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建议*
——兼论以古银杏为主题的自然公园建设

2021-01-05龚苏宁陆凌云

中国果树 2020年6期
关键词:白果银杏树银杏

龚苏宁,陆凌云

(1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226002)(2 南京农业大学)

银杏(Ginkgo 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属落叶乔木,其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名贵树种,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1]。其中银杏树冠高大挺拔、气势雄伟、树干虬曲、叶形奇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向来被植物学家和园林学家所重视。银杏树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耐污染、抗病虫,具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等作用[2]。银杏果富含蛋白质、糖、脂肪、粗纤维、白果酚、胡萝卜素、硫磺素、核黄素及钙、磷、铁、镁等中微量元素,常用于食品烹调、酿酒、制果汁等。叶片还可研制饮料、啤酒、茶等保健品,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等功效[3]。白果中还含有白果酸和白果酚,具有抑菌和杀菌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4]。银杏叶中含有的双黄酮,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5]。除此以外,银杏木材的收益也非常可观,常用于制作乐器和高级家具,还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

江苏省是我国银杏的重要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产业规模和效益均居全国首位。2007 年1 月16 日,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将银杏树定为全省的“省树”。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0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这为江苏省银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和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也使得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对银杏制品的需求量也高速增长[6],因此银杏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银杏的种质资源[7-9]、栽培管理[10-13]、采后贮藏[14-15]及银杏产业化生产[16]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江苏省虽然银杏产量处于全国首位,但在栽培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在对江苏省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的转型升级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为以古银杏为主题的自然公园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以期为江苏省银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江苏省银杏产业布局及存在的问题

1.1 银杏产量及其分布

1.1.1产量

江苏省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16 ℃,降雨量适中,非常适宜银杏的种植。截至2017 年,江苏省银杏种植面积已超过5.5 万hm2。近年来,银杏产量也整体呈现递增的趋势。至2017 年,总产量达到了8.96 万t,相比2010年增长了1.67 倍,大部分年份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在45%左右,为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江苏省银杏产业为外向型产业,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和白果80%销往省外和国外。

表1 2010—2017 年江苏省及全国银杏年产量

1.1.2银杏资源分布

江苏省内几乎所有的县(市)都有银杏种植,主要集中在泰兴、邳州、新沂、大丰、吴县等地,其中泰兴和邳州的银杏最为知名,被誉为“银杏之乡”。

泰兴银杏已有1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1/3。全市定植面积2.73 万hm2,其中以道路分散栽植为主,占到总量的91%左右,成片林仅为0.25 万hm2。泰兴市现有树龄1 000 年以上的古银杏树13 株,500 年以上的61 株,100 年以上的8 612 株,6.7 hm2以上的古银杏群落20 多个[1]。泰兴白果因品质优良,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2004 年9 月,国家质量监督局授予“泰兴白果”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目前全市共有银杏加工企业10 多家,产品有40 多种,年产值3.3 亿元左右。

邳州是我国五大银杏基地之一,银杏种植已有2 000 年的历史。目前全市银杏种植面积3.3 万hm2,成片林面积2 万hm2。2017 年,银杏产量达0.52 万t,年产银杏酮600 t,干青叶1.5 万t[17]。全市拥有银杏加工企业66 家,持续开发银杏香菇酱、银杏开心果、银杏营养粉、银杏保健酒等多种功能食品,年产银杏叶提取物600 t、银杏系列保健品800 t,银杏系列加工产品年产值突破20 亿元。2010年12 月,国家质量监督局对“邳州银杏”实施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2 存在的问题

1.2.1银杏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江苏省银杏种植仍以分散的农户种植为主,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近年来,由于银杏产量大幅增加,而市场需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扩展,导致产量过剩,供过于求,价格逐年下滑,导致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下降,投入力度降低。

银杏加工企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起步较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较少,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产业链和深加工模式。银杏加工产品种类较多,但低层次产品占比高。许多企业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新产品的研发。目前仍处于出售银杏叶和银杏提取物的初级阶段,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较少,且重复性产品较多,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的同类产品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1.2.2技术力量薄弱,龙头企业缺乏

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银杏产业新产品的开发,已有的产品品质也得不到提升。为降低成本,江苏省部分地区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质检不合格,降低了出口量。以银杏为特色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市场辐射范围较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不利于持续稳步发展。

1.2.3宣传力度不强

虽然江苏省的银杏种植规模较大,在当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银杏产品在我国仍是小众产品,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晓银杏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江苏省各地对银杏做了不少宣传,如每年的邳州银杏节、泰兴银杏节等,但都局限于区域内,宣传的内容和广度都明显不足。对银杏宣传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银杏产品与银杏文化之间的结合欠缺。随着近年来银杏价格的持续走低,宣传推介工作更是日益弱化,缺乏全方位、大范围、高规格的宣传活动。

