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郎”文化内涵分析
2021-01-05王志超
□王志超 杨 扬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西 太原 030001)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传承和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汉字“郎”为例,从历史的视角切入,以文字、文学、社会学的角度加以梳理,借此管窥中国汉字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郎”的源流与释义
(一)“郎”的源流
汉字六书为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示、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主要是用字法。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以中华大地为核心,辐射影响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东亚文化圈。在中华文化中,方块字“郎”的魅力何在,请一窥堂奥。
郎,形声字。从邑(阝),篆书像人体和居住区,表示和地方有关。良(liáng)声,良是郎的初文,指宫廷延廊,侍卫人员多守候在延廊,故“郎”也用作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可知,“良”“郎”“廊”等字,“良”是基础字,本意指表示地点的“延廊”之“廊”。在发展过程中,“良”的意思不断扩展,表示地点“廊”的本意为示区别,而加上与空间、地点有关的“广”字旁。依此法,“良”与不同偏旁部首结合,产生了不同的文字,形成了不同的释义。
从“良”到“郎”,体现了“形声”这一构字方式。同理,以“良”为声旁,加上不同意义的形旁,构成了“狼”“琅”“阆”“稂”“朗”“浪”“榔”“螂”等字,它们不仅字形相似,读音接近,其释义也相互关联。
(二)“郎”的释义
1.指地名
《说文解字》:“郎,鲁亭也。从邑,良声。”春秋时鲁国有两个地名都称“郎”,一者为鲁近郊之邑,在今山东省曲阜市近郊,《春秋》一书中的“郎”多指此地;另一者为远邑,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为费伯之食邑,其后以邑为氏。“郎”字的偏旁为“阝”(读作fǔ)。在汉语里,偏旁“阝”俗称“双耳旁”“双耳刀”,在左为“左耳刀”,在右为“右耳刀”。它看似人的耳朵,实际上与“耳”并无关系,而多与地形、地名有关,且“阝”作为偏旁在汉字字形中因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意义各异,左耳刀为“阜”,右耳刀为“邑”,即“左阜右邑”。左耳刀由“阜”(fù)字变形而来,“阜”字本义为土山,因而从左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陵”“陡”“险”“陆”“阴”“阳”等;右耳刀由“邑”(yì)字变形而来,“邑”字与城市有关,故从右耳刀的字,多与城镇、地名相关,如“都”“郊”“邦”“郡”“郭”“郑”等。因此,“郎”的含义也与“邑”相关。
2.指官名
战国、秦汉时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有侍郎、议郎、郎中等。东汉以后为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有尚书郎、侍郎、郎中、员外郎等。《汉书·叔孙通传》:“高帝悉以为郎”。郎的初文是良,本意指宫廷延廊,侍卫人员经常在延廊守候,以此引申“郎”就用作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后世又产生诸多以“郎”为名称的官职,也就可以理解了。
3.青少年男子的通称
《三国志·吴书》:“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又指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南朝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又指对别人儿子的称呼。苏轼《和王斿二首》:“气吞余子无全目,诗到诸郎尚绝伦。”又指女婿。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曰:‘愿郎远业功名为念,此寺非可久留。’”
4.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唐·白行简《李娃传》:“生父惊而诘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5.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又如明·汤显祖《牡丹亭·肃苑》中的花郎,“预唤花郎,扫清花径。”
6.姓
如中国女排名将郎平、中国著名钢琴家郎朗。综上,“郎”的释义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分别指地名、官名和对人的称呼。其中,“郎”对特定人群的称呼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特定年龄、身份、职业者等人的称呼,通常称呼“某郎”“某某郎”;二是作为姓氏的“郎”。本文主要探讨对人的称呼中的前者,围绕历史上有名的几位“郎”展开,对不同年代“郎”所指称的古代历史人物加以梳理和归纳。
(三) “郎”的发展
“郎”字以地名起始,演变为官名。“郎”指守护延廊、担任帝王侍从之人,这样的人都是仪表非凡、精明强干、有勇有谋之人,而非举止猥琐、胆小怯懦之辈,以至于辅佐君主的职官者,也多有过人之处。“郎”所指的人群多为青少年,他们优秀且具才干。这样的群体容易引人注目,易为女性所喜爱,被视为理想伴侣、佳偶人选;也常用于长者尊称他人之子(令郎)、女婿等,指称对象多为晚辈或年少的男子。
词义在不断变化发展,“郎”在年龄、职业、阶层等方面也得到扩展和补充。一是年龄上,从青年扩大到更大范围年龄的对男子的敬称,如较年少的“读书郎”,年龄较为模糊的“男儿郎”(对比“女娇娥”),年龄偏长称呼主人的“郎”(与现代意义的“主人翁”不同);二是职业上,由最初武力保卫延廊的武官之“郎”,发展到武将有郎将、中郎将,官员类别从武官扩展到文官,出现了尚书郎、侍郎、校书郎、符玺郎、秘书郎、文林郎等文官官职,从已任职的官员扩展到尚未获得官职的状元郎、探花郎;三是阶层上,从官方下沉到民间,职业也更多样,例如卖油郎、放牛郎、货郎、花郎、渔郎、狮子郎①等。
“郎”所指称的特定之人,后变为青年男子的通称。在家族中指称年轻的男性,或为按年龄排序的男子。如韩愈写给侄子的《祭十二郎文》,《水浒传》中武松与其兄分别被称为武二郎、武大郎,杨家将故事中杨继业的几位儿子被称为杨大郎、杨二郎至杨七郎。这种以家族年龄排序称呼男子的方式,也被日本继承,在日本家庭中长子称太郎、一郎,二子称次郎、二郎,排行第十一的叫余一郎。此外,较为人知的还有日本动漫与影视中桃太郎、西瓜太郎、菊次郎、毛利小五郎,政坛人物有小泉纯一郎,著名音乐家有宗次郎、喜多郎等。
二、历史上的那些“郎”
