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特征分析
2021-01-06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而人力资源中尤其是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1],目前对人才流动问题的研究成果丰富,其中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主要针对人才流动的现状、影响因素、人才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作用及人才流动城市偏好等问题展开研究[2-4];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借助微观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高等学校、民营企业等特殊领域高学历人才流失现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研究,发现以上领域高学历人才流动主要与企业或单位的资源配置、内部激励机制、工资待遇等因素有关;另外也有学者从地理学视角在全球、国家、省域等不同范围下,选取学术型高学历人才、高校毕业生、留学生等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结构、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关联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高学历人才流动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进行分析[5-10]。从研究区域来看,学者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北京、广州、上海等热点城市研究的较多,而将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伴随国家对东北振兴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东北地区人口流动问题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国内学者对人才流动问题研究较深入,但很少有学者对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动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将所提到的新生代高学历人才定义为1980年后出生、且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已有研究多基于动态流动人口监测或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的年龄、性别、月收入水平等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而缺乏对人才流出地空间特征的分析。据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东北三省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出数量占人口流出总量的18.63%,人才流失数量较多,作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地区,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基础上,有必要摸清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把握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的整体情况,为政府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为此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借助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东北三省2017年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才基本特征,之后数据借助ArcGis可视化表达、局部空间关联指数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才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北振兴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该数据采用分层次、分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方法,调查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建设兵团中在流入地居住超过一个月的15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筛选出户籍地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流动人口样本总量为14706,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样本为2740,而1980年及其之后出生的流动人口样本为2189。
2.研究方法
(1)全局莫兰指数主要用来描述某区域整体相关性,借助莫兰指数来分析东北地区新生代流出人才空间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Ia表示莫兰指数,xi和xj代表城市i和城市j,是空间单元相邻权重,能够代表空间单元的关联程度,莫兰指数介于-1~1之间,大于0表示正相关,小于0代表负相关,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示空间单元关系越紧密[11]。
局部莫兰指数主要描述区域内部各空间单元的相关性,研究主要利用莫兰散点图来分析东北地区新生代流出人才的空间分布的局部自相关程度,其公式如下:
(2)局部空间关联指数能够探索人口流入的热点城市与冷点城市,从而进一步分析东北地区新生代人才流出的热点集聚区域[12]。
(3)文章利用趋势面分析法探索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失人才的空间分布趋势。Zi(xi,yi)为i城市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的数量,其中xi,yi为平面空间坐标,计算公式为:
其中,Ti为趋势函数,代表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数量的总变化趋势;ei为自相关随机误差,代表东北地区城市间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数量的局部变化特征[14]。
二、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基本特征
(1)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以25~35岁的青年为主,性别差异明显。通过计算得知户籍地为辽、吉、黑的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平均年龄与众数年龄均为29岁,表明东北地区新生代流失人口以29岁左右的青年人口为主。从年龄阶段来看,26~30岁年龄阶段流出人才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31~35岁年龄阶段,而26~35岁年龄段流出人才所占比重超过70%,表明东北地区流出人才以26~35岁青年为主,不足20岁及超过35岁人才流出较少,与20岁以下年龄阶段人口对家长依赖性较强,而35岁以上年龄阶段人口处于家庭事业稳定时期存在直接关系;从性别来看,新生代流出人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量上来看,新生代女性人才流出数量为1260人,多于男性929人,说明东北地区新生代女性人才的流动强度较大。
(2)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出的主要原因为务工经商,流动强度较大。从流动原因来看,以务工/工作为主的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家属随迁、婚姻嫁娶以及经商。从性别来看,新生代女性因家属随迁、婚姻嫁娶流出人才数量较多,而男性因务工/工作、经商为由流出数量较多。
从居留时间来看,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在流入地居住五年以内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在流入地居住5~10年的人口次之,居住10年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最低,表明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在流入目的地居留时间较短,流动性较强。
(3)行业分布广泛,且以技术、智力密集型职业为主。从职业分布状况来看,由图1可知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职业类型最多为商业服务业,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公务员/办事人员/有关人员,而从事农林牧副渔及无固定职业的人口所占比重最低。表明东北地区新生代流出人才从事职业分布在第二、三产业,且以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职业为主。
图1 新生代高学历人口职业类型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由图2可知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主要在批发零售、制造业、教育/公共管理、金融/房地产行业所占比重较高,表明东北三省新生代流出人才在流入地从事行业广泛,且主要以二、三产业的白领行业为主,技术指向性较强。
图2 新生代高学历人口行业类型
(4)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平均收入水平较高,住房以自购房为主。2017年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的平均收入为8286元,收入众数为10000元,高于2017我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343元,表明东北地区新生代流出人才在流入地的收入水平较高。从收入阶段来看,月平均收入5000~10000元阶段流动人口所占比重最高,而平均收入水平在1000~2000元的流动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表明东北三省新生代流出人才在流入地月收入水平较高。
图3 新生代高学历人口住房性质
从住房性质来看,由图3可知,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以自购房/自建房及整租房为主的人口所占比重为80%,而租住合租房及其他正规住房的流动人口所占比重不足10%,表明新生代流出人才在流入地住房较稳定。分性别来看,女性自购房/自建房及整租房人口所占比重高于男性,说明东北三省新生代女性人才在流入地住房性质与男性相比较稳定。
