearances due to disasters dropped by nearly 80 per cent year on year thanks to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geohazards. Whereas,the situation of geohazard control of Sichuan Province is grim due to geohazards occur frequently and in groups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grim situation and key links combined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eohazard control work of the actual we will carry out work to control geohazards which is dominated by geological hazard investig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construction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geohazards and moderniz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us, we can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and level of geohazard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geohazards.
geohazard; situation of geohazard control;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Sichuan Province
2020-11-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1505205)
李永建(1964-),男,四川仁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方向工作
唐得胜(1988-),男,四川安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方向工作
X43;[P621+4]
A
1006-0995(2020)04-0676-04
10.3969/j.issn.1006-0995.2020.0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