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现状及对策
2021-01-05王志求王楠
王志求 王楠
摘要:建立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通过对电能表的领用、安装、归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分析、核验,有效改善现有电能表管理的工作方法,保证电能表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供电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电能表使用的真实数据,解决大规模换表工作量大、准确性低的问题。该文主要研究物联网的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现状及对策,提高电能表管理的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保障研究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1(a)-0000-00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Cross Platform Integrated Metering Equip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WANG Zhiqiu 1 WANG Nan2
(1. State Grid Anhui Guzhen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Guzhen, Anhui Province, 233700 China; 2. Beijing Zhongdian Pu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establish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project of cross platform integrated metering equipmen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xisting working methods of watt hour meter management and ensure the timeliness and accuracy of data input in each link of watt hour meter management by effectively collecting, analyzing and verifying the data of each operation link such as collection, installation and return of watt hour meter,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ross platform integrated metering equipment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data accuracy of watt hour meter management.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Support research; Countermeasure
物联网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建设发展与生产经营一直是基层企业的工作中心,这直接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被搁浅。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作为电力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是由于我国电能管理设备分布的差异性,并且随着用电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于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的管理模式也渐渐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对分散性的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的目标是单个机,不能很好地提高管理效率,在当前经济时代,加强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的集控运行管理,对所有设备统一进行调控调度,实现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新的探究。
1建设背景
按照《国网营销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营销服务应用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传统营销服务手段和方式,健全服务渠道、再造服务流程、创新业务体系、拓展新业务应用,更加注重贴近现场和成果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营销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现场作业线上化、标准化,为公司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款电能表功能和种类日渐地扩增,不断迭代替换着现有电能表。数年间,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已经经历了一波由机械表换成窄带表浪潮,而今第二波换表浪潮正在持续中。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固镇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固镇公司)共有低压用户271 285块电能表,其中已更换新型HPLC(新表类型)表105 912块,剩余170 000(代换表类型)按照计划3年完成。除此之外,固镇公司月平均因正常工作开展需更换2 000余块电能表(更换电表原因有:一是表计时间错误;二是正常轮换计划;三是表计烧坏;四是不采集;五是客户负荷超容)。安徽省范围内,共计有29 139 578低压居民用户,按固镇公司情况估算,预计全省未来计划替换新型HPLC(新表类型)表18 260 236块,因正常工作开展月更换电能表214 826块。
为优化现阶段固镇区域范围内电能表新增、更换、拆除工作流程,解决一线员工工作中的切身问题,固镇公司基于“全方位、全过程”规范管理的理念,特开展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1-3]。
2建设目标
建立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通过对电能表的领用、安装、归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分析、核验,有效改善现有电能表管理的工作方法,保证电能表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供电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电能表使用的真实数据,解决大规模换表工作量大、准确性低的问题,显著提高电能表管理的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3建设现状
目前供电企业的电能表领用、安装、归还等日常管控模式还主要是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为主,管理过程中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现遗漏和偏差,各类台账数据不能形成实时监控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电能表应用的监督和管理效率。
电能表安装过程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专人长期专管;安装信息需要手工登记,工作效率低;管理过程中单纯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管理难度大;容易产生台账管理繁琐问题。
目前电能表安装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日益增加的换表工作量与主要依靠手工抄录工作方式的不匹配。而批量换表的工作中,会将本就存在的各项风险放大、使任务更加繁杂,如何规避错误风险,强化管理、提高效率,将员工从每日低价值的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基层一线减负减压,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4 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优点
