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北部地区矿山地质特征及成因探析
2021-01-05周迎春李国杰吉榆师
彭 程,周迎春,李国杰,吉榆师
(海南国际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206)
龙马砂矿床位于琼北地区东北部,探获矿石资源储量(122b+332)13846.56万吨,采矿区储量分割后,采矿区可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122b+332)9532.39万吨,属于易采易选矿型矿床。
1 矿区地质
海南文昌北部地区地层发育不全,第四系(Q)分布广泛。区域侵入岩主要为二叠纪~三叠纪及侏罗纪中世的花岗岩。矿区仅有现第四系海相沉积地貌,第四系之下偶见花岗岩碎块。矿区内未见断裂等地质构造。
1.1 矿区地貌
区域整体为海相沉积(图1),位于海成砂堤后缘,以平坦二级、三级阶地为主,主要为二级阶地。受渔业改造原始地形,在矿区中部的北东向一线较高、西北和东南较低,海拔最值分别为20.3m和37.2m,矿体主要赋存在25m~32m之间。
图1 海南文昌北部矿山地质地貌图
(①细砂(矿)②砂质粉土③含泥细砂④泥炭土⑤粘土⑥砂砾层⑦花岗岩)
1.2 矿区地层
区域和矿区地层为第四系,主要为浅海~滨海~海湾相碎屑和泥质沉积,其中第四系主要为含砾砂、粘土、砂质粘土等,赋存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1.2.1 全新统冲积层(Qh31al)
全新统(Qh)在文昌公坡~抱罗一带表现为河流沉积相中,采矿区西北部及南部表现为现代冲积,次要赋存层位,厚度0m~0.5m。
1.2.2 上更新统八所组(Qp3bs)
滨海相沉积,棕黄、黄及白色粉细砂、中细砂及粘土夹层,主要含矿层,在龙马、昌洒和龙楼一带有分布,采矿区自上而下按矿石颜色和石英砂含量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1)八所组上段(Qp3bs3):海成二级阶地,地表出露,海拔28m~32m,相对高差仅0.5m~2m,呈微波状起伏的开阔地,似层状、层状产出,边坡0.1°~2°。主要赋存层位、优质矿体,厚度0m~1.0m。石英含量大于98%、含少量电气石、钛铁矿等,铁质含量低,是优质矿源,如图2所示。
图2 八所组上段与中段整合接触
(2)八所组中段(Qp3bs2):海成三级阶地,高差比二级阶地大,呈舒缓波状、顶部较平坦,边坡0.5°~5°,呈近水平的似层状、层状产出。主要赋存层位,主要矿体,厚度3.0m~15.0m。石英含量95%~98%,次为粘土矿物及炭质,偶见含铁质的“硬夹层”,微量电气石等矿物。
(3)八所组下段(Qp3bs1):隐伏分布于海成三级阶地中,采矿区西北部出露。呈层状、似层状近水平产出,浅黄、白色、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主要赋存层位,厚度3m~18m,石英含量占93~98%,粘土矿物含量1~3%、微量电气石、针铁矿等。本段自上而下粒径逐渐变细、颜色逐渐变浅、粘土矿物含量由少变多。与下伏北海组呈整合接触。
1.2.3 中更新统北海组(Qp2b)
中更新统北海组(Qpb)在抱罗、昌洒、文教一带,桔黄、棕红、褐红色亚砂土、砂、砂砾、砂质砾石层,采矿区地表地表未出露。
表1 文昌北部地区矿体化学成分表
表2 矿物粒度及品质关系表
1.3 岩浆岩构造
2 矿体和矿石特征
2.1 矿体特征
海南文昌北部地区矿物为第四纪滨海环境的海相沉积地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形态简单,连续分布于整个矿区。按地层将矿层从下往上划分为三层,矿层顶板裸露、底板为粘土层。垂向上砂层及矿体厚度比较稳定,横向上整体北东厚、南西薄。
2.2 矿石特征
研究区矿石主要为中细粒结构,松散砂状构造。石英含量94~97%,平均95.62%;泥质粘土矿物含量3~6%,微量矿物平均含量为:钛铁矿1053.67g/t、电气石836.64 g/t、锆石194.09 g/t、白钛矿30.53 g/t、石榴石29.16 g/t、金红石28.13 g/t、磁铁矿微量~33.62 g/t、独居石微量~少量、锐钛矿微~个别、绿帘石个别、磷灰石个别、透闪石个别、锰矿少量。主要矿石矿物特征如下:
石英:白色、浅灰色、淡黄色为主,少量浅紫色、棕褐色。透明~半透明,玻璃光泽,波状消光。以单体为主,呈次棱、次圆粒状,个别为六方双锥。少量连生体。少量石英颗粒发育微裂隙,并吸附有钛铁矿或粘土矿物等。石英粒径一般0.1mm~0.5mm。
钛铁矿:主要的重矿物之一。黑色,半金属光泽。粒状、板状、次滚圆状。性脆,硬度大。粒径一般0.02mm~0.75mm。
电气石:主要的矿物之一。黑色,浅棕、浅黄棕色,浅兰色。微透明。玻璃光泽。粒状,柱面具纵纹。断口参差状。硬度大。粒径一般0.02mm~0.95mm,个别粒径达1.20mm。
锆石:主要矿物之一。浅紫红色。透明~半透明。金刚光泽。粒状、四方双锥柱状,碎粒状。性脆,硬度大。粒径0.01mm~0.25mm。
白钛矿:常见重矿物之一。浅黄~浅黄棕色。半金属光泽。粒状、板状。硬度中等。粒径一般0.02mm~0.60mm。
石榴石:常见矿物之一。浅红、桔红色。油脂光泽。粒状、致密块状,硬度大。粒度一般0.02mm~0.50mm。
金红石:黑色、浅黄色、浅褐色。半金属光泽。粒状、柱状。性脆,硬度大。粒度一般0.02mm~0.45mm。
其它重矿物含量微少,多呈单体存在。粒径一般<0.3mm。
2.3 化学成分
多元素分析表明,矿石的化学组分主要为SiO2,其次为Al2O3、Fe2O3及TiO2,其它氧化物及组分的含量甚微,各组分的变化系数均小于40%。见表1。
组分含量变化较小:垂直方向变化不大;东西向上总体中间相对较好好、两端略差;从南北北,有益组分略微升、有害组分略降。
3 矿石品质特征
粒度与品质关系:矿石中石英粒径一般0.1mm~0.5mm,含量达91.86%,0.3mm~0.5mm级的矿石质量最好,可达一级品。其次是0.1mm~0.8mm级,品质可达二级品,其他相对质量较差,见表2。
表3 矿石类型品质特征表
4 成因探析
本矿区为海相沉积型矿床,受沉积地层控制,主要位于第四系晚更世八所组二级阶地中,少量位于全新世冲积层的三级阶地。呈层状或似层状稳定的分布,属于简单形态,水平产状。0.1mm~0.5mm粒径的石英单体为主,磨圆较好。
琼北地层从老到新为长城纪抱板群、白垩系(少量)和第四系,岩浆岩仅有二叠纪~三叠纪和中侏罗世的花岗岩。说明长城纪到第四系之间的地层长期剥蚀,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琼北断陷接受第四系沉积。琼北在第四系沉积过程经历多次海进和海退,碎屑物得到搬运、分选和沉积形成矿物富集的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