对美好仪容的喜好和欣赏,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体现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追求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心灵之美,自屈原以来,文人以香草美人寄寓政治理想,对才华出众的俊朗之士也赞誉有加。中国历史上,“郎”字主要以“姓+郎”的形式出现,例如周郎、刘郎、萧郎、江郎、崔郎、杜郎等;“名+郎”形式出现较少,例如“檀郎”(潘岳小名檀奴)。两者多为对男子的美称,也常用于指代情郎。
(一)两位周郎
1.三国周郎赤壁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是宋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凡中国人几乎皆可诵读。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建安十五年(210)病逝,年仅36岁。正史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军事才干卓著,被孙权称赞有“王佐之资”。建安十三年,周瑜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之局。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郭应祥《虞美人·周郎素蕴平戎略》词:“周郎素蕴平戎略。聊此司征榷。”周郎不仅有将才,且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唐·李端《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苏轼这首词,将他与周瑜这对时隔千年的风流人物在性情与际遇上谈笑相对,经过黄州赤壁之景与三国赤壁之战的叠加,赋予了周郎更丰富饱满的形象,与卫郎、何郎、沈郎等美容姿、通声律、著才情的名士相比较,周郎兼具“羽扇纶巾”从容优游的文士气质和能征善谋“雄姿英发”的豪杰风采,堪称“郎”中极品,是文武俱佳的风流丈夫。
周瑜为妻子小乔、主公孙权所爱,被军中将士、弹唱歌女所爱,更受到历史上无数热爱文史、音律的人们深爱。后人感叹“周郎去后赏音稀”,询问“英雄骨朽,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三国演义》中把周瑜写成嫉贤妒能的气量狭窄之辈,主要是作者以刘汉为正统,为刘备张目所致。这是演义和小说家言,只表现出“热闹”和好看,而非真实的史实!而周瑜叹曰:“既生瑜,何生亮”,只是表明他敬佩诸葛亮之才,也为自己寿数不延而哀叹之衷肠!周瑜之后将近千年的宋代,又出现一位“顾曲周郎”,就是“词家之冠”周邦彦。
2.又见顾曲周郎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宋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词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被后世格律词派尊为“正宗”。作品有《清真居士集》,今存《片玉集》。
宋·周邦彦《蓦山溪·湖平春水》词:“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周邦彦妙解音律,堂名“顾曲”即化用三国时周瑜“曲有误,周郎顾”而成。他自称“顾曲周郎”,这份能力和自信也得到过官方和社会认证,宋徽宗时提举大晟府,成为皇家最高音乐机构负责人。他在极富艺术造诣的徽宗赵佶手下任职,负责谱制词曲等事宜,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享有类似把关各类音乐考试并在考级证书上盖戳签名的权力。周邦彦的社交圈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市井细民,其作深受歌姬乐工喜爱。有段轶事讲述了他和宋徽宗、李师师的交集。
《少年游·并刀如水》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相传这首词是周邦彦写给名妓李师师的。李师师与宋徽宗过从亲密,某日徽宗带来江南新上的鲜橙,李师师用并州(今山西太原)所产的刀具切开鲜橙剥与徽宗分食,分别时还叮嘱他“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这一幕被躲在塌下的周邦彦看到,并依此写成词。这首词究竟是写给谁的已难考证,但周词的魅力和影响却极深广,他“以乐府独步,学士、贵人、市侩、伎女皆知其词为可爱”,清代常州词派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近代学者王国维把他比作“词中老杜”。
(二)三位孙郎
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能与“周郎”周瑜的广泛受喜爱程度一较高下的,当属孙郎孙权了。孙权依靠家族优势与父亲、兄长组成三国时期的“父子天团”。对孙郎之爱不仅遍及东吴,还波及到对手阵营,曹操就丝毫不掩饰对孙郎的喜欢。
1.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中,让苏轼抒发少年豪情壮志的“孙郎”即孙权。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郡富春县(今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又被称为吴大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155-220)率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其时曹操59岁,孙权32岁,年龄差可作父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在军事、政治、文学上颇多建树。曹操在《短歌行》中拥杜康待嘉宾,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表达求贤若渴之愿。孙权身为吴主,实力不逊曹刘,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足以称得上曹操心中的“嘉宾”人选。
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曹军损失惨重。后来,孙权驾船从濡须口入曹营,曹操严令弓弩不得妄发。孙权率部奏乐而归,曹操见吴国军队整肃,孙权英武有谋,不禁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一捧一踩,可见曹操对孙权的爱重,而将刘表之子比成猪狗同列,曹操的好恶确实很直白了。
曹操想拥有如同孙权一般的儿子,事实上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也都是闪耀星汉的出色人物。3位孙郎与曹氏父子3人,都已经名传千古。“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赞美之语,后常用来比喻希望晚辈英贤。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对孙权赞誉有加,多次写这位孙郎,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也借此感慨江东才俊在南宋偏安一隅、国家统一无望的现状吧!
