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1-01-05刘仲敏
摘 要:生物医药产业是新乡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促进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作者调研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摸清其产业优势和存在问题,由此提出了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30-0134-03
Abstract: Biomedical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ies in Xinxiang Cit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ormulate the research pla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industry in Xinxiang City. For this reason,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omedical industry in Xinxiang and found out the industrial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this basi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industry in Xinxiang City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Xinxiang City; biomedical industry; countermeasure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新乡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好,产业规模居河南省第二位。因此,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制定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对于促进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 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概况
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现有生产企业6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5家。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280多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新乡市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十三五”以来,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涵盖了生物技术药物、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用材料等主要产业门类,主要产品有血液制品、疫苗、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2 000余个品种规格[1]。
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集聚了一批重点企业,生物制药领域主要有华兰生物、华隆生物等。华兰生物生产规模、品种规格、市场覆盖率和主导产品产销量均居國内同行业首位。化学制药领域主要有双鹭生物、华星药业、拓新药业等。中药领域主要有百泉制药、佐今明药业、新谊药业等。医疗器械领域主要有驼人集团、飘安集团等。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多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
1.2 产业特色
新乡市现已形成生物医药五大特色产业,一是以血液制品、疫苗、重组蛋白药物等为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二是以核苷系列、抗生素等为特色的化学原料药产业;三是以金银花、皂角、北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为特色的中药产业;四是以镇痛泵、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耗材为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五是以卫生材料、医用辅料、医用防护用品为特色的医用卫生材料与制品产业。
“十三五”期间,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强化质量控制,立足市场需求,做强优势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主要产品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华兰生物、拓新药业、佐今明等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九势制药、凤凰制药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代表性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静脉丙球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国内市场占有率30%,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市场占有率50%以上,人凝血因子Ⅷ市场占有率30%以上,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市场占有率20%以上,人血白蛋白、静脉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市场占有率10%以上;维酶素、谷氨酸诺氟沙星、马来酸氯苯那敏等产品市场占有率80%以上[2]。华兰生物的“华兰”商标已被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佐今明的百咳静糖浆、清热解毒口服液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佐今明”和“佐儿”商标分别被认定为中国及河南省驰名商标。
在国家大力支持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引导下,新乡市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约1 200 km2,其中人工中药材种植面积约333 km2,人工种植中药材年产值约18亿元。金银花、板蓝根、红花等“新八味”优势品种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的产业模式已经形成,为新乡市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产业布局
近年来,新乡市大力推进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入园发展。目前,以高新区和平原示范区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以辉县市和新乡县为代表的化学药、以辉县市和封丘县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集聚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不同园区发展定位明晰,产业特色鲜明,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1.4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新乡市高新区形成了以华兰生物、拓新药业、海滨药业、华隆生物、佐今明等重点企业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些企业中,华兰生物是全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和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拓新生化有限公司核苷及核苷酸系列产品在国际同行业排名第一,并成为全市第一批新三板挂牌企业。
平原示范区的大健康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目前,总规划面积为4.27 km2的生物医药园区已启动建设,园区龙头企业——华兰生物研发中试基地已建成,7个单抗项目已入驻[3]。2018年6月,北京亦创生物技术产业研究院正式落户新乡平原示范区,计划5年内引进15~20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入驻,促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辉县市建有约67 km2中药材种植区,是中国中药材基地、河南省柴胡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已入驻百泉制药、新辉制药、常乐制药等制药企业,未来将重点引进中成药、生物制药、抗生素、医药中间体等产业。封丘县建约67 km2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并入驻了新乡博凯生物等精深加工企业。
1.5 研发创新平台与科技支撑
新乡市现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家、省级研发平台3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5家,省創新型科技团队2家。全行业研发人员5 000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00余人[1]。新乡市生物医药与医学先进技术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健康中原”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乡医学院与新乡市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协作攻关、创新创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平台。
近年来,新乡市抢抓国家及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契机,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推动医药企业与中科院、中国军事研究院及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成生产力。
迄今,新乡市已累计获批国产药品303件,其中化药116件,治疗用生物制品62件,中药67件。累计获批国产医疗器械3 814件,其中一类医疗器械774件,二类医疗器械2 930件,三类医疗器械109件[4]。现有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8个。骨干生物医药企业已承担完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省级计划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1 023项,授权898项,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重点骨干企业的科技人员占比达到30%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6%。企业间并购3起。
