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铁路生态公园经济价值转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01-06杨子楠
杨子楠
(铁道党校 经济学和企业管理教研部,北京 100088)
近年来,铁路面对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新挑战和新形势,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实现绿色铁路发展的目标,在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的综合能耗和主营能耗、提升沿线绿化等方面采取了具体的行动。城市铁路生态公园作为其中的热点和亮点,在获得了广大关注度的同时,更取得了良好效益,成为了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1 生态公园是铁路推进绿色发展的切实体现
1.1 环境保护是铁路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铁路的环保事业也伴随着铁路的建设、运营、改造同步推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强重载运输助力污染防治,以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为例,2020年6月大秦线创造了当日运量的新纪录,铁路运量的增加意味着使用标准煤的节约,据测算大秦铁路4.5亿t的年运量,可以减少碳排放量约1 200万t[1]。二是提升铁路电气化率实现节能减排,2020年全国铁路电气化里程超过10万km,电气化率逐年快速提升已经达到72.8%[2],相较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在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明显[3]。三是持续加强铁路沿线绿化工作,2020年国家铁路绿化里程增至5.76万km,更为直观的数据是增长速度,对比前两年,铁路绿化里程的增长率由2.8%和5.7%提升到了2020年的8.5%[2]。四是铁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稳步推进,铁路坚持评价施工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长期与国家生态环境和水利部门等联合夯实铁路环保基础[4]。
1.2 绿色低碳是新时代铁路发展的重要方面
进入新时代,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铁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得到了系统全面的部署。2018年9月,原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绿色铁路发展的通知》(铁总发改〔2018〕147号),清晰指出要深入推进铁路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交通强国服务。2020年8月,国铁集团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绿色环保优势和综合交通骨干地位、服务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面增强,而铁路绿色环保优势的全面增强位列首位。
1.3 铁路生态公园是铁路与绿色有机融合的典型示范
在实现绿色发展中铁路多方发力,其中打造城市铁路生态公园是近年来关注度较高并且成效显著的一项工作。城市铁路生态公园一般是基于城市内废弃的铁路线,采用引入绿色景观设计的方式,形成对铁路遗迹的“活化”,使其价值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展现。近年来,城市铁路与绿色景观的融合打造有很多成功案例,如哈尔滨的中东铁路公园、杭州萧山以铁路为轴线的5 000 m2景观绿化区域、成都等地的铁路生态公园,都对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周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城市铁路与生态公园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2.1 城市废弃铁路现状及再生潜能
铁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以铁路作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根据《中国交通年鉴》,铁路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周转量的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保持在45%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业厂区的迁移等,使为传统工业提供运输支撑的铁路线逐渐被废弃。这些废弃铁路对城市的一体融合造成了阻隔,同时因长期缺乏有效的治理,也形成了对城市中心区域空间的浪费。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废弃铁路总长度初步估计在2万km以上[5]。
城市废弃铁路存在着巨大的再生潜力可供挖掘,美国曾在10年间,将13%以上的废弃铁路改造为具有价值的步行绿道和休憩场所等[6]。从空间上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规定,铁路沿线两侧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铁路用地,这为景观布局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从区域上来看,城市废弃铁路大都位于核心位置,有着极佳的区位优势。从需求上来看,废弃铁路周边作为城市的老城区和成熟的生活居住区,存在着较大的居民人口密度,对周边环境的改进,在社会层面有着广泛的支持。
2.2 打造城市铁路生态公园的理论基础
