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道路选择及其当代启示
2021-01-06孙宜芳
□孙宜芳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来都是关乎一个民族、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P11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2]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艰难探索着自己的道路,在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并赋予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使中国共产党度过一个又一个历史难关,并成功带领我们国家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成就,有力地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道路选择,并总结其中蕴含的启示,对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党的信任,以坚定的道路自信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道路选择
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艰难探索自己道路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路选择,其中最主要的选择有三次,每一次选择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都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举起武装反抗旗帜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本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全国铺展开来。国共两党共同合作的大革命,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当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国民党右派却背叛了革命,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惨遭屠杀。
面对大革命失败的既成事实,中国共产党该怎么办,是趋于就范还是奋起反抗?在这样一个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反抗。”[3](P1036)开始了寻找革命新出路的探索。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义举烽火遍布全国各地。然而,由于照搬苏联攻打中心城市夺取政权的革命老路,中国共产党人的义举失败了。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失败之后,深刻意识到,“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4](P159)于是,果断地把队伍拉上了井冈山,开始了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针对有人产生“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惑,毛泽东依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考察了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走什么革命道路的问题,在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为中国革命打开新局面、创造新成就提供了重要的道路指引。这条革命新道路,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现实性条件,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新航向,为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这条革命新道路,是唯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并被赋予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它“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5](P54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打破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史上的先例,在人类革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来之不易,是在大革命失败的历史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带领中国人民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独立自主艰难探索出来的革命新道路,它承载着共产党人对革命前途的向往,指引着共产党人向着革命胜利的方向奋勇前进,在这条革命新道路的指引下,共产党人艰苦奋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南方广袤的地区和陕甘宁地区先后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建立了19 块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奉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战略[6],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发展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解放区,一步步地扩大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为推翻蒋家王朝,夺取全国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深刻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指引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反抗旗帜开辟出来的这条道路,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成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条道路,中国共产党才避免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危险。
(二)顺应历史潮流选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在这一阶段,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社会主义因素都已经处于领导地位。但是,非社会主义因素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这样,两种不同性质的因素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获取领导地位的斗争。斗争的结果,就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中国未来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在这样一个关乎中国未来前途的关键历史时刻,应该带领中国往哪儿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智慧选择。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果断地确立了逐步把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这一选择,既是由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决定的,又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一方面,中共二大时,党就明确了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本任务,分“两步走”完成中国革命,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由于第一步完成后,“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且那个时候,“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还需要“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具体地说,就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7](P11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自此之后,继续进行第二步的社会主义革命,消灭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就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其实早在1949 年3 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已经预测到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之间的斗争问题,并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8](P1431)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就是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的限制与改造,消灭非社会主义因素,增加社会主义因素。根据这种规划,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就通过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通过没收封建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同时,在政治上还建立了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文化上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意识形态领域地位的指导,通过一系列努力,社会主义因素已经在实质上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且当时也具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因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方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是大势所趋。
为了完成从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任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进行了艰苦奋斗,短短3 年左右的时间,就基本上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和民主改革任务,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恢复了国民经济,从根本上扭转了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为从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1953 年6 月15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12 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强调,“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9](P316),这条总路线,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发展战略,是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并被赋予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刻改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方针新政策新论断。这条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通过积极引导农民互助合作,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通过改造个体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出一条引导手工业劳动者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特色手工业改造道路;通过实施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经过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改造步骤,逐步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走出一条既能够消灭私有制又能够赢得资本家支持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到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促使我们国家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同时也扫除了一切阻碍中国进步发展的因素,为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20 多年的艰辛探索,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各方面事业都取得很大进步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深刻证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是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唯一正确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开辟出来的这条道路,中国就不可能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条道路,中国才避免了被错误潮流裹挟而一脚踏进资本主义的危险。