2.孙坚:孙郎前日豪健
中国历史上父子三人组有好几对。汉代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幼女班昭同为史家,撰写史学著作(班彪的另一子班超为东汉名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笔从戎”等成语就是说他);三国时曹操、曹丕、曹植“三曹父子”在政治上建树卓著,文学亦扛起建安风骨梗概多气之大旗;北宋时苏辙、苏轼、苏洵“三苏父子”入列“唐宋八大家”,文传千古。三国时被称为“孙郎”的也是一门三父子,即父亲孙坚和孙策、孙权兄弟。
孙坚(155-191),字文台。三国吴郡富春(今杭州市富阳区)人,春秋时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诸侯,三国时吴国的奠基人。宋·王以宁《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词:“孙郎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起拥奇才剑客,十万银戈赤帻,歌鼓壮军容。”
3.孙策:孙郎在此
孙策(175-200),字伯符。三国吴郡富春(今杭州市富阳区)人。孙坚之长子,孙权的长兄。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奠基者。《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晋·虞溥《江表传》:“策时年少,虽有号位,而士民皆呼为孙郎。”《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孙策当先出马,高声大叫:“孙郎在此!众军皆惊。”
两代3人皆孙郎,江左出人才,诚不欺也!孙坚、孙策两代人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继起成一方诸侯。黄武元年(222),魏文帝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黄龙元年(229),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后迁都建业。在孙权的经营下,吴国设农官、行屯田、置郡县、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黄龙二年春,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今台湾),加深了台湾与内陆政权的联系,被学界认为是中原政权与台湾之间往来的最早记载③。
(三)多位刘郎
1.四位皇帝
汉室皇帝皆刘姓。在众多刘郎中,汉代皇帝就占了好几个。宋·辛弃疾《六幺令》词:“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此刘郎是指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刘邦以一亭长参与秦末农民起义,成为一方雄豪封汉王,又经过楚汉五年之争,终于灭掉西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建立汉朝,并为此后中国人称汉族奠定了文化基础!后人要说“刘项原来不读书”,恰与“肯听诗书”相呼应。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此为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武帝在位时,北抗匈奴,终于结束了中原政权经常受到北部草原民族匈奴侵略的历史,创造了汉武盛世,雄汉盛唐由此始!秦汉大一统帝国相继,史称“功莫大于秦皇汉武”。
宋·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刘郎铜雀醉,底事遽争荆楚”,此为蜀汉先主刘备。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他以贩席之德,招贤纳士,经过东征西杀,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使汉朝“一波三折”而终。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里的刘郎指刘备,讲述了《三国志》中许氾与陈登的故事。许氾拜见陈登,陈登不置一言,还让他睡在床下。许氾向刘备述说经历,刘备道:今当天下大乱,帝王失所,你有国士之名,陈登希望你能提出有益家国的救世主张,你却只向他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他当然与你没什么话好说。如果是我,那就不仅仅是你睡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让你睡地下,我睡百尺高楼上了。刘备以天下为念斥责许氾,情辞激扬,辛弃疾称之为“刘郎才气”,也借以自比。发生在刘备身上的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故事千古流传,可见这位刘郎深得历史眷顾和人们的喜爱。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刘郎在室内,可入共饮酒’”,此为宋武帝刘裕。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南朝刘宋开国君主。他出身卑贱,后灭东晋,建立宋,开启了南北朝时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曾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两位仙郎:刘晨和阮肇