在城市发展所形成废弃铁路增多的背景下,关于城市废弃铁路通过绿色化产生再生价值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包括绿道理论、工业遗产保护理论、触媒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
绿道理论和工业遗产保护理论是促使铁路生态公园成为可能的基本依据。绿道理念最先起源于西方的城市公园运动,其中绿道(Greenway)一词指的是具有带状线性属性的绿色网络化土地,而绿道是用以连接各类自然与人工空间的,从而提升或开发出土地的美学、生态、文化等一系列价值。将废弃铁路自身呈带状、条状的特征与绿道理论结合,形成对城市绿地的零散整合,构建起统一完整的城市绿道生态网络系统[6]。工业遗产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见证,铁路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对各个地区的社会、历史、精神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保存价值。铁路被废弃后也成为了工业遗产类型的重要组成,引入生态环境景观可以对原有工业遗产风格、构造、布局形成更好的保留,在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中,实现对历史的可持续性传承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触媒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是建设铁路生态公园遵循的原则。触媒(Catalyst)最早是化学术语,指运用少量的物质参与,在不改变基本属性的情况下能加快反应速率[7]。触媒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的设计,即通过引入“触媒”将城市中心现有的要素彻底“唤醒”。对于废弃铁路来说,绿色生态的引入正为其提供了合适的、能够激发活力的关键要素。对于微观系统来说,废弃铁路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一个很好的研究主体,树立一种在开发过程中不随意、多方严谨论证的思路,尽可能以系统的角度挖掘出更多的关联性价值,构建起一种能够长期保持的稳定系统。景观生态学作为一种将生物学与地理学结合的理念,将一定区域中的所有景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而能够合理调配物质、能量、信息等要素,实现区域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2.3 生态环境赋予了废弃铁路新的价值
从价值的角度来评估,城市铁路具有实现人或物位移的功能,产生了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但是,一旦铁路的运输需求大幅下降甚至无需求,其价值将急剧减弱,而且铁路的废弃可能会产生诸如影响城市发展、治安问题、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对废弃铁路改造使其重塑价值的主要技术路线是生态环境要素的介入。
生态环境赋能废弃铁路而构建形成的城市铁路公园类设施,产生的最直接价值就是生态价值。面对“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问题,从城市铁路公园的构建来看,需要把握2个维度。一是内部外部维度,从内部来看,城市铁路生态公园建成的生态价值能够形成一定的聚合效应,将人员的流动性转换成为对铁路生态公园本身商业、旅游业的带动效益;从外部来看,生态公园依托的是废弃铁路的中心区位优势和沿线资源,当生态价值的势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后,将沿中心向外扩展,带动周边的经济增长。二是直接间接维度,从直接来看,城市铁路生态公园能够比较直接地从商业潜能、环境美化、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积累经济效益;从间接来看,生态公园的特点在于依托铁路将沿线老工业区域串联而构成相关互补的新产业,并将产生化学反应。同时,生态环境带来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也将形成经济价值的转化。
3 城市铁路生态公园获取经济效益的具体途径
3.1 提升周边土地的价值
城市废弃铁路的生态景观不仅是对公园内的环境场景形成重塑,还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升周边的土地价值。土地价值包括区位条件、交通环境、片区规划、土地形状、建设现状等影响因素,结合城市土地价值理论可知,城市核心区域能够提供接近最高限度的土地价值,可以说,废弃铁路周边的土地具备着提升价值的潜力。对于提升土地价值的途径,一方面,铁路生态景观这种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聚集大量人流,相应增加了沿线周边土地的价值;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般以每3 300 m为一圈层递进提升用地容积率,综合而言,轨道交通周边用地容积率会超出其他同类功能区0.5~1.5[6]。在轨道交通不再使用的情况下,通过生态景观的引入,恢复或维持周边土地开发的强度将带来相对可观的经济效益,如美国高线公园在改建开始后,创造了12 000个新岗位,带来了当地60%的人口增长[6],也使附近项目建设许可签发量提高了100%,至少有29个大型开发项目动工,产生了20亿美元的周边经济活动收益。
3.2 带动绿色产业的形成
“绿水青山”作为一种形象化的用语,其实包括了具有一定自然、地理、气候特点的生态环境,而使其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直接渠道就是绿色产业的形成及相关绿色产品的打造。一是依托铁路沿线的区位优势,城市铁路生态公园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环境资源,通过对自身气象、水文、生态等条件禀赋的比较,找出绿色产业发展的着力点,进而确定产品内容、产业结构及开发模式。二是利用铁路与第二产业的密切关系,“公转铁”后,全国煤炭和钢铁等大宗货物占铁路运输的比重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铁路更需要跳出初级产品、原材料的限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例如: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生态公园,不仅是对中央大街附近位于城市中心的历史遗迹再次利用,也构建了一条横跨松花江南北的休闲游览慢行环线,可借助松花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一个具有特色的渔业相关绿色产业体系。总之,推动第一产业农产品、第二产业加工业及第三产业运输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发挥铁路生态公园绿色产业的最大潜力价值。
