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合作伙伴到双边命运共同体
——论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新升级
2021-01-06杜哲元
杜哲元
(1.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2249)
2020 年1 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缅甸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中提出了“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 本文认为至此,基于双方共同接受和确认,以双方公开发表《联合声明》或《联合公报》等正式外交文件为确立形式,中国已先后和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缅甸这四个国家建立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①本文所探讨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有明确的概念限定,它仅限于那种被双方共同接受和确认,且在双方发表的正式外交文件中公开确立的命运共同体关系,这些文件包括:2017 年11 月14 日发表的《中老联合声明》和2019 年4 月30 日签署的《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18 年1 月11 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联合公报》和2019 年4 月28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关于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19—2023)》、2018 年11 月4 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新时代更紧密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2020 年1月18 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构建命运共同体①2015 年以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议题迅速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从概念、思想或理念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理论性的宏观研究,如宋伟:“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思考”,《太平洋学报》,2020年第1 期,第18-27 页等;(2)与特定问题相结合的研究,如孙悦、于潇:“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转型的研究”,《东北亚论坛》,2019 年第 6 期,第 112-123 页等;(3)多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如杨剑:“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知识、制度和行动”,《太平洋学报》,2020 年第 1 期,第 94-96 页等。开始从外交辞令变成实际行动。 一方面,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双边层面的体现,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另一方面,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又是中国伙伴关系外交②近年来关于中国伙伴关系外交这一议题,国内学术界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整体性的理论研究,如门洪华、刘笑阳:“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 年第 2 期,第 65-95 页等;(2)与特定问题相结合的研究,如张锐:“试论中国伙伴关系网络的政治安全效应”,《国际展望》,2016 年第 5 期,第 40-59 页等;(3)聚焦具体地区或国家的伙伴关系研究,如李伟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基础、现状与趋势”,《西亚非洲》,2018 年第 4 期,第 3-20 页等。 总体而论,围绕命运共同体与伙伴关系外交议题,国内学界已经产生大量研究成果,解释并解决了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一方面,对于这两个议题的关系,目前国内学界尚未有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双边命运共同体”这个新生事物,国内学界还缺少专门的分析和研究。的新升级,位居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体系的前列,它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双边关系模式,已正式出现在中国的外交布局中。
一、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层级与内涵
所谓“伙伴关系”是指国家间基于共同利益,通过共同行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国际合作关系,③门洪华、刘笑阳:“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 年第2 期,第68 页。自1993 年中国同巴西建立第一对伙伴关系起,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已走过27 年的风雨历程,在这27 年间,中国建立了111 对伙伴关系。④郑泽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 开创国际问题研究新局面”,《国际问题研究》,2019 年第6 期,第7 页。伙伴关系外交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色之一,⑤戴维来:“中国的‘结伴外交’战略:特征、缘由及路径”,《现代国际关系》,2015 年第 10 期,第 30 页。而中国在建立横向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纵向的伙伴关系外交体系。
从这套伙伴关系外交体系的整体来看,它有着明显的层级性,在这之中,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位居第一层级,它是在第二层级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建立并不取代原有的战略伙伴关系,两者是并存关系,前者是对后者的提升、加强和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居于第二层级,这个层级中的伙伴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层级中有两对特殊关系,一个是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另一个是中巴(巴基斯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两对特殊关系居于第二层级的前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居于第三层级,这个层级的伙伴国在地理上分布得更为广泛,其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在这个层级中也有一对特殊关系,即中哈(哈萨克斯坦)永久战略伙伴关系,这对关系居于该层级的前列;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居于第四层级,这个层级的伙伴国中除了韩国之外,基本上都分布在南亚地区的边缘,且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战略伙伴关系居于第五层级。 以上是战略伙伴关系的范畴,在战略伙伴关系范畴之下是合作伙伴关系,它位居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体系的第六层级,在这个层级中既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又有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还有发展伙伴关系。
从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自身来看,其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层级性,这可以从建立时间的先后和外交话语表述这两个角度来判断。 中老命运共同体关系确立的时间是2017 年11 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老挝时,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提出要“共同打造牢不可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⑥“中老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7 年11 月 14 日,https:/ /www. fmprc. gov. cn/web/gjhdq _676201/gj _676203 /yz_676205 /1206_676644 /1207_676656 /t1510505.shtml。2019 年 5 月,两国还以两国执政党的名义发布了内容详细完备的《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 而在此之前尽管还没有提出要“打造”或“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关系,但早在2013 年9 月,两国的《联合声明》就已经提出“中老两国理想信念相通、社会制度相同、发展道路相近,是具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3 年 9 月 30 日,https: / /www.fmprc.gov.cn /web /gjhdq_676201 /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644/1207_676656 /t1083172.shtml。柬埔寨紧随老挝之后,很快也与中国确立了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2018 年1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柬埔寨时,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提出“双方以建交60 周年为契机,继往开来,携手打造中柬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8 年 1 月 11 日,https: / /www.fmprc.gov.cn /web /gjhdq_676201 /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572/1207_676584 /t1525092.shtml。次年1 月,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期间,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又提出要为构建中柬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制定行动计划。