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丹巴县独狼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2021-01-06凡韬王毅王春林

四川地质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丹巴片岩金矿

凡韬,王毅,王春林

四川丹巴县独狼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凡韬,王毅,王春林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三地质队,四川 峨眉 614200)

丹巴独狼沟金矿是近年来在松潘-甘孜成矿省内发现的一大型金矿床。通过对其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矿床成矿条件并建立成矿模型,认为其属中温热液造山型石英脉金矿,矿体产出明显受断层控制,成矿热液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至次级断层构造及断层相关构造裂隙中冷却析出形成矿床。并指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首先应对其深部断裂构造系统进行研究,其次应在F2断层深部寻找盲矿体,最后隐伏次级构造是发现雁列状新盲矿体的重点部位。

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金矿床;独狼沟

丹巴独狼沟金矿地处松潘-甘孜成矿省内的松潘-玛多成矿区[2,6],区域成矿条件优越,脉金矿床成矿潜力巨大,目前已发现燕子沟等众多中-小型脉金矿床[1,3,4,5]。独狼沟金矿床是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床,目前矿床勘探程度较高,已探获金总资源量已达大型金矿规模,但矿床成因研究程度低,未进行系统的矿床地质研究。因此研究独狼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规律,对矿区深部找矿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特征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于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构造带及扬子地块西缘南段川滇构造带形成的“Y”字型构造的北西侧[7,8]。区域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和三叠系。区域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岩构成区内岩浆岩主体(图1)。

图1 区域地质简图(据1:20万区域地质图)

图2 矿区地质简图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泥盆系危关群第三岩组(D3)及第四岩组(D4)。第三岩组为区内主体地层单元,出露面积大,第四岩组仅在矿区西侧少量出露(图2)。危关群第三岩组下部为一套石榴石矽线石二云石英片岩,出露厚度大于210m,主要分布在矿区东侧,被火地断裂切割;中部主要为一套二云石英片岩、石英岩呈不等厚互层状,夹黑云母片岩、角闪白云母片岩,出露厚度大于500m,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顶部为一套白云质大理岩,出露厚度大于20m,该岩性层较稳定,为危关群第三岩组顶部标志层;危关组第四岩组矿区内仅出露下部岩性段,主体为层状二云石英岩夹变粒岩、矽线黑云片岩,与下伏危关群第三岩组白云质大理岩呈整合接触关系。

2.2 构造

矿区内主要构造类型为断层,主体由3条同向同性质断裂F1、F2、F3组成。

F1断层:位于矿区东侧,南北向展布,逆断层。总体倾向西-北西,倾角中等-陡立;断层面波状起伏,劈理化带较发育,带宽4~5m,最大可达10~15m;断层上盘岩性为石英岩及二云石英片岩,下盘岩性石榴二云石英片岩。

F2断层:位于F1断层西侧,南北向展布,逆断层。总体倾向西,倾角中等-陡立;断层面波状起伏,断层近地表产状较陡,平均倾角约70°,向深部延伸逐渐变缓;破碎带宽度一般为10~15m,构造角砾岩明显;次级构造发育,主要为断层相关褶皱及次级羽状裂隙,局部见断层镜面;断层上、下盘岩性均为石英岩及二云石英片岩。F2断层为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主矿体即产于该断层破碎带及次级构造中。

F3断层:位于F2西侧,南北向展布,逆断层。总体倾向西,倾角中等-陡立;断层破碎带明显,局部见构造角砾岩出露。断层上、下盘岩性均为石英岩及二云石英片岩。

2.3 岩浆岩

矿区出露岩浆岩主要有两种,分别为角闪岩和花岗伟晶岩。角闪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北西侧,在矿区南部及中部有零星出露,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石呈深灰、灰黑、灰绿色,柱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普通角闪石、石英及少量金属硫化物,呈岩脉和岩枝状产出;花岗伟晶岩主要出露于矿区东侧,近南北向展布。岩石浅灰白色,伟晶结构,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电气石和白云母,见少量金属硫化物,呈岩脉状产出。

2.4 变质作用

矿区内分布的岩石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造山变质作用影响,可能是多期变质作用影响的综合结果。特征变质矿物为黑云母、石榴子石、矽线石和透闪石,变质相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可划分出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和矽线石带,属中温中压变质相带。动力变质作用多发生于断层破碎带附近,形成碎裂岩和糜棱岩等构造变质岩系,接触变质作用发生于中基性岩体与地层岩石接触部位,部分地区见角岩化岩石,属高温接触变质岩系。

2.5 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强烈,普遍具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黄铁矿化等,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与成矿有较大联系。

3 矿体地质特征

独狼沟金矿共圈定工业矿体8个,其中1号矿体规模最大,为主矿体。1号矿体总体呈南北展布,倾向北西西,倾角中等-陡立,近地表矿体产状较陡,深部延伸有变缓趋势。矿体长度约600 m,最大延伸251m。矿体最大厚度为约23m,厚度稳定。金平均品位为6.27g/t。矿体赋存于石英脉中,脉状产出,局部有膨大及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现象,矿体顶、底板围岩为石英岩和二云石英片岩(图3)。

