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断裂带研究的演进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1-01-05李楠博高晨磊
李楠博,高晨磊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作为现代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式,团队始终是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1]在经历了从多样化研究向差异性研究的转变后,团队断裂带(又称团队断层或团队断层线)这一概念由Lau和Murnighan提出,他们基于团队成员多项特征,将团队划分为若干子群,这组假想分界线即被称为团队断裂带。[2]这一理论的提出,开启了团队研究的新纪元。
为了更准确地对团队断裂带理论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绘制了国内外团队断裂带研究的知识图谱(Knowledge Mapping)。知识图谱分析从文献计量学发展而来,依托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可视化技术,能够对海量文献绘制直观图谱,通过对图谱的观察分析,能够发现研究领域中过往的研究结构、当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本文依据CNKI(中国知网)和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多维度分析梳理团队断裂带相关研究的动态演进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一方面旨在能够准确把握团队断裂带理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沿,另一方面希望能够考察我国在团队断裂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寻未来深化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外文文献数据来自于WOS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文文献数据来自于CNKI数据库,数据采集日期均为2019年3月1日,WOS数据库检索策略为“主题=‘team faultlines’,文献类型=‘article’”。由于团队断裂带概念由Lau和Murnighan在1998年首次提出,因此“检索时区=1998-2018年”,共检索到文献145篇。基于对CNKI数据库文献资源的掌握,选择的检索策略为“主题=‘团队or群体or董事会or高管团队’and‘断裂带or断层or断层线’,来源类别=‘CSSCI’and‘CSCD’and‘核心期刊’and‘EI来源期刊’and‘SCI来源期刊’,检索时区=1998-2018年”,共检索到文献59篇,被检文献实际起始日期为2009年。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知识图谱分析是当前进行学术动态追踪的重要方法之一,该分析方法以知识领域为对象,是显示知识的发展进程以及结构关系的一种可视化图像分析方法。[4]基于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本文选用的科学知识图谱化表达软件为Citespace(版本:5.3.R4),该软件由陈超美教授团队开发,主要应用于观察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与动向,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加以呈现。Citespace的优势在于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示每个知识节点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与影响,直观捕捉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重要学者和重要研究机构,还能展示出特定时间跨度内新研究点的突增情况,[5]是从多个角度出发、识别和发现知识发展新动态和新趋势的有力工具。
二、团队断层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动态演变分析
(一)研究热点的提取
研究热点是指一定时期内研究领域中广泛受到关注的研究点,而关键词作为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研究方向的核心体现,代表着研究领域内过去和当前存在的热点研究问题。因此考察关键词及其聚类特征,能有效追踪研究热点的变化。[6]
对团队断裂带相关文献关键词进行提取,形成了团队断裂带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根据图谱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限于篇幅,知识图谱未列入正文)。对关键词的提取以2013年后(时间切片方式为每年1切)的文献相对引用率(Relative Citation Ratio,RCR)前30名为样本,利用寻径修建算法突出重要词频,技术参数为“Time Slicing=1998—2018;Node Types=key word;Selection Critical=usage 2013;select top 30 items;Wos:usage since 2013,(U20);Demensions:RCR;Pruning:Pathfinder;Label clusters with abstact items”。提取后人工合并相似度过高的关键词(如英文的单数与复数,中文的同义、近义词),最终得到核心关键词。
在早期的团队多样性研究中,多以单一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作为团队指标,因此人口统计学断裂带(demographic faultline)也是最早被纳入团队断裂带研究范畴的断裂带类型,在WOS数据库中,它是团队断裂带研究的最核心关键词,中心度达到0.51。较具代表性文献是Carton和Cummings的《A Theory of Subgroups in Work Teams》一文,该文整合了关于团队断裂带、团队多样性和组间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子群结构的三阶段理论——形成、过程和结果。同时他们指出子群特征的三个基本因素:身份、资源和知识。[7]除了人口统计学断裂带,冲突(conflict)、多样性(diversity)、决策制定(decision making)和深度多样化(deep level diversity)等也是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代表这些研究主题是团队断裂带研究领域较受关注的问题。