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联合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9 年 1 月 23 日,https:/ /www.fmprc.gov.cn /web /gjhdq _676201 /gj_676203/yz_676205 /1206 _676572 /1207_676584 /t1631782.shtml。2018 年11 月,巴基斯坦新任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访华期间,中巴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提出要“打造新时代更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新时代更紧密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8 年11 月4 日,https:/ /www.fmprc.gov.cn /web /gjhdq _676201 /gj_676203 /yz_676205 /1206_676308 /1207_676320 /t1610023.shtml。而早在2015 年4 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时,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就已经提出要“不断深化中巴命运共同体内涵,致力于中巴世代友好”。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5 年 4 月 21 日,https:/ /www. fmprc. gov. cn/web/gjhdq _676201 /gj_676203 /yz_676205 /1206 _676308 /1207 _676320 /t1256274.shtml。“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则是在2020 年1 月正式提出,而且不同于中老、中柬和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表述,在正式的外交话语表述中,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表述较为谨慎含蓄。 从这两点来看,在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内部层级性上,中老命运共同体关系走在前列,中柬命运共同体关系和中巴命运共同体关系紧随其后,中缅命运共同体关系则处于起步阶段。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既属于伙伴关系外交的范畴,也属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一方面,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是既有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自然发展,它的构建以既有的伙伴关系为基础,具有伙伴关系的一般特性,即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⑥王毅:“盘点2014:中国外交丰收之年”,《国际问题研究》,2015 年第 1 期,第 2-3 页。合作性与非强制性,不以备战为目的,不寻求冲突与对抗。 但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在合作的内容上更全面,在合作的层级上更高,在合作的紧密度上也更强。 另一方面,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还须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⑦习近平著:《论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版,第 419-422 页。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形成则既意味着两国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接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这五大要求,也意味着两国愿意以这五大要求为方向和目标而不断增进彼此关系,同时这五大要求还构成了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内涵的五个维度——政治上互尊互信、安全上守望相助、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相知相亲、生态上共生共治。 其中,政治上互尊互信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安全上守望相助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与重点,经济上合作共赢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文化上相知相亲与生态上共生共治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补充。
二、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五大特点与形成条件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类型特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的历程特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政治特点、安全特点和经济特点,这其中的若干特点也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形成条件。
2.1 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类型特点
命运共同体伙伴国在地理位置、地缘战略价值、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体量和历史进程上有着较大的共性。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这四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都是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山水相连。 其中老挝、缅甸和巴基斯坦与中国陆上接壤,中老共同边界长约508 公里,①“中国同老挝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https:/ /www.fmprc.gov.cn /web /gjhdq _676201 /gj_676203 /yz_676205 /1206_676644/sbgx_676648/,访问时间:2020 年 10 月 15 日。中缅共同边界长约2 200 多公里,②“莫道君行早是处有亲朋——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 年 1 月 19 日,https:/ /www.fmprc.gov.cn/web/wjbzhd/t1733789.shtml。中巴共同边界长约595 公里,③杨翠柏等编著:《列国志·巴基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年版,第 1-2 页。柬埔寨虽然不与中国接壤,但两国空间距离较近,且有澜沧江—湄公河相连,这四个周边命运共同体伙伴国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形势密切相关。
其次,在地缘战略价值上,这四国都有相当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老挝可谓是中南半岛的陆上枢纽,随着该国道路系统的逐步完善,它将很快从中南半岛的“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的腹心区域和越南的侧翼后方,有着优良的海岸线,且距离南沙争议海域较近;缅甸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三大地缘政治板块的交汇地带,同时,它还是联接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巴基斯坦位于南亚、中亚和中东这三大地缘政治板块的交汇地带,它既是维持南亚内部力量对比平衡的支轴,也是管控阿富汗恐怖主义活动外溢的关键屏障,还是联接中国西部地区与西印度洋的战略通道。 地缘战略价值的重要性既是这四国可以开发利用以促进本国发展的天然优势,但也往往会引发其他大国对它们的觊觎。
最后,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这四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和中低等收入国家,经济较为落后。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位列东盟国家的后排,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0.278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 410 美元,④以上皆为2019 年数据,参见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 /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访问时间:2021 年 3 月 5 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使它们更渴望通过与外部经济大国的合作来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在国家体量上,这四国都属于中、小型国家。 老挝国土面积约23.68 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691 万;⑤“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老挝(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2-4 页,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 10 日。柬埔寨国土面积约18 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1 480 万;⑥“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柬埔寨(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3-4 页,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 10 日。缅甸国土面积约67.66 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5 338 万;⑦“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缅甸(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4-6 页,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 10 日。巴基斯坦国土面积约7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2.08 亿。⑧“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巴基斯坦(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2-3 页, 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 10 日。一方面,相对较小的国家体量决定了这四国缺少崛起为地区性强国的基本条件,从而避免了它们与中国在地区问题上产生竞争的风险;另一方面,这种体量也加大了这四国的脆弱性,使它们往往对外部形势的变化高度敏感。 此外,在历史上,前述四国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但近代以来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沦为殖民地。 它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近代历史遭遇、共同的近代奋斗历程,这拉近了它们与中国的心理距离,在众多问题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共识,同时,近代屈辱史也使这四国对于主权和领土问题极度重视、高度敏感。
