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1-01-06刘潺王富兰赵庆华肖明朝谢莉玲曾缓
刘潺,王富兰,赵庆华,肖明朝,谢莉玲,曾缓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好发于生殖系统的常见病毒,根据其致病风险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1]。持续感染是指超过12个月的间隔时间内连续2次以上出现同种类型HPV阳性[2]。研究发现,70%~80%女性有HPV潜在感染风险,其中以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感染率最高[3]。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约95%的宫颈癌患者感染高危型HPV[1,4-5]。宫颈癌与HPV的直接联系加重了育龄期HPV持续感染患者的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6],阻碍病毒转阴[7],两者形成负反馈调节,影响其身心状况。既往研究多关注HPV感染的预后[8],尚未针对育龄期HPV感染患者的心理进行深入探讨,挖掘HPV持续感染对其婚姻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探讨育龄期HPV持续感染者体验,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以促进女性生殖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9年6~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我院宫颈治疗中心就诊的患者为访谈对象,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为准[9]。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次访谈;年龄18~45岁;HPV持续感染1年以上;语言表达和理解力正常。排除标准:有器质性精神病;患有宫颈癌。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23~40(30.33±5.07)岁。文化程度:初中1例,高中2例,大专3例,本科以上6例。婚姻状况:已婚9例,未婚3例。职业:公务员1例,公司职员7例,农民2例,个体经营者2例。持续感染时间12~48个月,平均24.0个月。HPV分型:高危型10例,高危型及低危型同时感染2例。生育意愿:8例受访者表达有生育意愿。生育情况:7例受访者已育1个子女,1例已育2个子女,4例尚未生育。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对象以P1~P12编号代替姓名,以保护患者隐私。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一对一访谈及焦点小组访谈,以确保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根据研究目的,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及2次预访谈基础上确定访谈提纲。一对一访谈提纲包括:①您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HPV的?②当您得知感染HPV时,有什么感受呢?③您现在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呢?整个过程您的心理是怎么变化的?④感染HPV之后对您的家庭、工作、生活造成了什么压力和影响呢?⑤您采取了哪些方式来改善这种状态?您希望得到哪些帮助呢?访谈前与患者多次接触,提前告知患者研究目的和保密原则,建立充分信任的良好关系。访谈地点选择安静、舒适的门诊办公室,避免外界干扰。首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每次访谈时间30~40 min。然后以焦点小组的形式再次对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访谈提纲如下:①感染HPV后您愿意向别人倾诉内心感受吗?是通过什么方式呢?②家庭、工作单位、社会给您提供了哪些支持?③您自己是怎么应对感染HPV所带来的变化?通过微信及电话的方式与受访者预约,6例受访者为一组,分为2组,在连续2个周六下午于科室的示教室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由心理治疗师及研究者依据访谈提纲进行提问和深入探讨,鼓励受访者在团体中彼此交谈,更真诚地倾诉内心体验,最后给予心理疏导,每次40~60 min,共4次。访谈全程录音,仔细观察并记录受访者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确保访谈资料的完整性。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理论前见和个人偏见进行悬置,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倾听、体验、反思,以逐步接近事物本质,了解患者真实体验。