2 古银杏自然公园发展现状及前景

2.1 发展现状

目前,江苏省拥有国家级古银杏公园1 个,其他以银杏为主体的观光旅游地众多。其中国家级古银杏公园位于泰兴市宣堡镇境内,占地面积1 600 hm2。园内古银杏群落有15 个,核心区定植银杏树13 800 多株,其中挂果树4 520 株,千年古银杏树3 株,200 年以上的银杏树1 600 株,100 年以上的银杏树3 800 余株,被誉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2018 年,泰兴市全年共接待游客405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65 亿元。江苏省银杏特色旅游小镇也在积极地创建中。其中,邳州银杏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位于邳州市东部,该项目结合邳州银杏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配套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标准,建立了科学合理、适用有效的银杏特色小镇标准体系,已于2019 年底完成了验收,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方向。

目前,虽然发展起来众多以银杏观光为主题的旅游资源,但大部分地区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特色,除银杏景观以外,其他旅游产品缺乏,导致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不足。部分地区银杏园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建设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缺乏服务意识、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许多古银杏树保护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生命力减弱。

2.2 发展优势

银杏树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江苏省在古银杏树的规模上比较有优势,目前,全省共有古银杏树11 858 株,主要分布在130 个乡镇。其中,古银杏树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有港上镇(4 027 株)、宣堡镇(3 187 株)、胡庄镇(1 979 株)、根思镇(363 株)和铁富镇(305株),这些地区具有发展古银杏自然公园的资源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与时俱增,使得旅游业成为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山清水秀,景色优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游览观光之地。全省的旅游业规模和效益也均保持在全国前列,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实施“银杏+旅游”战略,不仅能推动银杏产区旅游全域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能够有效提升银杏的附加值,拓宽发展空间。将银杏产业中的一二三产融合,既能提高农民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 银杏产业转型升级建议

3.1 积极引导规模化种植

积极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是提高生产技术的重要前提。加强政府引导,村委宣传,农户参与,改变银杏小而散的种植现状,形成规模化种植。通过制定完善的苗木培育标准,加强对银杏苗木的培育和管理。积极实施品种改良,引进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对银杏的栽培要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最佳适生区域和最佳栽培技术规范,不断提高银杏的产量和质量。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从采种、育苗、嫁接、授粉、水肥管理直到果叶采收、贮藏、加工等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

银杏产区也应积极培植龙头企业,组建产业集团和产业协会,不断带动银杏产业的集聚发展。围绕银杏产业,规划各类科技型人才的引进计划,增强科技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针对银杏花、叶、材、果等开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

3.2 鼓励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18],是江苏省银杏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集体林改在全国的稳步推进,林下经济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可加快推广银杏-花卉、银杏-农作物、银杏-畜禽等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或将银杏与豆类、蔬菜等间作,不仅节约成本,还能实现长短互补,确保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3.3 加强以古银杏为主题的自然公园建设

深入挖掘银杏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银杏生态旅游市场,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特色旅游示范地。公园建设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对于新建公园,要做好市场分析调查,包括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周围的旅游资源等。然后明确建设主题,结合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把当地特色银杏品种、特色公园环境和特色人文景观全方位凸显出来。同时做好古银杏树的保护工作,对古银杏树进行建档立卡。定期对古银杏树进行病虫害管理和修剪,保持景观效果。涉及其生产安全的施工规划,须经审批,不得任意进行砍伐和迁移。在公园周边地区,合理规划酒店、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游客的观赏体验。园区内可以设置银杏产品品尝区或播放银杏产品的加工制作流程视频,让游客从不同感官深入体验银杏的多种价值,促进线下口碑宣传。

4 展 望

近年来,国际市场无论是对银杏鲜果还是银杏叶及其制品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在鲜果方面,据统计,我国白果每年的总产量在1.1 万t 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而国际市场对白果的需求量约5 万t,目前全球生产的白果远远满足不了国际消费的需求。我国人均白果不到5 枚,相比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潜力更大。在银杏叶方面,全球有130 多个国家在使用银杏叶制剂,2017 年全球各种银杏叶制剂、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市场总销售额超过了100 亿美元,收入可观。根据专家预测,银杏制品目前的供应量也只能满足世界消费需求的1/10左右。随着银杏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对江苏省的银杏产业来说是一次机遇,更是挑战。江苏省银杏产业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急需转型升级。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积极努力,制定区域银杏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银杏的产业价值。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银杏尤其是古银杏林的观赏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加强以银杏为主题的自然公园建设是优化布局古银杏资源,提升其经济价值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也为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开辟新的增长模式。江苏省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促进古银杏树的生态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白果银杏树银杏
活化石——银杏
秋天的银杏树
银杏
找不同
银杏树
找一找
小儿慎食白果
论银杏的栽植
白果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