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对健忘的认识

2021-01-06麦国颖陈肖霖李红娟徐浩祥黄宏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8期
关键词:健忘症肾精补益

麦国颖,陈肖霖,李红娟,徐浩祥,黄宏强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综合科,广东 广州 510006)

1 病名沿革

在宋朝以前并没有对健忘这个症状进行论述,健忘也是一种病名。我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1]中有“善忘”的记载,《肘后方》[2]载“治人心孔昏塞多忘喜误方”,此时已将“多忘”作为病证名。《备急千金要方》[3]称为“好忘”,至宋《太平圣惠方》[4]则以“健忘”作为病名,但同时也用“喜忘”、“多忘”、“谬忘”、“好忘”、“强忘”等作为症状名。宋朝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第一次对健忘进行了概念上的阐述:“尽心力思量不来”,“常常喜忘,谓之健忘”。其后诸医家均以“健忘”作为病证名称,并沿用至今。元·戴思恭不仅将老年健忘与先天愚钝之间做出了区分还对其症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补充。

2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对健忘病因病机的认识可分六个方面:气血逆乱致病、癖血致病、七情所伤、脾胃虚弱致病、心阳虚致病、肾阳虚致病。张仲景《伤寒论》则发展了《内经》瘀血致病的理论,认为阳明瘀血可致健忘。

葛洪《肘后方》则认为心孔昏塞、神明不用是健忘产生的直接原因。

而隋唐时期兴盛德前任理论则认为肾精亏虚是使老年人产生健忘的起因,致忘一般由心血亏虚和心气不足导致,而肾阳虚是老年人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脾虚致忘说。

两宋时期对健忘病因病机的认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以《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为代表,认为心虚、肾虚、心劳、精极、血极、脉极皆令人健忘,而心虚(心阳虚及心气血亏虚)为最主要因素,且详细阐明健忘归因于心的机理。在对健忘病引发机制的研究探索中,陈言和严用两位认为,健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脾虚,由于心会受到脾虚的影响那么也就造成了心脾两虚,另外七情过度也是导致健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元时期并没有对健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是继承了隋唐时期的理论,将精血亏耗作为健忘的主要原因。然该时期创痰浊致忘新说,在接下来对健忘病的研究给予了进一步的发展。“痰迷心包,健忘失事,言语如凝”这一症状可以由加味茯苓汤治疗,从而健忘从痰论则必开辟。朱丹溪亦云:“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在清明时期我国对健忘病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具有差异性的趋势:首先是对历朝历代的认识进行丰富和总结,例如对心肾之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将健忘与遗传基因联系在一起。在我国传统中医对心和肾、肾精和脑髓、心和神明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医学的理论观点最终将新型发病学说:肾精髓脑学说。经过后人的不断补充完善,该学说目前已成为中医对老年痴呆明证的发病机理进行论述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说之一。

《普济方》对导致健忘产生的病因做出了系统性的总结,其认为但凡能够对情志因素以及心脾产生伤害的因素都会引发健忘。方贤则在之后对将心脾作为健忘症的原因进行了更为深层的论述。在对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王肯堂认为人生气禀与记忆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并做出了讨论。其《杂病证治准绳》云:“人生气禀不同,得气之清则心之知觉者明,得气之浊则心之知觉者昏……设禀质浊混者则不耐于事物之扰,扰则失灵而健忘也。”沈金鳌[8]认为健忘由心肾不交而成,心血涸、肾水竭均可致忘。

脑主及一直说在明朝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后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清代西医大量涌入,许多医家皆持此说。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灵机记性在脑”。林佩琴[9]《类证治裁》有“健忘论治”专篇,综合前人对健忘病机的认识并加以阐发,认为脑主记忆:“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所凭也”。同时认为脑主记忆与心肾相关,心肾功能正常,则“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这就是老年性痴呆中医发病学说中的林佩琴“肾精脑髓学说”

由于病因复杂加之学者都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所以目前形成了肾精髓脑学说和痰瘀致病学说两类。在颜德馨为首的学者采用现代医学的手法及研究成果将痰瘀阻窍认为是该并发病的原因,西方医学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都是痰瘀在微观视角的另一种体现。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二者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虚实夹杂的病机认识得以形成。

