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厂区建筑现状浅析

2021-01-05周超

天津化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滨海新区厂区工业

周超

(天津渤化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193)

1 天津工业厂区整体概况

改革开放30 年来,天津工业在中国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但是伴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天津的工业布局经过了“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

1)19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 工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他区县所占比例很小。近郊工业发展分散,到80 年代中期,出现了集中向分散转变的转折点。

2)19 世纪90 年代,工业布局分散开来,在外环线以外的各区县新建工业区或者开发区,工业布局开始向园区化发展。也是在这个阶段,工业企业提出了“一控双标”的环保要求(即污染总量控制、环境功能区达标、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物达标)。

3)20 世纪以后,随着天津市工业战略东移的实施,工业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始向再集中转化,重化工业开始向沿海发展。布局思路为“围绕天津工业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环境质量、污染控制、资源利用和创新发展六个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在集聚化的空间形态、全过程的清洁生产、科技型的辐射带动方面,着力构建工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体现发展与环境转型时期的总体要求”[1]。

2 滨海新区工业布局概略[2]

2.1 产业布局

根据已经出台的滨海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导,首先要更进一步的加入“一带一路”的空间和产业布局中去,走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道路。要求做到优化整体的空间布局,重视核心标志区的建设,七个功能区块以海河和中央大道作为轴线,横向竖向全面发展。统筹考量,用长期战略眼光来指导发展。

2.2 已建成工业厂区现状

滨海新区是在天津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长年分块发展的模式,导致旧有的工业建筑整体布局不紧凑,空间结构不清晰,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经济的发展却伴随着大规模的土地、能源、资金的巨大消耗。根据数据统计,2006 年滨海新区的工业用地平均总产值是30.8 亿元/km2, 同时期深圳的平均产值为44.2 亿元/km2,浦东新区更是高达47.4 亿元/km2[3]。从数据中可以总结出,滨海新区的旧有工业建筑仍然走着粗放发展的道路,这样下去只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土地的浪费、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并且由于片面注重生产功能,公共服务功能欠缺,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必须依赖主城区,交通压力加大。

2.3 环境现状

滨海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例如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面积辽阔的盐碱地等可供开发的用地,都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4]。

3 国内工业区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3.1 空气影响

工业区内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空气污染,尤其是以重工业、化工企业为主的工业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环境保护部门不断加大对这些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生产企业也在升级尾气吸收处理装置,但还无法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加重了大气净化负担。此外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对于厂区内的生产人员也会有职业损害[5]。

3.2 水质影响

工业区内的水排放分为污水排放和废水排放。工业废水通常会直接排入工程管网或就近排入自然水体。工业污水经过厂区污水处理装置,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或排入统一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尽管如此,工业排水污染饮用水源的案例还时有发生,甚至在采样实验中发现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3.3 绿化面积少

为了达到工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通常在工业区规划时,建筑布置尽量集中,建筑密度大。在厂区内部很少设置大片的绿化用地甚至根本不设置。并且一般工业厂区的建筑外观多以灰色、白色等冷色调为主,人文感受不佳。

3.4 噪音影响

工业厂区一般24h 进行生产,运输工具以大型车辆为主。此外,还缺少大面积的绿化来进行吸声降噪,对四周会产生噪声影响。尤其在厂前区和生产区之间,由于缺乏有效隔离措施,对生产人员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4 滨海新区旧工业建筑的布局方式和建筑布置形式

4.1 总平面布局方式

观察以往的一般旧工业厂,厂区内的建筑群布置通常为“一字型”、“井字型”、“口字型”,不同的工业厂区之间功能分区非常清晰,每个工程项目占据一块独立的区域。不同厂区之间用道路或者绿化分隔,整体布局清晰明确。其功能由厂前区与生产区组成,厂前区的布置方式比较单一,通常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即可;生产区以工艺流程作为布置首要依据,建筑设计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4.2 建筑布置形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先制约设计和施工的因素现在都有了很成熟的解决手段,创新的结构体系和材料工艺为我们提供了设计的多样性。在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形势下,许多有发展眼光的业主更希望从自己的生产厂区做起,树立自身独特的“名片”,配合其产品形成统一的品牌概念。

5 改进措施

5.1 减少能量浪费

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生产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将这些废水和废气收集起来进行循环再利用。

5.2 增加绿化面积

厂区占地面积通常较大,建筑之间也会留出大面积的空地,空地利用率不高,而业主从经济效益出发,往往直接做成硬化地面,错失了美化厂区环境,进行“海绵式”发展的机会。需要拿出可实施的设计方案将这些地面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可采取生态值草浅沟,屋顶花园,透水性较好的路面等措施。

5.3 增加人文关怀

由于厂区的第一要务是生产,这样往往会较少考虑人的使用感受。很多厂区的采光、采暖、通风要求只是满足了生产即可,不会全面考虑使用的舒适性,尤其是生产工人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在厂区设计中应予以考虑,提高舒适性要求。

6 小结

滨海新区的工业发展道路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并非个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尚未达到协调统一发展,设计观念的局限性导致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新型工业生产模式对于工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结以往的发展道路,旨在修正固有的设计方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指导新厂区的规划和旧厂区的改造。

猜你喜欢

滨海新区厂区工业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天津滨海新区 率先建立防返贫资金池
天津市滨海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外媒关注天津危险品爆炸
工业技术
天津滨海新区形象认知度调查报告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