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春播玉米农田水分“秋贮春供”节水栽培技术

2021-01-05杜雄崔彦宏高震边大红

河北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残膜春播覆土

□文/杜雄 崔彦宏 高震 边大红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玉米集“粮、经、果、饲、能”等用途于一体,在河北省种植区域最广、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但在高原雨养旱作区、平原的地下水压采区受水资源稀缺的限制,玉米产量很难达到预计的要求。因此,就必须通过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来实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什么是“春播玉米农田水分秋贮春供节水栽培技术”

春播农田水分“秋贮春供”旱作节水栽培技术是针对河北省降雨量较少,夏秋降水多、春季持续干旱的气候特点,研发出的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特别适用于地面平整、面积较大的北部高原河川区、平原区春夏混播区和“地下水压采区”的春播玉米种植。这项新技术的核心是: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使用渗水地膜,机械化覆膜和膜上覆土一次性完成,将土壤中的水分彻底封存。因使用的是有微孔的渗水地膜,秋季和春季的有效降水可通过微孔下渗,而土壤水分的蒸发被有效隔绝。集中了“覆盖抑蒸、雨水下渗、水分封存”的功能,实现了土壤水分在秋冬春季节的有效保蓄和跨季节、跨年度的调用。这项技术将传统的地表覆盖改变为土下覆盖,在降水量400~500毫米条件下,可基本实现玉米春播生产的周年雨养旱作。

主要实施技术

覆盖前准备 由于土下地膜覆盖玉米种植后的追肥十分不便,因此在覆盖前就要将充足的有机肥和化肥施入土壤,以便玉米在整个生长生育期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整地前要按照施农家肥料5000千克/亩左右、尿素30千克/亩、磷酸二铵12千克/亩的量进行配合施用。在地膜的选择时,一般以厚度为>0.008毫米的渗水地膜为宜,如果无法购买渗水地膜,可用电钻打孔的普通地膜替代。

土下地膜覆盖机械化作业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的10月中下旬,施足有机肥和化肥、农田深松旋耕后,采用幅宽1.2米,厚度>0.008毫米的渗水地膜进行全田土下覆盖,使用的覆膜覆土机械为2MXF-120型旋耕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覆土厚度为1~2厘米即可,不宜太厚,覆土厚度通过调节机械悬挂的高低来实现。由此封存了秋季较为丰富的膜下土壤水分,并有效避免土壤水分冬春季节的冻融损失,同时由于地膜的作用,还可有效防止田间杂草的滋生,起到很好的除草效果。

采用“紧凑、耐密、抗倒、脱水快”的品种和机械膜上播种:春播玉米的生长季较长,而且生育后期降水较多,采用的玉米品种应当具有抗倒站杆性能好、苞叶松散脱水快、籽粒不易发生霉变的特点,为机械化直接收获籽粒、降低生产劳动成本打下良好的品种基础。根据所选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特性,在翌年谷雨前后使用2BYMD-2型自走式玉米膜上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行距60厘米,种植密度4500株/亩左右。

播后管理和收获 如果整个春季直到7月上旬没有有效降水,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少量的灌水,防止出现“卡脖旱”。合理防止病虫害。玉米收获后,土下的地膜保持原状。因土下的地膜几乎没有受到什么破坏或被破坏的程度极小,保蓄土壤水分的效果依然很好。待到第三个年度春玉米播种前采用地膜拣拾机械对进行回收,再实施施肥、耕作和覆膜覆土作业。残膜应集中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关于覆盖保水和残膜污染的讨论 本技术固然存在着残膜回收增加生产成本的不足,同时常规生产也导致了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问题,造成了面积巨大的地下水漏斗。若不尽快有效遏制地下水连年超采的态势,势必会造成京津周边地下水枯竭的严重后果,由此引发的缓发性次生地质灾害如地面下沉或局部塌陷等对首都圈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测。因此在农业生产节水增加经济成本和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灾难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或平衡。笔者认为当前用一种发生在土壤表面、可视可控的“显性地膜污染”或增加残膜回收成本去替代发生在土层深处、无法控制的地下漏斗扩大甚或枯竭的“隐性地质灾难”,采用“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优效替代的系统学策略,防范未来水资源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残膜春播覆土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百病傻
Design and test of clamp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al residual plastic film
辽宁省2016年春播种植意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