1.6 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国家非常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2016—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把生物医药和高端诊疗设备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河南省也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先后实施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等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为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新乡市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7 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生物医药产业是民生产业,药品、医疗器械、诊疗用品等刚性需求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新医改的推进等有助于拉动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带动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在内的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将为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仍以化学原料药、普通化学药品制剂、中低端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等为主。生物技术药物、中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2019年,化学原料药制造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高达64.73%,高出全国23.79个百分点、河南省17.85个百分点。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生物技术药制造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11.75%,与全国水平持平,但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19.79%。
2.2 大型企业少、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缺乏竞争力,近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
2.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除了华兰生物、驼人集团、拓新药业等几家大型企业外,新乡市现有的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绝大部分医药企业没有新药创制或仿制能力。产品中试和技术孵化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缺乏高层次、复合型领军人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4 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力度不够
总体上讲,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对外开放度不高、影响力小、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近年来,仅有北京双鹭药业将原料药及部分药品制剂生产基地转移、落户到新乡;承接产业转移的其他项目尚不多;对外合作引进的技术、资金、项目较少,新上的产业化项目数量也不理想。此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的新药创制、中高端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等研发项目也较少。这种状况与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不相适应。
2.5 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现象严重
由于新乡市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偏小,资金筹措能力差,研发和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短缺。对于一些好项目、好产品,由于投入大、融资困难,难以突破关键阶段,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2.6 环保压力加大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实施,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以化学原料药占主导地位的新乡生物医药产业绿色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
2.7 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国家对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新的监管政策的颁布实施,对新乡市相关企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公立医疗机构集中采购、医保费用总额控制等政策的实施,都对新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2.8 产学研合作流于形式
新乡市的高校数量居全省第二,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学科与专业较多。但高校的评价体系、导向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企业专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生产,高校则专注于培养研究生和发表论文。虽然国家一直倡导产学研合作。但由于出发点不同,产学研合作一直流于形式。近年来,只有河南师范大学渠桂荣教授团队与新乡拓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核苷及核苷酸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生产,取得了多项代表性的科技成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大多数高校的研发团队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依然流于形式。企业缺乏人才与研发条件,高校的研究项目则不出校门,仅限于发表论文。久而久之,校企合作变成了争取科技部门研发经费的合作;项目一旦立项,还是各自为战。这种现状有悖于产学研合作的初衷,良好的人才资源和研发条件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9 区位竞争优势不明显
目前,全国及河南省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医药产业。新乡市虽然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但区位竞争优势不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能很好彰显。相比之下,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省会郑州市仍存在较大差距。
3 促进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新乡市委市政府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组织领导,成立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医药工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工信、科技、市场监管、高新区管委会、平原示范区管委会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3.1.1 建立跨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研究制定符合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征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对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劃,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乡市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育。
3.1.2 建立产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共同研究推进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投资和招商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行业运行监测和信息发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1.3 加强对各县(市)区园区建设和规划的引导,防止同质化竞争与无序竞争,遏制重复建设;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统筹解决重大项目引进有关事宜,保障项目顺利落地。
3.1.4 制定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如上市融资、招商引资、产品出口、对外投资、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及配套措施。
3.2 加强智囊团和智库建设
成立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内、省内和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成员。专家委员会由7~9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五年。专家委员会主任由国内医药行业的院士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如下。
其一,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科技规划;对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研发项目、重大技术与产品引进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把关;对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当好参谋。
其二,为同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成果和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帮助企业搭建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牵头为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帮助同行企业解决生产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协助企业进行新药、新产品的报批与认证。
3.3 设立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发展资金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应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性扶持。建议尽快设立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专项基金总额为10亿元,实施期限为5年,每年使用额度为2亿元,由市财政拨付。基金重点对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化项目进行补助或贴息;同时,专项发展基金也用于增加科技三项经费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在新乡市科技计划中,每年增设3~5项生物医药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生物医药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设立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3.4 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3.4.1 加大研发投入,着力解决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利用新乡市现有科技三项经费,重点支持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重大新产品术产业化项目等。对认定为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以及落户新乡市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给予一定补助。