《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记载,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没想到迷路后遇到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他们的子孙已过七代。后来重入天台山寻访仙女,踪迹已杳。后世将“阮郎”“刘郎”都称为“仙郎”,并称“刘阮”,借指与丽人结缘的男子,也指情郎。
唐·元稹《春词二首》:“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宋·周邦彦《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明·叶宪祖《鸾鎞记·鎞订》:“曾记山中逢阮肇,更闻湘渚嫁兰香。”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
访仙归来者阮郎的故事,还催生了词牌名“阮郎归”。南唐·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词:“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词牌名“阮郎归”,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该词牌以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正体,苏轼作有《阮郎归·初夏》。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词调名下注“呈郑王十二弟”,郑王是李璟第七子、李煜的七弟李从善(家族中排行十二)。
3.前度刘郎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洛阳人。匈奴族后裔。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曾与柳宗元等一同参与唐永贞年间的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后被一同贬谪远郡,史称“二王八司马”。晚年回到洛阳,其诗作“马思边草拳毛动”豪气不减,白居易推誉其为“诗豪”。他与白居易互为唱和,其作《春词》就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远谪湖南、四川期间,刘禹锡的创作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影响,“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等诗句呈现当地民俗画面,充满民歌风味,经他改造后融合民歌风情与文人笔法的《竹枝词》饶有趣味,涌现出许多带有“郎”的诗句。被贬期间,他曾为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回到长安京郊玄都观看桃花,写下《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刘禹锡再度遭贬。12年后再至玄都观写下《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时光易老却初衷不改,两次观桃花,刘郎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顽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深为后人敬佩,也化为成语“前度刘郎”。《玄都观桃花》中的“刘郎”指刘晨,典出刘晨和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之事。《再游玄都观》中的“前度刘郎”,指刘禹锡自己。白居易《醉中重留梦得》诗:“刘郎刘郎莫先起,苏台苏台隔云水”,这里刘郎指刘禹锡④。苏台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因地处苏州也用来借指苏州。刘禹锡、白居易、韦应物都曾担任过苏州刺史。
4.指伪齐刘豫
明·程篁墩诗:“居人不唾刘郎僣,犹把亭名号御庄。”清·査慎行《御庄铺》自注:伪齐刘豫僭号,更阜城为阜昌。郡城北有读书堂,城南有御庄铺。
(四)沈腰潘鬓:美男代言人
1.檀郎即潘郎
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首词是李煜的前期创作,写给谁尚无定论。有认为是写给某位歌女,也有人认为描写的是李煜的妻子大周后娥皇。词中“红茸”即红绒,指刺绣用的红色丝线;“檀郎”是潘安的小名,指美男子,后为女子对夫君或情郎的爱称,也可解释为心爱的男子。
潘安(247-300),本名潘岳,字安仁,小名檀奴,檀郎。西晋时郑州中牟人。文学家。他是中国古代最富美名的男子,成语“掷果盈车”形容了潘安美貌的当世影响力,“貌比潘安”令他成为后世男子美貌的标杆。《晋书·潘岳传》《世说新语·容止》载:晋潘岳美姿容,尝乘车出洛阳道,路上妇女慕其丰仪,手挽手围之,掷果盈车。唐代温庭筠《苏小小歌》有“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明代《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有“何时借得东风便,刮得檀郎到枕边”。
潘安美貌出众且文采斐然,文学史将他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钟嵘在《诗品》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王勃在《滕王阁序》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潘安用情专一,妻子杨氏在世时,他没有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后,他还写了3首《悼亡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男子怀念妻子的作品,具有开创意义。美男代言人潘岳有才情和专情加持,人生走向如何呢?
