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2021-01-06范文静章彩凤许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机黄芪肾病

范文静,章彩凤,许筠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锻炼的缺乏,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全球成年人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的患病率逐年上升,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有4.25亿,患病率约为8.4%,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预计将增至6.29亿人,约为9.9%[1]。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原因。有研究显示,当出现大量蛋白尿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速度几乎是其他慢性肾脏疾病的14倍[2]。可见,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改善肾脏病结局有重要意义。西医治疗措施主要为控制血糖、血压,降低尿蛋白,纠正脂代谢紊乱、透析及肾脏替代治疗。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治中可保护肾脏功能,减少蛋白尿,延缓疾病进展,均显示出其积极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中取得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机研究是其基

中医文献中无“消渴病肾病”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消渴”、“水肿”、“肾衰”等范畴。其发生多与素体虚弱,饮食失度,情志失调或房劳失节所伤,致阴津损耗,燥热偏盛。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都有其独特的认识,仝小林教授[3]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早期以瘀滞为主,中期虚损渐重,后期则脾肾阳虚、浊毒内生。吕仁和教授[4]认为本病是消渴病失治误治,加以痰瘀、热郁积聚于肾络,耗伤气血阴阳,致肾元衰败。杨辰华教授[5]从“肾络-玄府”论治,认为痰瘀阻于肾络,致肾络不通;阻于玄府,则玄府开阖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泄,形成浊尿,临床上重视“开玄通络”理论的运用。崔陈敏教授[6]认为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是产生多种并发症的根源,其病理产物痰、瘀、毒、络贯穿于病程始未。巴元明教授[7]从糖尿病和肾病二者的病机出发,认为糖尿病肾病虚实夹杂,概括其病机为气阴两虚,久病入络,毒损肾络。陈洪宇教授[8]认为消渴肾病演变遵循“肾阴虚-肾气阴两虚-肾阴阳两虚”,肾虚证为最常见证候,实证则为痰瘀、风湿、肝风等。

2 辨证论治护其根

薛伯寿教授[9]从三焦辨证指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参照三焦辨证的上焦辨证,病位在肺,治则为宣肺解表、祛风除湿,常用越婢加术汤、麻杏苡甘汤等;中期参照中焦辩证,病位在脾胃,此期主要表现为脾胃气虚、胃热炽盛、湿热蕴结,代表方剂有防己黄芪汤、参苓白术散等;晚期可参照下焦辨证,病位在肾,认为此期病情较为复杂,正虚邪盛,在扶正基础上兼顾祛“浊毒”,故确立了滋肾健脾,泄浊解毒的治则。国医大师张大宁[10]从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出发,认为在中医辨证上,糖尿病肾病是一个从脾肾气虚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俱虚的过程。

3 分期论治显其效

陈洪宇教授[11]将早期糖尿病肾病分为风湿证、痰淤证、肾虚证,其中将肾虚证又分为肾阴虚及肾气阴两虚证,分别确立了三大治则,即祛风除湿、祛痰化瘀、益气养阴。王耀献教授[12]认为“内热致癥”是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尤其在中期阶段最为显著,中期内热位于肾络血分,痰瘀夹杂,治疗以外透内清为主,强调兼顾正气,方药以生黄芪、牛蒡子、水蛭、黄蜀葵花为主。朱雪萍[13]从“积”论治Ⅲ~Ⅳ期糖尿病肾病,认为有效除“积”,则水谷精微和血液可逐渐恢复正常运行,蛋白尿、血尿随之好转,临床上喜用牡蛎、卷柏相伍软坚散结,黄芪、肉苁蓉补中有消,薏苡根、鬼箭羽祛痰化瘀,加强化积之力。刘春莹主任[14]认为糖尿病肾病V期的病机为脾肾亏虚、水液代谢失常,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温肾利水”法治疗糖肾晚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国医大师郑新[15]从“肾病三因论”出发,认为早期应益肺补肾,中期补肾健脾,晚期调补阴阳,兼和气血。王耀献教授[16]提出热邪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并将其分为早期伏热、中期郁热、晚期浊热,治疗上强调清热、透热、化热。

