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与发展
2021-01-05韦权峰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中职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如何正确地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课程标准的关键要点,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未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方向。通过Citespace计量分析现阶段的研究分布情况及关键词联系,再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研究成果展开梳理,归纳出现阶段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内涵研究、教学策略研究及教学实例上,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中职;综述
一、绪论
自200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迪斯科”计划(De Se Co)最终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后,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及讨论就从未停止,各国也相继构建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2020年1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中职课程标准》。《中职课程标准》确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提出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4个方面来定义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对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并予以落实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新颁布的《中职课程标准》加以整理评述,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思路提供参考及方向。
二、研究设计
为了切实而高质的反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并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呈现出现阶段的研究状况和各位学者的观点,再与新颁布的《中职课程标准》结合分析,得出研究的结果。
(一)文献样本来源
本研究的研究文献来源是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职”为关键词检索,共搜索到结果105条,通过人工剔除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其他课程或高中信息技术研究相关内容,得到有效文献25篇,研究文献数量较少。其中硕士论文3篇、核心期刊3篇。从文献检索上看,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并且很多文献是关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论文,这反映了信息技术作为公共基础学科,各个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由于相关论文篇数较少,本文以文献分析法为主,辅以共词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发文量、作者分布、关键词图谱进行分析。通过利用中国知网(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及Citespace 5.7生成可视化的网络关系图,分析当前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情况。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整理归纳出其思想要义。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文献计量统计分析
1.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从发文量看,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从2016年开始,2018—2019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而2020年的发文量又相对平稳(图1)。这是由于我国的学生核心素养在2016年经过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正式发布,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也就进入的广大学者的眼帘,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的学科课程标准公布,并明确指出了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得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热度不断增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职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下一步关于中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研究会进一步增多。
2.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空间分布图谱
本研究统计了在该领域下发表的论文的各个研究单位情况(图2),其中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陕西师范大学为2篇,其他单位1篇。可以看到研究机构多来自中职学校的一线教师,高校开展此类研究的较少,仅有3所学校涉及,并且以硕士论文为主。这说明了该领域研究未引起各高校教育学者的重视,而是在教学一线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多。机构合作仅存在一条连线。不同机构的作者之间合作少,研究分散,未形成科研群体。
3.关键词分析
本文通过将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分析对关键词进行提取整理,生成关键词网络(图3)。在图3中,可以看到节点大小与关键词频次成正相关,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关键词节点47个,连线76条,网络整体密度0.0703,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说明研究的关联性较大。采用Citespace软件的数据分析结果,选出出现频次大于等于2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得出下表.由下表可见核心素养的频次及中心性最高,除去与本研究主题相关词汇,研究课程标准、有效教学、评价的较多。
因为该领域研究时间较短、发文量较少,关键词突发性分析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的意义不大,故未作相关数据分析。结合以上计量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于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处在研究的初期,研究将会受到更加多的关注;二是研究多集中在一线中职教师,教育机构及高校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对该领域的重视;三是由于大多数由中职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所得,研究的主题关联性较强,研究较为集中,但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不够广泛。
(二)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通过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歸纳后可得,国内有关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作用上。总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应体现职业教育的培养;二是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研究;三是通过教学实例来探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应体现职业教育的培养
由于《中职课程标准》在2020年1月才正式颁布,在此之前的学者根据对世界各国及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研究对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索。在前期探索中,学者们发现中职的计算机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尚且较为浅薄,提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应增加培养“计算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刘恩凤在对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对比后得出,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信息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数字化实践力和计算思维”[3]。《中职课程标准》颁布后,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在名称上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一致,但在具体释义上,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前三个核心点上都提到了“生产生活”“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等与中职学校学生培养密切相关的字眼。所以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与实践联系起来,以应用为导向,在实践中学习成为了研究的热点[4]。可见中职信息术学科核心素养更加要求应用性和实用性,不仅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更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对于如何培养适于中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学者认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以项目教学为依托,就业为导向,构建数字化学习空间,开展信息技术主题教,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考核部分[5]。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按照企业的要求,还需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及不断创新[6]。也有学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去挖掘了如何帮助学习者如何转变角色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7]。可见学者们的关注点在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把最符合现代工作岗位的先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思维,由此达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在《中职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实施的四点要求也以“立德树人”“立足岗位”“注重实践”“自主学习与创新”,故现阶段的理论研究方向多样化,体现了对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2.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研究
