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助力农村干部学习的路径探究
2021-01-05□张丹马龙
□张 丹 马 龙
(太原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做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不平衡现实,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现状的重要措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服务于乡村建设的高素质人才[1]。为了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我国提出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目的是通过增强农村干部综合素养,提高农村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而远程教育的特点、优势决定了其在“农干工程”项目中承担农村干部人才培育和素养提升的重要功能。
一、“农干工程”的目的
“农干工程”是以农村干部、后备力量为培养对象,由政府号召、拨款,高校承办,以提升农村干部学历水平、提高综合素养为目标,发挥农村干部建设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能力的项目工程。“农干工程”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必要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款专用,提升农村干部学历
“农干工程”是政府为农村干部再教育提供的福利性项目,由各级财政按比例拨款,学生本人免费入学。农村干部大多为长期扎根在家乡的工作者,普遍收入不高,“农干工程”为其免除学费,降低学习成本,让更多想要学习的农村干部、后备力量安心参加学习。
(二)创优提质,提高人才培养素养
长期以来,农村干部被束缚在乡村工作中,没有时间和途径接受系统专项的学习和培训。远程教育嵌入“农干工程”项目,能够为农村干部打开知识世界的大门,为他们向上发展提供系统、完整、专项的学习资源。远程教育自身也能够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改进创新,增强人才服务能力
“农干工程”项目是政府的亮点工程,是长期专项的学历提升项目,是一个以三年为一个培训周期的教育项目。这个项目区别于以往短期、片段化的学习培训,在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上有改进创新,实践教育方面增加了实践环节课程,能够锻炼农村干部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全方位培育农村干部,增强农村干部素养,提升农村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具有现实作用。
二、远程教育具有助力“农干工程”的优势
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将现代远程教育称为网络教育,是成人学历教育中的一种。并将远程教育定性为是以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具有特殊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优势。主要体现为能够让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特别适用于在职人群。随着5G时代的到来,身处互联网+大时代的农村干部普遍运用电脑、平板、手机等网络工具,这种发展现状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更优质、便捷的媒介手段,农村干部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教育手段网络化,学习资源网络化,学习时间灵活性特点,协调工学矛盾,灵活处理工作、农作和学习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接受再教育。
(一)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远程教育并非只是单纯的线上教育,是以线上教育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育提供海量丰富、与时俱进的学习资源,为便捷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途径;线下教育由资深教师开展集中面授辅导课程,根据学生需求进行重难点梳理、释疑解惑、互动分享等。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动态调整,为农村干部学习保驾护航。线上学习平台众多,有网络直播课程、学习网课程视频、学习资源包、微信课程群、钉钉直播课堂等,多角度提供学习资源,发挥不同平台的教育优势;线下教育形式多样,传统讲述式面授课堂、小组活动、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等,都是农村干部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网络服务覆盖全面
农村干部存在工作繁忙、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特点,这导致他们学习时间少、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薄弱、学习理解周期长,进而引发网络资源使用方式不当、计算机课程通过率低,成为提高学习效用的绊脚石。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辅助农村干部放心学习,需要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开展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需,为每个班级配备专职导学员,负责每位学员的学业问题;按批次建立微信班级群,远程指导学习期的所有问题;按课程建立微信课程群或者钉钉直播课堂,由专业责任教师开展线上教学;采取排课、约课制度,根据学员需求动态调整面授辅导时间、地点。形成“导学员-学生-课程教师”的互动服务网络,导学员重在学生管理,课程教师重在教育教学,分工协作,满足农村干部在校期间的多种需求。
三、新时代对农村干部素养的要求
农村基层干部综合能力发展研究中,学者众多,理解各异。一些人认为党性是基层干部最为重要的能力,而另一些人认为建设发展的领导能力等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些人认为解决社会基层矛盾才是最重要的[2]。但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这些都是农村干部必不可少的素质能力,其中核心的素养能力要求为以下几点:
(一)政治理论素养
政治素养是每一个基层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一定要把政治领导放在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最首要的位置上[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座谈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民都需要加强政治理论素养,身为农村干部更应将其列为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农村干部对新时期的政策不熟悉、工作作风不严谨、为民服务理念不强等问题,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部分课程思政难度大,思政效果欠佳,学员疲于应对,思政流于形式等问题。
(二)文化知识水平
农干学员存在学历低的特点,他们虽有着丰富的农村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文化知识,因此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来更好地服务农村。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发展。
