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2021-01-05田海艳杨益雯詹娟晓欧宇阳王卓雅
田海艳,杨益雯,詹娟晓,欧宇阳,王卓雅,赵 颖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止[1]。经血长时间、过多丢失容易继发贫血和感染,并影响生活质量[2],需对该病加以重视。崩漏相当于西医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3],治疗多采用激素、放置宫内节育器和诊断性刮宫等。放置宫内节育器和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多,且病情易反复[4],诊断性刮宫适用于大出血经药物治疗无效需立即止血和需进行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者[5]。中医药治疗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整体调治,对此类功能性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良好[6-8]。
中医妇科流派百花齐放[9],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后世学者深入研究学习。本研究对各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临床处方进行挖掘,以期发现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用药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收集《全国中医妇科流派名方精粹》[10]中治疗崩漏的处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处方类型为汤剂,排除用于崩漏的膏方。
1.3 数据提取及处理 由2人分别提取数据至Microsoft Excel 2016后进行核对。中药名称的规范参照《中国药典》[11],如将“山萸肉”规范为“山茱萸”,“生地黄”规范为“地黄”,“旱莲草”规范为“墨旱莲”。个别药典未记载的中药保留原名,如“岗稔根”“地稔根”“牛角腮”。
1.4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频数统计,IBM SPSS Modeler18.0用于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6.0用于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处方情况 共收集16个中医妇科流派的27个治崩漏处方。见表1。
表1 各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
2.2 用药频次统计 27首处方用药110味,总频次312次。姚氏新加当归补血汤为用药最少的处方(7味),二甲丸为用药最多的处方(19味)。在27首处方中出现≥5次的药物有23味,前5位分别为白芍、地黄、当归、熟地黄、阿胶。见表2。
表2 核心药物
2.3 药物归经分析 对110味药物进行归经统计,结果以归肝肾脾心经为主,见图1。
图1 药物归经统计
2.4 关联规则分析 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设支持度为13%,置信度为90%,最大前项数为2。得到5条2味药关联规则和23条3味药关联规则,共28条关联规则。见表3。牡丹皮→地黄、蒲黄→当归和牡丹皮+白芍→地黄的支持度较高,是常用的药物组合。
表3 中药关联规则
2.5 聚类分析 设置SPSS Statistics 26.0的方法为组间联接,测量为平方欧式距离,标准为Z得分,进行核心药物的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谱系图,见图2。图中纵轴表示药物,横轴表示药物间距离,通过药物间距离可判定中药之间的同质性关系,距离越近表示同质性越高[12]。提取药物间距离小于15的药物进行组合,得到7个聚类,血余炭和川芎、当归和蒲黄、山茱萸和女贞子的同质性较高。见表4。
图2 聚类谱系图
表4 核心药物聚类组合
3 讨论
中医将崩漏的病机归纳为冲任损伤,经血失于制约,病因概括为“虚、热、瘀”[1]。气虚血无所摄,热伏血液妄行,瘀阻血不归经,致长时间出血和(或)过多出血。中医治疗崩漏的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分周期和年龄调治,因人制宜,审因论治,疗效颇佳[13-15]。
