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措施研究
2021-01-06李佳
李 佳
(绥中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绥中 125200)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逐渐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农村供水工程作为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逐渐引起农民群众、社会各界和政府的重视[1]。
绥中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从小规模饮水工程到人畜饮水、防氟改水、饮水解困、直到现阶段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历了从简易到完善、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恶劣气候、极端天气,供水工程管路、水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极影响和破坏,水量缺乏、旱情加重、地下水位下降,加之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管护资金未落实等,对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造成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原饮水安全人口转为不安全人口,工程建后运行管护制度缺位,已建工程超年限运行等问题愈发严重。为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水、合格水,让全县人民饮水安全奔小康,绥中县全局上下克服一切困难,积极争取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快速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缩小城乡供水差距以及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到2019年底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2-4]。为提升农村供水规模、改善农村供水形势,必须结合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合理分配水权、合理配置水资源、引入外来水源以及加快农村供水管理模式的完善。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1 农村饮水工程现状
通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15年基本解决了绥中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初步建立起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持续发展的农村供水运行养护管理体制。在全县范围内,完成“三项”机制建设,落实管护机构,建立管护基金,保障水质安全[5]。截至2020年,全面提高全县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完成超年限工程更新改造任务和解决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建设任务,切实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大力推广乡镇集中供水模式,逐步施行乡村供水城市化,村镇供水一体化。2011-2020年绥中县,解决约41.8万农村居民、5.4万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以前,完成受益人口8.2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同期完成消毒设施配套,受益人口10.7万人。
1.2 工程投资建设情况
2019年,绥中县共投资6365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其中改造、新建工程65处,有效解决了9.22万人的饮水不达标问题,具体如下:①2018年底,省水利厅追加绥中县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投资202万元,解决小庄子镇马家洼子村、高甸子镇高甸子村0.49万人的饮水不达标问题,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②2019年中央预算内农饮水工程项目计划解决在小庄子镇盐锅村、塔山镇西王村、前所镇牛羊村共新建工程3处,前所果树农场改造工程1处,投资358万元,解决0.5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目前水源工程基本完成,泵房工程已经完工,主管路基本完成,入户完成90%左右。③2019年农饮水扶贫工程总投资3451万元,计划新建工程32处,解决县内12个乡镇39个村5.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已经全部开工,截止目前已经完工8处,受益人口5000人,其余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④2019年氟超标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已经下达,工程总投资1286万元,计划解决县内8个乡镇16个村1.07万人的氟超标饮水问题,目前已经申请市发改委审批,9月已经开标,施工单位已经进场建设。⑤绥中县20019年移民后期扶持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068万元,新建改造工程29处,解决县内7个乡镇29个村1.7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目前项目已经建设完成。
1.3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1)宣传不到位问题。县水利局已印发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标准宣传单25000份,每个乡镇1000份宣传单已经发放到百姓手中,但通过几次实地走访、询问,百姓对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四个评价标准还不清楚。
2)工程运行存在问题。绥中县县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运行良好,问题饮水工程多出现在“十一五”期间,当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工艺差,多数采用自流井供水,随着水位的下降,水源井已经干枯;管材接头多数是黏胶和铁管件,管路漏水严重,维修运行费用较高,百姓承担不起,急需资金改造。
3)水质问题。绥中县水质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面源污染硝酸盐超标和氟超标涉及村屯较多,有些氟超标村屯在整村都找不到合适的水源,跨村取水百姓护水意识较强,本村、本屯的水不给其他村、屯使用,协调工作是个大难题[6]。
4)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2018年,绥中县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1人,已经通过工程措施解决饮水贫困问题,按户销号已完毕。2019年,通过自查确定国家建档立卡饮水贫困人口305人,已申请省级专项资金解决,目前已解决72人,剩余233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2 建议与措施
