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2021-01-06沈丹旎
□沈丹旎
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在总量、速度和结构上相衔接,提高数据质量,科学研判经济运行形势、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意义。2021 年既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是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之年,具有特殊的历史统计意义,对于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科学制定决策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核算改革推行的意义
GDP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核算出来的,不是加总出来的。GDP 核算既需要统计数据,也需要会计资料;既需要常规报表,也需要普查数据、抽样数据;既需要统计部门的数据,也需要财税、金融、保险等各相关部门资料;既要汇总数据,还要搜集资料进行虚拟估算,编制平衡表。即使一个国家、地区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等不同方法核算,其结果也往往因不一致而需要调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为统一核算改革提供了条件和契机,摸清了全国及各地的经济总量及其结构,掌握了全国统一核算单位相对详细的数据资料。无论是存在漏统还是重复,都得以在“一个不能少”的普查中得到了发现和修正,从而为厘清全国及各地数据的关系比例奠定了基础。随着普查数据的敲定和陆续发布,推进统一核算改革也已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是我国核算制度的重大改革,具有多重意义。一是有利于确保地方经济数据与全国经济数据一致,解决各省(区、市)GDP 总和超过全国GDP 的问题。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可以切实提高统计核算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对于科学研判经济运行形势、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更好发挥统计监督职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是有利于理顺数据统计的“陈年旧账”。以往的核算方法是逐级统计上报汇总,进行填报的统计报表多且繁杂,效果不佳。2019 年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GDP,利用的是上一年的经济普查数据,也就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并对相应经济总量数据以及过去几年的GDP 增速进行了调整。三是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进展却仍较为缓慢,现有统计指标对于一些新问题尚缺乏较为准确的统计,比如“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GDP 核算调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问题。
|统一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历来年定报及普查年度的衔接,可能造成抛开具有损益财务报表细项数据来源而得出核算结果
季度GDP 核算因时效性要求高,各行业在季度核算时更多依赖相关指标进行推算;而在年度GDP 核算中,核算资料更为翔实完整,规上企业用财务报表计算收入法增加值,规下、个体和非企业法人采用相关指标推算。理论上,年度GDP 核算数据的准确性要高于定报初步核算数,实际在当前体制下,定报数的时效性和作用要远高于年报,同时考虑地区数据的一致性,“以定代年”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年定报甚至普查年度的衔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统计部门探索研究科学准确的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年度部分分行业、分地区的增加值核算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又因要与定报衔接,在部分行业的核算中可能抛开具有损益财务报表细项数据来源而得出核算结果,本地区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在核算方法上得不到全面反映。比如,在季度、年度核算中要使用的部分部门指标数据,可能与本地区该行业的增加值发展状况不匹配。如交通、邮政、电信等行业的部门指标,采用的是实物量指标,没有价值量指标,这些指标与某些行业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匹配性存在偏离度,在部分年份与年度损益财务报表的结果存在差距,年度核算结果最后因“年不超定”使得行业情况难以准确、完整表达。
(二)部分行业专业核算采用的基础数据指标较为传统,简单套用核算模块可能会低估经济增长的存量
1.交通业缺乏全部代表性。比如高铁的开通对原跨市公路交通带来冲击,使公路运输周转量明显下降,而铁路运输业总周转量更偏重货物运输总周转量,使得高铁产生的价值量效益难以完全体现;城市地铁轻轨、共享单车、共享巴士等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快速发展,难以在公路运输周转量中体现,可能使统计的市内公路运输周转量下降。
