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01-06杨雅惠刘奇许红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机高血压临床

杨雅惠,刘奇,许红峰

(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 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中医对高血压及焦虑的认识

1.1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作为现代病名中的高血压病,在古代并无相对应的病名,根据高血压患者临床中大多具有头晕、头目胀痛等症状,可从祖国医学的“眩晕”逐步探索。通过《内经》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喔”“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的描述,可判断《内经》中认为眩晕的病因基础为外感,与内伤关系不大;但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的描述“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病卒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甘草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等文案可以得出其认为眩晕的主要病机为内伤。而当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多认为其与肝相关,眩晕一病多以肝肾为本,以风火痰瘀等为标,肝阳上亢,肝火热盛,肝肾阴虚则是主要原因[1-2]。

根据2011年《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中所论述的,将高血压病分为7个分型,分别为阴虚阳亢,肾精不足,瘀血内阻,肝火上炎,痰湿内阻,气血两虚,冲任失调。

临床中常见的阴虚阳亢多由于阴虚无以制阳,浮阳外越,当心火为主时,表现多为五心烦热,口舌咽干,心烦易怒,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而通常肝阴虚而致的肝阳上亢时,患者会有头胀头晕,口苦口干,腰膝酸软,面红目赤,大便秘结脉弦等;近些年,关于高血压中阴虚阳亢这一证型,不少中医学家对其有了新的想法,翻阅《伤寒论》可发现文中有条例中将太阳病误用攻汗法而出现胸闷烦躁等上热表现,而足下恶风怕凉为阳郁内陷在上不通,下焦肾阳亏虚而至,由此可知,阴虚火旺之证,在临床中亦可表现为阳热在上,阴寒在下的上热下寒表现。

1.2 中医对焦虑的认识

翻阅中医经典古籍,可以发现焦虑与“脏躁”“百合病”“怔忡”“灯笼病”“不寐”“脏躁”等都在中医症候表现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3-4]。

“灯笼病”出自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其主症为“身外凉,心理热”,此病在临床中可具体表现为:心中燥热,时而全身烦热,夜间尤甚,但体温并无升高,且略有凉感,王清任认为造成此病的病因为淤血导致气血不畅,故而气机郁热,此为虚热,王氏倡导用血府逐瘀汤疗之,“三两付血活热退”,王清任认为诸病皆有淤血导致,故“灯笼病”的病机多由肝郁气滞导致淤血内阻。脏躁一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其描述为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喜欠伸,悲属肺,哭属肺,而《内经》中提及“悲哀动中则伤魂”,魂属肝,因此脏躁一病为肝肺并存,从阴阳来说,肝为阳,肺为阴,肝气若抒发过多,必定引起肺气不能肃降,久之导致气郁化火,而当今现代教科书中所认为的脏躁,多认为其忧思劳倦导致心脾两虚,治疗上多用甘麦大枣汤以健脾益气除烦。“百合病”一病,亦首见于《金匮要略》,症为“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干,小便赤,其脉微数”,故可分析得此病为热症,《医宗金鉴》中提到“或平素多思不解,情志不隧,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形神具病,故有如是之现证也”,固然一些医家认为此病多和情志相关,而悲易伤肺,耗其阴液,导致阴虚生火,此病治疗多为养阴清火。

少许病证均与焦虑接近,可将焦虑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肝气郁滞而致肝失疏泄,从而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古文中提到“七情之伤虽分五脏,其必归本于心”,《丹溪心法》中亦提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得知焦虑一病初为肝气郁滞,升发疏泄失司,气机逆乱,脾胃运转能力失调,造成心气亏虚,心神失养,又因“气为阳,阳主神也”,心阳得不到温养以至于肾阳不足,从而出现下肢寒相,如未及时治疗,可出现气郁化火等相,可表现为阳热在上,阴寒在下。

由此可见高血压或是焦虑,在临床中均可有上热下寒的表现。

2 中医对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治疗

近年来,现代医家根据焦虑状态的发病状态及病因病机,运用自拟方和临床中常用的方剂对比起来,亦有着不错的疗效。如丰广魁等[5]用自拟柴龙解郁丹治疗肝郁气滞类的焦虑状态,方用(柴胡,龙骨,牡蛎,炙甘草,黄芩,珍珠母等)从以达到调达肝气、重镇安神,根据研究后发现,在情志发面症状改善明显,HAMA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均有所下降;王挺等[6]根据自拟金萱安神方治疗思量过度导致营血不足从而导至阴亏于下的焦虑状态,方用(贯叶,连翘,萱草,合欢皮,郁金,远志,菖蒲,青陈皮,茯神,酸枣仁等)以达到理气通郁,养血安神,根据研究后发现,在HAMA量表及PSQI指数评分上均有改善;张映梅等[7]用自拟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化火类焦虑状态,方用(柴胡,生龙骨牡蛎、黄芩,茯苓,钩藤,合欢皮,炒酸枣仁,郁金,菖蒲等)从以达到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根据研究得出HAMA焦虑量表及焦虑症状的改善,均强于西药的疗效;吕珊等[8]通过针药联合的方式,服用天麻钩藤饮及针刺疗法以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根据研究后发现Zung氏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及血压情况,均有所好转;王磊等[9]用自拟二白降压汤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高血压病(桑白皮,葛根,丹参,合欢皮,怀牛膝,白蒺藜,夜交藤,川芎,焦山栀,黄芩等)以畅气机,生津降火,藏血藏魂,根据研究得出治疗组患者失眠症状较前有所缓解。

除中医药治疗外,中医的理念思想是整体论治,这也就使其在临床中更早的使用到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八段锦、太极拳、音乐、芳香疗法、耳穴压豆[10-14]等中医传统外治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均可以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同时也促进了祖国医学的特色疗法发展,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3 高血压合并焦虑的西医治疗

近些年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较前加大,焦虑成为临床中患病率较高的情志类疾病,而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可发现在大部分人群中,单纯焦虑的患病率就可达5%左右[15],而高血压患者患焦虑的概率可在15%-50%之间[16];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服药时间长,且处于长期监测血压的状态,与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情绪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17],尽管现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的药物选择上,国内外各研究及相关指南均有所指导,但是在高血压合并焦虑的临床治疗中仍应遵循“病因优先”的原则,把控好患者焦虑情绪障碍的同时也要调整好患者的血压水平,合理用药,减轻病患在心理上、身体上及经济上的负担,实现控制好血压的终极目标。一些研究发现,焦虑相关的起病机制与高血压的相关机制可能有共同的生理病理因素[21],所以通过西药虽然可调节焦虑的情绪,但其可削弱高血压相关用药的质量[22];而一些改善情志的药物长期服用会让患者有所依赖从而降低患者的依从性,所以中医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患者中有极大的优势。

4 问题与展望

当代社会的就医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不再单以降压为目的,关注病人的精神情绪逐步成为焦点,而高血压和焦虑之间相互影响,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一些危险因素增加,疾病恶性循环。西药控制的效果虽显著,但中医本身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有着独特的认识,治疗方面也有自己显著的优势特色和优势。纵观现阶段临床研究,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在临床中出现上热下寒表现的临床研究较少,可为今后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的科研工作上拓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猜你喜欢

病机高血压临床
《全国高血压日》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