2.2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的历程特点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且要经过重重考验。 首先,从目前的这四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来看,它们都较早地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缅甸和中国于1950 年6 月建交,巴基斯坦和中国于1951 年5 月建交,柬埔寨和中国于1958 年7月建交,老挝和中国于1961 年4 月建交。 建交之后,这四国与中国都曾有过患难与共的亲密期,这些患难与共的亲密期在各自外交史上都有着十分突出的政治和道义象征意义,并构成了彼此历史记忆和国民情感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患难与共的亲密期所形成的特殊历史关系是非常难得的,它们构成了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深厚历史基础。
其次,在这一历史基础上,中国与这四国走向构建伙伴关系之路,而较高层级的伙伴关系的建立是通往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必经之路。 中国和老挝于2000 年11 月建立全面合作关系,9年后才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经过了8 年时间才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关系。 中国和柬埔寨于2006 年4 月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4年后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①杨保筠:“中柬关系与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东南亚纵横》,2018 年第 6 期,第 21 页。又经过了8 年时间才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关系。 中国和巴基斯坦于1996 年12 月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9 年后才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经过10年时间才升级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经过3 年时间才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关系。 中国和缅甸虽然在2011 年5 月直接就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之前双方关系就已经十分密切,甚至缅甸还曾在1989—1997 年推行过对中国“一边倒”政策,②刘务:“缅甸独立后外交政策的演变与中缅关系的发展”,《当代亚太》,2010 年第 1 期,第 116-117 页。而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经受了缅甸国内政治转型的考验,直到9年后才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关系。 可以说,只有建立了较高层级的伙伴关系,再经过若干年时间的考验与深化,才有可能建立起命运共同体关系。 除缅甸外,中国与另外三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建立命运共同体关系的一般路径是:建交——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命运共同体关系。
2.3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政治特点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政治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的双方都坚定地尊重并支持对方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2017 年11 月发表的中老《联合声明》第二条明确写道:“中方高度评价老挝革新开放30 多年,特别是老挝党十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老方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高度评价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③“中老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7 年11 月 14 日,https:/ /www. fmprc. gov. cn/web/gjhdq _676201/gj _676203 /yz_676205 /1206_676644 /1207_676656 /t1510505.shtml。2018 年1月发表的中柬《联合公报》的第二条也明确写道:“中方热烈祝贺柬埔寨在国家建设事业和对外交往合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支持柬埔寨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柬方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高度评价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8 年 1 月 11 日,https: / /www.fmprc.gov.cn /web /gjhdq_676201 /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572/1207_676584 /t1525092.shtml。2020 年1 月发表的中缅《联合声明》的第二条也写道:“中方衷心祝愿缅甸人民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缅方衷心祝愿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发展,相信中国人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 年 1 月 18 日,https: / /www.fmprc.gov.cn /web /ziliao_674904/1179_674909/t1733683.shtml。2019 年10 月发表的中巴《联合新闻稿》也提到:“伊姆兰·汗总理就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向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表示祝贺,盛赞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家学习的范例,相信中国人民将在富有远见的领导人的带领下,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①“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新闻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9 年 10 月 9 日,https:/ /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 /1179_674909 /t1706534.shtml。
其次,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的双方都强调要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 2017 年11 月,中老《联合声明》第三条明确提出要“落实好2016—2020 年两党合作计划,继续办好两党理论研讨会,加强党政干部培训合作,深化党建和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而在《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中这种交流学习又被细化为两党中央在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纪检监察、干部组织、舆论宣传等领域的对口交流与合作,甚至老方还要求安排中方专家组赴老挝开展专题讲学,并组织两党理论研讨会。②“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9 年5 月1日,http: / /www.gov.cn /xinwen /2019-05 /01 /content_5388031.htm。近年发表的中柬《联合声明》或《联合公报》中多次提出两国要“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而洪森首相更是很早就表示要学习借鉴中国的宝贵经验。③岳德明:“洪森‘日久见人心’”,《世界知识》,2005 年第3期,第 22 页。近年发表的中缅《联合声明》或《联合新闻公报》中也多次提出两国要“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在习近平主席访问缅甸期间,缅甸总统温敏(U Win Myint)提出: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同缅甸等发展中国家分享治国理政经验,相信中国的成功经验将为缅甸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脱贫致富提供有益借鉴。④“习近平同缅甸总统温敏会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 年 1 月 18 日,https:/ /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 _674979/dnzt _674981/xzxzt/xjpdmdjxgsfw _699053/zxxx _699055 /t1733653.shtml。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亦表示:真诚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实现缅甸国家的和平与发展。⑤“习近平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 年 1 月 18 日,https:/ /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 /zt_674979 /dnzt_674981 /xzxzt/xjpdmdjxgsfw_699053 /zxxx_699055 /t1733686.shtml。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在访华期间表示:巴基斯坦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在发展、扶贫和反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⑥“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8 年 11 月 2 日,https:/ /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 _676308/xgxw _676314/t1609777.shtml。学习中国的扶贫模式和反腐经验甚至还被写入2018年11 月发表的中巴《联合声明》。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新时代更紧密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8 年11 月4 日,https:/ /www.fmprc.gov.cn /web/ziliao_674904 /1179_674909 /t1610023.shtml。