(三)冲破思想束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艰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不清等各方面原因,出现了一些失误和不足。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中国,极“左”思潮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何去何从?是继续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邪路,或者是独立自主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亟需中国共产党作出选择。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0](P143)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式开启了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条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并被赋予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条独特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促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新时代。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开创出全面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时代需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改革开放前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一跃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动实践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成功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做出了中国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深刻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冲破思想束缚开辟出来的这条道路,中国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条道路,中国才避免了在乱云飞渡中失去定力而误入歧途或者邪路的危险。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道路选择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艰难开辟出来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作出正确选择开辟出来的一条能够成功带领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道路,我们只有及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得出现实启迪,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奋斗历程中,以坚定的道路自信奋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一)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1](P12)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每一步前进,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这就启发我们,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必须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具体来说:一是要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还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就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要紧密结合现实,着力解决好我们正在做的具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12](P209)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们正在做的具体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力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分析和考察事情,从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锤炼工作技巧,提升工作能力,解决好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三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形成理论认识。要把在前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挫折统一起来,把经验和教训统一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成为科学的理论认识,为更好地指导实践,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提供丰富的经验素材。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的根本宗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创造无产阶级的运动。”[13](P44)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他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P52)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致力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在艰难探索前行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这就启发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未来。
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要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着力在为民服务、为民办事上下真功夫、苦功夫;二是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要着力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依靠群众开展工作,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认同不认同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三是要坚持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要切实推动公平正义扎根基层、扎根群众,着力推动人人都能出彩,个个都能精彩,“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4](P7)不断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步伐。
(三)必须大力弘扬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12](P160)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前行道路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着这种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品格,敢于直面问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大力革除弊病,不断推动着党和国家的事业稳步发展。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总是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考验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不是畏惧,更不是退缩,而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不断勇于自我革命,在修正自身错误的基础上,艰难探索着前行的道路。这就启发我们,只有大力弘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才能继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
一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共产党员自觉作勇于自我革命的英勇战士。“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8](P1512)只要广大共产党员具备了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品质,党的事业就一定能够传承好、发展好。要教育引导广大共产党员自觉传承好党的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履行好党员职责,担当起责任担当,以饱满的自我革命热情和英勇的战士品格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去。二是要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魄力。当前,党内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各种突出问题,必须以自我革命的政治魄力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凝聚全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革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面对痼疾时敢于动刀割肉,在需要改革时敢于真改立改。三是要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坚持自我革命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也不能硬一阵、软一阵,更不能忙一阵、闲一阵,必须坚持久久为功、持久发力,着力形成坚持自我革命的长效机制,才能为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提供强大的机制保障。
(四)必须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出来的每一条道路,都来之不易,都是历经千难万苦开辟出来的,都是以坚定的道路自信逐渐探索出来的。在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泽东自信的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开辟过程中,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无法处理好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却坚持道路自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和平改造,赢得了资本家的认同和支持。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初,有人掀起姓资姓社的讨论,妄图否定改革开放,邓小平以坚定的道路自信回答:不争论,“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5](P37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有人怀疑我们搞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16](P109)这就启发我们,只有保持高度的道路自信,才能确保前进的方向,走好未来的路。
一是要深刻把握每一条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善于从历史、理论、实践维度深刻检视蕴含其中的逻辑原理,在理论上夯实道路自信的根基。二是要深刻把握每一条道路的发展历程及鲜明特色,善于从古今中外的对比分析中深刻检视蕴含其中的独特优势,在现实性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的素材。三是要深刻把握每一条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实践指导价值,善于从现实到未来的逻辑转换中深刻检视蕴含其中的规律性因素,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的底气、志气、骨气,进而以坚定的道路自信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五)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社会革命
历史总是在线性中向前发展,期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时代难题,只有回答好这些时代之问,才能更好地推动历史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探索出来的每一个条路,都是在科学回应时代需求之后闯出来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家选择什么社会制度、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改造和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走新路还是走老路、歧路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果断地选择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有人质疑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百年党史深刻启发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回答好时代之问,不断勇于进行社会革命,才能在新时代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新更大的成就。
一是要具有问题意识,深刻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诉求,以时代出现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7](P38),不断在回答时代之问中解决好时代难题,推动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二是要具有底线思维,科学估计前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做到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好的结果,不断提高化解应对时代风险挑战的能力,努力为推进社会革命和社会进步提供科学保障。三是要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着力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面对时代难题,以勇于超越的锐气攻克难关,为推动社会革命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能,从而更好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勠力奋斗中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