农村干部底子薄弱,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吸收理解能力较差,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周期较长;另外农村干部即使参加学习,所学课程有限,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所有需求;部分教材陈旧,无法紧跟时代潮流;知识内容串讲较快,无法有效消化吸收;讲述式授课,无法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这些都是农村干部素养提升中现存的重要问题。
(三)专业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范围广泛,从传统角度来看,劳动技能应该涉及种、养殖技术等,但是新时代的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大量减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作为农村干部,他们肩负着带领乡村全面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神圣使命,他们的劳动技能还应包括其他能够带动乡村发展的技术手段。这方面技能的加强需要大量的实操演练,比如身处互联网时代,农村干部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利用电商平台将村庄的特色产品、农作物、文化衍生品等通过这种方式宣传销售,创新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没有相关专家手把手扶持引领进行电商运营,导致农村干部无从下手或成效甚微。实践基地较少、完整有效的实践课程较少、实操领域的师资力量薄弱,这都影响着农村干部的学习效用。
四、远程教育助力农村干部素养提升的途径
远程教育下的“农干工程”为农村干部继续学习提供了最合适的途径,但是,远程教育要从根本上增强服务农村干部综合素养提升的能力,需要围绕提升农村干部学习效用这个核心,以农村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动力提升等为切入点,从课程开发、资源建设、管理机制、能力提升和转化等角度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加强思政效果
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一方面响应党政号召,开展全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类思政活动。从教师层面有各种思政培训、思政课集体备课、思政说课比赛等,例如邀请全国思政课程的专家学者开展线上教师培训,为教师构建思政框架、缕清思政脉络、分清思政重点;开展以思政备课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以优秀思政作品为案例,研讨课程思政设计方案;参加学校组织的思政比赛,从教案撰写评比到说课竞赛再到完整思政课堂展现,分步进行,层层推进,不断增强教师对思政内容的熟悉度和敏感性,提升教师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的技巧,提高课程思政能力。从学员层面有思政微视频比赛、思政心得体会、红色基地参观学习等,例如结合乡村特点,通过制作红色主题微视频,表达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通过收看“开学第一课”“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等课程,课后撰写思政心得体会进行思考反思,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摩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重温中华民族建党以来的百年奋斗征程,树立榜样力量,让农村干部感受心灵的震撼和洗礼,不断提高他们对政治理论素养的重视程度,加强思政效果。
(二)优化授课内容,研发适用的本土教材
现今信息技术、知识等更新迭代较快,而我们所用的教材大多出版年限较长,以往的知识难以契合如今乡村的实际情况。授课老师在实际上课之前,应先调查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需求,根据远程教育的特色,除了基本的书本内容串讲,还应增加一些互动答疑课程。该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和当下乡村热点、乡村问题结合的案例,进行详细剖析;也可开展情景课堂,针对乡村实际工作问题进行模拟解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的转化率。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民情复杂,不同地区有其独有的特点,从饮食习惯、生活起居到农作物种植、重要经济产业、区域发展情况等不尽相同,各地应推陈出新,一方面将出版年限较长的陈旧教材进行重编,理论知识与时俱进,语言通俗易懂,案例结合当下乡村热点;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比如特色文化、民风民俗、经济基础、土地流转情况、周边优势资源、当地政策文件等,编写适合当地乡情的本土教材,更贴近当地村干部的工作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三)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农干学员学习理论知识是基础,理论指导实践是关键。多数农村干部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环节仍然薄弱,这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理论知识储备不扎实,面对问题不能建立惯性思维,调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二是实践环节学习情况较差,学员没有掌握实践要点。这就要求我们优化课程配置,一方面“温故而知新”,经常巩固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切实引入研究农村领域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到村委会等场所开展讲座,内容涉及重要产业发展、农业机具操作使用、农作物种植培育等;同时可以开展开放课堂,根据各地学员需求,邀请相关老师进行授课,比如请研究电子商务的老师提供面对面、手把手实操帮助,或者邀请村民生活中该方面的“小能手”进行经验分享。在引入外来教学资源的同时亦可以充分挖掘乡村内生资源,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促进邻里交往、乡村长效发展。同时,由于我校有多个教学点,不同的教学点根据教学大纲有自己的课程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实践基地的共享。比如清徐“六味斋”党性教育基地,娄烦“美美公社”等,除了该教学点的学员,其他相邻教学点的学员也应该能够到此进行参观学习。可以挖掘不同教学点的教学特色,进行教学点合作,打破区域壁垒,在特定的实践课程中,学员互相学习,共享优势资源。
五、结语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教育工程,对于提升农村干部、储备干部的学历、文化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利用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协调工学矛盾,使学员学习落到实处,在促进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上有所作为。同时应该持续优化教学内容,继续提升“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学习效用,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力争在“两个百年”的奋斗征程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