潘安的政治道路比较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为首的贾氏集团,因卷入阴谋而未得善果。掷果盈车、流芳百世的爱慕也没能留得住美貌,他在30多岁时鬓发斑白。晋《昭明文选》卷十三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二毛指黑发中长了白发,头发出现两种颜色,后成为古代30多岁之人的代名词。“潘鬓”、“安仁鬓”指中年鬓发初白,常用于感叹华年早生白发。如,吕温《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有“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伤心叹二毛”,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有“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校园民谣唱道:“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爱尔兰诗人叶芝也在《当你老了》感叹:“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翻译: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古今中外的人不约而同地感叹时光,这时光,流淌在春江花月中,流逝在鬓角眉梢间,也散落了镜中朱颜:有的人鬓染微霜、早生华发,有的人衣带渐宽、腰围清减。
2.沈郎:南朝文坛领袖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后主李煜的诗作与人生际遇关联,以降宋分界,形成亡国前、后两种迥异的创作风格。《南唐书》记载:“开宝八年(975),宋将曹彬攻破金陵,煜出降,太平兴国三年(978)殂,年四十二岁。”这首词写后期李煜“肉袒出降”作别金陵,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也告别了“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前半生。“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记录了这次永别后的情景和感受。
“沈腰潘鬓”是消瘦衰老之意。沈指沈约,潘指潘岳。沈约(441-513),字休文。谥号隐侯。南朝梁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他年少时聪明过人,后成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说,开辟了韵文创作新境界;诗歌创作讲究声律对仗,时称“永明体”,推动了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转变;学识渊博,所著《宋书》入二十四史。“沈腰”典故出自《梁书·沈约传》:沈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沈约因病消瘦,腰带日渐宽松,后世常以“沈腰”“沈郎”“沈带”描写腰围瘦减。唐·白居易“莫遣沈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宋·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史达祖“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元·陶宗仪“杜老漂零,沈郎瘦损,此意天应识”;清·王夫之“鸩步偶同神禹迹,蜂腰狂学沈郎围”。
(五)两位何郎
1.何郎傅粉
宋·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成语何郎傅粉,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何晏(?-249),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何晏长相俊美,面容白净,魏明帝曹叡怀疑他脸上扑着厚厚的粉,就宴请他吃热汤面。何晏边吃边出汗,他用红色的衣袖擦汗后,皮肤更显得洁白干净,魏明帝才相信他没有搽粉。何郎傅粉原指何晏脸色白净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指美男子。“何郎”常用来称呼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如唐·宋璟《梅花赋》:“俨如傅粉,是谓何郎。”何晏是曹操的女婿,身份为驸马,后世也用“何郎”作为驸马的美称。唐·刘禹锡《题于家公主旧宅》诗:“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2.南朝梁诗人何逊
何逊(466-519),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人。南朝梁诗人。何逊青年时即以文学著称,才华为沈约等名流所称道,然而一生经历坎坷,诗作多为“苦辛”之词,常作不平之鸣。诗风为杜甫所欣赏,杜甫将其与阴铿合称为“阴何”。
唐·李商隐《漫成》诗之三:“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宋·刘克庄《沁园春·维扬作》词:“甚都无人诵,何郎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明·高启《梅花》诗之一:“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后世也用“何郎”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明·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七折:“何郎俊才调凌云,谢女艳容华濯露。”此处与“何郎”并称的“谢女”,是晋代有名的咏絮才女谢道韫,后世用“谢女”泛指女郎或才女。
(六)谢郎与谢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郎刘禹锡在诗作《乌衣巷》里凭吊感慨的“王谢”,是六朝时期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世家豪族的代称。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政权和众多士族衣冠南渡。其中,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尤为显赫。“王谢”两家权倾朝野、功勋显著,而且文采风流、荣耀累世。在文坛上,谢氏家族先后涌现出“大小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家男儿有谢郎,还有千古才女的谢女。
1.江左风流宰相谢安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谢道韫的叔叔。谢安年少时以清谈知名,曾屡辞辟命,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后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因怕功高盖主而隐居,死后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隐居后常携妓而游,李白有“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之句,诗文中常出现“风流谢安”之说,古诗中称其为“安石”“谢公”“谢傅”“谢太傅”“谢东山”,偶尔也称为“谢郎”。唐·温庭筠《谢公墅歌》:“朱雀航南绕香陌,谢郎东墅连春碧。”宋·刘克庄《赠防江卒六首·其六》:“一炬曹瞒仅脱身,谢郎棋畔走苻秦。”
2.对雪问月怀谢庄
