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主旋律剧,凭什么这么“燃”
2021-01-05蒋肖斌
蒋肖斌
最近,朋友向陳津隆重推荐了《觉醒年代》,因为知道他喜欢鲁迅。于是,陈津在下班后吃外卖的时候顺手打开了剧,当看见“书局中的青蛙呱呱,蔡元培演说时的蚂蚁爬爬”,还有鲁迅先生后园的那两棵枣树时,这些“闲笔”让这个90后文学男青年停下了筷子。
对此,《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隔空”解释,该剧实拍的第一镜,是骆驼蹄子踏入镜头;第一集结尾,陈延年喝水时发现碗里有一只活着的蚂蚁,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挑出,放生到路边的野花上;第二集中,陈独秀把青蛙扔到了院子的水池中……“动物是隐喻,至于隐喻背后的含义,希望观众看的时候能有更多元的解释”。
《觉醒年代》,一部讲党史的主旋律正剧,豆瓣评分9.0;优酷站内数据显示,在该剧发布弹幕的人群中,90后、95后的占比是全站基准值的1.6倍。
这不是个例。吸引这届年轻观众的,还有讲扶贫的《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讲行业的《巡回检察组》《暴风眼》……主旋律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青春过。
这个故事与我有关
80后刘玲玲跟着家中老人开始看《山海情》,没想到越看越上瘾,甚至熬夜二刷,“这部剧演员不像演员,感觉就是村民”。
刘玲玲的日常工作是与群众打交道:“扶贫工作其实也是群众路线的实践,考验体力和脑力,我想看看人家是怎么解决的。”看到“种蘑菇”,刘玲玲和身边的很多妈妈们又开始去给孩子买种蘑菇的材料了……
90后姑娘范雪没想到,自己会逢人就“安利”一部当代国安题材剧《暴风眼》,“最初只是好奇国安是干啥的,后来发现看了开头猜不中结尾,可能还有反派人物没有露出马脚,越看越好奇,到底还有谁是间谍。”
剧中的反派人物乔西川,之前戴着一个面具假扮老年人,摘掉面具的镜头着实吓了她一跳。而男主角对包括家人在内都隐瞒了自己的国安身份,这让范雪觉得,干这一行的人很神奇,“这类剧非常需要‘出圈,让我们去了解一个群体。”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暴风眼》总编剧梁振华介绍,谍战剧里年代剧非常多,但当代国安题材是非常稀缺的品类。以前这类剧的人物和观众年龄层偏大,但《暴风眼》的主角设定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入行五六年,有着婚恋的需求,有着正常人的生活,只是在这个“职场”肩负着特殊使命。
梁振华说:“现在的年轻观众不会接受过于观念化的作品。所以,得让他们看到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附着在这个故事上的观念才会深入人心。”
在《暴风眼》中,鼎华集团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间谍,你是一个普通人,这一刻是宁静的,却站在风暴中央。“当观众觉得这个故事与自己有关,有了代入感,就一定能提起兴趣,国家安全与普通人息息相关。”梁振华说。
自从开始追《暴风眼》,范雪就对国安工作肃然起敬,“以前觉得他们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影视剧的普及让我们更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剧里的人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真的不是说说而已。他们也应该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立体的人物,诚意的细节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说:“创作之初我就跟全组的人说,要摒弃传统的逻辑,竭力寻找两个方面的表达:堂堂正正地宏大叙事;塑造立体的人。”
