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模式创新初探
2021-01-05孙建平汪叙彤郑晓云
□孙建平 汪叙彤 郑晓云 肖 琴
(1.临汾开放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在线教育模式的成熟与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双重作用,以慕课为首的在线教育、线上点播课堂在国内外各级教育主体中推广开来。最初是美国相关教育部门主张学生从网络中获取学习资源,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结合的教育资源框架之下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知识[1],既能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又能实现品质资源的广泛共享,从根本上优化现代教育效率。也正是在线教育资源易获取、可共享、有组织、移动访问等优势,使其迅速发展成为学习者自主接受教育、发展自我的工具。在“互联网+”时代熏陶下,在线教育模式亟需突破自我积极创新[2],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灵活、健全的现代化教育工具。
一、“互联网+”时代赋予的教育改革新使命
“互联网+”时代创造了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相互促进、相互驱动的良好契机。互联网将其精髓灌输到教育领域形成崭新形态,即“互联网+教育”形态。互联网+线上教育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面对面的传统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互联网+”线上教育创造“时时、处处、人人”随时随地人人可学的环境,现代公民可以终身稳定获取学习资源,间接促进了现代社会公民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实践。
(一)形成了“互联网+教育”新形态
互联网将其精髓灌输到教育领域形成的崭新形态,即“互联网+教育”形态。“互联网+教育”是优质互联网基因与现代教育模式的有机融合,使得教学目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发生颠覆式革新。基于宏观发展层面而言,“互联网+教育”形态呈现了以下显著特征:
1.“以人为本”特征
“互联网+”教育更加看重学习主体的发展动向,强调培养学生个体价值。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对学习者综合素质、创造性、国际化眼光等标准的提升,教育者希望在“互联网+教育”良好教育氛围中高效率的优化学生素养、人格、意志等多元智能,引导学生早日实现个人价值[3]。
2.“开放性”特征
“互联网+教育”氛围滋生了慕课、在线课程、移动课程、远程教育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互联网为连接脱离传统课堂展开教学活动。因此,“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不必局限于教室空间之内,千人甚至万人可以同时接受同一课堂的有效教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随时可以实现教学资源交互与共享,交流互动更为便捷。
3.“教学体验”特征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呈现的在线教育模式打造了虚拟的场景化教学体验,教师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开展的课堂任务分配、小组协商探究、教师评价等等都极大增加了教学体验感,展现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相互渗透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强大支撑与动力来源,信息技术不仅拓展了资源获取渠道、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并且形成了海量规模的教育大数据,对于分析学生行为、探索教学影响因素意义重大。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名师点拨课程、在线直播课程屡见不鲜,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刻板的知识灌输,主动参与到在线教学模式中来,享受线下实体资源与线上虚拟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内在学习动力受到激发,不由自主地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能力的转变,此为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事业的积极变革。
现代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进程之中,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采集渠道之余形成了海量规模数据信息,以教育大数据为前提,关联规则算法可以挖掘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内部因素,轻易得到教育者难以通过表面观察出的“暗知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分析学生学习行为,进而预测其未来成绩发展趋势。教育大数据广泛应用在教育政策制定、教学计划调整等领域;反过来,教育大数据分析中呈现的诸多问题也为数据挖掘算法改进优化提供参考,大数据技术在反复的教育数据处理操作中自我完善、自我修复[4]。因此,“互联网+”时代创造了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相互促进、相互驱动的良好契机,在时代浪潮中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辅助“私人订制”学习方案的实践
早在战国时期《论语》中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调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现代教育事业中,“互联网+”创造了线上教育的创新性教学模式,面对面的传统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线上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的疑惑为核心实施教学活动,坚持学生本位原则,“私人订制”教学特征初步显露。同一学习群体中由于个体特征差异,每个人的学习需求极具个性,在线教育模式刚好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互联网+”时代赋予了在线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特征,“私人订制”学习方案成为现实:除了课堂上坚持“学生本位”教学原则之外,课后辅导、教学反馈等环节均围绕学生个体情况推进,学生还可以基于自身需求选择网络教学资源类型,在拓展国际视野、扩大知识范畴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在线教学模式更加趋向成熟。