李商隐在《对雪二首》中写道:“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谢庄衣湿,典出《宋书》卷二十九《符瑞志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他是南朝宋文学家,与谢灵运同族。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世称“谢光禄”。姜夔在《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有“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之句,此处“谢郎”、“解道月明千里”,引自谢庄代表作《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宋书·列传第四十五》载: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遂隐其赋。
3.咏絮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著名诗人,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书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世说新语·言语》记录了谢道韫年少时聪明有才辩的故事。某天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问:“白雪纷飞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兄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笑乐不已。后人称谢道韫为“咏絮之才”,也直呼其为“谢女”。成语檀郎谢女,意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唐·罗隐《七夕》诗:“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将谢道韫与蔡文姬并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列为《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第一的前两句,以“咏絮才”指称林黛玉,怜惜其诗文才气。
(七)两位庾郎
1.庾信文章老更成
最常见的庾郎当属北周诗人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南阳郡新野县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徐陵并称“徐庾”,其父庾肩吾亦以才闻名。杜甫盛赞庾信的才华,认为“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杜甫评价好友李白诗风之清新深得庾信风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宋·姜夔《齐天乐·蟋蟀》词:“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指庾信早年作品《愁赋》,后世也用“庾郎”借指多愁善感之诗人。清·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邨》词:“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2.庾杲之食鲑三九
另一位瘐郎指南朝齐庾杲之。庾杲之(441-491),字景行。南朝齐河南新野人。《南齐书·庾杲之传》载:“清贫自业,食唯有韭葅、瀹韭、生韭杂菜。或戏之曰:‘谁谓庾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言三九也。’”庾杲之生活清贫,吃的食物只有韭葅(即腌韭。葅,读音zū,指腌菜。)、瀹韭(即泡韭。瀹,读音yuè,指浸,渍)、生韭。有人调侃他说:“谁说庾郎家贫啊,光吃鲑就有二十七种之多呢!”鲑,是吴人对鱼和菜的总称,韭与九同音,三九(谐音三韮)二十七。后世“食鲑三九”成为典故,用来形容贫士的生活。唐·陆龟蒙《中酒赋》:“周子之菘向晚,庾郎之薤初春”,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三《食荠十韵》:“舍东种早韭,生计似庾郎。”
(八) 三位萧郎
1.萧史:乘龙快婿善吹箫
唐·崔郊《赠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公子王孙追逐美丽的姑娘,姑娘绿珠垂泪滴到了手帕上,女子嫁进了豪门人家,与相爱的男子只能形同陌路。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唐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姿容秀丽且富才情,她与崔郊互相爱恋,却被卖给显贵之人。崔郊悲伤思念,终于在寒食郊游时再次邂逅了这位女子。百感交集的崔郊写下了这首《赠婢》,显贵之人被诗作背后的真情感动,便把婢女许配给崔郊结为夫妻。
此处“萧郎”,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最早的萧郎原指萧史,是春秋秦穆公时之人。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载,萧郎善吹箫,每次吹箫都能吸引很多白孔雀来到身边。秦穆公之女弄玉酷爱音乐,尤其喜欢吹箫。有一天,弄玉梦到自己嫁给一个善于吹箫的男子。后来,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萧史,弄玉跟随萧史学习吹箫,学习凤凰鸣叫的声音。美妙的声音传到天庭,感动了上天派来了真龙真凤。萧史乘龙,弄玉跨凤,腾空到天界做了神仙。后来,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萧史或萧郎借指情郎或佳偶,乘龙快婿也源于此。
2.梁武帝萧衍:文武双全启国祚
《梁书·武帝纪上》载,迁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俭一见萧衍,深相器异,谓庐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这个萧郎就是梁武帝萧衍。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梁南兰陵郡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文武双全,善音律,精书法,后世常将他作为情人的代表,用萧郎泛指情郎。唐代于鹄《题美人》诗中有“胸前空带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
3.昭明太子萧统:一捧红豆惹相思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号昭明太子。南朝梁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萧统好文学,曾辑录秦汉以来诗文结成《文选》,史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传说他曾在江阴顾山与一名叫慧如的尼姑一见钟情,可惜两人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出家人,身份悬殊、难成连理。慧如相思成疾忧郁而亡,太子忍泪种下了一颗红豆,并将慧如住过的草庵题为“红豆庵”。后来这粒红豆长成树,被称为“相思树”。人们将萧统称为萧郎,后用来泛指情郎。
(九)其他的郎
1.卫郎清瘦