2.1 加快形成运维管护机制
其一,建立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县级运维基金制度,其补贴标准按上缴水费提留的维修费数额实行配套,遵循多交多补、不交自修的原则,由村镇供水管理站负责工程维修基金的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专款、专帐、专户、专用”,县财政部门监管。其中,跨乡(镇)供水工程的维修基金则主要用于设备、管网、水池、水厂、水源等维修,用水户承担户内的维修费。对按用水量核定或从水费中提留且不能足额收取水费的乡镇,不能申请县级维修基金补贴,并将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依据人为原因造成的工程损坏,在维修基金中不得核报相关维修费用,要按情况迫究相关人员责任,针对质保期内的新建农村供水工程材料、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非以外因素不得对维护资金使用。
经审查同意的项目,维修结束并经县资源局验收合格后,申请划拨维修资金;按工程维修费累积与县级财政补助1∶1比例申请维修基金。对应急突发抢修项目,供水单位应在2h内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县资源局、县财政局会同乡镇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核实后,先行实施工程抢修,完成抢修后要补办申请手续。此外,维修养护基金申请单位不得瞒报骗取、弄虚作假,必须确保申报项目的真实性,一经查实,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2 加强水质保护力度
①规范制水行为。对超过百人的集中供水点配套消毒设备、净化设施,修建标准化水厂,水厂实行管理员持健康证上岗、制水过程全程监控、依法取得卫生区可证等制度,公司经营的水厂要定时补充消毒用品,安装自动加药机以保证出厂水安全。②加强水源保护。地表水属于绥中县农村供水工程的主要水源,对现有水源保护区、集中式水源地要设立警示牌、制定保护办法,禁止有害物质、污水和垃圾进入水源区,严禁将排污口设置于水源地周边,在水源保护区严防有害物品与垃圾的堆放,加强供水水源保护。因因建厂、采矿和其他因素造成工程破坏、水源改变、水体污染和群众饮水困难的,按照一定原则限期有关责任方解决问题,保证正常供水。对供水人口较少的饮用水水源要按照相关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同步实施污水的处理,通过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厂以防止水源出现二次污染。③加强水质监测。绥中县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服务年限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饮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可能,所以水质检测要贯穿工程运行的全过程。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配合县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供水工程的水质检测,对农村分散式供水进行水质抽检,并及时反馈检测报告,督促并指导属地政府对供水工程进行消毒处理。通过配备高级的水质监测器材、建立标准的水质监测中心,加强各水厂进出水源各环节的化验,对全县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日常性安全生产检查,保证供水水质达标。
2.3 加强工程的建设管理
绥中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国家批复或确认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为依据,按照国家明确的解决范围和核定标准,以县为单元,按年度安排实施。对规模以上的单项工程编制初步设计,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项目所需资金,实行国家、省、市、县(市、区)财政和受益地区群众共同负担;项目设备、材料以县为单位实行集中招标采购;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由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行全程监理;工程建设质量,实行政府监督、供货或施工单位保证、技术负责人或监理单位控制、建设单位负责相结合的质量管控体制;工程验收实行以县为单位、以项目为单元实行建卡制度;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根据本地具体条件和工程情况采取承包、租赁、公开拍卖、股份制、民营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多种管理形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配合卫生部门、环保部门开展好当地农村饮用水源的水质、供水水质的检测和监测、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管、水源保护区域的保护等工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水价政策或水费计收办法,水费收入用于供水工程设施的改造、更新、维护、管理和运行等项开支。
2.4 加大工程的运行管理
为了加强建后管理,保障工程良循运行,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自来水厂工作人员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遵循公平负担、合理收益、补偿成本、优质优价的原则向县物价部门提出水价核定预申请,科学合理地确定供水水价。②对管理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并建立健全档案,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③由当地政府负责划定本供水工程的管理保护范围和水资源保护区,对工程和水源进行严格保护。④建立供水诚信服务体系,保证水质水量达到供水标准要求,把水价、供水水质和供水量向用户公开,推行服务承诺制度,积极推行供水合同制度。
3 结 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事关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广大群众健康福祉,加强工程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控制疾病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目前,绥中县部分乡镇缺水严重,尤其是干旱季节,农民的生活用水需要到几千米运水,不仅消耗劳动力,而且不利于当地农业生产。因此,必须坚持“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大规模”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调度水资源,通过建设联村连镇工程实现管网互通互联,加快智能水务、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扩大供水规模等措施解决工程管护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