4 临床研究供依据

4.1 自拟经验方治疗

杨江成[17]用益肾别浊汤治疗早期气虚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中药组82例、西药组92例和中西医组101例,分别给予中药治疗(益肾别浊汤:山药、茯苓、石伟、枸杞各15 g,黄芪、党参、车前子各10 g,芡实、五味子各5 g)、西药治疗(坎地沙坦)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12周,中药组及中西医组患者的倦怠乏力、不欲饮、面白等症状较西药组改善更加明显(P<0. 05),3组患者的ACR以及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中药组、中西医组血清HDL-c上升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P<0. 05)。姚芳[18]把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给予扶正祛浊方(当归、黄芪、太子参、地骨皮、红花、桃仁、制大黄等),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57.5%(P<0.05));治疗组在降低尿素氮、肌酐、尿蛋白/肌酐比值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李巧[19]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干预组予以滋肾健脾化瘀片(黄芪、山萸肉、葛根、大黄、三七、山楂、鸡血藤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匹配的安慰剂治疗。结果:12周后,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7.18%(34/39),对照组为42.11%(16/38),干预组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Ccr、Cys-C、ACR及FBG、HbA1c、TC、TG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善(P>0.05)。

4.2 药对治疗

高彦彬教授[20]在遣方用药时,喜用药对,如黄芪与当归、金樱子与芡实、狗脊与牛膝、白花蛇舌草与倒扣草,取其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其中,黄芪、当归合用,既能益气健脾,又可活血化瘀,临床使用时,根据患者气虚和瘀血严重程度,二药比例从1:1至5:1均可;金樱子、芡实多用于糖尿病肾病早中期的患者,二者相合增强益肾固精、降低尿蛋白的作用;白花蛇舌草、倒扣草共奏清热解毒利湿之功,多用于糖尿病肾病中晚期,此外,也常用于内热较盛的患者;狗脊、牛膝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牛膝还具逐瘀通经之效,适用于肝肾亏虚、瘀血内阻证。周恩超教授[21]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独特的中药对药治疗。黄芪与山药:黄芪补脾肾之阳,山药补脾肾之阴,二者伍用,一阴一阳,阴阳相合,共收健脾肾、敛脾精、止漏浊之功;生地、玄参:二药相须配伍,清中有补,养中促清,使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力倍增;玉米须、丝瓜络:两味配合,淡渗利水,温通经络,同时可降低血尿酸,周恩超教授常以此药对用于水肿、血尿酸升高的肾衰竭患者。许筠[22]教授以“本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脏病,临床常用黄芪与当归、泽兰与穿山龙、女贞子与墨旱莲、水蛭与地龙、蝉蜕与僵蚕、杜仲与牛膝等药对辨证论治,收效颇丰。其中女贞子与墨旱莲两药联用可加强滋补肝肾之阴,但无滋腻之性;泽兰、穿山龙配伍活血不伤血,利湿不伤阴,共奏活血通络、利水祛湿之效;蝉蜕配僵蚕,祛风利咽散结,透邪外出,防止咽喉受累而使蛋白尿反复,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李康玲[23]将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5人,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黄芪60g,当归30g,鸡血藤30g,玄参20g,生地黄20g,山药20g,石斛20g,牛膝15g,杜仲15g,丹参20g,红花10g,桃仁10g,地龙10g,桑枝30g,),3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TG、TC、LDL-C、FGB、2hPG、HbA1c、Scr、BUN、MAU、24h Upro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云锐[24]以缬沙坦胶囊联合保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联合保肾通络方治疗(黄芪、山药、猪苓各30 g,当归20 g,党参、熟地黄、川芎各15 g,山茱萸、鬼箭羽各10 g,水蛭、生甘草各5 g),疗程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0%(8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0%(77/100)(P<0.05),观察组TNF-α、IL-1β、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Scr、BUN、UAE、β2 -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冯颖[25]则选取60例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水陆地黄汤(生黄芪30g,金樱子20g,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芡实各15g,丹参、熟地、山萸肉各12g),疗程12周。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差异有统计 学 意义(P<0.05);联 合 组FPG、2hPG、HbA1c、 24hU-PQ、eGFR、mALB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

5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和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肾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引起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至尿毒症期则为时已晚。有研究发现,若糖尿病前期血糖控制不佳,则各种微血管并发症相继出现,可见早期干预对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的优势作用逐渐被发现,尤其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功不可没。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辅助治疗及改善预后方面同样显示出积极作用。但当前有关研究中,多为临床报道,缺乏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降尿蛋白作用、改善血脂代谢及肾脏远期保护作用的药理研究、作用机制及多中心临床研究,我们期待中医药治疗手段能有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病机黄芪肾病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黄芪是个宝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