最后,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的双方高层交往密切、互访频繁。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的8年间,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国家主席8 次来华访问,保持着每年一访的频率,老挝总理也5次来华访问,至2018 年起也保持着每年一访的频率,李克强总理于2016 年9 月访问了老挝,习近平主席于2017 年十九大召开后不久便访问了老挝;在这8 年间,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7 次来华访问,柬埔寨首相洪森8 次来华访问,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访,习近平主席于2016 年10 月访问了柬埔寨,李克强总理于2018 年1 月访问了柬埔寨;在这8 年间,缅甸总统5 次来华访问,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自2016 年就任以来3 次来华访问,李克强总理于2014 年11 月访问了缅甸,习近平主席于2020 年1 月访问了缅甸;在这8 年间,巴基斯坦总统5 次来华访问,巴基斯坦总理9 次来华访问,李克强总理于2013 年5 月访问了巴基斯坦,习近平主席于2015 年4 月访问了巴基斯坦。 除了这种“走亲戚”式的互访外,中国国家领导人还经常利用国际多边场合与这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密切而频繁的高层交往对于增进国家间互信、促进国家间合作的效果显著。
2.4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安全特点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安全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的双方不存在严重的领土或领海纠纷。 中国和缅甸早在 1960 年 10 月就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⑧贺圣达:“中缅关系60 年: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东南亚纵横》,2010 年第 11 期,第 14 页。1963 年2 月中国和巴基斯坦也签署了《边界协定》,①成晓河:“中巴战略合作的典范:喀喇昆仑公路”,《南亚研究》,2010 年第 2 期,第 22 页。1991 年 10 月中国和老挝签署《边界条约》,1993 年两国又先后签署了《边界议定书》和《边界制度条约》,1997 年两国又签署了《边界制度条约的补充议定书》。②夏维勇:“中国周边关系与边疆治理的互动:历史、模式及影响因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2期,第 45 页。上述条约和协定解决了中国与这三个国家的边界领土问题,为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相反,如果一国与中国有着严重的领土或领海纠纷,那么它与中国将很难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关系。 一如越南,尽管两国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同时中越双边贸易额高达1 478.6 亿美元,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全球第八大贸易伙伴,③“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30 页, 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 10 日。但由于中越之间在南海存在着严重的岛礁领土领海纠纷,中越两国因此将很难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关系。 但如果两国之间的领土领海纠纷并不严重,那么它们或有可能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关系,在这一点上马来西亚将是个重要的参照对象。 尽管马来西亚与中国在南海存在纠纷,但马来西亚在南海抢占的岛礁数量相对较少(仅5 个④郭渊著:《南海地缘政治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0 页。),而且马来西亚长期在南海问题上推行“不挑头、不挑事”的相对低调的政策,明确反对域外国家插足南海问题,对中国的南海主张持较为积极的立场。⑤苏莹莹:“马来西亚务实南海政策及其新变化”,《东南亚研究》,2017 年第 5 期,第 95 页。同时,马来西亚邻近马六甲海峡,地缘战略价值重要,两国之间又有着密切的经贸合作,增进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亦能对东南亚南海岛礁声索国起到分化作用。
其次,命运共同体伙伴国与其他大国既没有特殊的政治和安全关系,也没有以应对传统安全问题为导向的军事同盟关系。 在当代中国外交话语中,除中国以外,“大国”主要是指美国、俄罗斯和欧盟,⑥王毅:“盘点2014:中国外交丰收之年”,《国际问题研究》,2015 年第 1 期,第 4-5 页。一方面,一国要与中国建立命运共同体关系,它不能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也不能与俄罗斯有特殊的政治和安全关系,否则可能会引发俄罗斯的疑虑和不满,从而影响中俄大国关系的稳定,毕竟俄罗斯向来都对地缘政治问题高度敏感。 另一方面,美国与中国正处于战略竞争阶段,美国意图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美国的军事盟友作为美国霸权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以应对传统安全问题为导向的盟友和以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为导向的盟友,前者的代表如日本,后者的代表如巴基斯坦,其中,以应对传统安全问题为导向的盟友着眼于大国竞争,往往是美国遏制其他大国的地缘政治工具,中国将很难与美国的这类盟友建立守望相助的深层次安全合作关系。 但在这一问题上泰国将是个重要的参照对象,虽然泰国是中国较为成熟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两国政治、经济和民间交往密切,且没有领土领海纠纷,但泰国同时也是美国的盟友,不过它在美国盟友体系中的层级较低,泰国也没有美国驻军,因此,中泰未来能否建立命运共同体关系值得拭目以待。
再次,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的双方在涉及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安全利益问题上,都坚决支持对方的主张,这对于中国而言主要是指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新疆问题和西藏问题。 2016 年11 月发表的中老《联合声明》就明确写道:“中方重申坚定支持老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稳定的努力。 老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继续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中国统一大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⑦“中老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6 年5月 4 日,https:/ /www.fmprc.gov.cn /web /gjhdq_676201 /gj_676203 /yz_676205 /1206_676644 /1207_676656 /t1360620.shtml。2019 年 1 月,中柬《联合新闻公报》明确写道:“柬方重申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继续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联合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9 年 1 月 23 日,https:/ /www.fmprc.gov.cn /web /ziliao_674904 /1179_674909 /t1631782.shtml。2020 年1 月发表的中缅《联合声明》明确写道:“中方坚定支持缅甸维护发展稳定大局的努力。缅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支持中方处理台湾、涉藏、涉疆问题的举措。”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 年 1 月 18 日,https: / /www.fmprc.gov.cn /web /ziliao_674904/1179_674909/t1733683.shtml。2013 年5 月发表的中巴《联合声明》也明确写道:“巴方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藏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国统一大业,支持中方打击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 中巴认为‘东伊运’是双方共同威胁,将共同致力于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3年 5 月 24 日,https:/ /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1179_674909 /t1043347.shtml。