什么是立体的人?“不只是表现他们的高光时刻,还要把他们性格的多面性表现出来,涉及他们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我们是不避讳的,包括人物性格中的瑕疵。”张永新说,当然,这种创作首先建立在对史料的梳理上。
《山海情》美术指导王竞曾对媒体说:“就没拍过这种戏,又要盖房子,又要种蘑菇。”在《山海情》中,村民家里的“炕围子”,一些家具、生活用品是去西海固的老村子挨家挨户收集回来的。金滩村的场景搭起来后,附近居民会开车来参观,一位老大爷一下车就哭了,说一下子就想起当年的苦,感觉穿越回去了。
对于细节,《觉醒年代》也是较真的:北大学生怎么喝水,教室怎么取暖,教授的桌子上摆了什么……有一场戏,蔡元培在北大校园里吃饭,用的铝饭盒,剧组就需要查证,那时候到底有没有铝饭盒;类似的细节还有那时候中国有没有铅笔、暖水瓶,那时候的电影招牌怎么写……
这些细节在片中也许只有几十帧,但张永新以为:“一种历史风情、一种意境的营造,离不开这些点点滴滴。在不经意间,观众能潜移默化地接收到这些点点滴滴,就会相信这个故事。”
《江山如此多娇》讲的是当下的故事,观众对细节就更挑剔了。制片人张筱玺说,为了让观众觉得这是“真”的,剧组找了真的县委大院、镇政府大院来拍戏;演员罗晋跟着一个村支书去上班,了解他的工作状态,如何与村里的贫困户沟通;种猕猴桃三年没收入,老乡如何不理解……“很多人看了之后一拍大腿,这不就是我们村的事吗!”
创作者的诚意,观众是能感受到的。在芒果T V站内,《江山如此多娇》播放量达5.3亿,实时热度居电视剧排行榜前列,同类题材表现最佳。在湖南卫视播出时,11~30岁的观众占比21.4%,是2020年以来年轻观众份额最高的一部脱贫题材剧。
年轻人拍年轻人的故事给年轻人看
在梁振华看来,主旋律剧一直传递的是主流价值观,只是近年来更走向“市场”。首先,创作观念与时俱新,不再机械地传递观念,而是结合人物形象、时下观众审美,一些“梗”也适合互联网传播;其次,题材其实与观众关注的社会议题密切相关,比如国家安全问题、民生问题;最后,千万不要低估当下年轻人的接受能力,他们不只是喜欢架空甜宠,也能亲近家国情怀,只要提供了高品质的作品,他们当然不会拒绝好看的作品。
“不要把主旋律剧和商业剧看成两种剧,‘市场化不是贬义词,主旋律剧也可以用类型剧的创作方式。创作者有操守,观众有审美,在创作者与观众的双向互动中,主旋律剧就会赢得观众。”梁振华说。
《暴风眼》编剧姜大乔是一个85后,在他看来,“年轻观众看美剧和韩剧比较多,更喜欢快节奏剧情,所以我们要更高效地推动情节;而不论任何剧,如果正方全是正义,反方一定邪恶,这戏可能就没法看了,所以在设计人物的时候,我们会深挖他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江山如此多娇》的制片人张筱玺也是85后。她回忆,在创作时与编剧一起去采风,走了400多个村落,与当地的村支书、扶贫工作者一对一地走访,“看到了大量80后、85后、90后,甚至还有人献出了生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届年轻人真的了不起”。
在《觉醒年代》中,除了小动物,观众还惊喜地第一次看到了鲁迅后园中的那两棵枣树,毕竟“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在互联网上流行的鲁迅名言之一。当初在横店拍摄时,遍寻横店找不到那样的枣树,只能特地从山东买了两棵运来。由此,我们才能看到那个长镜头,从开始动笔的鲁迅缓缓往窗外拉,院子里一袭清冷的月光洒下来,打在枣树上,而纵深景中的鲁迅奋笔疾书的正是《狂人日记》。
《觉醒年代》中的角色,相当大的比例是年轻人。有一场张永新自认为拍得还不错的戏,是陈延年烈士的父子告别,“影视剧中有一个技法叫‘闪回,这里用的比较新的叫‘闪前,就是看到了N年以后的情况。这场戏,包括我们组里很多年轻人,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这些100年前的年轻人的故事,获得了今天年轻人的认可。”
//摘自2021年3月16日《中国青年报》,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