本研究对处方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将出现≥5次的中药作为核心药物,共23味。这些药物分别属于补血药(白芍、当归、熟地黄、阿胶)、清热凉血药(地黄、牡丹皮)、补气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收敛止血药(仙鹤草、血余炭)、化瘀止血药(蒲黄、三七、茜草)、平抑肝阳药(牡蛎)、凉血止血药(地榆)、收涩药(山茱萸)、补阴药(墨旱莲、龟甲、女贞子)、活血化瘀药(丹参、川芎),药物功效主要为清热凉血、补益中气、活血化瘀、补血养阴和止血。出血期配伍止血药以塞血流,各妇科流派使用的止血药有收敛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针对气虚、血瘀、血热不同病机灵活运用。用药频次前5味的药物中有4味补血药,可见各妇科流派治疗崩漏十分重视阴血。女子生理以血为用,血常伤而阴易虚,失血性疾病更加重阴血损伤。针对崩漏出血期要止血以减少阴血丢失,亦应注重补血养阴,正如《傅青主女科》云:“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夏桂成认为崩漏出血多时首应止血但不惟止血,阴血虚者需滋阴止血[13]。龙江韩式妇科认为崩漏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出血期采用固冲止血、补肾滋阴的标本同治法,同时具有塞流澄源复旧作用[16]。补养阴血是贯穿崩漏的治法,可作为澄源之法用于出血期,可作为复旧之法用于血止后。补养阴血对预防病情反复亦有重要意义。失血之后,气随血伤,气虚无力摄血,阴亏虚热内生,灼伤血络致血液外溢,且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虚热煎灼血液,容易形成瘀血,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可成气阴两虚、瘀热互结的复杂病机。因此,出血时塞流澄源,以止血为主,辅以养血益阴,血止后澄源复旧、调理善后,使阴血充足。白芍酸收养血,当归补血活血,熟地黄补血填精,阿胶补血止血,养血之中亦见区别。高频药物主要组成四物汤类方,与《济阴纲目》以四物汤加减治疗崩漏契合[17]。
核心药物归经以肝肾脾心经为主,与夏桂成提出从“心(脑)-肾-肝-脾-子宫轴”调整崩漏的月经周期节律相符[13]。《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崩漏处方的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物归肝经最多[18],本研究药物亦以入肝经最多,二者结果相同。肝脏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联系,其藏血和调气功能与胞宫行经直接相关。肾藏精,是天癸之源,为冲任之本,和子宫相系而主导月经。脾脏生血统血,司固摄胞宫之职,脾健气足血旺则经调。心和胞宫通过胞脉相通,心气下通于肾,二者相交,月事如常。故通过调补肝肾、补益心脾以滋血之源、安血之室,可达治疗崩漏的目的[19]。
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用的药物规则为牡丹皮→地黄、牡丹皮+白芍→地黄和蒲黄→当归。“阴虚阳搏谓之崩”,崩漏之疾,丢失阴血,常存在阴虚血热的病机。《本草经疏》云:“牡丹皮……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本草纲目》:“《易简方》云:……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牡丹皮清血热、治虚热,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者合用清血分之热、补阴津之虚,而非直折其热,顾护女性阴血,施以清热凉血养阴。白芍性微寒助牡丹皮、地黄凉血,功能养血敛阴助地黄补益阴血,牡丹皮、白芍、地黄是常用组药。蒲黄、当归也是常用药对。蒲黄化瘀止血,研究表明蒲黄能收缩子宫平滑肌,可用于治疗崩漏[20]。当归养血活血,研究显示当归挥发油具有双向调节子宫平滑肌作用[21]。可见清热凉血养阴、养血化瘀止血在崩漏的治疗中较常用,用药时刻顾及阴血。
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组合,其中血余炭、川芎、三七、丹参、当归、蒲黄功效活血化瘀止血,用于崩漏有瘀者。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养阴,可用于崩漏属血热者。白术、黄芪、党参健脾益气,用于气虚型崩漏。山茱萸、女贞子、熟地黄、阿胶滋肾养阴兼收涩止血,可用于阴虚血热型崩漏出血期和平时调治。地榆、茜草、仙鹤草、墨旱莲功擅止血,适用于崩漏出血期。龟甲、甘草、牡蛎益气滋阴固涩,多用于虚热型崩漏。白芍养血敛阴,出血期和血止后均可应用。血余炭和川芎、当归和蒲黄、山茱萸和女贞子之间的距离较近,表明其同质性较高,其中血余炭和川芎、当归和蒲黄体现活血化瘀止血的治法。《普济方·妇人诸疾门》:“崩而淋漓不断,血瘀于内也。”对瘀阻冲任之崩漏,当采用活血化瘀治法,通因通用,促使子宫内膜快速脱落,达到止血目的[22]。
综上,本研究对各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进行挖掘,发现药物以归肝肾脾心经为主,各妇科流派灵活运用止血药,治疗重视顾护阴血。本研究数据挖掘方法较局限,对用药规律的总结并不全面,需要其他方法挖掘更多用药规律,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全面的用药参考。此外需要收集更多临床处方,对本研究结果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