3.4.2 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高端产品,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与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升级。
3.4.3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资金投入大、研发基础好、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支持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的重大研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支持产业化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的高端产品研发。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带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3.4.4 促进院校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以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华兰生物、双鹭制药等高校和企业为依托,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共建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共享,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技术攻关、合作研发、培养人才、申报重大科技项目等项服务。
3.4.5 改革高校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把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产学研合作等工作内容纳入绩效考核。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科技人员走出校门与企业合作,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实际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
3.5 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3.5.1 创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家、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来新乡市创业发展。对于投资超过5 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市、县两级政府在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政策性扶持。
3.5.2 积极与发达地区对接,采取多种形式承接技术、项目、产业转移。深化与国际及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针对新乡生物医药产业链薄弱和欠缺环节,实施精准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完善产业链。通过引进技术、资金和重大项目,实现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6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运行管理
3.6.1 支持关联性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兼并重组,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界限,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完善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促使关联企业向产业聚集区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
3.6.2 加强对园区企业产品研发、试制、产业化等共性需求的服务。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建立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术转移交易、投融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增强对项目和产品的审批、咨询、评估、认证、物流、信息等服务能力,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建设创新型小微企业孵化器,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3.6.3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着力推动采购、销售体系的转型,降低对传统渠道的依赖和流通成本。
3.7 培育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加强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骨干优势企业上市。立足现有产品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物耗,打造名牌产品、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扩大优势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带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3.8 大力推进绿色制造
3.8.1 做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新上项目应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符合园区准入条件,清洁生产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3.8.2 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引导企业应用全过程控污减排技术,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打造绿色工厂。提升园区两化融合度,在生产过程控制、装备、能耗和排放监控等环节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生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8.3 推进产业集聚和集约化发展。依托各区县的产业基础及发展定位,结合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创建一批环境友好、特色突出、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约化绿色发展。
3.9 建立稳定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3.9.1 健全各种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
3.9.2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改进产品设计,优化工艺路线,提高产品质量。
3.9.3 加强在线监测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严格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可控性。
3.10 深化国际合作
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3.10.1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国际医药市场的开拓,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发挥化学原料药国际竞争优势,推动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优势品种出口。
3.10.2 加快出口产品生产质量体系的国际认证,推动企业建设符合国际质量规范的生产线,提高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检测认证国际化进程。
3.10.3 按照国际标准,完善工艺路线、质量检测和分析方法,健全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
3.11 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充分利用平原示范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人才高地,推进高水平生物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人才交流,着力引进国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重点引进生物医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用新材料、医药流通、营销管理等领域的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管。引进国内外高端研发人才和团队在平原示范区和新乡市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与专利等形式参股,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的权益分配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12 拓宽投融资渠道
3.12.1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引进金融、股权基金、风投基金等机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试点工作。
3.12.2 加快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支持担保机构扩大对企业的担保抵押物范围。
3.12.3 加大金融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生物医药企业优先安排信贷资金。搞好银企对接,把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纳入优先对接范围。
3.12.4 引入风险投资,扶持生物医药产业产权交易的发展,建立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医药产业。
3.12.5 改善投融资环境,健全金融市场的服务体系,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大力发展律师、会计、评估、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
参考文献:
[1] 新乡市工业与信息化局.新乡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2018.
[2] 新乡市人民政府.新乡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EB/OL].2018.
[3] 刘仲敏,屈凌波,石曉卫,等.河南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Z].2018.
[4] 中商产业研究院.河南省“十三五”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分析研究报告[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