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名校学子怎样走出文凭困境
2021-01-05穿堂风
文/ 穿堂风
小镇做题家,有很大落差
今年5月,“小镇做题家”火了。这个词最早起源于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在这个以“985”“211”高校毕业生为主的群体中,有人自称为“小镇做题家”。在小组作者“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的概述下,该词迅速引发共鸣。
“不懂人际交往”“读了二十几年书,还没学习差的同学混得好”“笔(试)面(试)都过,体检被刷”……高学历带来的荣耀抵消不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差距。有人如是总结,“985废物”和“小镇做题家”的自嘲背后,凸显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带来的城乡鸿沟。
《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董牧孜写道:作为“小镇青年”叙事背景下的衍生词汇,“小镇做题家”实际上是“985”“211”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形象化表述,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精英学生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略带沮丧的描述。
这既是小镇青年来到大城市后在视野、欲望、人际关系裹挟下的无处安放,也是小镇、贫穷、学历等阶级跨越的矛盾和冲突。除了同龄人的对比,来自周遭环境的舆论也让“小镇做题家”们陷入窘境。
今年毕业于某名校的范一诺表示,只要自己多在家待一天,周围就会有“名校毕业后做这么普通的工作,你怎么对得起父母对你的栽培”“收入还没你初中都没读完的同学高,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等声音出现在耳边。“这些声音有父母的、亲戚的、邻居的,我实在做不到一点都不在意。”
高考教育提供的屏障,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学历的确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在大众化教育时代,主播、电商、微商都能日进斗金,从事这些行业,往往对学历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这对“小镇做题家”们来说,是一个现实且巨大的落差。
近年来,“清北硕博扎堆街道办”“北大女硕士回老家当油漆工”“公职岗位专本硕同时竞争”等新闻层出不穷。有不少人疑惑,高学历低就业,是行业的升值,还是学历的贬值?
名校之后,并不都是人生赢家
2019年5月,深圳中学公布了新聘教师“豪华名单”,一石激起千层浪。拟招聘的35名教师,均为研究生学历,3人是博士(后)。其中清华、北大毕业生20人,还有1人毕业于哈佛。虽然事后证明“豪华教师团”的薪资并不低,但关于“名校硕博教中学生是浪费吗”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今年7月,“留守女孩”钟芳蓉选择报考北大考古系也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评论考古太冷门不好找工作,还有人质疑,她为什么不选择热门专业改变家庭现状。
2019年,100多所“双一流”大学共有近百万毕业生。在庞大的数字面前,名校学历的光环越来越弱。
学历贬值和职业选择,像两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一方面是学历贬值,没有其他资本与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拼;一方面,如今,含辛茹苦地学习可能已经实现不了阶层的跃升,而这一差距还在不断地被拉大。
这道鸿沟的拉大,还与基于市场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下,高校做出的选择有关。《三联生活周刊》曾发表文章《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文中写道:高校招生变成一场依据分数高低进行的拍卖,“状元”及其分数成为招生市场竞拍中的标的物,手持高分者待价而沽,交易的条件为高额的奖学金和所谓的热门专业。
漂亮的指标、体面的成功、不断的PK,让这群看似站在金字塔尖的幸运儿们疲惫不堪。根据2017年博雅数据库显示,清华大学的退(休)学率高达7.6%,北京大学的退(休)学率为4.2%,这个数据是基于两校2013年~2017年本科入学人数和毕业人数之差得出的统计结果,即表示有300多名学生无法完成学业。
以顶级高校的数据统计作为窥探名校学子心理状况的一个切面,真实的现状揭露了另一种残酷。名校录取通知书的背面,既有“天赋异禀”的少年因为大学少了管束而挂科退学,也有学生因不知道想要什么而退学复读,更有人因为患上了焦虑症而不得不退学。在人生的马拉松赛场上,不跑到终点,没有谁能说自己是赢家。
褪去光环,重新规划选择
“清华大学的教育和文凭,能给他带来数不胜数的好处和优势。”
这是体育记者陈月泽对齐麟的评价(他入学清华后又退学加入了新疆男篮),也是许多明知不喜欢本专业,却也不敢改变现状的名校学子的心声。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读书的问题就是出路的问题。这些学子想要试错,可以,但先得想想家庭赋予他们的期许与使命。
高校里,虽然繁重的课业、缺乏自律约束、父母同学的期望、不敢试错等压力形成了一个闭环,但也有一些拨开迷雾、柳暗花明的人生样本——2020年7月,李雪琴参加《脱口秀大会》,彻底“出圈”,同样为北大毕业生的王梓晗也走了相同的路,成了一名全职脱口秀演员;从一线城市“211”高校毕业的刘青,现在在北京一家互联网教育机构做初中数学教研工作,月薪一万五千元,除去房租和生活成本,一年也攒不下多少钱,但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毕业于北京某“985”高校的宋倩,回到老家的二线小城,通过“降维打击”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三年后攒够了房子的首付,决定在老家定居……
有一定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的名校学子在“名校光环”和“普通人”身份间达成了和解,按部就班地在能力范围内过一种“普通”的生活,这并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人生规划。但大多数名校学子依然承认,读书仍旧是小镇青年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至少从某种程度而言,比起同辈们重复上一代人的生活轨迹,读书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