宋·潘希白《大有·九日》词:“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词作中“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宋玉是与屈原并称“屈宋”的楚国著名的辞赋家,容貌俊美;“卫郎清瘦”指晋代的卫玠,他体质虚弱。卫玠(286-312),字叔宝。晋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他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初任太傅西阁祭酒,后任太子洗马。卫玠仪容俊美,人们见到他会产生“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之感。卫玠也因为貌美引起观者如潮,疯狂的人群争相观看,卫玠不堪其扰,得病而亡。成语“看杀卫玠”不免有夸张成分,但卫玠之死也体现了当时世人对仪容俊美的追捧盛况。唐·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2.江郎才尽
成语江郎才尽,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出自《南史·江淹传》。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江淹家境贫穷,但年少好学、文思泉涌,人称江郎。20岁左右时,他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后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临沮县开国伯、醴陵侯。代表作有《恨赋》《别赋》等,其中《别赋》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起首,传世千古。据说他曾梦到张景阳,张告诉他:“以前我送给你一匹锦缎,现在该到还我的时候了。”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后人以此指文人的灵感与才思减退。
3.杜郎俊赏
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处“杜郎”是指晚唐诗人杜牧。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十六世祖杜预(222-285),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时誉为“杜武库”,曾注《孙子》十三篇,并著《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释例》等,是明朝之前唯一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祖父为唐德宗时宰相杜佑(735-812),唐朝政治家、史学家,曾撰《通典》200卷。杜牧在诗坛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其作《赤壁》《题乌江亭》等雄姿豪迈,《泊秦淮》《江南春》等旖旎蕴藉。他23岁作《阿房宫赋》,25岁写《感怀诗》对藩镇问题提出见解。大和二年(828)26岁中进士。他年轻时喜读兵书,曾注《孙子兵法》十三篇,也曾上书丞相李德裕论用兵之法并被其采纳。杜牧与张好好、谢秋娘等歌女往来博得盛名,创作有《张好好诗》《杜秋娘诗》。杜秋娘亦有名作《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此外,还有“人面桃花”的“崔郎”,“王郎”“陆郎”“恒郎”“梅郎”……被称为李三郎的梨园祖师唐明皇李隆基,醉生梦死的陈后主陈郎。人间有各位郎君,仙界也不乏二郎神(二郎腿来自于二郎神的坐姿),道家所称的仙官名唤作“玉郎”,苏轼在词作《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将友人王定国(王巩)称为“琢玉郎”⑤。龚自珍《夜坐》诗写道:“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以玉比喻美人,美人可以是女性,也可以男性。国人甚至给动物也冠名称“郎”,例如“屎壳郎”,与之相对,动物界还有“纺织娘”,七星瓢虫被称为“新媳妇”“花大姐”。
通过梳理可知,无论家世贫贱或富贵、仕途坎坷或顺遂,能够被称为“某郎”的男子都具有相当的才华与才情。他们或文学造诣超拔,或通音律擅书法,或容貌才华并重,或谋略格局深远……,可以称得上是某一领域之翘楚。另外,被称作“郎”的男子多集中出现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承秦汉、启隋唐,是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空前碰撞和解放的时代⑥,政局动荡、朝野分立、杀戮频仍,人心浮动、享乐盛行、宗教昌盛。从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独尊儒术”,到慷慨的“建安风骨”,再到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人们注重门第、爱好玄谈、醉心佛道、寄情药酒,思想和人性在交织中解放,审美也更多元,颇多惊世之举,从关注政局到关注审美,山水之美、诗文之美、建筑之美、容颜之美皆入心怀、皆可品鉴,美男盛出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性别一面的那些“郎”
(一)美好的人儿:从“良”到“郎”和“娘”
语言文字经过不断演变发展,产生了更多释义和解读。现代汉语所称的“郎”是假借义,“郎”从“良”声。《诗经》中多称女子所爱之男子为“良人”,后世女子称呼男子“郎”即由此发展而来。“郎”后来泛指青年男子,而称女子为女郎,如《木兰辞》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苏轼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说的“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琢玉郎”王定国与“点酥娘”宇文柔奴,此处“郎”与“娘”皆是美好的人儿,他们不仅有体态容颜之美,而且性格可敬可爱,能够“万里归来颜愈少”是源自“此心安处是吾乡”⑦。
“良”的释义。1.好,精良。《荀子·修身》:“故粮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折阅:亏本。)2.贤善。《荀子·修身》:“伤良曰谗,害良曰贼。”3.善良,和悦。《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4.妇女对丈夫的称谓。5.副词。甚,很;的确。6.方良。同“罔两”“魍魉”。7.姓。
“良人”的释义。1.贤人,善良的人。《诗经·秦风·黄鸟》:“彼苍天者,歼我良人。”2.君子。《吕氏春秋·序意》:“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3.平民。白居易《道州民》:“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4.古时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有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5.古代的乡官。《管子·小匡》:“十连为乡,乡有良人。”6.妃嫔的称号。《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文帝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二) 心上的人儿:郎、郎君、玉郎与妾、妾身、仙女
因为我爱你。“郎”是古代女子对心爱男子的昵称用语,情郎、爱郎、玉郎之“郎”都是对心上人的爱称,“阮郎”“潘郎”等典故也被用作情郎的代称,成为寄托和抒发情感的载体⑧。
