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南院
2021-01-04邬颖颖
邬颖颖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个问題被反复提及,什么是三原色?这个问题其实再常见不过,但我始终对此充满兴趣。所谓三原色,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红、黄、蓝,但在光学里,它却是红、绿、蓝。前者通过减法创造出这个世界大部分的色彩,后者用加法实现同样的效果。色彩让人长久地保持着对事物的印象,还原出事物本来的样貌。所以,我试着用色彩还原记忆中的——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这里是群山环抱的旧桃源。来时的路上,是一片郁色。直到穿过刻着“国立中山大学”的牌坊,看见头顶上穿山而过的高速公路,才知道陶公笔下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在今日亦能得见。即便这是我在南院的第四年,在此间行走,还是有种不真切的感觉。这感觉来源于雨后可见的、弥漫在山上的层层白雾,也来源于奔忙在路上的同学。山林常寂静,尘世故喧嚣,大抵如是。
“南风熏兮,珠水流长,依山带河,绿树红墙。”短短的十六个字,便是南院的真实写照。整个南院划分为东、中、西三区,各区间都是相似的小红楼,高楼在这里并不常见,大多分布于中区。这些高楼,也恰坐落在学校中轴线附近,在尚不熟悉南院时,它们是很好的指路标。
广东的夏日是炎热而漫长的,每到这个时候,道路上的树木也愈发苍翠茂盛,视野就这样被这些绿色占据。在夏日里,见到一抹异色是难得的。但在南院,却并不稀奇。芒果树整齐地排列在东区至西区的道路上,夏日的阳光穿过树叶,将热度渗透到果实上,也让自树上垂落的芒果散发特有的芳香,让人无端挂念着这抹黄色。再向西行去,不需多久,就能看见南芳湖,走至湖畔,便能见到湖中游动的鱼群。湖的另一端,是学校的后门。后门不似正门那般规整,此处更有山野的气息。不远处,是小片的荔枝林。桂味、槐枝、妃子笑,在家乡难见的荔枝,挂满林间。采摘下的果实鲜红饱满,甘甜清爽,附近的果农偶尔会在后门兜售,在这个时节去品味荔枝,纵使对夏日生出再多烦闷,也会在片刻消去吧。
南院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在黄昏。那时,余晖尚未完全收拢,映照在一幢幢红楼上。红楼并不太高,在五层左右,因此阳光能很好地洒落在道路上,校园像被浸入橘子气泡水里,所见之处皆是橘黄。夏日,不到六点三十分,暑热已慢慢消散,零星的人影出现在路上,待天空中的大段霞光被夜色接替,人流也汇聚起来了。东区体育馆前的道路向来是人流最多的地方。Y型的路段中央生长着一棵枝干稍显细长的树,树的顶端枝叶繁茂,可见的日光和若隐若现的月亮夹杂着出现在树的缝隙中央,留下大片树影。众人携书而来,从树下穿行而过,奔向各自的目的地。人若是匆忙起来,便会错过许多风景。但在这里,即便匆忙,你也很难错过风景。
坐落在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南方学院,是少有人知悉的。与其他院校相比,南院少了几分历史沉淀,但仍有几处地方能窥见古朴的意味。正门处的铜像、图书馆前的红岩石像,在十几年中,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鲜活的颜色,用统一的红白色调,牵动着南院学子的记忆。南院留下的色彩印记,也就这样一点点地扩散开来,让人将与之相关的记忆留存下来。
与外界的繁华热闹不同,南院总是保持着宁静而闲适的氛围。偶有的热闹便显得犹为珍贵,但这也需要花时间慢慢去探寻。偶有的线索,可能就藏在看似无人的角落里,当你察觉到时,它早已变成惊喜。你会发现偶然写作的剧本,可能会变成完整的节目出现在晚会上。无意间赞叹过的歌声、欣赏过的舞蹈,展现在舞台中央,得到台下的掌声。在这里,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有可能。
南院的节奏总是不紧不慢,以至于你很难发现它是始于旧又立于新的。从仿制中大的建筑到自由创作的涂鸦围墙,再到偶尔开启的夜间集市,这里的改变似乎不着痕迹,却又让人渴望去探寻。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众人已被这里的闲适所感染,对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有所洞察。道路旁,操场上,总有人停下来,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天空变幻的景象,倾听路边传来的演奏乐曲,心血来潮般加入某场“盛会”里。
正如造就风景的,不止于风景本身,人们对南院的情感投射,让南院的乐趣得以被寻觅、被更新。回忆转至此处,南院的种种已叙述完毕。红楼、青山、蓝天,三色延伸出的色彩印记,让南院的一切得以融于山川,寄于远方,想必此刻正有人漫步在南院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