最后,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的双方军队和执法部门交流合作密切,在层级、广度、深度和机制化程度上都超越了一般的安全合作。 这些合作交流主要包括双方军队和执法部门高层互访、武器和执法装备援助、军队和执法部门人员培训、联合军演,以及共同的军事和执法行动。 中老《关于构建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提出:“中方愿加强对老挝军队援助,深化两军政治工作领域务实交流,加强边防合作。 中方继续为老军培训各类指挥军官和技术人才,开展中青年军官交流。 深化两国执法安全合作。 中方加强对老方执法安全类援助和培训。”④“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 /www.gov.cn/xinwen/2019- 05/01/content_5388031.htm,访问时间:2020年 3 月 6 日。中柬安全合作水平较高,柬埔寨从中国购买大量武器装备,两国已经有了机制化的“金龙”联合军演和执法安全合作会晤机制,两军各层级交往密切,在人员培训、军事训练、后勤装备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而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如打击跨国犯罪、拐卖人口和电信诈骗、反恐、禁毒,以及打击走私方面也都有着广泛合作;中国和缅甸有着悠久的安全合作传统,早在1960—1961年中缅两国军队就曾协调作战,打击盘踞在缅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残部,⑤贺圣达:“中缅关系60 年: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东南亚纵横》,2010 年第 11 期,第 14 页。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还曾培训过大量缅军干部,⑥刘务:“缅甸独立后外交政策的演变与中缅关系的发展”,《当代亚太》,2010 年第 1 期,第 116 页。至今缅军仍大量使用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目前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反恐、禁毒和打击跨国犯罪正成为两国安全合作的新高地;中巴安全合作可谓是这四对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安全合作水平最高的,两国的安全合作也有着悠久的传统,目前两国已经建立中巴防务安全磋商机制,在人员培训、交流、装备技术,以及联合军演等方面都有着密切而广泛的合作,中巴两国除了在应对传统安全问题方面有战略协作外,联合反恐也已经成为中巴安全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5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经济特点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经济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的双方有着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中国与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贸易额往往排在该伙伴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额的前列,中国也基本上都是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最大投资来源国。 2018 年,中老贸易额达34.7 亿美元,中国是老挝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来源国,中国在老挝投资总量达110 亿美元,是老挝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⑦“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老挝(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20-22 页, 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 10 日。2018 年,中柬贸易额达73.9 亿美元,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是柬埔寨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国的投资占当年柬埔寨吸引外资总额的74.2%;⑧“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柬埔寨(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19-21 页,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10 日。2018年,中缅贸易额达152.4 亿美元,约占缅甸进出口总额的35%,中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对缅甸累计直接投资总额为205 亿美元,为缅甸第二大投资来源国;①“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缅甸(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30-34 页,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 10 日。2018 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为190.8 亿美元,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也是巴基斯坦最大投资来源国,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资存量达42.47 亿美元,占巴基斯坦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57.3%。②“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巴基斯坦(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第 24-28 页,http:/ /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index.shtml#,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10 日。
其次,命运共同体伙伴国都积极欢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命运共同体伙伴国有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 目前中国和老挝已经就共建中老经济走廊达成共识,中老铁路成为中国和老挝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此外,中老还有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两大合作项目;中国和柬埔寨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主要是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金边—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以及吴哥国际机场;中国和缅甸已经建成了中缅油气管道,中缅经济走廊正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目前中缅之间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主要有皎漂港经济特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仰光新城和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持续推进,它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在该框架下中巴之间有着众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它们包括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瓜达尔港建设、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建设、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中巴跨境光缆,以及巴基斯坦1 号铁路干线等。 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的经济基础,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则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的经济支撑,它可谓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经济特点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在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上述五个方面的特点中,政治上相互尊重和支持对方的政治制度与发展道路,安全上双方不存在严重的领土或领海纠纷,以及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安全利益问题上坚决支持对方的主张,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得以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 然而仅仅满足这三个条件是不够的,要形成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双方既要有较深厚的友好关系史和较高层级的伙伴关系作为基础,又要有双方高层的密切交往、频繁互访作为引领,还要有大量的贸易和投资额作为支撑,同时命运共同体伙伴国与其他大国不存在特殊的政治和安全关系或是以应对传统安全问题为导向的军事同盟关系。 但是即便满足了上述这七个条件,而形成了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这种关系仍难言是高水平的,高水平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还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政治上,相互强调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安全上,双方军队和执法部门交流合作密切;经济上,双方有着“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 上述这十点只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得以形成的条件,这种新型伙伴关系在适当的外交契机中正式确立后,还应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形成更全面、更高水平和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三、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意义、前景与战略目标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构建对于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体系的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以及中国周边外交合理有序布局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数量将有所增加,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合作水平将提升到较高层级,其合作内涵也将进一步拓展。 中国在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还应着眼实现五大战略目标。
