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临终关怀模式的情绪管理应用于老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

2021-01-05黄蕊吴利利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因性正念肺癌

黄蕊,吴利利

(周口市中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肺癌治疗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进展期肺癌患者以化疗为主;晚期患者主要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命为目标[1]。晚期肺癌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其无法承担手术带来的创伤,临床上以化疗方式为主。老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多因看不到治愈的希望,情绪低落,进而加重病情[2]。临终关怀、连续性和全方位的进行心理疏导可使老年晚期肺癌患者产生希望,平静的度过最后时光[3]。鉴于此,本文探究基于临终关怀模式的情绪管理对老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老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男35例,女32例;年龄在62~79岁之间,平均(70.50±4.27)岁。观察组68例,男34例,女34例;年龄在63~80岁之间,平均(71.50±4.30)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晚期肺癌诊断标准[4],年龄≥60岁;神志清楚;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心理调节能力差;认知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肿瘤内科化疗干预。对照组给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护理人员经过正念减压疗法课程的学习,从中选拔出成绩优异的护理人员成立正念减压疗法小组。(1)第1周:通过音频资料和知识手册对患者讲解癌因性疲乏原因,使患者引起重视;对患者讲解正念减压疗法的具体步骤、理论知识和作用,引领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的常规锻炼,对事物进行正念冥想。(2)第2周:指导患者总结正念呼吸,引领患者到蓝天白云、阳光的特定环境下进行正念行走训练,使心灵放空,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3)第3周:回顾正念行走训练,学习正念扫描身体,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身体,从头到脚进行身体扫描,如在扫描过程中发现身体某部位疼痛或出现不适感,用意念体会该部位的疼痛,使其放松,直至疼痛感降低。(4)第4~5周:回顾正念身体扫描,指导患者学习正念坐禅,在安静的状态下引领患者放松身体,调整呼吸,观察身体随呼吸而发生的腹部活动、鼻端与呼吸接触的感觉,如出现疲乏症状,引导患者观察身体疲乏的表现,使患者用正念扫描身体和正念呼吸的方式加强正念坐禅。(5)第6~7周:指导患者进行正念瑜伽训练,熟练简单、温和的瑜伽动作,训练时身体放松、身心合一,及时观察身体的状态、情绪,加强身体耐受力。(6)第8周:回顾所有正念减压方法,熟练掌握各项训练技巧,自行训练,每天训练30~40 min,持续训练1个月。

观察组给予基于临终关怀模式的情绪管理。(1)院内建立临终关怀小组,从院内选拔正、副主任医师各一名,责任护士4名,营养管理师1名,进行分析和掌握各位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的病情、心理、情绪制定个性化方案。(2)营造舒适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室内空气新鲜,在病房内摆放一些患者喜欢的物品,每天进行消毒。(3)死亡教育: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生死观教育,以乐观的心态度过最后时光,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的心态,克服对死亡的不安和恐惧心理。(4)饮食:由营养管理师根据患者口味制定营养个性化饮食方案,老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身体长期消耗,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造成消化不良,应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来减轻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多吃富含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5)情绪管理:在化疗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精神状态评估,了解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日常学习能力,随即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第一阶段进行常规5 d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程度,每天沟通15~20 min。第二阶段进行4~5 d患者及家属共同学习情绪调控方法,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理智调控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进行音乐调节,每天早晨听30~40 min轻缓音乐;上午进行20~30 min呼吸放松调节,患者处于坐位,身体放松,慢慢吸气,吸气时感受腹部隆起,当隆起最大程度进行呼气,呼气时感受到气流从鼻腔呼出,直到前后腹部贴到一起;进行行走锻炼,指导患者傍晚在院内行走,需家属陪同,行走30 min,放松心情。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结束10 d后进行家庭成员互助训练,帮助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当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引领患者讲出自身困惑,耐心倾听并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

1.3 观察指标(1)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评定癌因性疲乏,其中包含认知疲乏、躯体感知疲乏、情感疲乏、行为疲乏四个维度共22个项目,总分为10分,0分为没有,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欧洲癌症研究生存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定希望水平,其中包含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5个维度共30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2)心理健康状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其中包含抑郁情绪、自知力、躯体性焦虑等17个项目,总分<8分为正常,8~20分为可能有抑郁症,20~35分为肯定有抑郁症,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其中包含焦虑心境、认知功能、感觉系统症状等14个项目,总分<7分为正常,总分≥14分为肯定有焦虑,总分≥21分为明显焦虑,总分≥29分为严重焦虑。(3)免疫功能: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置于促凝管内进行离心,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3+、CD4+、CD8+和NK细胞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SP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2。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比较(,分)