2.金融业没有全部覆盖。以存贷款余额增速为主导的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传统推算指标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代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等要求。此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的范围涵盖面不全、参照指标不能全面体现金融业发展等基础数据质量原因也导致金融业发展情况被低估。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卡清算机构等货币金融服务中介,理财业务、委托贷款、保理、期权、股权、金融研发、金融创新衍生品等对外业务应纳入金融业增加值核算范围。新兴金融业态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快速发展,由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证券交易额和保费收入等相关指标推算的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仅反映了部分金融业务,不能全面反映新型金融业态对金融业的贡献。
3.房屋租赁市场难以全面反映。目前房屋租赁业统计存在局限性,一是目前统计制度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都没有专门的房屋租赁统计内容,从而难以掌握房屋租赁业的整体情况;二是现行制度中对个人租赁非住宅类房屋的增加值可能漏统;三是用成本法计算的自有住房租赁服务与目前一线城市活跃的市场租赁交易产生的增加值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低估增加值的可能。
4.建筑业难以反映趋势。目前国家建筑业核算主要依据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省统计局改进后采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和省内建筑业总产值两个指标加权计算。但从杭州来看,由于专业方法调整和数据审核等因素,建筑业增加值、进度核算的结果与相关指标、行业发展实际有一定差异,难以全面反映发展态势。
5.营利性服务业容易被低估。营利性服务业行业众多,经济成分复杂,凭目前省市统一反馈的相关指标和部门数据难以评估其经济运行情况,难以反映各行业经济质量差异,可能造成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被“低估”现象。一是核算资料来源有所局限。营利性服务业涵盖点多、涉及面广、分布散乱,无论是统计部门自身统计数据还是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都不够全面和完整,营利性服务业个体受资料来源限制的影响,难以全面客观反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二是现行统计方法存在不足。规上服务业全面调查和规下服务业抽样调查报表周期不一致,缺少数据上的衔接应用和可比性,难以有效结合。在进行核算时,如果仅根据规上服务业相关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推算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可能会使推算结果偏小。
(三)新经济冲击传统的统计指标,却难以进入现有的统计框架
发达地区新兴业态、新兴经济最先出现,传统业务被冲击分流,而新兴业务按现行统计制度又无法完全纳入。“互联网+”“分享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没有实体经营店的个体经济和网络经济,每一个个体可以在空闲时间中又变成生产活动的生产者,传统的由企业向企业或个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分流到个人向个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与此同时,统计调查、核算制度发展又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当前经济活动的生产者由统计调查制度内的法人单位向所有居民个体扩展的过程中,现行的统计制度还在以法人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为调查对象,这种个体化的经济生产数据在现有的统计体制和模式中很难采集并纳入到现有统计框架。一方面,现行统计框架内的法人(或个体户)的生产经营受到分流和冲击,总量和增速均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这些分流出去的增长较快的生产活动数据却无法及时采集补充,容易出现漏统漏算。
|统一核算过程引发的矛盾
目前,国家自上而下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体系,核算方案也已日趋成熟,较为准确地反映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但当前核算工作在监测地方经济发展,预判经济发展态势方面的难度不断加大,部分行业的测算指标和核算方法难以充分反映行业面和经济发展实际。
(一)关于总体“统一”核算的“纵”与“横”
从2020 年统一核算改革实施情况来看,存在国家与各地区“纵”的“统一”过硬的现象。全年四个季度无论在总量或是增速上的衔接的力度呈逐步加大态势,因上下汇总数被“统一”而产生的“硬”衔接,导致统计部门很难相对准确预测预判。“硬”衔接归根结底是统一核算工作对于基础源头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后的认可程度不够,是核算与各专业“横”的“统一”偏软造成的矛盾。虽然核算自身有着一套科学完整的测算办法与流程,核算应当也有责任对各专业部门的基础资料数据进行审核把关,但各专业部门的数据往往同时或早于GDP 核算数据发布,当GDP 核算数据与专业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时,可能集中反映在核算工作中。
(二)关于企业“统一”界定的“取”与“舍”
企业入库界定关系到核算基础资料的准确性。随着新经济发展,一个企业跨专业、多行业经营现象普遍,在入库时存在行业界定困难。一方面,国家局内各专业的划分依据和标准虽统一但不适应当前新情况,导致基层统计的企业界定难,例如杭州互联网衍生企业中,饿了么旗下营运平台、薇娅直播带货的公司存在入库难、界定难和出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自主意识增强,对自己经营活动有明确定位,统计与企业的行业界定存在偏差。
(三)关于行业“统一”评估的“点”与“面”