3.1 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意义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建立可谓是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大实践成果。首先,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形成为伙伴关系外交开辟了新高地。 中国与合作伙伴国的关系总体上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体系也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以前该体系的最高层级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随着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国的不断增加及中国与其中若干国家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似乎已不足以更全面、更准确、更有力地定义、规范和引导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这就需要一个更高层级的伙伴关系概念和框架,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正是这样一个更高层级的概念和框架,它的出现实现了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体系的新升级。 这一升级既提升了中国与老挝、柬埔寨、缅甸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定位,又提升了各自对双方关系发展前景的预期,为增进彼此友好合作关系注入强大的心理动力;同时,这一升级还将对其他战略伙伴国发挥引领示范效应,使它们认识到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仍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激励它们更加积极地谋求增进与中国的关系、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升级的表现,它的构建势必将带动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进一步升级和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网络的进一步扩大,而这也将为双边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稳步增加优化基础。
其次,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形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实构筑了双边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人类的整体发展,其理念之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发挥更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引导力,仅仅通过理念层面的实践是不够的,它还要落实到具体的国际行为体上。 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实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全球层面,以联合国为主要载体;第二个层面是地区层面,如已经出现在中国外交话语中的中非命运共同体、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通过《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9 年 6 月 26 日,https:/ /www. fmprc. gov. cn/web/ziliao _ 674904/1179 _ 674909/t1675970.shtml。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②习近平著:《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版,第276 页。和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③“澜湄合作第五次外长会联合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 年 2 月 21 日,https:/ /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 /1179_674909 /t1748082.shtml。等;第三个层面是国家间层面,也是双边层面,即目前已经形成的中老、中柬、中巴、中缅命运共同体,这个层面居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基础层面。 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显然层级更高、成员更多、平台影响更大,但正是因为成员国数量太多,各成员国利益和诉求难以协调一致,而且正如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所揭示的那样: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④[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第 2 页。个人在集团中如此,由人组成的国家在国际集团中亦是如此。 另外,各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亲疏远近也大不相同,因而要在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中国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大的,即便建成也有可能沦为各唱高调的国际清谈馆。 而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则是从易处入手、从基础着手,先易后难,先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厦的基础,然后更上一层楼,构建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完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无形到有形、从理念到实践的飞跃。
再次,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形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提供了综合保障。 毫无疑问,这四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都欢迎“一带一路”倡议,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表率,它们共建“一带一路”的意愿和行动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论,“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是一项经济合作倡议,中国与这四国的共建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这当然是双方关系中的亮点,也是双方形成命运共同体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如果双方关系中只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是远远不够的,“一带一路”建设要在这四国行稳致远、走实走深,还必须要有其他方面的保障,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将能为其提供综合性的保障。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包含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这五个维度,从这五个维度着手构建互尊互信、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相知相亲、共生共治的国家间关系,在这种命运共同体关系中,“一带一路”建设将能获得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上的综合性、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最后,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形成为中国周边外交布局打造了战略支点。 周边居于中国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①习近平著:《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版,第276 页。中国要发展成为世界性强国,其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和平稳定、友好合作的周边。 但中国周边仍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一些周边国家与中国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尤其是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纠纷,周边国家也往往是美国制衡中国最有力的抓手,这不仅对中国周边外交布局产生了阻碍和干扰作用,也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大局产生了不利影响。 中国周边外交布局要顺利推进,中国要构建一个和平稳定、友好合作的周边,应在一定的时期内实施周边差异化外交,打造若干周边战略支点国家,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大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②韦红、尹楠楠:“‘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战略支点国家的选择”,《社会主义研究》,2017 年第6 期,第124 页。能与中国在周边安全问题上相互声援、相互协作。 目前的四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都属于中国周边国家,其性质和功能与战略支点国家都十分相近,命运共同体关系为这四国和中国提供了更高、更全面的合作平台,同时,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关系,这四国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将得到极大地提高,这种提高势必会带动它们国际地位的提高,而这将推动它们更愿意拉近与中国的关系,更愿意与中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守望相助。 可以说,构建与这四个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正是在打造中国周边战略支点国家,它们将构成中国周边外交布局中的战略基石。
3.2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发展前景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那么未来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数量会不会增加?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会不会演变为军事同盟关系?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内涵会不会进一步拓展?
