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误诊及治疗分析
2021-01-06潘先柱张进刘海军
潘先柱,张进,刘海军
(解放军第951医院 外一科,新疆 库尔勒 841000)
0 引言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可于机体多部位发病,及早对其确诊,可促使临床治疗及时进行,并获得效果的优化。内镜、CT及超声等可提供值得参考的诊断依据,确诊则需仰赖免疫组织化学、病理组织学等的综合分析。针对此类疾病,若发病部位胃部,则可以考虑抗Hp治疗,必要时施以手术治疗。而对于皮肤、小肠等部位病灶,可取手术治疗,术后无残留,可继续予以随访观察,若切缘为阳性,则应考虑局部放疗。当前,对于原发肠道MALT淋巴瘤并未有确切证据证实其与HP感染具相关性,故不建议抗HP治疗。但亦有研究对此持相反态度,认为检出HP阳性,应予抗HP治疗。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空肠MALT淋巴瘤病患临床资料展开分析,探讨误诊原因以及治疗方案,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维吾尔族,因“反复上腹部疼痛、腹胀18个月”于2020年8月4日入院,患者于去年2月份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呈隐痛,进食后明显,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肛门排气、排便正常,胃镜检查示:胃多发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自行口服“奥美拉唑”等,自觉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于入院前一个月症状明显加重,纳差,乏力,体重减轻约10 kg,故来院就诊,腹部B超提示:胆汁淤积,余未见异常;腹部CT未见异常,并以“胆汁淤积”收入院。患者既往无结核、腹部手术等病史。入院查体:消瘦,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软,未触及包块,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胸部CT未见异常。血常规示:WBC 7.8×109/L,N 79%,Hb 92 g/L,PLT 453×109/L,生化全项、肿瘤标志物检测无异常。诊断:①不完全性肠梗阻;②胆汁淤积。入院后次日复查胃镜示:胃多发小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HP(-)。拟行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大量饮水)后,患者出现明显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查体:腹部膨隆,较紧,左上腹压痛,肠鸣音活跃,急查腹部CT提示:空肠节段性肠壁增厚,呈“月牙”状,向腔内突出,局部肠腔明显狭窄,近端空肠、十二指肠扩张明显。考虑:小肠肿瘤、高位肠梗阻。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2天后,肠梗阻症状明显缓解,行腹腔镜探查、空肠肿瘤根治行切除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80 cm处空肠肿瘤,直径约4 cm,突破浆膜,相应系膜根部数枚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2 cm,余未见异常。术后常规病理:(空肠)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考虑为黏膜相关淋巴瘤并侵及肠系膜淋巴结(4/6),(近端切缘、远端切缘)黏膜组织内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CD20、CD79α阳性且弥漫呈片,CD3、CD5散在阳性,CD21显示滤泡树突网较均匀分布肿瘤之间及肠壁全层,且破坏、不规则,Ki-67(5%),cyclin D1阴性。考虑:空肠小细胞B细胞淋巴瘤,肿瘤侵及肠壁全层,倾向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不能除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纳可,大便正常,复查肝胆B超未见异常,痊愈出院,出院诊断:空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2 讨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最为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其中MALT巴瘤是独特的一种病理类型,由Isaacson 和Wright 于1983年首次提出[1],主要发生在缺少淋巴组织的部位,而这些部位却能获得反应性的淋巴组织,比如胃肠道、肺、涎腺、甲状腺、眼附属器、乳房、皮肤等,其中胃是最常见累及部位,约占60%~75%,其次是小肠,约占不到30%。MALT淋巴瘤多见于成人,其发病平均年龄为60岁,虽然一些研究显示女性的发病占主导地位,男女发病比例约1:2,但根据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之间MALT淋巴瘤的发病率并无差异[2-4]。
MALT淋巴瘤的临床初诊时误诊率颇高,文献报道达80%左右,主要是由于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无特异性,加之发病率低,诊断观念常有偏误。本例患者病程长达18个月,一直没有得到确诊,考虑患者MALT淋巴瘤病变在高位空肠,发生肠梗阻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排便、排气正常,且症状可自行缓解,缓解期间体征不明显,以致就诊时被误为胃、胰腺、胆囊等部位相关疾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查体不仔细,B超或胃镜检查不仅不能发现病变所在,反而混淆了判断,而腹部CT在缓解期也不能发现异常。对于老年患者,既往腹部无手术病史,反复出现肠梗阻症状,合并营养不良,贫血等,首先应高度怀疑胃肠道肿瘤可能,即使在排除胃、结肠肿瘤后,仍应进一步甚至反复行腹部CT检查(尤其是发作时,或者口服造影剂对比),以及时发现小肠肿瘤。若条件允许,早期行腹腔镜探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确认病变所在位置及转移情况,并行手术治疗。
参照《美国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8版)》,胃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分三类:低度恶性淋巴瘤: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中度/高度恶性(大细胞)淋巴瘤;其他类型:主要包括混合性小细胞-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较为罕见。总体预后较好,临床上低等恶性淋巴瘤15年生存期80%,高度恶性60%[5]。空肠MALT淋巴瘤治疗选择取决于肿瘤组织学的分度和分期,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肿瘤局部的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本例属低度恶性淋巴瘤,病变局限,局部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以期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少数病例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治愈,对于局部晚期或扩散无法手术切除,在行姑息性手术同时,可以选择联合苯丁酸氮芥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等全身化疗[6-8]。
总而言之,对于空肠MALT淋巴瘤罹患者而言,临床之所以发生误诊,与其临床特征不具特异性、病史查询与查体不仔细等均有相关性。故在针对此类疾病诊断时,应对查体等基本手段予以重视,同时结合B超、胃镜、CT等影像学手段,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以确定病灶情况[9]。在确诊后,需依据其临床分期,结合临床症状等施以针对性治疗,主流观点认为外科手术切除后辅以化疗,以对患者5年生存率有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