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苹果产贮销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021-01-05吕海霞贾晓辉高艳华
吕海霞,贾晓辉,高艳华
(1 河南省灵宝市园艺局,4725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3 三门峡市园艺工作总站)
苹果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柑橘,位居第二[1-3]。据《2019 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为193.86 万hm2,产量为3 923.3 万t[4],均占世界的50%以上,是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优质苹果产业带东缘,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业带重点发展区域,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和“苹果之乡”[5]。灵宝苹果具有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酸甜可口、天然富硒、绿色有机等特点[6],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笔者于2019 年对灵宝市不同地域的苹果生产、贮藏加工及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近年来与12个苹果产区的乡镇园艺专干,果品贮藏、销售企业,经纪能人,电商代表交流探讨结果,综合网络媒体信息,对灵宝苹果的产贮销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概括了灵宝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灵宝苹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
1 灵宝苹果发展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势
灵宝市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东端,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6 ℃,极端高温42.7 ℃,极端低温-17 ℃,年活动积温3 370~4 620 ℃,无霜期199~215 d,日照百分率50%~54%,光照充足,平均年降水量641.8 mm,且60%的降雨集中在6—9 月,雨量适中,有利于苹果生产。
1.2 地理地貌优势
灵宝市地处我国东西部交界、南北方交汇之处,地貌特征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山区丘陵面积大,土层多在15 m 以上,土质以褐土、棕壤土为主,富集硒、锌、铁、锰、钼、镁等微量元素,土壤有机质含量1.0%~1.5%。苹果产区海拔800 m以上,优势产区海拔800~1 200 m,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是苹果生产的最佳适生区。
1.3 生态环境优势
灵宝苹果生长在豫西山区,远离工矿企业,产地环境符合《苹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856—2004 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通则》。灵宝市森林植被覆盖率为49.3%,山泉水质好,空气清新无污染,果园土壤矿物质丰富,具有生产优质水果的自然条件。
2 灵宝苹果生产、贮藏及加工现状
2.1 灵宝苹果生产现状
自2015 年以来,灵宝市苹果栽培面积稳定在6万hm2左右,其中2019 年苹果结果面积3.67 万hm2,产量稳定在130 万t 左右,占三门峡市苹果栽培面积的65%以上,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1∶2∶7[7]。早熟品种主要有‘华硕’‘鲁丽’‘藤牧一号’‘苿莉斯’,中熟品种主要有‘红露’‘蜜脆’‘秦脆’‘锦绣红’‘嘎拉’‘美国8 号’‘红星’‘金冠’,晚熟品种主要有‘红富士’‘瑞雪’‘维纳斯黄金’等[8]。苹果种植分布在全市12 个乡镇和1 个园艺场,其中,早、中熟品种以海拔800 m 以下的地区为主,包括焦村镇、阳平镇、故县镇、川口乡等塬区和川区乡镇;晚熟品种以海拔800 m 以上的地区为主,包括寺河乡、五亩乡、苏村乡、朱阳镇4 个乡镇,灵宝市园艺场和灵宝西半县南部山区。
2.2 灵宝苹果贮藏、加工现状
