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1-05李京琴杨京楼韩素军张会景杨同军
李京琴,杨京楼,韩素军,张会景,杨同军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a.经济贸易系;b.办公室;c.财务部;d.宣传统战部,河北 石家庄 050800)
从20世纪70年代的电算化,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化,再到今天的智能化,会计信息化软件进入高速发展期.企业对财务软件的需求从使用单纯财务模块到财务与业务融合,再到资金流与信息流一体化集成管理[1],尤其是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打破了财务工作的常态,九成以上标准化、流程性的财务和业务工作由人工智能完成,而掌控企业数据流向的基础设置和企业特殊经济业务需要人工设置,即为机器人注入“思维”,让其按照预定的路线前行,这都对业财融合高素质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教育部、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2],“1+X”证书逐步落地实施,旨在加快技术技能人才与职业技能等级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3].政府与行业企业联合的财会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开展,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并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缩小高职院校产出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之间的差距[4].高职院校财务软件课程会计信息系统,作为财会专业考取“1+X”证书和参加技能大赛的核心课程,教学从单一的财务模块过渡到业财多模块交叉运用管理,企业对人才的会计信息技能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比如企业需要财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业财情况,为企业预置决定数据走向的基础参数,在财务软件中对特殊业务真实完整的记录等,然而该课程的教学始终落后于企业实际.本文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从教学改革视角探索会计课程教学新模式.
1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1)实训案例与企业实际业务有一定差距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部分教材依然停留在多年前的一般经济业务描述,不仅税率未跟上改革的步伐,而且没有原始单据供学习者识别、判断.有些教材如同财务软件的操作手册,缺少相关理论的指导,对财务数据的来龙去脉,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设置解释较少,学生只能用业务描述、手册向导式的教材在财务软件中实训操作.网络上的实训案例不成体系,缺乏连贯性.紧跟行业、企业前沿的会计信息化大赛试题案例与企业业务较为接近,但因其所用财务与业务模块多、综合性强,高职院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施大赛案例难度系数大.企业业务及财务数据属于商业机密,难以引入具有代表性企业的业财数据.由此,课上经济业务案例与企业实际业务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企业真实经济业务案例难以引入课堂.
(2)实践教学尚未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停留在教师先讲解或演示,学生再仿照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5].注重软件的操作步骤,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机械地按步骤完成操作,缺乏对前后数据关联性的探索;教师讲解过多影响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及解决问题意识的培养.为避免出现其他学生已完工,而自己还停留在半成品状态的尴尬处境,有的学生急于获取操作方法,未对支撑设置的操作与原理追根求源,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训操作中,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这种实践教学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由于长时间录入单据、数据操作枯燥引发学生厌学情绪.
(3)一人多岗易引发岗位角色混淆
财务岗位分出纳、总账会计、往来账会计、固定资产会计、主管等多个岗位,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所有岗位的业务进行实操训练,一人多岗操作时,可能会出现岗位内容混淆、盲目操作的现象.学生难以分清会计和主管权限,比如固定资产制单或应收、应付制单应由相应的会计人员完成,部分学生在实操时却由主管完成这些日常业务,到期末主管审核时,出现审核和制单不能为同一人而致使无法审核的问题.混淆出纳岗和会计岗职责,比如应由出纳人员录入收付款单,却由会计完成,操作时忽略职责分离,甚至混淆不同岗位操作内容.
2 会计信息系统“一赛二法三行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1 “一赛二法三行动”教学模式内涵
“一赛二法三行动”教学模式建立在“学生中心”的教学理论(SCL)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BAG)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赛”是将贴合行业、企业发展前沿的职业技能大赛、“1+X”职业能力证书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利用课程学习解决企业财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实施业财融合[2].“二法”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合当前学情并深受学生喜欢的任务驱动法、行动导向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三行动”指“情境模拟”行动、“找坑补坑”行动和“团队互助”行动.任务预设疑惑点、易错点为“坑”.分岗位模拟情境,团队协作、共同探究并“找坑补坑”,以解决技能操作中的难题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图1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一赛二法三行动”教学模式
2.2 利用“一赛二法三行动”教学模式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一赛”课证融合,仿真实训项目拉近企业实际业务距离
课上融合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仿真项目,与职业能力证书有机融合,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如图2所示,再将模块细分至每堂课的工作任务单,根据经济业务的原始票据在财务软件中实践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根据学情改进教学设计,与职业能力证书的能力要求相对应,注重业务逻辑与流程的设计,突出重难点,整理易错问题,建立解惑资源库,攻克教学重难点.大赛仿真项目不仅强化教学实践,而且拉近与企业实际业务的距离.