对于第一点,本文认为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数量以后仍将增加,不过增加的过程会比较缓慢,而且不太可能成批增加。 作为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体系的最高层级,命运共同体关系对于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但升级为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条件较多且较为严格,即便降低条件,也不是所有国家一时都能满足的。 有三个区域的国家还有较大的可能与中国形成命运共同体关系:(1)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和马来西亚。 (2)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 一方面,这些国家都较为欢迎“一带一路”倡议,它们要么已经与中国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要么有强烈的意愿与中国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比如尼泊尔对建设中尼铁路的渴望。③“尼泊尔驻华大使:中尼铁路互联非常重要,望尽早建成”,环球网,2015 年 6 月 18 日,https:/ /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MceG。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它们关乎南亚地区内部的力量对比平衡,关乎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稳定,关乎中国经略印度洋的事业。 但它们的升级之路也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印度的反对,另一个是这些国家目前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层级相对较低。 (3)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国,这些国家有升级为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诸多优势,但主要问题在于当前这些国家对于中国安全和发展的地缘战略价值相对有限,不过随着中国的利益和影响在印度洋方向的扩展,这些国家的地缘战略价值或将显著提升。
对于第二点,本文认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不会演变为军事同盟关系。 这是因为军事同盟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不相容的,中国外交政策明确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同时,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势必会涉及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势必存在一定的等级性,这是中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和巴基斯坦这些近代饱受被侵略、被殖民之苦的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不过军事同盟关系在运行层级上有高低之分,较高层级者如美日和美韩军事同盟,较低层级者如美泰军事同盟,美国在泰国甚至都没有驻军,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更多是靠定期联合军演和美国对泰国进行军事援助来维系;①曹筱阳:“美泰同盟的合作形式、机制及其前景”,《东南亚研究》,2015 年第 5 期,第 48-50 页。同样,安全合作的层级也有高低之分,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双方的安全合作应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形成类似于准联盟的关系,②关于“准联盟”这个概念的分析,可参见孙德刚:“联而不盟:国际安全合作中的准联盟理论”,《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 年第 6 期,第 59-67 页。双方应承诺不发起、不参加任何反对或威胁对方的活动或组织,不允许任何国家或组织利用本国国土去反对或威胁对方,双方应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建立磋商交流机制,加强武器装备、人员培训、情报信息、后勤保障和联合军演等方面的合作,为双方海空军在境外的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提升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水平。
对于第三点,本文认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内涵将进一步拓展为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和民生这六个维度。 习近平主席在2018 年9 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的主旨讲话中提出:携手打造幸福共享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中非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非合作要给中非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③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 449-450 页。习主席的这一新论断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它强调了在命运共同体关系中加强民生领域合作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这一维度更多适用于中非命运共同体,但以后势必将拓展到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中。 其一,目前这四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有着大量的贫困人口,面临严重的民生领域问题,对于减贫脱贫,增加本国民众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有强烈的需求。 其二,中国具有丰富而成功的减贫脱贫经验,中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也可以为这四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民众创造大量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其三,加强与这四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在民生领域的合作也是在厚植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根基,对于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政府而言,其执政的根基在于本国民众,只有给本国民众不断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它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定和持久,它的政策才能顺利持续地推行,这些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政府都坚定奉行对华友好合作政策,中国也希望它们的执政地位能稳定和持久,也希望它们的对华友好合作政策能顺利持续地推行。 因此,中国应加强与命运共同体伙伴国在民生领域的合作,协助它们的政府给本国民众不断带来成果和实惠,这可谓是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道,而这就要求中国在与这四个命运共同体伙伴国进行合作时,不应只关注贸易额、投资额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也应加强在减贫、就业、教育和医疗这些民生领域的合作。
3.3 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战略目标
对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言,本文并不否认它具有政治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与目标,④关于中国伙伴关系网络在政治安全方面作用的分析,可参见张锐:“试论中国伙伴关系网络的政治安全效应”,《国际展望》,2016 年第 5 期,第 40-59 页。但它的着眼点主要在经济方面。 相对于此,本文认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目标主要着眼于战略方面,这些目标包括:
第一,使双方在经济上成为密不可分、不可动摇的命运共同体。 这具体是指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在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和缅甸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相对于这四个国家,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资金和技术优势,而这三大要素也是这四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快速工业化和政治稳定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国通过与这四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它们扩大开放本国市场,加大对它们的投资和技术援助,使中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能够更深入、更广泛地促进它们的发展。
第二,推动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增强,使其能够发挥地区安全平衡手的作用。 一方面,这四个国家与中国没有领土领海纠纷,不存在政治和安全矛盾,它们国力的增强不会对中国带来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这四个国家的经济基础都过于薄弱,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和稳定问题,即便它们能够实现国力的快速增强,它们在较长时期内也都不太可能崛起为地区性强国,相反,它们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地区性强国发挥平衡作用。