1.2.2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录音转录为文字,由2名研究成员反复仔细阅读资料,在充分熟悉访谈资料的基础上,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10]独立分析,选取可能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陈述,避免信息遗漏。之后反复浓缩提炼,产生编码,汇集观点,形成其真实体验主题。若有异议,交由研究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果。
2 结果
2.1相关知识来源匮乏 大部分患者表示缺乏获取HPV相关知识的途径,如病毒特点、传播、治疗方式及危害性等知识主要从互联网查询获得,可能导致信息不准确,容易产生误解,增加心理负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P5:“不太清楚这个病毒是什么,也不知道问谁,只能在网上查,说可能会得宫颈癌!希望医生看病的时候多说点(相关知识),我相信他们说的。”P7:“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根本没有头绪,每次看病时间太短了,医生又没有时间仔细给我讲这些,想对医生说点悄悄话都没有机会。”
2.2情绪反应
2.2.1否认与怀疑、消极悲观 当得知感染HPV时,多数受访者表现出对检查结果的否认与怀疑,难以接受这一事实。P6:“2017年体检时查出感染HPV,当时很紧张,我不相信自己会得这个病(哭泣)。”P9:“当时查出来心里就很乱,是不是检查错了?我怎么会感染此病毒?”持续病毒感染使部分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及厌世感。P12:“检查出来这个,我觉得自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几年之后就会得宫颈癌,跑不脱(逃不掉)。”P9:“我不怕死,就是怕治疗期间生不如死的折磨。”
2.2.2病耻感 HPV可通过皮肤-皮肤、皮肤-黏膜或黏膜-黏膜的接触传播,并不一定是性传播[11]。但是公众认为HPV感染就是由于不洁性生活造成的,患者得知感染HPV后深感耻辱,且难以启齿。P5:“害怕老公说自己性行为不检点,就想把这个病隐瞒起来,以免影响(夫妻)信任度和感情。”P8:“不想与同事聊我得病的事,担心讲了他们会乱说。”
2.2.3迷茫中坚信 持续感染患者需长期用药治疗,长时间治疗使患者感到迷茫,对能否转阴产生怀疑。但对治愈仍怀期待,积极配合治疗。P8:“一直用药,用了两年还没转阴,感觉花了很多钱又没有效果(哽咽)。中途曾想放弃治疗,但又心有不甘。”P11:“多了解这方面知识,我相信坚持治疗总有一天会转阴的,要有这种坚定的信心。”
2.3两性关系改变
2.3.1联想猜疑 性传播是HPV主要传播路径,对感染源的疑惑是夫妻间联想猜疑的导火索,猜测是否由对方出轨导致感染,影响两性关系。P8:“也不晓得是不是他在外面乱来,不然我怎么会感染。”P7:“这个病我连我老公都没说。一方面担心他说我在外面乱来,另一方面我又怕是他乱来给我染上的。”
2.3.2抵触性生活 出于对病情恶化及交叉感染的担心,加之对配偶的怀疑,使患者对性生活出现恐惧抵触心理,性生活质量明显降低。P9:“我不敢过性生活,特别担心对方被感染。”P5:“现在还是不想同房,是没有兴趣。医生说了只要有性生活,就有可能会交叉感染。”P10:“现在根本不想那个(同房)了,如果他强迫我就和他离婚。”
2.3.3孕育生命与加重病情的冲突感 育龄期患者由于对癌症的恐惧和心理压力,减少性生活频率,担忧怀孕会加重病情或传染给胎儿,导致患者不敢怀孕,生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P4:“2019年寒假怀孕了,但因感染HPV肯定不能要,就去做了人流。”P8:“我今年才24岁,没结婚也没生孩子,很担心会影响以后的生育。”P2:“我都30岁了,还没要孩子,家里一直在催,我又担心怀孕会使病情恶化,不敢要。要是一直不转阴,年纪大了该怎么办?”
