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1-01-04王丽秋
王丽秋
摘要:合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艺术,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和审美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合唱中,能使学生感受多声部、多旋律的不同,展现音乐的魅力,锻炼学生的音乐控制力和表现力,同时,合唱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间互相配合,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
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力相对不足,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对学生的发音和气息等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打好合唱的基础,同时要把理论讲解和合唱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高效且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新课改下,人本理念是基本原则。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学要始终秉承和贯彻人本教育思想,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中心,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激情。合唱教学是一种较为欢乐的音乐表现形式,更需要教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关照学生,不强制、不训诫,而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这样合唱教学的成果才能最终落实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生成之上。
(二)理论结合实践原则
小学合唱教学要区别于中学合唱教学,要以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主要形式,降低合唱知识的灌输频次。合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机会,尽量减少单纯乐理知识的讲解,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小学生好动活泼,只有把课堂和课外统筹起来,给学生一些尝试和表演的空间,学生才能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三)差异化原则
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学生领悟快,有的学生领悟慢,有的学生嗓音高,有的学生嗓音低,有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做红花,有的学生喜欢循规蹈矩,喜欢做绿叶,教师不能一味责备,而是要善于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基础进行差异化的引导,体现出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点来,提升合唱队伍的凝聚力。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合唱氛围
兴趣是学生一切行动的前提因素,只有学生先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当然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唱活动,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合唱氛围很重要。音乐学科本身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但由于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在合唱教学中通常以教师口头讲述的方式吸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音乐课堂缺少活力和灵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新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唱氛围,构建高质量的音乐课堂。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合唱活动,当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后,学生会主动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歌曲开展合唱教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
(二)应用微课将抽象的音乐直观化
要想用微课助力于小学音乐教学,关键还在于发挥微课直观化、生动化的优势,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微课将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这样就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为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强化对微课的有效应用,借由微课将乐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抑或者是将音乐表达的抽象情感用微课演示,这样就能让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感知,从而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歌曲演唱形式的时候,若是完全依赖语言文字讲解,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还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展示不同演唱形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聆听与观赏视频中了解演唱形式及其特点,之后再基于此指导学生辨别演唱形式,这样就能起到品味人声的效果。
(三)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特长进行差异化合唱教学
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合唱中达到同一个标准是不现实的,这是由于学生在音乐天赋、作品感悟、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优势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互补,使合唱成为一种合作的艺术。比如,从生理情况上看,大多数女生的发声比较高亢,而大多数男生的发声比较低沉。因此,在合唱队伍的安排上,教师就要让女生组负责高声部的演唱,让男生组负责低声部的演唱。除了发声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怯场,有的学生却胆子大,心理素养好,对于后者,教师就可根据合唱队伍的需求,让学生负担一部分任务,可以是独唱,可以是主持,也可以是舞蹈和表演等,这样一方面能让合唱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一方面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对于怯场的学生,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他们在合唱中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鼓励促进学生成长。
(四)结合学生特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不能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合唱活动,对待每一名学生要公平公正,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优势,促进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得到有效锻炼。
(五)创新合唱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合唱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合唱教学的空间,以更加新颖别致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合唱激情,如组织各个合唱声部进行短视频的制作,各声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摄像机或者手机拍摄合唱练习场景,教师把学生拍摄的短视频呈现在音乐课堂上,对各个短视频中的合唱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一方面,要在合唱内容上进行视野的提升,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合唱曲目的练习。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合唱基础不足,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启迪,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胜盛.浅谈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74-75.
[2]吕川.如何用微课助力小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2021(46):147.
[3]许萌.基于合唱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99.
[4]葛霜單.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2021(4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