第三,营造有利于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的周边安全战略目标主要有四:一是抑制美国及其亚洲同盟体系在中国周边地区权势的扩大,二是防止周边地区性强国成为其所在地区的霸权国,三是防止周边地区出现强大的宗教极端主义国家或势力,四是防止周边地区出现大规模动乱。 如果这四个目标能够实现,则可以认为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是相对有利的,中国通过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能够促进上述四个目标的实现。 就第一个目标而言,它首先是指抑制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扩大其盟友数量,其次是指抑制美国与其亚洲盟友凝聚力的提升。 一方面,中国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将泰国、马来西亚和尼泊尔等国发展为命运共同体伙伴国,这足以从数量上抑制美国及其亚洲同盟体系权势的扩大。 另一方面,中国在构建命运共同体关系的过程中,将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并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进而对美国的亚洲盟友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使其部分盟友或倾向于“两面下注”,或倾向于与美国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在内部凝聚力上抑制美国及其亚洲同盟体系权势的扩大。 就第二个目标而言,中国通过经济和安全合作推动了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使它们能够发挥对地区性强国的平衡作用,这在南亚次大陆主要是通过巴基斯坦对印度形成一定的平衡,在中南半岛主要是通过柬埔寨对越南形成一定的平衡,通过这种平衡来分散和缓解地区性强国对中国的安全压力。 就第三个目标而言,这主要是通过巴基斯坦来实现,中国与巴基斯坦加强安全和外交合作,借助巴基斯的力量抑制阿富汗以及巴边境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坐大,防止其外溢到中国西部地区。 就第四个目标而言,老挝、缅甸和巴基斯坦都与中国有着较长的边界线,这三个国家如果出现动乱,势必会波及中国边境地区,防止它们发生动乱的固本之策是通过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和民生合作,推动它们的经济发展,提高它们政府的治理能力。
第四,打造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中国的利益已经遍布全球,2018 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0.51 万亿人民币,①“2018 年进出口总值超30 万亿元 中国外贸再次领跑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9 年1 月 15 日,http:/ /www.gov.cn /xinwen /2019-01 /15 /content_5357909.htm。2018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 430.4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98 万亿美元,②“2018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19 年 9 月 17 日,http: / /www.mofcom.gov.cn /article/i/jyjl/e/201909/20190902899692.shtml。而中国的原油、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2.5%、70.8%和45.2%。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19 年度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网站,第 15 页, chrome-extension:/ /ibllepbpahcoppkjjllbabhnigcbffpi/http: / /www. cnpc. com. cn /cnpc/ndbg/202006/34da252ef26144df9aeb09aa1d0fa9f4/files/4a48615835 ad4862bb16063884f1e6c6.pdf,访问时间:2020 年 3 月 20 日。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力的相对衰落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心从反恐转向应对大国竞争,美国已不太可能像过去那样继续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因而恐怖主义势力与海盗活动或将有所增多。另一方面,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和中印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这两方面压力的加大都要求中国在维护海外利益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资源,而在维护这些海外利益方面,南海—印度洋一线可谓重中之重。 中国通过与柬埔寨、缅甸和巴基斯坦这三个沿岸或近岸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关系,加强安全合作,一方面,借助它们的力量去维护中国的利益;另一方面,适时向这三国寻求中国海空军临时停驻、后勤保障和情报交流方面的便利。
第五,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与秩序的塑造能力。 国际话语权与国际秩序的塑造能力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反映出一国国际影响力的大小,国际话语权的大小影响着该国塑造国际秩序能力的大小,而决定一国国际话语权大小的因素除话语内容、话语的传播能力、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之外,①参见张弦:“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研究:内涵、创新及其影响”,《社会主义研究》,2016 年第 5 期,第 45-53 页;孙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话语权分析——兼论当代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16 年第 10 期,第 89-95 页;陈以定:“当代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建设与国际话语权建构——基于中国外交话语分析视角”,《学术界》,2012 年第 7 期,第 79-87 页;叶淑兰:“中国战略性外交话语建构刍议”,《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 年第 5 期,第 68-81 页。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国际上的支持者数量的多少以及支持力度的大小。 中国之所以出现国际话语权与综合国力不相称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国际上坚定支持中国主张的国家相对有限。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美国还可能动用它的同盟体系及其在各类国际组织的权势孤立中国,阻碍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上升,制约中国主张的影响力扩大。 而中国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一大目标就是要确保这些伙伴国能够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坚定地与中国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尤其是在地区和全球性国际组织中,赞同和支持中国主张的国家越多,则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秩序的塑造能力就越大,而这既意味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中国改善本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四、结 语
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是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升级,它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和追求,相对于传统的伙伴关系,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外交定位更高,合作内涵更加全面,建立的条件也更为严格。 但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两国已经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它只是为两国关系设立一个预期方向、合作框架和行为规范,以推动两国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和民生领域加强合作,不断往更全面、更高水平和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发展。
中国在巩固与这四个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时,仍将面临相当多的挑战。 在全球层面,这种关系势必会受到中美战略竞争的影响,势必会引起美国的关注与反制。 在地区层面,这种关系也将受到地区性强国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对于老挝和柬埔寨而言,越南和泰国都是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地区性强国,对于缅甸来说,除中国外,印度也是它周边富有影响力的强国,而日本在东南亚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经济影响。 在国家间层面,中国要维持并提升命运共同体关系,还要能经受住与本国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国际纠纷的考验,比如柬埔寨与泰国的领土纠纷、与越南的领土领海纠纷,缅甸与孟加拉国之间的罗兴亚问题,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领土和跨境族群问题等;而更为严峻的挑战则是在国家内部层面,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持久性还将面临这四个伙伴国内部问题的考验,老挝和柬埔寨主要是经济问题,缅甸和巴基斯坦除经济问题之外,更为严重的是它们的民族国家构建和现代社会整合都还远未完成。
放眼未来,在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一方面,中国与命运共同体伙伴国应继续以政治合作为引领,以经济合作为动力,以文化、生态和民生合作为补充,以安全合作为关键和重点,不断丰富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内涵,提升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实际战略效用;另一方面,中国应以柬埔寨和巴基斯坦为首要重点经略国家,以缅甸和老挝为重要经略国家,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尼泊尔为主要的发展对象国家,有序深化与各类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关系,稳步扩大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