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发展
2021-01-05张肖会
刘 艳,张肖会,吴 丽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42)
0 引言
数据被喻为21世纪最珍贵的资产。201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出现“大数据”一词,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以国发[2015]50号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从战略上部署大数据发展。至此,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1 当今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趋势
从宏观政策上看,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从共享经济、工匠精神、打破信息孤岛、构建信息数据“安全网”等路径挖掘大数据。从微观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信息电磁空间与社会物理空间的融合正在不断加深,大数据成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发展是信息化过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形态,大数据通过技术手段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助推产业融合更快发展。
2 大数据对产业发展的巨大价值
2.1 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大数据有利于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驱动机理层面,大数据作为新技术在企业中应用,从客户价值发现、企业服务革新、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等方面影响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大数据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工具之一,商业模式创新是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之一,二者既有交叉又相互独立[1]。大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数据集合加算法的工具化应用;金融、通讯、物流、零售、数据云等新产业链和产业空间的形成;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扩张引发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的跨界或融合。
作用成效层面,大数据从3个阶段对企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引发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另一方面也直接支撑信息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资源)、人力资源能力的演化,促进企业IT信息系统及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最终引发企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从而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2.2 推动产业转型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信息化转型期需要通过实体经济与大数据的融合,促进传统行业提档升级,转变服务模式,改变企业决策方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经济长足发展。大数据从2个方面推动产业转型:一是工具智能化成为劳动者的左膀右臂,提高劳动效率;二是以往企业以经验进行决策的状态转变为基于“数据+算法”的科学决策方法。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还是未来产业,大数据均可以应用到各个环节。通过不断挖掘、汇聚、分析消费者以及研发、生产、供应链等数据,基于“数据+算法”构建一套新的决策机制,替代传统的经验决策,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科学、精准、及时的决策,以适应需求的快速变化[2]。
2.3 有利于形成基于产业融合的多个产业生态圈
从产业环境来看,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这也为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此外,随着大数据应用的进一步全面展开,不仅将重新定义数字经济,还将垂直打通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等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各个传统行业深入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大数据产业与重点产业融合。首先,通过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应用、数据展示环节的建设,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大数据外延产业链快速提升,形成内外延产业“互促进、互提升、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其次,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应用,提升产业效能,丰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加速“高端智造”转型步伐,加快“多元融合、智慧创新”的进程,最终形成基于产业融合的多个产业生 态圈。
3 大数据应用领域及实现路径
大数据应用布局的实现路径可以分为2类:一是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融合,一站式全渠道运营,赋能数据和生产能力;二是平台企业借助资源优势,帮助传统企业升级改造,使得传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信息化”“扁平化”和“无界化”,逐步从产品到服务不断升级提档。
3.1 大数据在服务业的应用
服务业的大数据应用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零售商业,大数据通过海量、快速的数据分析,可以很便捷地对顾客群体进行细分,甚至可以模拟实境,发掘新的需求和提高回报率;②医疗健康,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传输病患状态数据,建立专属电子病历,形成医疗解决方案,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有效性;③公共卫生安全防范,帮助政府进行网络直报、公共卫生预警、疫情防控等,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④金融领域,利用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对每一个信贷申请人进行全方位分析,对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资料与数据库中全体借款人的信用习惯相比较,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减少金融机构的欺诈损失,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⑤电信及电商平台等领域,通过数据分析客户黏性以及客户行为,提升服务品质,推送有用信息。
3.2 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在工业中的应用场景有研发设计、复杂生产过程优化、产品需求预测和工业供应链优化。大数据的基本特点主要有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实时性高等,工业大数据则主要围绕“智能制造”模式,打通从掌握客户需求到形成产品的全链条脉络,让数据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3 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益率,通常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大数据可以帮助解决农业经验不足的问题,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分为农业生产数据、农业市场数据和农业管理数据。为了开展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采集点的天气数据需要被获取,然后基于土质分析、作物分析、天气模拟等手段进行综合判断,进而推荐相关农作物,最终使得收益最大化。为了确定杀虫、施肥、灌溉,以及防灾等时间,可以通过在农田中布置传感器的方式对农田数据进行收集。渔业和牧业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式获得相关帮助。
4 技术赋能: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效应
4.1 人工智能是新兴的科技生产力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大数据的更高应用阶段,被认为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人工智能的概念出现较早,但是只有到了最近与互联网、大数据很好地结合以后,才发生了质的飞跃,并且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从而全面改变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还可能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
人工智能是新兴的科技生产力。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颠覆传统产业结构并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发展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服务业智能化的需要[3]。目前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角落中的人工智能技术通常指的是弱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向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各要素渗透,基于智能化改造,使传统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落后生产力将被淘汰,而且人工智能技术还催生出一大批新兴产业。
4.2 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有着内在的必然性。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渗透,如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人工智能还能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延伸传统产业链。另外,人工智能还带动了新的产业,相关软硬件的生产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机制作用下智能产业普遍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将得到提高。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当前中国国家战略。
人工智能的强渗透性使其能够延伸至原有的不同产业。按照产业划分,可以具体分为:①智能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广义农业,在农产品、水产品、畜牧等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决策,发展定制化生产,形成网络化的产供销现代农业经济;②智能制造业是国家重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发端于先进制造业,智能化高端产品提高产业价值,提升国家竞争力,相较于传统产品,智能产品被附于各类智能模块,并能不断强化学习,演算推理,所以从总体上提升制造业水平;③智能服务业,包括酒店业、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正在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传统服务效率得以提升,传统业务场景与新技术场景实现对接;④新兴服务业,例如医疗和养老领域则从智能设备制造入手,拓展应用场景,此外还有更多的领域亟需探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