通过表1还能够发现,中文关键词中与创新相关的创新绩效和创新战略中心度较高,董事会群体作为典型研究对象,节点规模相对较大。代表性文献为潘清泉等人的研究,该文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企业中的8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高管团队断裂带、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战略间的关系。结论发现任务相关断裂带对国际化战略有负向影响,生理特征断裂带对国际化战略有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起调节作用。[8]
通过两种数据库文献的核心关键词对比,发现当前国内和国际上对团队断裂带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国内研究较为关注断裂带与创新的关系,以及董事会断裂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国际研究则更倾向于从多样性角度诠释断裂带理论以及断裂带在团队过程中的效用。
(二)研究趋势分析
1.国际研究
除了关键词,主题和摘要也包含重要的文献信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主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为更精准定位核心研究点,利用巡径算法进行网络修剪,其他参数不变,聚类后的时间线图如图1和图2所示,时间线颜色代表的年份如图上方时间色谱所示,黄色正方形面积代表节点中心度大小。
表1 团队断裂带研究核心关键词
国际研究关键词聚类后共得到聚类簇28个,其中主要聚类簇12个。通过图1能够看到,整体聚类模块值(Q值)为0.644 1,大于0.3,说明聚类的网络结构十分显著。平均轮廓值(S值)代表聚类内部相似度,该聚类中平均S值为0.678 7,大于0.5,且各单独聚类轮廓值均大于0.5,说明聚类结构合理,聚类簇主题明确,簇内研究问题集中,研究方向趋于一致。
时间线视图侧重于勾画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代表着研究方向和主题的变化,展示的信息也极为丰富(聚类结果见表2),依据研究主题在时间线图中的表现,可以将其归为4类:
图1 WOS数据库团断裂带研究热点聚类时间线图
图2 CNKI数据库团断裂带研究热点聚类时间线图
(1)长期趋势(长期内始终受到关注的研究主题),包括多样化断裂带(diversity faultline)、跨国团队(using transnational innovation team)和混合团队文化(hybird team culture)。这三个研究主题从团队断裂带概念出现至今,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主要问题。多样化断裂带主题下,冲突(conflict)是节点规模大、中心度高的核心关键词之一,代表性文献是来自于Homan A C等人的研究,他们讨论了是否可以通过使团队成员信服多样性的价值,从而克服断裂带的破坏性影响。结论证明在存在信息相关断裂带的团队中,那些承认多样化价值的团队表现的更优秀。[9]国外企业中的团队跨文化组成概率较大,而文化多样性是导致成员间分歧的极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国外研究中,跨国团队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代表性研究来自于Kirkman B L等人。[10]跨文化团队带来的混合团队文化问题也同样是研究的热点问题,Earley C P和Mosakowski E基于团队断裂带理论研究了跨国情境下团队结构的含义,提出了团队动力学影响的中介模型。[11]
(2)早期趋势(最初的主要研究方向,但已经逐渐趋冷的问题)为个体成员特征(individual member characteristics)。对个体成员特征的研究始于团队断裂带概念的出现之际,2014年后相关研究逐渐消失。热点存续期内,代表性研究来自于Li J和Hambrick D C,他们研究了多种类型的团队,指出个体成员特征导致的高强度的人口统计学断裂带会导致任务冲突、情绪冲突以及行为的分解,进而致使团队表现不佳。[12]
(3)瞬时趋势(曾经某一时段内的研究热点)包括团队特征(team characteristics)、联盟的形成(coalition formation)和集体绩效(firm performance)。团队特征的核心文献来自Molleman E和Slomp J,他们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团队特征:全局、共享和组合属性,并考察了组合属性中三方面的团队多样性,一是人口统计特征,二是技能和知识特征,三是人格特质。此外,作者还发现这些特征对团队的影响是在特定的团队任务下产生的。[13]联盟的形成主题下,核心文献来自于Cramton C D和Hinds P J,这一文献也是基于跨文化情境的研究,旨在讨论跨文化团队的管理,研究以Lau和Murnighan的研究为基础,发现团队成员的人口属性的一致性增加了子团队的动态可能性,且对差异性有积极态度的团队更有可能从亚群体的差异中学习。[14]有关集体绩效的核心研究是Polzer J T等人的研究,这一研究以来自10个国家的14所学校的研究生组成的45个团队为对象,发现分散的地理位置导致的断裂带会加剧冲突并降低信任度,继而影响集体绩效,当一个团队被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子团队并且这些子团队在国籍上是同质的时,这一影响就更强烈了。[15]
(4)当前趋势(自某时点起持续至今的研究热点),包括团队自主性(team autonomy)、全球商务(global businesses)、注意力配置(attitude certainty)、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和消极影响(negative effect)。团队自主性研究主题下的核心关键词是深度多样性和决策制定,这两个关键词所对应的核心文献仍然为最早提出断裂带理论的文献《Demographic Diversity and Faultlines:The Compositional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Groups》,该文指出,面对团队多样性的研究困境,有效的解决方式是采用指标组合取代单一人口统计指标,以克服采用单一人口统计指标所固有的弊端,组合指标把团队分割成内部同质、彼此异质的多个子团队,子团队的差异会在团队内部引发激烈的冲突和沟通障碍,降低决策绩效。[2]