灵宝市现拥有果品加工、包装、销售、供应等相关企业41 家,拥有机械化冷藏库140 座,总库容19.3 万t,其中1 000 t 以上冷藏库32 座,2 000 t以上冷藏库14 座,年贮藏能力可达苹果总产量的15%。早熟品种如‘华硕’等在7 月20 日左右采收,晚熟品种如‘红富士’等在10 月中旬采收。采收后部分销售部分贮藏,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冷库贮藏,但仍有个别果区包括精品果区仍采用土窖贮藏。机械冷库贮藏的果实采收后入库,库温一般为-2~-1 ℃。其中,早、中熟苹果一般贮藏至10 月中旬,即晚熟‘红富士’苹果采收前,晚熟‘红富士’一般贮藏至翌年5 月。
另有果品深加工企业6 家,年加工能力40 万t,包括饮料浓浆、醋饮、果酒、果酥片、果酱、罐头、果沙等100 多个产品,主要水果加工品在全国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3 灵宝苹果销售现状
3.1 销售区域
2019 年灵宝苹果主要收购商来自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等省份和河南省洛阳、焦作、平顶山、南阳、信阳等地级城市。苹果销售市场由两湖(湖南、湖北)和两广(广东、广西)地区逐步扩展到安徽和河南省的地级市。三、四线城市苹果消费提升,高、中、低档苹果销量均呈明显增长趋势。
受2018 年苹果价格大幅上涨的驱动,2019 年前期果商收购早中熟苹果的积极性高涨。晚熟‘红富士’苹果收购销售阶段正值水果价格调整期,大多数果商采取谨慎观望态度,依据市场行情现收现卖,收贮积极性不高[9]。
3.2 销售高峰期
‘华硕’‘嘎拉’‘红星’等苹果品种销售高峰期分别在7 月下旬、8 月上旬和9 月上旬,而‘华冠’‘红将军’‘玉华早富’等出库高峰期在9 月下旬,‘富士’一般在10 月中下旬。
3.3 销量分布
近年来,灵宝苹果不断输入到河南(各地级市)、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湖北等市场。2019年,受特殊气候影响,销量为78 万t 左右,商品果率相对降低,占总产量的60%。销量最高的省份仍以河南为主,占20.0%;其次为湖南和安徽,均占15.0%左右(表1)。另外,在江苏南京、浙江杭州、江西南昌等全国其他地区占比15.0%,约11.70 万t。
表1 2019 年灵宝苹果销售分布及占比
3.4 销售价格
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灵宝地区早中熟苹果品种‘嘎拉’(套纸袋)产地价格为3.8~5.6 元/kg,与2018 年同期基本持平;‘新红星’产地价格为2.6~4.4 元/kg,较2018 年下降了7%左右。2019 年晚熟苹果‘红富士’产地价格依据海拔、等级不同价格差异明显(表2),寺河山、五亩、苏村等海拔800 m 以上的山区,纸袋一级苹果(75#以上)收购价格为4.6~7.0 元/kg,较2018 年下降了32%,较2017 年下降了12%;海拔600~800 m 塬区,纸加膜一级‘红富士’收购价格3.2~4.4 元/kg,如灵宝市故县镇郭村塬、阳平镇程村塬,较2018 年下降了35%,较2017 年下降了20%;而仍套膜袋的川区‘红富士’,如灵宝市故县镇城东村、函谷关镇坡寨村等地收购价格仅1.6~2.4 元/kg,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不同年份间,以2018 年苹果价格最高,2019 年苹果价格为近5 年最低。
2019 年11 月4 日调查,多数果农对市场形势认识较为客观,随行就市销售积极,总体销售进度与2017 年相当。灵宝市阳平镇程村塬上‘红富士’均销售过半;但在优质苹果产区寺河山,多数果农仍处于采摘下树阶段。受近几年采摘园高价采摘影响,果农预期价格为10~12 元/kg,果商收购价格为6~7 元/kg,果农销售意愿不强,进度较慢;函谷关李寨、坡寨等村近年来苹果面积有所减少,果品质量不高,客商少,销售慢。
表2 不同海拔地区75#以上‘红富士’收购价格
综合来看,山区优质纸袋‘红富士’市场价格稳定,果商收购积极;川塬苹果质量较差,果商收购意愿不强,最终导致优质优价、质次价低两极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4 存在的问题
4.1 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海拔地区苹果品质好、价格高,基本实现了优质优价,而低海拔地区苹果品质差、价格低,客商少,果农经济效益较低,不同海拔区域的果园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无论是否为苹果优势生产区,果农均盲目种植以期得到较高的回报,但因不适宜区域的苹果品质达不到优质水平,造成卖价低,果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同时也未找到替代果树进行更替。对此,政府需进行区域布局、整体规划。
4.2 品种结构不合理