作为对智能电表统一调动管理的一种手段,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以将多个智能电表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智能电表的集中管控和动态的3D数据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符合电网公司集中调度的理念,并且对于智能电表运行的稳定性起到保障,可以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同时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4-5]。
4.1管理理念的新颖
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一种优化,是以传统管理模式为基础,以集中化、规范化为指导思想的全新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模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于传统模式无法进行集中调控的问题进行了解决,由于一个地区拥有的智能电表非常多,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单个电表组的独立工作也不能体现发电企业的优势,对于单个电表组进行独立管理,非常耗费能量和资源,因此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控管理模式就凸显出了它的优势,规范集中快捷对于资源消耗小,便是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的优点。
4.2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由于智能电表的特殊性,更改电表的地点大多为老式电表替换地区,其所处的地点对于人来说,条件非常恶劣,因此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现场的调控,影响管理效率,但是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便对这些地区的智能电表及其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控制度,通过互联网将每一个电表连接到网络中,实现集中管理,将工作人员从这些地区解救出来,实现集控运行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并且加快了工作的效率。
4.3創造了新的管理模式
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以由工作人员对于某些地区的发电效率以及资源配置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3D数据化管理模块,可以对发电设备的线路,以及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检测,最大化利用各种资源,同时可以对电力设施的运行实行动态管理,对其中出现故障的地方进行精准化操作,在问题出现的瞬间,派遣专业人员进的修理工作。
5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究
5.1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对于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完善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对于发电机的发电记录和发电运行检测,这些数据都是需要进行保留的,在后期构建发电机的3D模型过程中,这些数据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表实时运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数据的实时收集情况,掌握第一手的运行数据,并且对于每天的发电量的不同进行分析,将不同发电机行发展情况也进行对比,研究出合理的管理方案,并且构建出合理的3D模块,为发电厂的机械化集中管控提供数据基础。
5.2管理制度的搭建
对于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的便是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制度。在发电企业发电的过程中,设施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以及安全事故,必须要对发生事故的电厂进行充分的管理和急救措施,对于应急事故的处理人员以及应急物资的管理要做到位,要确保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这些物资和人员都能到位。同时,对于发电用电管理过程中出现紧急事故,可能会出现断电漏电等情况的问题,也要考虑在内,安排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对发生紧急事故的地区进行急救处理,保证供电和发电,同时还要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以便在应对危险事故时能够临危不乱。第二,要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制度进行完善,对于设备的检查维修,每一次检查维修记录都要入库进行保存,例如:再进行变电设施和电机性能的检测过程中,这些指标都会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这些数据可以为公司带来第一手的3D建模数据,以便计算出发电厂的使用寿命和部分零件需要更换的时间。同时,对于部分已经自动化的电力设施,要进行定期研究和维护,将这些设施发电用电效率提高,并且部分设施由于安装了自我检测模块,可以每天对设备本身进行自我检测,例如:出现简单的数据紊乱等错误问题时,可以由系统自身进行解决,这些解决之后的数据要上传到云端,动情统一管理,并且这些数据也可以处理紧急事故提供依据。第三,要将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安全机制完善到位,安全重于泰山,首先要对管理系统定时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工作,将危险扼杀在摇篮当中;其次要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培养,培养他们的应急能力,以及对于出现危机时的态度,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这些人员随时有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确保分电厂的安全生产[6-8]。
6 结语
要想做好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对于不同地区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能源布控,有目的、有方案,同时,跨平台一体化计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控运行的协调控制,就是为了使发电的电量最大利用,保护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基于物联网与数据驱动的医院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20(S1):156-162.
[2] 单立娟.分析物联网技术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电脑迷,2017(1):149.
[3] 陆毅成. 物联网环境下跨PKG安全互信互通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0.
[4] 陈钊. 跨平台物联网应用间物理交互发现与风险分析[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
[5] 王青芝.基于物联网的跨专业融合教学系统的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1):150-152.
[6] 罗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跨区域气象环境污染监测系统[J].环境与发展,2020,32(2):152-153.
[7] 刘贤亮,周志丹.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的跨境电商进口产品信息追溯模型构建分析[J].物流科技,2020,43(3):78-80,85.
[8] 陈琳,宋震,张志勇,等.工业物联网平台的细粒度数据安全技术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21,43(5):165-170.
作者简介:王志求(1981—),男,本科,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配电网节能降耗。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0-5042-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