关键词聚类后的研究主题各有差异,但通过知识图谱的时间线图能够发现,当前团队断裂带的国际研究中虽然已经出现了较多研究分支,但研究内容之间网络结构通过复杂的关联表现出了较高程度的相关性,尤其在2010年后,大量相关文献的涌现使得知识网络更加错综复杂,但过于偏离以上研究趋势的主题已逐渐消失。
2.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后共得到聚类簇28个,其中主要聚类簇11个。Q值为0.744 6,说明聚类的网络结构十分显著。S值为0.735 5,大于0.5,说明当前聚类结构合理,聚类簇主题明确,簇内研究问题集中,研究方向一致。
国内与团队断裂带相关的研究比较少,但是通过图2仍然能够看出,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存在着5个主要的研究主题,基本集中于团队断裂带与创新关系的研究,对应的关键词、核心文献以及聚类信息如表3所示。
聚类主题“群体断层”的研究始于2009年,首篇文献由王端旭和薛会娟完成,[16]在这两位学者将团队断裂带概念引入国内研究后,谢小云和张倩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基于国外团队断裂带的已有研究,评述了其概念提出与演进、测量方法与技术、效能作用,并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系统地阐述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17]
表2 WOS数据库时间线聚类及文献信息
后续研究集中于创新领域,团队创造力、创新绩效和创新战略是主要研究方向,代表性的研究表明,除了存在于管理学科,团队断裂带理论也在心理学得到了深度上的扩展。团队创造力较为典型的研究由张景焕等人提出,他们采用实验法,基于心理学视角,从专业异质性和团队断裂带两个水平上操纵团队多样性,发现了团队独创性与团队成员专业多样性的关系。[18]创新绩效的研究以林明等人的研究为代表,研究利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国企面板数据,分析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结论证实任务断裂带强度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作用,随着股东内部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大,任务断裂带强度对创新绩效正向作用增强。[19]创新战略角度的研究以周建和李小青的文献为代表,对沪深两市2007—2009年261家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成员职能背景异质性、教育程度和群体断裂带强度对创新战略有积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优化董事会构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20]
陈伟等人关于交互记忆系统的研究,是除了创新外,团队断裂带的代表性研究之一。该研究旨在分析团队优势的运用和激活,并建立了一个包括团队断裂带、团队效能、关系型领导行为和交互记忆系统在内的被中介的调节模型,与大多数研究结论一致,他们的研究表明,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效能有负影响,信息认知断裂带对团队效能有正影响,关系型领导行为和交互记忆系统的调节和中介作用也得到了证实。[21]
三、结论和展望
本文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了团队断裂带理论的相关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1998年至2018年,团队断裂带的研究中出现过很多研究热点,通过对热点的粗略搜寻,能够看出国际和国内研究各有侧重,且二者的热点话题相关度较低。进一步考察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过程发现,国际研究中的团队断裂带问题研究分支多,覆盖领域广,反观国内研究,目前还处于较为单一的研究话题内。更进一步对国际研究中的前沿文献进行提取,寻找到了6个前沿研究主题和4篇前沿文献。国内研究由于数量过少,目前尚无法准确提取前沿研究。
第二,从考察期文献总量来看,截止2018年末,团队断裂带研究领域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从发文数量的变化中,发现对该理论的研究已经经历了理论萌芽阶段并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欧美学者已经基本建立了理论研究的整体框架,开发了一系列的模型和研究方法,奠定了团队断裂带领域的研究基础。而我国对该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理论核心内涵的认知仍有待发掘。
表3 CNKI数据库时间线聚类及文献信息
基于现有的国际和国内研究,结合前文的分析,认为未来我国关于团队断裂带的研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理论的本土化演绎。团队断裂带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背景产生的,其中涉及了团队成员意识形态、个性心理、宗教信仰、种族倾向等诸多因素,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导致其中部分因素并不适合于国内团队研究,因此在国内应用团队断裂带理论前,需对其进行本土化演绎,以保证其在特定社会文化氛围内的适用性。
第二,测量指标的创新。目前有多重团队断裂带测量指标,可用于团队断裂带宽度或深度的测量,但是这些指标各有不足,更为精准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仍有待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算法的进步为更普适的团队断裂带计算提供了契机,而唯有发现更科学可靠的测量指标,才能促进团队断裂理论更快速地深化发展。
第三,优化团队断裂带影响的系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团队断裂带的确存在于团队过程中,并会对团队行为和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未来的研究除了继续完善理论研究框架,提供更多实践证据外,最为重要的是开发出优化断裂带影响的系统性方法,即促进对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等有正向影响的断裂带的活跃性,同时抑制对其有负向影响的断裂带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