《中职课程标准》颁布后,学者们大多认为原有的偏向软件应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不适合当今的课程培养目标。现阶段教师偏向于应试理论教育,忽略上机实操,缺乏对核心素养内涵的认识,学生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8]。中职生学习起点不同,中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单一,基础设施跟不上是现阶段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问题[9]。由于现阶段的中职课程未能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故进行教学改革是当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从改革的方向上看,现阶段的学者主要研究了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两个方面。
在教学策略上,学者们一是认为中职学校应该加大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体验式、项目式学习,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二是认为应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协作学习,改善评价体系[12]。由此可知,学者们一直认为现阶段最好的教学策略是运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采取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这些都与《中职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升认知、合作和创新能力”的表述一致。
在教学评价上,学者们的研究多焦距在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上。發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多维化,综合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途径来开展评价是评价改革的方向。从评价的目的上看,评价使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建立对自身的认知[15]。《中职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评价内容应向综合能力的提升转变,对学生认知、协作、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与研究的结果相一致,相关成果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3.通过教学实例来探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刘恩凤在设计开发信息技术微课程时经过实践得出“要坚持‘双主’教学原则、分层教学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的结论[3]。张海钧在Python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编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并提出了开展教学的注意事项[16]。康梦园则在C语言的教学实践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通过教学设计实例及课后体会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17]。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均能根据核心素养的内容来开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总体来说研究较少,教学实践集中在编程的教学上较多,均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研究的重点都是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主的教学内容上,大多停留在阐述教学一般性原则,对于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结合的深入研究较少。
四、小结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
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刚刚提出不久,现阶段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的广度也还不是很大。笔者认为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是对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研究不够。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虽然与《中职课程标准》大体一致,但对每个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无细致深入的研究,对核心点的逻辑关系,每个核心点的培养策略研究尚未出现。这使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未形成较好的理论依据。
二是现有研究视野不够广阔。现阶段研究未能体现《中职课程标准》中能够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及终身学习需要的要求。信息技术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促进本专业学生的发展亦该是本课程培养需要注重的一大方向,研究时应具备跨学科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重视课程建设,忽视教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现阶段的教学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核心素养认识程度都提出的巨大挑战,师资的缺失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要阻碍之一。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亦是现阶段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四是研究“教”的多,研究“学”的少。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教师授课就能实现的,比起“教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法”,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是未来培养核心素养的趋势和目标,学生主体地位才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五是理论研究较多,教学实践较少。《中职课程标准》中讲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分为了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大块18个子模块,现有的研究均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及“程序设计入门”两个子模块上,其他模块的课程内容少有涉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未有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如何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研究较少。
(二)继续研究的建议
在目前的政策和研究背景下,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从理论发展入手,以更高更广的眼光去看待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掘其内涵及培养目标、培养路径。把握“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点统一的相互关系,为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是从教学实践入手,打造具有典型性的教学金课案例,探究能够激起学生积极性的真实案例,研究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设置和技能标准,全面客观的个性化评价、反馈体系,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三是从师资培养入手,结合我国中职教育的实际,找到现有教学中可以运用借鉴的地方,探索出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师资培训之路。拓展信息技术教师的跨学科视野,将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打造成为学生职业生涯服务的利器。
参考文献:
[1]张翠红.核心素养框架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9):84-88.
[2]洪成.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09):78.
[3]刘恩凤.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信息技术微课程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马开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9-12.
[5]孙智勇.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J].现代信息科技,2019,3(07):170-171+174.
[6]王健.培育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19-23.
[7]周吉云.全息·融合·迭代:基于核心素養培养的学习变革——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319-321.
[8]李泽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72.
[9]张秋仙.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33):78-79.
[10]吴绘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职课堂优化艺术[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96-97.
[11]葛云龙.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3):140-141.
[12]严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0):102-103+140.
[13]乔玮.核心素养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法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7):126.
[14]赵洁.核心素养下中职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探究[J].亚太教育,2019(10):157.
[15]卢美玉.基于“互联网+”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诊改策略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9):10-13.
[16]张海钧.从VB到Python,我们需要做什么——浅谈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的程序设计教学[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03):79-80.
[17]康梦园,刘万松,代政文.核心素养框架下的中职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为例[J].职业,2020(06):70-71.
作者简介:韦权峰(1988— ),男,广西河池人,在读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