(四)助力“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实
终身教育理念是指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之中,倡导人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决心,鼓励个体在生命的各个阶段持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现代教育改革与终身教育理念具有内在共性,都是为了构建一个人人热爱学习的学习性社会,实现个体人格独立、品质高尚、人性完善目标。然而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5]。“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可以长久性存储与记载,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慕课、微课等学习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即使离开学校也可以满足自我成长的学习需求。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模式打造了一个可以终身稳定获取学习资源的场所,间接促进了现代社会公民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实践。
二、“互联网+”时代衍生的在线教育新问题
在线教育兴起的初衷是可以解决部分社会群体难以亲临教学现场的遗憾,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但是“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进入大规模推广时期,在线教育模式成为全日制教育、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的普遍性教学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线上教育由于师生时空分离状态,教学质量管控存在问题,计算机教学智能功能尚不成熟,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效果仍不如课堂教学。导致在线教育模式衍生出各种教学问题:
(一)在线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过程难以管控
线上教学平台提供师生交流、教师提问功能,有效提升学生与课堂的黏性。但是一部分学生将在线教育视为放松、偷懒的机会,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6];教师与学生的非实体接触性形成了教学过程控制难题,最终呈现的在线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在线资源整合力度不足,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互联网+”时代教育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量冗余问题突出,目前缺乏有力的大数据组织框架进行教育资源分类、整合、表达,导致教育者与学习者常常得到一些无价值资源,削弱了在线教育模式的教学实质。
(三)教学形式不统一,缺乏智能在线教育实践平台
目前大部分在线教育平台设计缺乏智能化特征,没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行为分析中的深度功能,只是浅显地提供教学资源、分类教学课程、提供线上教学环境[7]。未来在线教育亟待挖掘“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基因”,以统一的智慧教学平台整合集中在线教育行为。
三、“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想要成为主流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做好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优质的在线教学服务;其次要形成在线教育资源大数据组织框架,解决海量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搜索问题;最后,融入特色的 O2O 教学模式打造智慧型教学平台,严格控制在线教育过程。
(一)在线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创新
“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化教学服务形式,有效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是在线教学模式长久可持续应用基本条件,只有教学模式发挥了应有的教育价值才具有进步、优化的成长空间[8]。当前“互联网+”条件下教育平台提供的在线教育模式服务对教学质量管理力度明显不足,学生与教育者的教学体验与理想效果严重不符,亟待加以改进与创新。
在线教育模式质量管理体系中“方针与路线”“规范与准则”“实施过程”最为关键,“方针与路线”涵盖了在线教育质量方针、人才培养任务与目标、质量保障原则与路线,要对各个课程的预期教学质量进行预测与掌握,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教育的科技特征,坚持学生本位原则,全面开展素质教育[9]。“规范与准则”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石,是基于诸多在线教学经验整合而成的适合“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标准、程序、制度,严格遵循在线教学的规范准则才能有效践行与预期教学质量相符的教学效果。“实施过程”则是遵从“方针与路线”“规范与准则”“运营主体规划”制定的在线教学安排,从课程、师资、流程、技术等角度进行谋划,以一种创新且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改善在线教育教学服务质量,提高与“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教师选聘与考核标准》《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等规范可作为“实施过程”内容制定的依据,形成更加合理化的在线教育教学质量保障。
(二)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教育资源结构创新设计
“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渠道的无限拓展,来自多样性渠道的教育资源大数据以多元化的格式存在,资源数据之间的异构性导致其难以直接作为有效资源使用,冗余且组织复杂的大数据缺乏有效关联丧失了教育数据存在的价值[10]。为此,亟需设计一种可以清洗、整合、搜索教育资源的组织框架,增强教育资源大数据间的关联程度,创新在线教育模式资源获取方式。针对上述需求基于大数据设计一种新型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框架,方便学习者高效获得各类型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大数据组织框架应用的关键技术如下:
