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压力性损伤中的运用探讨
2021-01-06李想蒋志娟
李想,蒋志娟
(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306)
0 引言
“压疮”同称为“压力性溃疡”,目前最新版本的关于压力性溃疡的定义是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在2016年4月时提出,将疾病名更改为“压力性损伤”,定义为骨头隆突位置、医疗或相关器械中皮肤与软组织发生的局部性损伤[1]。在中医领域中压疮称为“席疮”、“褥疮”,主要是指长期在席垫或褥子躺卧而发生疮疡。“席疮”在早期明代《外科启玄》中提及指出“席疮是由于疾病因素影响而长时间躺在床中,与床产生摩擦造成皮肤损伤,损伤部位从背脊至尾闻[2]。中医学压疮发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内在原因,因疾病影响长期处于卧床休养状态,机能受疾病影响肢体活动力减弱、甚至昏迷等情况导致患者元气损伤,长期气血不足致使气血运行在全身不畅,使脏腑由之不和,肌肤无法汲取营养;其次,外在原因,患者机体长期与席褥接触,若难以定期变化体位,造成局部性皮肉受到压迫,使皮肤变得更加脆弱,轻微摩擦都会导致皮肤发生损伤,随之恶化为疮疡[3]。即为现代医学中称为压疮或压力性溃疡,现代医学指出机体的随便位置均会在长时间压力中出现无法改变的皮肤损伤。临床有研究报道,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是由于皮肤在压力因素影响中发生的相关病理变化,虽目前临床中已明确了压疮的理念,但在古代典籍中完全披露了褥疮发生机制是由于压力,为现代医学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4]。近年来,在压疮的护理上大量应用了中医相关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进行详细的综述。
1 压疮评估
临床中针对疾病开展护理时,首先需要进行良好的评估,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便于制定理想的护理方案。压在护理评估时需要重视因疾病导致的急、慢性相关疼痛,判断压疮位置、感染特点,取得临床监测数据经压疮愈合评估量表与监测来确定应运用的最佳护理方案。如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的量表,宋茹等[5]学者在治疗压疮前采用VA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后,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VAS量表评分显著较治疗前降低,提示治疗方法与量表应用的有效性。Braden量表具有综合性特点,可以从患者入院开始到治疗前全方位了解患者压疮情况。采用Braden量表动态评估围手术期压疮情况,经过临床实践进一步确定了该量表的准确性,能够对围手术期压疮危险群体预先判断,进一步控制压力性创伤发生率,为之后的治疗与护理提高良好的指导,改善患者承受的痛苦缓解过重的经济负担,在压力性创伤中具有良好的评估效能。
2 中药外涂护理
中药的外涂护理方面,主要有两种药物类型,一种是液体制剂另外一种是膏状制剂,外涂护理上手难度低,应用期间安全性与有效性高度,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杨亚莉等针对脊髓损伤发生压疮患者给予大红花酒外敷,结果发现患者创面愈合程度良好。红花这一中草药本身的功效是能够驱散瘀血、止痛顺畅脉络,在跌打扭伤、压疮及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广泛。滕光红等研究报道,针对发生压疮的患者给予红花酊进行外部涂抹,结果发现患者恢复良好;罗琼等采用复方紫芪油治疗发现,压力性损伤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同时皮损程度恢复良好,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上述均为中药制作为的液体剂药物,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作为外涂药物,达到的临床效果理想。成燕丽等采用云南白药膏配合香油外敷治疗压疮,结果发现患者在治疗3天后创面已新生肉芽组织,在10~15天基本愈合;李锦乔等采用全蝎软膏外敷压疮,治疗后创面快速愈合,同时该软膏具有预防感染的效果,可以改善压力性损伤红肿镇痛,在压力性损伤中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3 艾灸、按摩护理
艾灸护理是基于中医经络与艾灸疗法两个理论中开展的治疗。邵永红等配合穴位艾灸,结果发现深组织压力性损伤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同时未见不良反应,提示艾灸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前针对压力性损伤患者是否能进行按摩护理仍存在争议。梁淑燕等学者指出,压力性损伤患者由于组织受损而呈现红肿状态,提示患者软组织已有循环功能问题,按摩行为会使患者创伤处恶化。张丽梅等在研究认为,在掌握力度的情况下进行适度按摩,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皮肤功能循环。李连枝等认为针对I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可在未出现损伤的位置进行按摩,即不会加重损伤患处,同时还能够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现代中医中采取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来干预压力性损伤,主要应用一些远端按摩模式,避开损伤位置按照发生位置确定相对的经络穴位开展按摩,期间可配合能降低摩擦的介质辅助,提高患者局部循环功能,避免压疮进一步恶化。