品种更新换代较慢,布局不够合理,难以满足产业升级需要,早、中、晚熟苹果面积不尽合理(早中熟与晚熟品种的比例为3∶7)。‘嘎拉’‘鲁丽’‘红露’‘美国8 号’等早中熟苹果面积小、产量低,8—9 月市场供不应求;而晚熟苹果面积偏大,主栽品种单一,成熟期、上市期又相对集中,造成销售压力大,价格不高。
4.3 缺乏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宣传
果业以小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大部分果农经营规模小,户均果园面积仅0.40~0.47 hm2,低于0.53 hm2的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产业、小果园”“大市场、小果农”的现象亟待改变。合作组织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果农合作社数量虽然较多,但为果农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不足,合作社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产后的销售环节,尚未覆盖到产前和产中环节。龙头企业实力不足,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化基地发展能力不够,缺乏有影响力的企业自主品牌。
4.4 采后处理技术水平落后
采后处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分拣体系不健全,贮藏冷库主要是机械制冷方式,一些精品苹果产区的果农,还有土窑洞贮藏苹果的现象,采摘后24 h 仍不能全部入冷库,冷链运输体系相对滞后,采后损失较大;果品加工结构单一,产品以果汁、果饮为主,常规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果品加工增值能力不足。
5 发展对策
5.1 调优区域布局,建设三大苹果产业带
按照“发展核心区、稳定川塬区、改造沿黄区”方针,建设三大苹果产业带。
(1)海拔800 m 以上的区域。此区域是灵宝苹果生产的核心区域,应重点发展,打造精品,确保苹果生产基地面积在1.67 万hm2以上;品种以短枝类型‘富士’优系为主。对该区域现有苹果实行分批改造,对树龄20 年以内的果园进行提质增效改造,20 年以上部分生产能力较低的果园,则逐步淘汰更新。
(2)海拔600~800 m 的区域。作为优质苹果生产的关键区域,川塬区面积保持在3.00 万hm2以上;结合老果园更新改造,该区域重点发展现代模式的矮砧果园,晚熟品种‘红富士’占比适当下降,提高中熟品种比例,适度发展部分早熟品种,建议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1∶3∶6。
(3)海拔600 m 以下的区域。在现有果园可维持生产的基础上,对沿黄区进行产量和品质改造,以鲜食苹果为主,兼顾加工用苹果生产。对于残败果园的再发展,建议以种植葡萄、甜樱桃、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为主。
5.2 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不同熟期苹果协调发展
将灵宝苹果早、中、晚熟比例调整为2∶2∶6,早熟品种以‘华硕’‘鲁丽’‘巴克艾’‘魔笛’为主;中熟品种以‘蜜脆’‘秦脆’‘富士王’‘锦秀红’‘九月奇迹’‘红露’(山区)、‘玉华早富’‘秋红嘎拉’为主;晚熟品种以着色好的‘红富士’系为主,如‘灵短一号’‘2001 富士’‘烟富8 号’‘烟富10 号’‘瑞雪’‘维纳斯黄金’等。
5.3 强化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品牌宣传力度
改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连片联户经营模式,果园采用便于机械化操作的现代化栽培模式,普及果园机械使用。打造并共同维护具有灵宝特色的区域品牌,通过媒体等现代方式进行宣传,提高灵宝苹果的市场影响力和产业显示度。
5.4 加强贮藏加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采后处理技术水平
转变“重产前轻产后”观念[10],抓住国家产地初加工项目等机遇,提升贮藏设施水平,替代土窖等传统的贮藏方式。
重视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注重引进果实机械化分选装备,通过制定采收、分级及贮藏保鲜相关标准来规范采后处理技术,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贮藏企业贮藏保鲜技术水平。丰富苹果加工品类别,加大苹果精深加工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苹果加工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