两组治疗前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RPFS评分低于对照组,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

images/BZ_70_1325_845_2300_903.png观察组 治疗前 68 6.27±1.24 53.29±4.57治疗后 3.56±0.95 75.46±5.28对照组 治疗前 67 6.28±1.25 53.31±4.60治疗后 5.47±1.02 64.73±5.3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

两组治疗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比较,P<0.05。

images/BZ_70_1333_1470_2300_1536.png观察组 治疗前 68 32.57±3.29 26.18±3.07治疗后 14.28±3.21 12.49±3.14对照组 治疗前 67 32.60±3.30 26.20±3.10治疗后 25.49±3.27 19.43±3.1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CD3+、CD4+、CD8+、NK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NK水平比较,P<0.05。

images/BZ_70_362_2074_2192_2141.png观察组 治疗前 68 61.22±7.08 42.38±8.19 33.49±6.24 36.76±7.18治疗后 40.19±5.17 22.37±5.13 14.29±3.47 22.07±4.26对照组 治疗前 67 61.23±7.10 42.37±8.17 33.50±6.27 36.80±7.21治疗后 55.38±5.20 36.18±5.18 24.38±3.50 30.44±4.31

3 讨论

肺癌主要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已错过手术治疗的最好时机,老年肺癌患者机体无法承受手术的创伤,易对患者机体带来严重损伤,因此,临床上以化疗方式为主,由于化疗的周期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和压力,失去治疗信心,希望水平降低,影响患者治疗效果[5]。因此,医护人员应采用有效的辅助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正念减压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晚期肺癌的常用方法,通过自我调节情绪压力、注意力和认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不适感和疼痛感;通过指导患者对周围事物、注意力和相关体验产生积极性的变化,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加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正念训练可提高大脑额叶区域θ波的活动度,使大脑右侧海马和左侧颞上回区域的灰质密度提升,促进脑区调节注意力、情绪和适应应激反应的能力[6]。正念减压疗法训练患者通过去中心化和反复感知,帮助患者重新认知当前事物和机体状态,阻断消极情绪的反复出现,促进良好情绪的产生;指导患者观察自身情绪和机体不适感,增强患者的注意力和宽容能力,缓解自身癌因性疲乏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机体耐受性[7]。本研究显示,对照组RPFS、EORTC QLQ-C30、HAMD、HAMA评分均有改善,提示采用正念减压疗法,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患者希望水平。

有研究指出,癌因性疲乏是抗癌治疗中破坏力极强的不良反应,经正念减压疗法治疗数月后仍存在癌因性疲乏症状[8]。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由于长期进行化疗,患者机体、认知和情绪上易出现主观上的疲惫感和疲劳感,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正念减压疗法对医护人员的能力和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严格,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易产生意志消沉等不良情绪,训练方法和技巧无法得以规范,缩短生命周期。

患者在化疗期间,临床分期越晚患者病情越重,癌细胞扩散速度越快,临床表现越严重,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对情绪影响较大,使患者希望水平降低。目前临终关怀模式已成为一种“特殊服务”模式,主要是对临终患者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同时给予家属精神和心理支持[9]。在进行临终关怀模式干预下,指导患者和家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结合患者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主动与家属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通过给予患者营造舒适环境、饮食管理、情绪管理和死亡教育的干预,消除患者负面情绪,降低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负面反馈,同时帮助患者建立社会家庭支持体系,使患者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在没有遗憾的情况下离开,尊重患者自身意愿、人格和要求,尽量满足患者各种需求,进而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希望水平提高[10]。晚期肺癌患者由于长期化疗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源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吞噬细胞、特异性细胞和NK细胞被激活,促炎细胞因子得以释放,使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在应激状态下进行合理化的饮食管理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氮平衡,促进机体代谢平衡,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情绪管理有利于患者增强自我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免疫功能[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 RPFS、EORTC QLQ-C30、HAMD、HAMA评分,CD3+、CD4+、CD8+、NK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基于临终关怀模式的情绪管理可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免疫功能和希望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临终关怀模式的情绪管理通过正确生死观教育和情绪调控对老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治疗,可改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免疫能力和希望水平。

猜你喜欢

因性正念肺癌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早餐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