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鹑鸡肠球菌感染1例*
2021-01-05蔡渊卿黄子达方心俞王相选许志阳李文波杨滨张文明
蔡渊卿 黄子达 方心俞 王相选 许志阳 李文波 杨滨张文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骨科;2.检验科,福州 350005)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数量的增加,PJI患者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出现了许多由罕见病原菌引起的PJI。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gallinarum,EG)是一种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常见于泌尿系感染和腹腔感染。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EG感染进行报道,以供临床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4个月前因“左膝骨关节炎”,于外院行“左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个月余左膝关节突发疼痛,伴畏冷、发热,外院考虑“左侧人工膝关节假体周围急性感染”,予行“左膝关节假体保留清创术”,术后经验性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经治后无明显好转,转诊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8.5℃,左膝关节红肿、皮温增高,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0°~70°,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50分。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96.6 mg/L,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61 mm/h。左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胫骨平台下可见骨质破坏,胫骨上段及股骨远端可见骨膜反应(图1)。膝关节穿刺获得大量淡红色浑浊关节液,关节液白细胞计数3470×109/L,多核细胞比例0.603。在送检关节液标本48 h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结果回报病原菌为EG。患者入院后5 d左膝关节皮肤出现破溃(图2),为避免从窦道向关节腔内引入多重感染的可能[1,2],遂在mNGS检出病原菌后立即行假体取出、病灶清除及间隔器植入术(图3),骨水泥中按2.4 g∶40 g比例(6%)添加替考拉宁粉剂。
术前和术中关节液、假体周围组织以及取出假体超声裂解液的微生物培养结果亦均为EG(图4),药敏结果见表1。术后予静脉使用利奈唑胺(0.6 g,每12 h)治疗2周,后改为口服治疗2个月。
图3 左膝关节间隔器植入术后X线片
图4 EG镜下特点[3]
表1 关节液微生物培养结果
间隔器植入术后8个月,患者再次返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为36.9℃,左膝关节局部皮温正常,ROM:0°~70°,KSS评分为65分。血清CRP 6.15 mg/L,ESR 38 mm/h。考虑感染控制,遂取出骨水泥间隔器,彻底清创后再次植入假体(图5)。术中关节液、假体周围组织及间隔器经超声裂解后所得液体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予静脉使用利奈唑胺(0.6 g,每12 h)治疗2周,后改为口服治疗6周。翻修术后2个月CRP、ESR水平正常,ROM:0°~120°,KSS评分82分,治疗成功。
图5 左膝关节假体再次植入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好,无松动,骨膜反应消失
2 讨论
二期翻修手术是最常用的PJI治疗方式。含抗生素的骨水泥间隔器可在关节局部释放高浓度抗生素,提高感染的控制率。若术前病原菌未明确,指南推荐在骨水泥间隔器中经验性加入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但由于国内尚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粉剂及含高剂量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骨水泥,临床常仅使用万古霉素[4-7]。本病例经多次培养及分子诊断方法明确病原菌为EG,该菌是革兰阳性球菌,为肠球菌属。可致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及败血症等,目前少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EG感染的报道[8-11]。但EG与其他临床常见肠球菌(如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不同,由于携带有vanC耐药基因,EG对万古霉素呈天然耐药。因此外院在未能明确病原菌情况下,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最终感染未能控制。若我院一期清创手术仅在骨水泥中加入万古霉素,也可能再次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术前明确病原菌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EG由于携带有vanC耐药基因,对万古霉素呈天然耐药,对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等药物敏感[12-14],因此术中选择替考拉宁粉剂加入骨水泥间隔器。本病例经彻底清创、二期翻修及全身性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感染得以控制。考虑本病例目前随访时间较短,因此需继续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微生物培养目前仍被视为诊断PJI的“金标准”,但囿于标本处理方法不当、抗生素使用史等多种因素,因此培养阳性率并不高;且部分细菌生长缓慢(如苛养菌),培养时间需延长7~14 d,因此传统微生物培养无法满足一些急、危重症病例的病原诊断需要。如本病例若等待微生物培养结果,则不得不延迟手术时机,增加多重感染的风险。mNGS是不依赖培养的非靶向病原分子诊断技术,可提高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和检出速度。研究也发现mNGS可有效检出PJI的致病菌[15,16]。本病例在术前获取关节液2 d后即由mNGS准确检出致病菌,大大快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让临床医师可以尽快实施治疗,充分体现了mNGS检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EG是一种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的VRE,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医疗侵入性操作的增加,VRE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对治疗也提出了重大挑战[17,18]。虽然EG肠球菌毒力较弱,但与其他细菌不同,其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常用于PJI的治疗中,可以提高感染的控制率,而间隔器中抗生素多选择万古霉素。对于EG引起的PJI,若术前未明确病原菌而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则将导致感染治疗失败。因此术前明确病原菌至关重要。本病例在入院5 d后即出现左膝关节皮肤破溃,为避免多重菌感染需迅速进行清创、一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植入,而此时微生物培养结果尚未见回报,因此术前无法明确病原菌。mNGS在获得关节液48 h后即回报为EG,为指导间隔器及全身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了病原学依据。mNGS对于病原菌的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快速明确病原菌。由EG引起的PJI经彻底清创、局部使用替考拉宁联合全身使用利奈唑胺可有效控制,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EG感染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