唐·鱼玄机《赠邻女·寄李亿员外》诗:“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鱼玄机(约844-约871),初名鱼幼微,字蕙兰。晚唐长安人。唐懿宗咸通年间成为状元李亿之妾,因不为李妻所容,入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绿翘之罪名处死。鱼玄机聪慧有才思,尤工于诗,与温庭筠是忘年交且颇多唱和,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南唐·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词:“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南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代表作《鹊踏枝》中“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是情景交融抒胸臆之作;而小词《长命女》是女子口吻的许愿与期盼,带有民歌情调,被《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影视剧引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首词中,“郎君”与“妾身”相对,古代女子将丈夫或爱恋之人称为“郎君”。现在,网络流行语称清纯美丽的年轻女子“小仙女”,古代称仙女为“玉女”(与“金童”对应),称仙郎为“玉郎”。玉郎,本指道家仙官。冯浩注引《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辈,官位甚多”,后指对男子的美称,唐·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诗:“想得玉郎乘画舸,几回明月坠云间”,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引蒋文恪诗:“马上玉郎春应醉,满身香雪落梅花”。后指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与“郎君”意思用法一致,如《敦煌曲子词·鱼歌子》:“雅奴卜,玉郎至,扶不(下)驊骝沉醉”,前蜀·牛峤《菩萨蛮》词:“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在中国古人情感表达传统含蓄、恪守礼法,“郎”“郎君”“玉郎”等多用于女性对心爱男子的昵称,常见于民歌、诗词、戏曲、小说等民间色彩较为浓厚的作品中。民歌中“郎”与“妾”或是“哥(哥哥)”与“妹(妹妹)”常常相伴而生,郎情妾意形容男女相互有情,例如李白《长干行》 诗“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刘禹锡的《竹枝词⑨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梁启超《台湾竹枝词》中“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民歌中《天涯歌女》中“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采槟榔》中的“赶忙来叫声我的郎呀”,《四季歌》中的“寒衣做好送情郎”;小说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歇斯底里地呐喊“枉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唱词有“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黄梅戏《女驸马》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另外,并不是每一位“玉郎”都是俊美专情的,电视剧《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加入以勾引女性为出场任务的男性新角色,名叫“钱玉郎”,人如其名,符合其容貌甚好却贪财背义、玩弄感情的形象。
(三)平等的人儿:性别语境下的“郎”
“郎”是具有性别属性的。在古代中国,“士”最早指男性,后世加上定语“女”,出现了称呼“女士”。“郎”指守卫延廊的人基本是男性,后世的文臣武将都是男性,选拔官员的重要机制——科举制,也只有男子可以参加。古代男权社会有少量的宫廷女官,入仕途参政的女子稀少,女皇仅仅一位;文坛上有不少的女士、女史;女状元、女驸马则只出现在戏曲小说里。历史上,唐代女性地位较高,女皇武则天有男宠,与男性当权者的宠妾、宠姬形成映照;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想废掉皇太子,自己成为皇太女。近代出现妇女解放思潮,1912年《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写入“主张男女平权”;8月,孙中山发布北上政见时,第一条就是“男女平权”⑩。
“郎”原指男性,加上定语“女”,“女郎”成为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就如女英雄、女战士、女诗人、女作家、女司机等称谓。近年来网络用语还流行起“女汉子”,漫画影视剧中出现了“女超人”。与之相对,习惯上以女性为主的教师、护士等职业,称呼其中较为少数的男性时,也会加上“男”字以示区分,如男老师、男护士等。
进入现代社会,性别平等成为时代潮流,更加看重对等的尊重和爱。在女权主义急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常常探讨这些加在身份、职业前面的“女”字是否该删去。前段时间称呼女性学者叶嘉莹为“叶嘉莹先生”,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争议。近年也出现一些声音倡导性别平权,而非强调男权或女权。英文世界里,第三人称单数有he(他)、she(她),近年新出现了英语单词shero。shero原本用于姓氏,翻译为“谢罗”;近来在欧美作为名词,意思是女王、女英雄、女战士,是对单词hero(英雄、领导者)词义的延伸与变形,中国台湾女子组合SHE,歌曲专辑名称《Shero》。在网络语境里流行起中性风格,不仅在称谓上称女性为“女汉子”或“某哥”“某叔”“某爷”,在着装、造型、语言等方面也打破固有性格定势,出现了“娘man风”等中性色彩的词汇,改变了过去“娘娘腔”所侧重的贬义。
历史如河,川流不息。在文字中钩沉,在史海中俯仰,是在追寻华夏文字的根茎脉络,梳理中华文化的衍流发展,也是对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统文化的回溯与追问。审美无处不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男子品评美女是常态,女性品鉴男子的情形偶尔出现。当今,我们的社会空前发展、文化多元碰撞,作为性别之一面的“郎”,能够大大方方地评论、谈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语境的宽容。
注释:
①狮子郎,指传统舞狮活动中,动作滑稽幽默引领并逗狮子的人.
②宁稼雨《魏晋士族为什么爱拼“颜值”》,读书札记,2016.11.上.
③戚嘉林,台湾史,华艺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3、4页.
④侯磊,唐诗中的大唐,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第71页.
⑤典出唐·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后用“琢玉郎”或“琢玉传情”喻男子多情可爱.
⑥姜雯,由《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真性情,文学研究,2012.12.
⑦王鹤,忧患共平生,千古各垂名——苏轼与“琢玉郎”王巩,同舟共进,2021.5.
⑧迂雅晴.尽诉衷情——和凝词中“情郎”典故的运用.青年文学家,2018,(11).
⑨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本是巴、渝一带民歌。唐代刘禹锡作为把民歌变成诗体的文人,对后代影响很大.
⑩范红霞.男性在中国妇女运动兴起中的作用.中国妇运.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