陈平等学者针对骨科患者给予田七跌打风湿霜联合穴位按摩,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整体来看,按摩护理的应用是应对压力性损伤的有效方式。对于压力性损伤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适当的提升翻身的频率,应当以0.5 h作为间隔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期间需要规避推拉、摩擦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可以应用气垫床在骨骼比价突出的部位进行保护,预防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压力性损伤。
4 饮食护理
中医领域中相当注重饮食调理机体,可针对个体病情差异性制定对应的饮食调理方案,来达到提高肺腑机能,补充机体所需气血,针对疾病而言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或治疗功效。古代食疗名作《千金·食治方》中明确指出,由于药物的药理性较强,因此建议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可以先采取食疗之法,如果食疗治疗后长时间没有恢复,则可以用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饮食指导,按照患者的口味习惯推荐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低脂肪易消化的事物,如牛奶、鱼汤、鸡汤以及果汁等,强化免疫力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饮食调理治疗需要遵循适度原则,期间需要准点用餐膳食均衡。中医指出,“食药同源”,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温热寒凉四种性质,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的不同。大米、麦子、豆类均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功效,提高人体制,作为主食;红肉类具有甘平微温的作用,能够补益正气,无论作为主食还是辅食均可。压力性损伤患者大部分是合并基础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卧床静养,饮食护理方面应当结合疾病与修复为目标来合理确定膳食需求。如脑卒中患者,需要以高蛋白、低脂肪与热量为主,辅助蔬菜水果,少食多餐。
5 情志护理
七情活动对人体功能具有调节功效,虽不会直接造成疾病发生,但七情太过易损伤机体功能失调。既往历代中医治疗中均注重情志对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针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而言,由于过长时间在医院参与治疗,过度担忧疾病,并且受到疾病的影响,导致患者心态产生变化,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因此针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应当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基础中,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主观能动性,缓解或减轻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制约,提高患者攻克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讲解,及时将国内外所诊治的疾病案例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促使其形成治疗信心,更加积极的配合医护操作。对于高学历患者可以介绍部分疾病或康复书籍、报刊,并适当的转移注意力,丰富其他的兴趣爱好,从而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孙红等学者应用情志护理联合针刺治疗ICU压疮与便秘患者,结果发现患者压疮与便秘均有改善,同时对疾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6 体位护理
压力性损伤顾名思义是因压力所致,因此应当间接的帮助患者改善垂直性压力,能够缓解局部循环功能障碍。翻身易位是有效避免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需要长时间卧床养病的患者可2 h内辅助其翻身,或在搬动患者期间应防止造成身体不同部位受到摩擦。翻身动作应当做到轻盈来进一步降低摩擦力与剪切力,辅助患者尽可能地规模身体摩擦到突起位置,这样较好的降低身体的压力。
7 结论
压力性损伤患者绝大部分部分合并慢性疾病,在康复期间结合护理是必然发展,中医护理本身具备实用性、有效性与安全性。中医护理涉及到饮食、情志、药物外敷、艾灸、按摩、体位等多方面的护理,大众可接受程度较低,同时护理效果显著,在经济费用方面相对较低,同时可指导家属学习,能够降低医疗资源的应用,无论是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还是治疗护理阶段,均具有临床价值,从而凸显出了中医护理自身具备的优势,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