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根本问题,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2021-01-05

中国报道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历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为进一步深刻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报道》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阐释。

中国报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为什么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何虎生:

“是什么”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要干什么”关系到党的使命任务,性质宗旨体现一个政党的本质特征,使命任务揭示一个政党的实践旨归,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政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并且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以贯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牢记、不断践行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 洪向华:

“是什么”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干什么”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是我們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才能坚如磐石、行稳致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站在一起。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何虎生:

提出这个根本问题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有利于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征程上铸就新的时代辉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 洪向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向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成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大,我们越要牢记初心和使命,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保持赶考的清醒。提出这个问题对于全党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具有重大意义。

(采访整理 | 《中国报道》记者 邱慧)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 杨冬权:

“历史主动精神”是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我理解,历史主动精神,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重要内容;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主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勇于破解难题和危局、不怕“引火烧身”、勇于担当历史责任、舍我其谁的主动精神、积极精神、进取精神、勇敢精神、担当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

回顾百年党史,一系列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极大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作出了正确的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秘书长 张星星: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把握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的诸多重要论述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为正确观察历史、知古鉴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国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引领性,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便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不断受挫中逐渐成长壮大,最终发展成为民族脊梁。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提升中华民族精神面貌上锐意进取,相继提出和开展“四个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谱系”等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系列理论论断和实践探索。不久前,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发布,相信还会有伟大精神的精神谱系后续篇章。

(采访整理 | 《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 韩旭:

在我国7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40余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更加强烈和多样化,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诉求也都在日益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因此,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增强治理体系的“回应性”,构建“回应型治理”,及时有效地回应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

从我们党100年来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通过不断推进政权建设发展人民民主,通过不断完善体现人民民主基本原则的制度和政权组织体系,将“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实在各项政策措施上。当前,面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征程上的新任务、新形势、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断发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更加充分地发挥各级人民代表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进一步落实,从而增强治理体系的“回应性”,及时有效地回应多方面的社会关切。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李实: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水平和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收入的持续性,一是要继续发挥激励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继续推进深层次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得各种要素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三是通过共享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领域进行制度和政策创新。

在初次分配方面,重点是完善要素市场体系,让生产要素市场不仅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决定要素回报方面也起到更多的作用。首先,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自由流动的障碍。一方面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成一个充分竞争、自由流动、机会均等、同工同酬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建立企业内部的工资协商机制,鼓励企业探索利润分享机制。其次,破除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和扭曲,放开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进入市场的限制,鼓励小资本和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后,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让农民获得更高的土地收益。

在再分配领域,重点是提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一方面要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另一方面要改革个人所得税,使其覆盖所有高收入人群,而不仅仅是工薪阶层。同时,让转移支付也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更大作用。特别需要关注“收入低、财产低、社保水平低”人群,在现有社会保障的制度下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如提高农村的养老金水平,还要考虑增加转移支付的项目,如困难家庭儿童补贴、大病人群生活补助等。

(采访整理 | 《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