图3 独狼沟金矿1号和8号勘探线剖面

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结构、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乳滴状结构、柔皱结构、鲕环结构、填隙结构(图4);构造主要为浸染状、脉状构造为主,次为团块状构造。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辉锑矿、碲铋矿、银金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自然类型属于原生矿,矿石为低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矿石中硫元素主要以黄铁矿形式产出。矿体围岩主要为石英岩和二云石英片岩,少量构造角砾岩和糜棱岩。

图4 独狼沟金矿矿石镜下鉴定成果

4 矿床成因分析

4.1 成矿地质条件

岩浆岩条件: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花岗质岩体构成了区域上侵入岩主体。根据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形成年龄大致167Ma~106Ma(1980,丹巴幅区调报告),属燕山运动晚期产物。岩浆活动为区内金等多金属热液矿床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及热源,为形成矿床提供了先决条件。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对独狼沟金矿床进行过流体包裹体温度研究,确定了矿床成矿期热液温度为257℃~298℃。为中温热液矿床。

图5 独狼沟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构造条件:区域内明显经历过两次造山运动,即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早期造山运动形成大量逆断层,组成造山期的叠瓦式逆断层构造格架,为形成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运输通道和容矿空间;后期造山运动对前期形成的叠瓦式逆断层构造格架进行改造,形成次级断裂及断层相关构造,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及热源。独狼沟金矿床明显受断层构造影响,其矿体主要产出于南北向区域性断裂—火地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中,主矿体严格受F2断裂及其次级裂隙控制。矿体形态受断层破碎带形态变化相应变化,出现局部膨大和尖灭再现及分支复合现象。

4.2 成矿模式探讨及找矿方向

独狼沟金矿属中温热液造山型石英脉金矿,矿体产出明显受断层控制,成矿热液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至次级断层构造及断层相关构造裂隙中冷却析出形成矿床。通过矿区内探矿系统对区内发育的3条逆断层揭露情况,发现其靠近地表时产状较陡近乎直立,往深部延伸时均出现明显变缓现象。其组成的叠瓦式构造格架在深部可能会相互交互并形成“帚状断裂”组合特征(图5)。独狼沟金矿目前发现的金矿体多产于F2断层破碎带内及其次级构造裂隙中;F1断层破碎带几乎不含石英脉及金矿体;F3断层破碎带及其次级构造发现少量石英脉,但含矿性较差,目前深部控制情况一般。因此F2断层深部的延伸情况决定了矿区深部找矿的方向,同时隐伏次级断裂构造的发现也将对矿区寻找雁列状盲矿体带来契机。

5 结论

1)独狼沟金矿属中温热液造山型石英脉金矿,矿体产出明显受断层及其次级构造影响。矿石矿物以自然金、磁黄铁矿和碲铋矿为主。区域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为成矿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区域造山运动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运输通道和存储空间。

2)深部断裂构造系统的研究对矿山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F2断层深部延伸情况对矿区深部找矿中寻找盲矿体至关重要,同时隐伏次级构造对发现雁列状新盲矿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冯伟,熊发挥,刘术湘.川西丹巴地区燕子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31:89-91.

[2] 高质彬,王小春.燕山-喜马拉雅旋回在中国内生金矿成矿作用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原因探讨[J].矿床地质,1992,02:97-105.

[3] 侯林,汪雄武,彭惠娟.丹巴燕子沟金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金属矿山,2009,09:123-127.

[4] 彭小东,张薛.丹巴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10:147-150.

[5] 王小春.川西地区金矿的类型及分布规律[J].地质与勘探,2000,01:20-24.

[6] 许志琴,王宗秀,候立伟.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研究新进展[J].中国地质,1991,12:14-16.

[7] 张欣,汪雄武,肖渊甫,等.四川丹巴燕子沟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0,30(03):280-283.

[8] 张欣,汪雄武,赵岩等.丹巴燕子沟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分析及成矿机制初探[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03:19-24.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Ore Genesis of the Dulanggou Au Deposit in Danba, Sichuan

FAN Tao WANG Yi WANG Chun-lin

(No. 403 Geological Team, BGEEMRSP, Emeishan, Sichuan 614200)

The Dulanggou Au deposit in Danba, Sichuan is a large one. It should be a mesothermal orogenic type quartz vein gold deposit according to stratigraphy, structure, magmatic rock, metamorphism and wallrock alteration.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faulted structure. Prospecting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engaged in research on deep fault system, especially search for blind orebody in the depth of fault F2and en echelon blind orebodies in concealed secondary structure.

geological feature; ore genesis; Au deposit; Dulang Valley

2019-10-20

凡韬(1981-),男,四川南充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固体矿产勘查

P618.51

A

1006-0995(2020)04-0585-04

10.3969/j.issn.1006-0995.2020.04.012

猜你喜欢

丹巴片岩金矿
道路边坡片岩耐崩解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反倾边坡风化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丹巴甲居藏寨建筑马克笔表现技法研究
石英片岩路基填料适用性分析
巴彦乌拉山老变质岩系中的构造片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中国四川丹巴嘉绒风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