3 健忘的防治

3.1 防治并举,防重于治。我国国人对于健忘机制的研究虽然划分为多种学说,但是肾虚致忘这一观点基本涵盖整个学说中。在现代医学的补充之下中医对于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更为全面化并从多个角度做出了诠释,从而使健忘症肾精髓脑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如果一个人肾精充足,那么他的脑髓必定会表现的非常灵敏,如果肾精亏虚那么也就会产生健忘的症状。所以防患于未然是肾精不足防治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肾精亏虚得到有效预防,从而从根源上避免了老年健忘的发生。

3.2 补泻并用,以补为主。引起健忘的因素主要分为虚实两种,痰癖称为实而心肾尤其是肾虚则为虚,而健忘症产生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虚损,也是症状发生的根本;痰癖浊实其本质是病变后的产物也是病症的标志,他不仅是病因同时还会加重病情。通过对各类文献的分析后不难发现,损实补虚,补泻并用是在对健忘症进行防治时的必要手段。然而,脏腑虚损作为产生健忘的关键原因就使我们在防治健忘是要将补益虚损作为主,损折痰癖等邪实为辅助手段,并且将培本扶正作为主要的防治思路。

3.3 阴阳兼补,补阴为本。培补脏腑精气目前已被确立为对健忘进行防治的主要治疗思路和方法,但我们在具体治疗中要根据气血不通、脏腑精气不足的阴阳在补益虚损用予以应用。阳虚补阳、阴虚补阴是中医中补益虚损的关键和原则。在人们进入中老年后,阴血精津生成量减少而消耗量升高,所以就会引发痴呆产生健忘。所以补阴是防治健忘症的根本。

3.4 补肾益精为防治健忘的基本方法。《素问·金匾真言论》[1]言:“夫精者,生之本也”。我们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为基本的物质称为肾精,肾精的不可替代作用在元、明时代的命门学说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经过对该类药物进行频谱分析后不难发现补益是各个朝代对健忘进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补益阴精的使用率超过50%居首位。那么我们当代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对补益阴精这种治疗手段予以继承,从而对老年痴呆症进行有效的预防。

3.5 因时而防是防治健忘的重要环节。《素问·上古天真论》[1]分析了人体的生长周期和各年龄节段生理特点,认为女子三十五岁(五七)、男子四十岁(五八)前后,肾中精气由盛转衰,各种机能渐始衰退;女子四十九岁(七七)、男子六十四岁(八八)前后,当人体肾脏中的精气衰弱后,也就标志着人体进入了老年阶段,而人的生老病死则由肾精决定,五七、五把标志着肾精有盛走向衰;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女子七七四十九岁左右也是肾精虚衰的挂件店,也是老年痴呆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4 病案举例

洪某,男性,61岁,退休在家。患者1年余前开始退休在家,自诉记忆力逐渐减退,以近事记忆减退为主,偶有忘记关水龙头,忘记钥匙摆放,偶见眠差,生活尚能自理,饮食、作息规律,二便调,未见迷路、忘食等日常记忆,无头晕头痛,无肢体乏力等表现。神经系统查体:神经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MMSE评分:16分,MoCA评分:19。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健忘,辨证为痰瘀阻络。入院后完善颅脑MR、颅脑CT等检查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后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致以化痰通络为法,拟方:法半夏10 g、橘红10 g、枳壳10 g、川芎10g 、红花10 g、远志10 g、石菖蒲10 g、茯神15 g、党参15 g、丹参15 g、炙甘草10 g。每天1剂,约1碗水。服用上方2周后患者眠差改善出院,嘱其续服上方2周,并嘱其多社交,多玩游戏如扑克牌、麻将等,多读报。并与四个星期之后复诊,患者讲述自己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改善,舌苔减少舌暗淡也改善,脉弦滑。后将原方茯神减至10 g,加黄芪15 g,续服2月。三诊:患者自诉记忆较前好转,复测MMSE评分24分,MoCA评分24分,未见忘关水龙头现象,查体舌质红润,苔薄白,脉弦滑,嘱其续服原方,规律门诊复诊[5-7]。

5 结论

《内经》针对健忘病产生的病因在除痰浊以外也展开了研究。虽然整个历史过程中都认为心肾亏虚是健忘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一样的侧重点。针对于此,在不同的朝代各个学这个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从而使健忘病因病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国清代将脑、髓、肾、心结合成为了独立学术流派为今后“肾精髓脑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我们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研究是以前人对健忘的研究为基础并将西方现代医学进行结合再进行更为深入和拓展性的研究。

猜你喜欢

健忘症肾精补益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健忘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健忘症等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少年健忘症
中医补肾与养生延年
患了健忘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