三、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1.整体分布特征
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整体来看以跨省流动为主,其次为省内跨市流动,而市内跨县流动人口所占比重最低,表明东北三省新生代高学历人口以长距离迁移、流动为主。从性别来看,东北三省新生代男性人才跨省流动比重高于女性,而女性人才在省内流动所占比重高于男性,表明东北三省新生代男性人才更倾向于长距离迁移流动,而女性则倾向于短距离迁移流动,符合拉文斯坦人口迁移法则。
图4 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分布情况
图5 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入目的地分布情况
从流入目的地分布情况来看如图5所示,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口倾向于向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海南、河北、江苏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产业集聚,工作机会较多的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流动,而将甘肃、贵州、宁夏、四川、新疆、云南等中西部省份作为流入地的较少,表明东北三省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为主。其中,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城市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所占比重最高,符合地理学临近性规律。
从流出地来看,东北地区中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为黑龙江省,新生代人才流失数量占新生代人才流失总量的37.85%,其次为辽宁省,吉林省所占比重最低,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失数量整体相对较少。
2.空间分布特征
(1)地理分布特征,由图6可知,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出水平最高的城市为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哈尔滨市、长春市、吉林市,其次为大连市、朝阳市、锦州市、沈阳市、四平市、松原市、牡丹江市;中等水平城市分别为葫芦岛市、鞍山市、丹东市、铁岭市、通化市、白城市、大庆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鸡西市、佳木斯市;流失水平较低的城市为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本溪市、抚顺市、黑河市、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其中最低的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七台河市、辽源市、白山市、盘锦市。从空间分布来看,哈-长城市群新生代人才流失严重,而辽中南城市群新生代人才流失数量相对较少。
(2)趋势分析,图中X轴代表东西方向,Y轴表示南北方向,Z轴表示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出数量,黑色点为样本点,绿色与蓝色点分别为ZX与ZY平面投影点,黑色直线代表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数量,其中蓝色曲线表示南北走向样本投影发展程度,绿色曲线表示东西方向样本投影发展程度。由图7可知,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数量均呈倒U型分布趋势,大致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趋势,且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失数量在南北方向分异较大。
图6 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情况分布图
图7 新生代高学历流失人才空间分布趋势图
(3)空间自相关分析,通过Arcgis软件计算得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的全局Μoran’I指数为0.12,且P值小于0.05,通过Z值检验,表明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但Μoran’I指数较低空间集聚特征不显著。为探究各城市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的空间关系,借助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做出LISA空间集聚图,由图8可知,其中高-高集聚的城市为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哈尔滨市、长春市、吉林市,以上城市重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但随中国经济发展重心转移,支柱产业增长乏力、区域间同质化恶性竞争激烈,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足导致就业机会、岗位较少且工资待遇水平较低,所以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失严重。除上述城市外其余城市在LISA空间集聚图中均无集聚现象,表明东北三省各城市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在空间上集聚特征不明显。
图8 LISA空间集聚图
(4)冷热点分析,利用Arcgis软件测算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局部空间关联指数,如图9所示,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整体上呈块状分布,其中大庆市、白城市、齐齐哈尔市呈现置信度为99%的显著性,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的热点城市;绥化市、松原市、哈尔滨市、长春市、吉林市呈现为置信度95%的显著性,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的次热点城市。另外,从空间变化特征上来看,哈-长城市群西侧为新生代人才流出热点区域,且呈现出从中部内陆向沿海、沿边城市不断递减的趋势。
图9 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出热点分布图
四、结论与讨论
1.结论
研究发现:从人口学特征来看,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口年龄结构以25~35岁的青年为主,性别差异明显,其中30岁以下年龄阶段女性人才流出较多,而30岁以上年龄阶段男性人才流出数量较多,总体上女性人才的流动强度大于男性。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出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其次为家属随迁、婚姻嫁娶。由于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教育水平较高,所以在流入地从事以技术、智力密集型职业为主,平均收入水平较高,以自购房为主。
从地理学特征来看,整体上,新生代高学历人口以跨省、省内跨市流动为主,且男性人才跨省流动比重高于女性,女性人才在省内流动所占比重高于男性,符合拉文斯坦人口迁移法中男性人才更倾向于长距离迁移流动,女性倾向于短距离迁移的流动规律;在流入地方面,新生代高学历人口倾向于向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海南、河北、江苏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产业集聚、就业机会较多的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流动。在流出地方面,其中新生代高学历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为黑龙江省,其次为辽宁省,吉林省流失数量较少;具体来看,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口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但Μoran’I指数较低空间集聚不显著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通过趋势分析可知,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流出人才大致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趋势,且其在南北方向分异较大;通过热点分析可知新生代人才流出情况整体上呈块状分布,其中哈-长城市群西侧为新生代人才流出热点区域,并呈现为从中部内陆向沿海、沿边城市递减趋势。
2.讨论
为缓解东北地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问题,政府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留住人才。政府应加强高校与当地企业、事业单位间的合作,鼓励各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实习或见习岗位,通过实习与见习使新生代高学历人才快速适应工作。另外,各企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青年人才的工资待遇、生活保障水平,创造合理、公平的内部晋升与激励机制,减少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
其次,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少人才流失。政府可通过建设青年人才公寓、制定专门青年人才购房/租房补贴政策、提高青年人才住房公积金水平等多种政策,解决青年人才住房难问题;另外,东北地区应加大力度降低新生代人才住院医疗保险的报销门槛,解决青年人才不敢看病问题,增强新生代高学历人才定居信心。
最后,政府应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减少新生代高学历人才流失。东北地区应从各省特色入手,通过优势资源、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如辽宁省应发挥沿海优势推动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发展,将其打造为海洋经济发展强省,在此基础上推动海陆联动产业;黑龙江与吉林省应发挥沿边的地理位置、农副产品优势,大力支持冰雪、边境旅游产业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将其打造为冰雪、民俗旅游发展强省,在此基础上提高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减少青年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