3.3 拉动特色商业的发展
城市工业化过程中厂房、建筑等遗产通常被直接改造为商业街区或写字办公区域,这得益于其周边良好成熟的配套设施及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等。对于城市铁路公园商业价值的拉动,首先考虑通过对铁路走线和空间布局的设计,重组成为适合商业和办公的园区形态,以更充分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其次,在铁路生态园区中体现出其他工业园区所不能赋予的特色,这其中“绿色”首当其冲,在稳定固定商业合作的基础上,对于绿色品牌的深度宣传利用,可以吸引包括新潮的艺术演出、时装走秀、企业嘉年华、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运输”这一生态公园的高辨识度标签,广泛汇集铁路、公路、水运、邮政、物流等相关企业入驻,同类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有助于经济规模扩大,世界银行《中国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研究报告表明,以铁路为基础产生的聚集效益将使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提高10%。
3.4 助推新产业链的串联
城市铁路生态公园的建设将打造出一条全新的产业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新的产业链是基于城市工业历史的发展积淀,以及废弃铁路沿线的产业特点而决定的[8]。铁路作为最为主要的大宗货物运输方式,在城市重工业大力发展的时期,其沿线分布着大量依靠铁路获取生产原料、发送生产成品的工业企业。在铁路线路废弃的同时,意味着城市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推断出会形成以铁路为串联动脉“线型”工业遗迹的结论。统计显示,从行政划分的角度,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数量最多,分别占到总数的45.51%和28.21%[8],也与我国铁路早期发展水平契合,由此也可以印证以上判断。工业遗产间具有相互通达性好、生产关联度高等特点,在后工业时代可对此加以利用。以铁路生态公园为绿色廊道,从宏观上根据各个企业的生产特点,布局构建新的产业链格局,为城市老城区的经济提升呈现出新的范式。
3.5 增强文创旅游的质量
根据埃亨的定义,以1 km2基本面积标尺,共有市区、市域、省和区域4级绿道,其功能作用由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休闲娱乐,到最高层级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5],对于面积需求较大的文化类型,铁路与其具备相当的匹配度。铁路一直以来都是具有一定意向表征的标志物,能够从过往和未来给予人们情感上的特别感受,围绕铁路形成了长期深入的文化传播。城市铁路生态公园应利用好这一优势属性,大力促进绿色概念对传统铁路的触媒效益,从文创上建立具有城市铁路公园独特魅力的系列产品。文创产品能否成功取决于本身的可塑性资源,在讲好废弃铁路所承载的城市故事,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感认同中下足功夫,针对目标群体精准推出产品。同时,城市铁路生态公园在环境提升、景观布局等方面的增强,会使其作为景点和旅游资源这一功能体现愈发显著,不但提升了城市的旅游热度,还带动了旅游业在内的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
3.6 畅通综合价值的转化
城市铁路生态公园所创造的价值是一个综合性的价值,除直接的经济价值外,还包括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对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等即使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转化出间接的经济效益,而城市铁路生态公园正是转化过程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可以通过畅通综合价值的转化路径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一是文化价值方面,废弃铁路的物质景观在当今城市区域同质化的趋势下显得尤为珍贵,是突显城市风格个性、描绘出城市机理纹路的工笔画,对于此类城市历史文化的保留进而以更美丽的方式呈现,将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二是社会价值方面,城市内铁路的废弃,一定程度上是对原先位于居民密集区交通安全的保证,城市铁路生态公园的建立则是对周边治安环境的提升;此外,城市铁路公园的打造会带动周边商业的跟进,进而产生工作岗位。三是生态价值方面,城市废弃铁路的改造再利用,使城市中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恢复成为市民向往之地,可以提高人居质量、增强城市软实力。
4 结束语
铁路与绿色如何有机融合是实现铁路高质量发展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近年来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城市铁路生态公园在经济效益的转化上取得了多个渠道的良好成绩。在分析打造城市铁路生态公园实现“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上,还应持续关注形成更为系统科学的研究,并以此为参考依据,探索铁路行业绿色发展中能够产出更大经济价值的通用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