2.4工作生活失衡感
2.4.1频繁诊治与工作的矛盾 HPV持续感染患者治疗周期长,频繁诊治会影响正常的工作。P10:“我家离医院比较远,过来1次要几个小时,且每次复查都要往医院跑3、4趟,请假都不好请,领导对我都有意见了,真难啊……”P11:“医生说要我定期复查,坚持每天去跑步,提高免疫力。而我下班已经很累了,回去就想躺着,没有精力去锻炼了。我没办法处理好治病和工作的冲突,现在辞职了……”
2.4.2社交活动受限 部分受访者担心朋友同事在背后议论自己,而与其疏远,主动减少社交活动,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丈夫或男友也隐瞒病情,出现自我孤立。P6:“朋友请我去聚会,一想到这个病,我都不敢去,怕他们议论我。”P7:“回家后自己一个人憋在心里,也不想告诉家人,不希望他们来过多地关心我、同情我,甚至指责我。”
2.4.3经济压力沉重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HPV,临床多采用干扰素作为基础治疗,HPV持续感染患者治疗周期长,加之反复检查,费用较高,其经济负担较重。P10:“我一想到这个病……想到以后还要花钱,也不敢用钱了。检查、用药,花了那么多钱一直都没好。钱也花光了(擦眼泪)。”P11:“治疗花费较高,再加上半年一次的检查,家里还有小孩和老人要养,太贵了,我都想放弃了。”
3 讨论
3.1重视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建立正确认知 传统观念认为HPV感染代表着乱交和性生活不洁,这让患者深感耻辱,拒绝透露自身病情,也无处宣泄负性情绪,独自承受身心折磨。本研究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现出猜疑配偶、抵触性生活的行为,使性生活频率和质量明显降低,对两性关系造成消极影响,导致两性关系紧张。出于对自身及胎儿健康的顾虑,部分HPV持续感染患者不敢怀孕,生育计划未能实现,这可能激化夫妻与婆媳矛盾,影响家庭和谐。此外,患者在得知感染HPV后迫切地需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HPV与宫颈癌的关系、传播途径、治疗方式、疫苗接种等,这与O′Connor等[12]研究结果一致。患者主要依赖于从互联网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缺乏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知识和信息获取途径匮乏。知识缺乏、互联网舆论让患者对HPV缺乏了解甚至产生误解,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直接关系更加剧了患者焦虑、恐惧、羞耻等负性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疾病知识宣教,了解患者需求,引导育龄期HPV持续感染者建立正确认知,在患者就诊及随访期间分发健康宣教手册,依托微信平台或互联网进行延续护理干预,为患者及其配偶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减轻因有效信息支持不足造成的误解和猜忌。同时促使患者密切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康复。医护人员还应积极对健康人群开展HPV疫苗知识普及,增强女性“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做到未病先防,以预防HPV感染。
3.2培养积极体验并促进家庭婚姻和谐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3]提出,要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促进育龄期女性身心健康。但医护人员多注重药物治疗,忽略了患者心理创伤。本研究发现,育龄期HPV持续感染患者存在否认与怀疑、消极悲观、病耻感等情绪反应,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持续的负性情绪会降低CD4+和NK细胞数量,导致免疫力减弱,HPV病毒复制增加,不易转阴,形成负反馈调节[6-7]。医护人员应关注育龄期HPV持续感染者心理状况,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话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负性情绪;开展宫颈疾病心理门诊,提供私密空间,借助音乐治疗、正念干预等方式对患者及其伴侣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帮助其疏散负性情绪,培养积极体验[14-15],有利于提升身心体验,改善两性关系,健全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婚姻关系和谐。
3.3构建支持网络并提供社会支持 育龄期HPV持续感染患者处于职业发展期,频繁的诊治导致其经济负担过重及生活工作失衡,其社交行为发生改变,迫切需要得到医院、家庭、社会的支持。倡导建立医护人员-患者-社会层面的三位一体支持网络。首先医护人员应完善知识系统,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其次为患者搭建同伴支持小组,通过病友之间的倾诉与鼓励,建立情绪宣泄渠道。组织召开病友会亦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关怀,针对其心理压力可借助团体音乐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提高心理调适与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医护人员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方式,借助讲座、义诊、宣传册、远程咨询等形式加强对HPV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群众HPV相关知识。建议完善门诊医保制度,借助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慈善基金会活动等社会力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关爱育龄期女性,促进女性生殖健康。
4 小结
本研究对育龄期HPV持续感染者进行深入访谈,提炼出知识来源匮乏、情绪反应、两性关系改变、生活工作失衡感4个主题。医护人员应加强此类人群的健康促进,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HPV感染相关知识教育,特别关注患者心理体验,及时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改善负性情绪,促进家庭、婚姻、社会和谐。由于本研究仅针对患者进行访谈,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可纳入其家属共同开展访谈,从多层面多角度了解该类患者及伴侣的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