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产后易患病及防治
2021-01-05郭闪闪
郭闪闪
(唐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唐河 473400)
随着市场需求形势的变化,养殖业结构也随之变化着。养羊业因其投资小,属粗放型养殖,传染病种类相对较少,饲养管理相对要求较低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农村养殖的首选。但是,羊饲养中诸多产后疾病的存在,阻碍着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场)重视。现就母羊产后易患几种疾病及治疗方法归纳如下:
1 产后败血症
致病菌通常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通常由于母羊难产、胎儿腐败、助产不当、软产道受到创伤、严重的子宫炎、阴道炎、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所致。
1.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大多数患病母羊反刍停止,从阴道内流出少量带有恶臭的污红色或褐色液体。精神极度沉郁,体温突然40-41℃,并呈现稽留热。触诊四肢末端及两耳冰冷,腹膜炎症状明显,腹壁收缩,腹部敏感。发病中后期,体温急剧下降,常伴发痉挛,可出现腹泻,粪中带血并带有腥臭味。
1.2 治疗措施
1.2.1 处理病灶
子宫炎、阴道炎禁止冲洗子宫,减少刺激。对于子宫内有渗出物的可用催产素、前列腺素。促进宫内污物排出。
1.2.2 消灭病原菌
大剂量用青霉素、链霉素及氯霉素肌内注射。或者用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注射。
1.2.3 增强抵抗力,维持电解质平衡
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VC、葡萄糖和盐水,同时肌注复合维生素B。
1.3 预防措施
做好环境的消毒工作,助产时做到无菌操作,出现难产时,及时正确处理。孕期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的精、粗料,加强运动,多晒太阳,从而增强母羊的体质,降低难产的发生。
2 胎衣不下
母羊娩出胎儿后,胎衣在4 h后未能排出,就叫胎衣不下或胎膜滞留。引起该病的原因很多,孕期饲喂单纯,消瘦,过肥,老龄,运动不足,胎儿过多、过大,分娩时间长,机体炎症等引起的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及胎盘未成熟或老化、充血,水肿,发炎等均可引发该病。
2.1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弓腰努责,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萎顿,喜卧,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增快。胎衣下垂于阴门外,时间长会发生腐败,并从阴门中流出污红色恶臭的液体,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
2.2 治疗措施
中药方:隔年陈芝麻叶150 g,煮水灌服。
在胎衣不下的早期阶段,采用肌内注射抗生素的方法。为了促进子宫收缩,加快排出子宫内已腐败的胎衣碎片和污液,可先肌内注射己烯雌酚3 mg,1 h后肌内或皮下注射催产素5~20 IU,2 h后重复1次。此法对产后超过24 h或难产继发子宫弛缓者,效果差。
子宫内投药,向子宫内投放1~2 g 四环素或土霉素或磺胺类等抗生素。起到防止腐败、延缓溶解的作用,等待胎衣自行排出。
2.3 预防措施
妊娠期间应饲喂含钙及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并加强运动。产后及时饮用益母草、红糖水、温热的麸皮汤,人工按摩母羊乳房,可促进胎衣的排出。在妊娠期肌内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注射液,对胎衣不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由于一些致病因素导致细菌感染而发生的子宫黏膜的炎症。多发生于流产前后,特别是传染病引起的流产,可相互传染。分娩时或产后,环境卫生不良,助产消毒不彻底,产道损伤,胎衣不下,子宫脱出,死胎遗留子宫内等都可引起该病。
3.1 临床症状
母羊产后食欲差,拱背努责,发情不规律或停止发情,不易受胎或首次发情时,阴门排出黏液或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若为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时,宫腔内有积液,但外表没有排出液体,可造成长期不孕。
3.2 治疗措施
症状较轻者,可局部用药,方法如下:土霉素粉2 g,或四环素粉2 g 或磺胺粉1 g 溶于50~100 ml 蒸馏水,注入子宫内。
严重者,局部用药并配以全身注射抗生素。为了促进子宫收缩,排出子宫腔内污物,可静脉注射50 IU催产素,也可注射麦角新碱、前列腺素等。
3.3 预防措施
预防和扑灭引起羊流产的传染病。加强饲养管理,将病羊与其他分娩的羊进行隔离。在接产、助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子宫受到感染。人工授精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宫内感染。及时治疗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及阴道炎等疾病。
4 乳房炎
乳房炎是由多种非特异性微生物从乳头管侵入乳腺组织而引起的乳房炎症。乳房部可有硬块,乳汁颜色发生改变,乳汁中有凝块。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4.1 临床症状
轻者乳房部可有发热,疼痛,肿胀。乳汁有絮状物或凝块,或变稀。重者母羊体温略高,乳房部有硬块,奶量减少,乳汁颜色变黄白色或血清样。可出现全身症状,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喜卧。
4.2 治疗措施
4.2.1 乳房灌注
此法方便有效,但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消毒,杜绝将细菌,真菌等引入乳区。用4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0.5%普鲁卡因5 ml溶解后,用乳房导管注入乳房内,轻揉乳房。
4.2.2 局部外敷与按摩
初期可用冷敷2~3 d,中后期用10%硫酸镁1 000 ml加热至45 ℃,每日1~2 次热敷,并用10%鱼石脂软膏外敷,除化脓性乳房炎外,外敷前可配合乳房按摩。
4.2.3 全身疗法
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反应,应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药品及每千克体质量的剂量如下:青霉素2万国际单位,土霉素10 mg,泰乐霉素或红霉素12.5 mg,磺胺二甲嘧啶200 g,其中四环素及泰乐霉素由于其抗菌广谱,疗效较好。
4.2.4 中药疗法
当归15 g,生地6 g,蒲公英30 g,二花12 g,连翘6 g,赤芍6 g,川芎6 g,瓜蒌6 g,龙胆草12 g,山枝6 g,甘草10 g,研细末,开水调服,每日1剂,连服5 d。
5 不孕症
不孕是指由于各种因素使母畜繁殖障碍的各种疾病的统称。分为先天性不育和后天性不育。先天性多为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各种畸形。后天性不孕包括:营养性不育,管理利用性不育,繁殖技术性不育以及由于疾病引起的卵巢机能减退和卵泡囊肿等。
5.1 临床症状
先天不育的母羊,生殖器官异常。卵巢机能减退者主要表现为不发情。有的到发情年龄无发情,有的分娩后长期不发情。卵泡囊肿的病羊,性欲特别旺盛,发情时间延长,不断不发情,但屡配不孕。
5.2 治疗措施
5.2.1 发现并淘汰
先天性不育的病羊及早发现淘汰。
5.2.2 增强卵巢机能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增加放牧和日照时间,增加运动量。
5.2.3 催情
可用淘汰公羊施行阴茎移位术后,混于母羊群中。也可用激素促卵泡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马血清,前列腺素,雌激素,孕酮进行催情。
5.2.4 卵泡囊肿的病羊
注射促排卵3号4~6 mg,使卵泡囊肿黄体化,然后皮下或肌肉注射15-甲基-前列腺素1.2 mg,即可恢复发情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