图2 “课证赛”融合实施流程
(2)“二法”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投票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行动方式,结果表明,任务驱动法和行动导向法深受学生欢迎.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等环节,以任务为引领,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6].采用行动导向法,从出现问题到反思、总结,再到计划、行动、发现新问题,再次反思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习过程采用岗位模拟、职责互换、你问我答、小白纠错、找“坑”大作战等多种教学活动,将知识贯穿其中,趣味性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充分利用云课堂、中国MOOC大学课程,融合现代化信息教学中的讨论、头脑风暴、小组PK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三行动”做中学,情境模拟中分岗位强化操作演练
通过“三行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训操作中实施“情境模拟”行动,采用模拟实际工作情境分岗位、分角色操作演练.“找坑补坑”行动实施的前提是教师提前做好任务单,在任务单中预设操作实践中易陷入的“坑”,这些“坑”是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出错的点,尤其是各个岗位角色容易混淆的点.学生在找错的过程中体会趣味性、紧迫感、成就感,像闯关游戏,便于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岗位的技术技能.根据任务单,学生首先尝试自行解决,再通过小组“团队互助”行动,共同填补教师布置的任务中所挖的“坑”和操作中易陷入的误区.在“找坑补坑”行动中学生掌握各个岗位易错点和混淆点,不仅能理清岗位权限,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一赛二法三行动”实施效果
(1) 建立课程资源库,缩小课上实训与企业实际业务差距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要建设出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的仿真实训案例库、任务单资源库、问题解惑资源库。能满足教学所需,并且缩小了实训操作与企业实际业务的差距.仿真实训案例库是从多个案例中精选出与企业实际较接近的仿真项目;任务单资源库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结合当前学情设置的任务单组成;问题解惑资源库由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容易出现的理论问题和操作难题组成,分模块、分类汇总,有教师汇总和学生汇总两种方式,缩小课堂与实际业务的差距,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课程需要,建设在线教学资源,打造线上“工厂”和线上工作任务,方便学生在线系统学习.
(2) “一赛二法三行动”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改革,不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操作会计软件,而是将教学与技能竞赛、职业能力证书有机融合,通过该课程让学生了解新技术和企业实务,形成“一赛二法三行动”的新教学模式.“一赛”将教学内容与大赛相融合,将企业仿真经济业务案例作为项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形成适合当前学情的任务资源库和问题解惑资源库,让学生“闯关”、寓教于乐.“二法”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方式,对课程教学和学习方法实施教学改革,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7].“三行动”分岗位模拟工作情境,团队互助、共同探究解决难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探究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岗位进行成果展示,明晰各岗位职责权限
在云课堂观看岗位视频,课上模拟工作场景,以项目为引领、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模拟岗位角色操作演练,注重不同岗位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多种多样,课下模拟岗位角色情景剧,演绎不同岗位角色职责权限以加深印象[8].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回答问题;通过个人岗位成果展示讲解、绘制岗位脉络图、岗位业务操作流程图、开展小组评比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表达能力,鼓励学习成果可视化展示与相互学习,而且让学生更加明晰各个岗位的职责,化解一人多岗岗位角色混淆的困境.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一赛二法三行动”创新教学模式,在同类课程中已经推广使用,效果较好.参加技能比赛获奖数量及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均得到提高.未来财务机器人、云财务、财务共享中心的普及可能给企业业务、财务核算带来较大变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及同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进一步研究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