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三创一改”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2021-01-06

陶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洪 梅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0 前言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如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衔接不够;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欠缺,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产教基地未能形成有效平台化作用,企业在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亟待健全;因此,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推动行业企业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计划、双导师师资力量等方面共建共享,更实效地支持创新创业中心等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将“引校入企”或者“引企入校”相结合,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平台。艺术设计类职业化教育还未有实效性和落地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需要通过“理念创新、专业创作、实践创业”的“三创”教育改革理念,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育人意识,有效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融入产业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在数智信息化教学方式,通过这三方面落实“三创”教育,并一一对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职业技术技能化调整,深入践行创新型教育理念。同时,紧紧围绕“三创”教育理念,改革实践化教学平台,建设“数智信息化产教基地”即“一改”,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短缺问题。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开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教育改革,促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培育综合素质更高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 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创”内涵

“创新、创作、创业”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创新即“理念创新”,师资队伍树立创新意识,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融入产业化发展;创作即“专业创作”,是理念创新的实施载体,实现艺术产业化的理念创新,专业创作就要面向市场,创作实践教学要掌握市场规律,形成具有社会效益的艺术文创产业格局;创业即为“实践创业”,是创新、创作的落脚点,也是体现“三创”人才培养的最终意义。具体研究如下:

(1)理念创新

创新教育首先要通过师资队伍在育人理念创新形式来解决。教育理念的“创新”需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专业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不再局限于书本理论,而是将专业教学与市场、与产业相结合,让职业教育与社会、与行业企业相融通,让知识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并产生社会价值或经济效益。

产教融合背景下,共建校企“双导师”是高职院校构建专业教学团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双导师平台的构建与培育,更多地注重校企在师资交流、项目协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其次加强校内“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以组建完整的专业教学团队,强化团队整体观念,完善专职教师管理制度,并能有效地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自我职业素养提升等方式完善团队整体质素。双师型队伍与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承担专业课程授课,将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课程的教师纳入团队建设,形成有效合力,共同打造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体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教师团队的组建,除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之外,应考虑到学生综合素养训练和提升的需要,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课程融渗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从更高的层面制定创新型课堂教学建设工作。

创新意识首先解决的是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的创新意识,只有打造一支技艺强手、教学高手的校企紧密合作型高水平师资团队,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战斗力,成为创新性教育的一线保障。

(2)专业创作

理念创新需要通过“专业创作”来实现。专业创作是 理念创新的实施载体,也是理念创新教育的教学实施过程。要实现艺术产业化的理念创新,专业创作就要面向市场,创作实践的教学方向与文创、生态等产业相结合,根据不同艺术文创产业区块,提炼出相应的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

当下艺术设计结合文创产业、软文化创意的现代生态设计理念,让更多的艺术与艺术衍生品走向市场,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理念创新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专业创作的理念起点,是实践的知识与知识实践最直接途径。专业创作实践形式很多样,分类从绘画艺术到陶艺、织艺等传统工艺,根据每个门类更细节的技术分工进行专业创作的素质能力要求的细化,不同门类的艺术区块结合创新产业定位、服务文创产业目标要求,制订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从产业目标角度设计课程体系,主要有明确文创产业市场定位、完善专业创作课程目标体系、把握专业创作规律,提升课程标准的优势和特点,以及注重实践专业创作形式等几方面要点,继而增强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衔接力度。专业创作紧紧围绕与创意产业链相接轨的设计思路,规划脉络清晰的课程体系,梳理明确的职业技能方向,把握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培养好具有专业创作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的专业学生团队。

(3)实践创业

理念创新、专业创作的落地需要通过“创业实践”来检验教学质量。艺术设计类创业项目相对比较独立,纵深性强,以校企合作的创新产业中心的“工作室”为单元,从拟项目方案到设计稿,再到实施,单一项目组即可完成。这样灵活的创业项目和专业特点为创业训练、创业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运行条件,但依然需要遵循创业实践规律。创业教育首先要有目标明确的思路;其次,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然后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师资力量;在此基础上将创业实践分为模拟项目和实践项目两类。模拟项目以虚拟创业形式,从创业所具备的框架结构、选题、团队成员、经费收支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项目是在模拟项目基础上,以最具有专业可行性项目开展实践,按小微企业创业模式进行孵化式实践。

我院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以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以“工作室”为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参加不同专业方向“工作室”的创新创业的选拔,选定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定期的实践研讨,就开展的相关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实践瓶颈等方面展开充分交流与互动;师生共同通过完成模拟创业项目实践,体验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评估,邀请合作企业优质导师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业理念。

2 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一改”内涵研究

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师创新意识培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创新型教育资源,改革现有教学实践平台势在必行。

教学需要载体与平台,在数智发展的当下,构建“数智信息产教基地”是突破传统教学场地概念的重要条件之一。将产教融合基地内涵建设与创新产业实体中心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企业优质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创新教育意识,保障“三创”教育教学实施。而“三创”理念的推进与落实,最终要依托产教基地平台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

从硬件设施平台角度,构建校内大师工作室、企业导师工作室双向“创新产业中心”;共同组成创新产业中心,推进“三创”教育改革,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软件教学平台角度建立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室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构建符合艺术设计类创作规律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将标准体系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精准定位,实施与小型创业实践项目;从教学实施保障角度,校企共同培育“三创”型师资队伍;打造技术技能高手的校企紧密合作型、高水平师资团队;着重培育团队在专业创作项目、创业项目、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并挖掘各类创新型教学资源,校企共同构建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三创”教育规律的资源库;从信息化教学方式角度,运用数智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传导数据、线上线下体验式项目教学提供信息化实践平台;并以平台为载体,建设线上精品课程与新形态教材、工作手册、活页教材等资源。

3 结语

通过在三创一改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试点专业开展扎实深入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打下“三创一改”坚实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提供了可行性操作平台。同时解决了理念创新问题,培养师资队伍创新意识,培育技艺、创作、教学三面能手的教师团队,践行艺术设计与文创产业相融合的创新教育理念,让专业创作成为理念创新的载体,坚持从专业创作门类、技术多元化特点出发,梳理出契合文创产业发展的创作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解决了实践创作具体问题;通过数智信息产教基地的硬件设施平台建设,完善平台上信息化教学内容,实践在线精品课程、新形态教材以及线上线下立体式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为探索产教融合的“三创一改”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产教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星.云.海》
《花月夜》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