1.基于轻量级特征的资源链接技术
为了在相同平台内整合汇总网络在线教育资源,大数据组织架构选择使用轻量级资源链接技术,实现了各种数据源的非结构化保存,外来资源、本地资源皆可实现;具体基于No SQL技术完成大规模教育资源数据库信息检索,通过设置规范化的数据存储原则,设计对应的数据访问接口,定义教育大数据的名称、来源、种类等信息实现数据的有序管理,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高效查询教育信息的需求[11]。轻量级链接技术的有效部署可以全方位解决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资源占用率高、计算运行速度慢等问题,缓解了教育大数据复杂计算环境的运算压力。
2.采用“知识图谱”描述教育资源的语义、关系等因素
“互联网+”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双重作用产生海量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事物间的关系不显著,需要采用一种科学策略表征挖掘事物间的关联。知识图谱是经典的能够准确表达两两知识关系的有效策略,因此,在线教育资源组织架构设计引入“知识图谱”,以图模型的方式关联多元化教育知识点,充分展现在线教育资源的关联信息、标准语义信息[12]。基于“知识图谱”实现知识关联首先要构建在线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模型,用以表征资源的基础性语义信息;其次要构建在线教育资源分类知识库,明确类资源种类、确定各种类资源间的关系;最后采用“主体、客体、关系”的组合描述知识关联,并生成关系模型图。
(三)基于O2O模式的智慧教学平台创新性建设
在线教育模式实现了现实三维教学空间的重构与仿真,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局面,教学活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模式的多种弊端随之呈现:教学过程控制不理想、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互动式教学沦为摆设,种种问题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下降[13]。从教育管理宏观角度出发,试图构建一种以线上教学为载体、以线下教学为约束工具的教学模式,均衡线上线下教学利弊,为此,O2O教育模式(Offline To Online)教学概念应运而生。O2O 教学打破了在线教育与线下课堂的空间壁垒,令线下课堂的可控制性与线上课堂的自由交互性相互渗透,从整体上提升在线教育模式的课堂生机与活力。基于 O2O 模式的智慧教学平台正是实现可控性教学空间的创建手段,在保障网络教育资源“由点至面”传播的基础上,建造一个可以进行教学、探究、习题、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智慧环境,使得“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效果有所保障[14]。
由基于 O2O 模式的智慧教学平台创新架构可知,智慧教学平台的关键构成要素包括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学习者、学习资源4种,O2O教学模式下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多向循环,形成了线上与线下封闭式配合的教学效应。具体而言,线上的教学模式依赖于网络教学资源优化与网络教学工具实现,线上测评工具提供采集学生行为大数据挖掘出学习者的成绩,反馈到线下教师手中,辅助教师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达到强化线上教学效果的目的。以上即为线下教学修正线上教学的思路,是O2O教学模式实践的根本目标所在。
和单纯在线教育模式、线下课堂教育模式相比,基于O2O模式构建的智慧教学平台存在以下明显的变化:
1.评价机制的变化
O2O模式智慧教学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综合体,所以教学评价除了考虑课堂课后测验、学生状态、行为特征以外,还要兼顾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变化。形成性评价能够动态察觉教学中的问题并实时反馈到教育者手中,对正在执行的教学行为进行修正,教学质量优化效率飞速提升[15]。因此,形成性评价成为O2O模式评价的最佳方式。
2.教学机制的变化
O2O智慧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办学主体部门的联合监管,其教学机制也需要两个权威部门齐力构建。首先,从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而言,需要动态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动向,以完善的教学架构支持O2O智慧教学,做好教育激励机制、教学约束机制、技术服务机制的构建工作。其次,从办学主体部门而言,以高校教学为例,需要做好O2O智慧教学可实践性预测、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工作,同时健全O2O智慧教学的课程管理机制、教学规范机制、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3.教学监管主体的变化
O2O智慧教学平台认为教学监管应由政府教育部门、高校、教师三者构成。其中,政府教育部从宏观上统筹教学技术的适应性、学生成长的合理性以及人才培养的科学性[16]。高校需加强O2O智慧教学平台建设的资金分配力度,强调在线教育的智能化,包括校园智慧社交环境建设、智慧生活功能开发等等。教师需要扮演好线上教学环境构建者、在线资源管理者以及教学过程引导者的多元化角色,构建一个长效教学监管机制,发挥可持续的O2O智慧教学监管作用。
四、结语
传统课堂教育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师生互动频率较低,导致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不够。“互联网+”时代下的在线教育模式扭转了教师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局面,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兴趣与感知程度,将现代教育手段与模式提升到一个全新层次。“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的创新发展必然结合时代优势,融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教育方式革新与教育体制变革的必然走向。从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大数据组织框架、O2O智慧教学平台入手创新在线教育模式,以期实现在线教育模式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为公民教育打造自由灵活的智能化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