从沿革十余年的国家季度GDP核算方案来看,各行业核算相关的指标已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代表性和普适性。但各地区发展异质性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大不相同,而统计核算方法要求各地区基本采用统一的核算指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结构差异和多样经济特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部分行业因需要“面”上的“统一”而忽略“点”上的“不同”,导致无法充分反映地区各行业发展实际。例如,营利性服务业难以得到全面反映。当前营利性服务业核算主要依据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目前,杭州市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已达26.1%,占全省比重达8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行业比重已高达86%,对该行业具有非常充分的代表性。从核算办法和财务调查资料数据匹配性上来看,两者统计范围基本相同,但系数统一评估后增速却相差较大,无法准确匹配衔接。同时,方法上的差距也进一步影响数字经济等产业增加值的测算公布,很难全面反映各产业发展实际。
(四)关于系数“统一”衔接的“新”与“旧”
统一核算后,非营利性相关指标由财政八项支出更新为该行业工资总额增速,换算系数也随之下调。从杭州年度非营利性服务业收入法增加值四项构成的比例来看,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比重最高,达85%左右,因此以工资福利的增长来反映该行业门类的发展情况是准确合理,具有直接相关性的。从近年来该指标数据情况来看,该行业核算结果与行业发展实际的衔接不够理想;从年度收入法增加值与快年报核算结果差异来看,第四次经济普查杭州该行业增加值比当年快报有所增加。
|统一核算体系带来的深思
GDP 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能反映一定的问题,但也只能反映一定的问题,统一核算的数据则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因此我们要客观看待统一核算结果,进一步深化研究统一核算体系。
(一)自上而下核实专业基础数据,健全统一核算评估体系
一方面,纵向层面在核算系统内部建立健全统一的核算基础数据评估体系,在季度前一个月末于系统内公布各行业初步衔接情况,减少因“硬衔接”引起的数据矛盾;另一方面,横向层面以“统一核算”为抓手,压实各专业、部门统计基础调查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从源头上确保相关指标数据与核算数据之间的逻辑性、合理性和可信性。此外,国家统计局各专业司之间应保持紧密联系,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统一的企业入库、划定专业的标准化流程,减少认定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保证同类企业行业代码相一致。
(二)有理有据调整核算相关系数,提升地方预警预测水平
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个地区范围内综合性的重要统计指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同时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为使统一核算的结果能正确地反映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更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具有公信力的国民经济统一核算体系。现阶段,受疫情等不定项因素影响,方法再严谨,数据再全面,预测再精确,有时可能抵不过一个系数变化带来的影响。统一核算,并不仅仅利用核算系数把GDP 数据上下衔接,更要使核算方法更加科学,使 GDP 核算的基础指标数据有来源有支撑,推动常规统计调查资料和部门统计资料的规范协调,确保基础资料的概念、范围、口径与统一核算逻辑方法全面衔接。因此,建议国家、省局至少在同一自然年度内充分考虑参与核算指标与核算结果差异,保持季度与季度,年度与年度之间核算相关系数衔接且可比,减少预测干扰,提高统计公信力。
(三)适当修订调整直接核算指标,完善服务业核算办法
GDP 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克服行业甄别不清晰带来的分类困难,产出指标异质性导致实际操作中基础数据采集困难,从各类繁多缩减指标中甄选科学、有代表性而稳定的指标等难题,从基础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基础指标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缩减指数的细化与科学性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统一设计,才能解决服务业统计指标结果的代表性问题。可以进一步扩充和运用规上服务业统计调查数据,可以考虑在某一行业相关核算指标中将服务业调查数据与部门指标进行加权,或者通过事先科学的核算模型和体系评估,在条件成熟地区试点直接调整使用与行业实际生产经营更为密切的相关核算指标。同时,可考虑进一步完善和重视地区的年度GDP 增加值核算方法的研究,深入研究对跨区经营特点明显的行业数据的调查办法和地区分劈方法;扩大地市级规下服务业调查样本,增加样本量,提升规下服务业统计调查质量以及代表性;加强与主要互联网大平台的合作,在现有统计框架外补充获得相关数据,探索新生产模式的增加值核算方法。
(四)实事求是体现区域发展差异,科学建立核算方法制度
现行季度GDP 核算中,国家统计局对各地区核算有较强约束力。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旨在准确反映各地区经济增长实际情况,而在行业增加值核算时,如对两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的地区采用同一参数进行相关推算,会造成两地间数据的不可比。例如,杭州金融业无论是存贷规模还是新兴领域均全国全省领先,统一核算后优势减弱甚至低于全省水平。建议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事实,使用更适合当地实际的行业基础数据或者核算指标。按照城市发达程度、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分类统一的核算方法制度,在现行核算体系中,根据区域发展以及各地统计水平差异,允许4-5 个核算指标可以替代,以达到更加精准核算经济增长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