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泽楷:从职业革命者到教书匠

2021-01-04李中华

党史文苑 2021年4期
关键词:革命

李中华

研究中共江西历史或江西省党代会历史,就会涉及汪泽楷。汪泽楷(1894—1959),湖南醴陵人,1923年冬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曾用名汪士楷。青年时期,曾赴海外学习深造,探寻马克思主义真理,1924年夏回国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在配合支援南昌起义、支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党的六大。之后,因盲目追随陈独秀,积极参加托派运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人生轨迹发生了严重偏移,从潜心教育事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到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其职业转变跨度之大,人生经历之坎坷曲折,值得认真研究。

走出山乡,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汪泽楷出生于晚清,成长于世界发生剧变的革命时代。1912年春,汪泽楷考入长沙的省公立高等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16年秋毕业。1915年秋爆发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湖南是继北京之后响应新文化运动最为热烈的地区之一,更为直接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省城长沙。当时,汪泽楷正在长沙就读高中,学习刻苦,关心政治,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经常与同学们讨论救国救民之志向。同年秋,汪泽楷与同学王力天等人商议在醴陵县西乡栗山坝杉仙庙筹办私立开元小学,1916年2月中旬正式开学。同年秋,汪泽楷高中毕业后,一边在醴陵县西乡任教,赚取工资补贴开元学校,一边担任开元学校义务教员、协助办理校务,直至次年下半年才离开。汪泽楷的作为说明其青年时期就有着比较深厚的民主进步思想。

1917年秋,汪泽楷考入湖南省立政法专门学校学习深造。同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汪泽楷得知后,思想受到很大震动。1918年冬,汪泽楷赴北京自修,准备考大学。其间,他先后阅读了《新青年》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思想为之一新,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革命的道路,这是其思想认识发生重大变化的拐点。1919年春,汪泽楷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决定赴法勤工俭学,进入北京法文专修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研习法文,于当年冬结业。研习法文期间,适逢五四运动爆发,汪泽楷参加了北京学生“反对二十一条,反对出卖山东权益,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集会和示威游行。

1920年1月,汪泽楷抵达法国马赛,就读旺多姆里塞国立中学,一边坚持刻苦学习法语,钻研马列著作,一边深入工厂、社会,广交朋友,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同年6月,他从里塞国立中学毕业后转入蒙达尼公学,由此开启了其崭新的留学生涯。其间,汪泽楷结识了李维汉、李富春等湖南留法学生,参加了第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勤工俭学学生组织——“工学世界社”;1920年冬,秘密加入法国共产党;1921年,参加了留法学生争取“生存权”和“读书权”的一系列学生运动,当选为巴黎“勤工俭学学生联合会”委员,积极参与了系列斗争。通过系统学习《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有关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参加留法学生运动的大量实践,汪泽楷开始转变政治观念,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春,汪泽楷与王若飞、赵世炎等酝酿筹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6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夏,与萧朴生一道介绍邓小平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2月,汪泽楷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与周恩来、萧朴生等五人当选为执行委员,周恩来任书记,汪泽楷负责学生运动委员会工作。

1923年冬,汪泽楷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受中共中央派遣,由法国经德国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至此,汪泽楷成功实现了人生角色转换。作为旅欧支部成员,汪泽楷是第二批在党组织安排下前往苏联学习的。1923年11月至1924年7月,汪泽楷在东方劳动大学学习期间,主要专修马列主义,提高革命理论修养,参加中共旅莫支部(当时李维汉任书记)的组织活动。经过近一年半时间严格的政治锻炼,汪泽楷转变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回国后参加革命运动做好了准备。1924年夏,李大钊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会议,曾到东方劳动大学向中国留学生作国内形势报告,分析介绍中苏关系及国内革命形势发展情况,说明国内急需干部回国。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实现后,国内革命形势高涨。汪泽楷听取了李大钊所作报告之后,受到国内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激励,尽管当时的学习并未结束,但仍然向党组织申请提前结束学习。同年9月,汪泽楷从莫斯科回到上海。至此,他结束了国外求学生涯,而置身于广大的革命运动洪流之中。

走上革命道路,播撒革命火种

1924年10月,汪泽楷受党组织委派,来到有我国的“小莫斯科”之称的安源,就任中共安源地委(当时属中共湘区执委领导)书记。同一时期,在安源地委工作的还有萧劲光、任岳等人。汪泽楷正是从安源開始走上国内革命道路、投身国内革命运动的。

1924年10月,汪泽楷与党员教师易足三利用回醴陵老家之便,以教书为掩护,在开元学校、县立中学、县立女校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工农革命运动,并秘密发展了孙筱山、肖方植、李石溪、王力天等第一批中共党员。同年11月,汪泽楷等在开元学校创建醴陵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醴陵特别支部,隶属中共安源地委领导,并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醴陵县特别支部。1925年春,醴陵县旧工会改组,汪泽楷兼任新的县工会会长,直至“五卅惨案”发生后返回安源路矿。汪泽楷在醴陵、开元学校播下的革命火种,为后来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汪泽楷与任岳、萧劲光等人还兼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地方组织合办的党校教员,参加讲授《政治经济浅说》《俄国党史》等课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年10月16日,中共安源地委委员、工人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在安源工人俱乐部门前广场被枪杀,安源工人革命第一次遭到惨痛失败。“九月惨案”发生前不久,中共湘区委书记李维汉奉命去北京参加中共中央第二届扩大执委会。行前,鉴于安源工运面临的险恶局势,李维汉要汪泽楷同去北京向中央报告情况,请示办法。后因汪泽楷需留下应付局面,改由地委组织干部李延瑞前往。当时,汪泽楷亦被反动当局通缉,之后到长沙向李维汉汇报工作并商讨营救被捕同志。“九月惨案”发生后,汪泽楷从长沙返回安源,准备营救黄静源同志,等他到达安源后,黄静源已被反动派杀害。王运储在回忆中写道:“从此,汪士楷同志每天绝早出去,半夜才回来”;“后来听说,他出去主要是同湖南省党的负责人李维汉同志研究营救被捕的同志”;“又过了一段时间,忽然有一天突然接到他由湘雅医院(即现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写来的信,约我去谈。在医院里,据他告诉我,他离开我又到了安源,刚一下车就遇到安源反动当局在残杀工人领袖黄静源,即汪预备去搭救的人”。由此可以确定,“九月惨案”发生前后,汪泽楷曾采取措施,设法营救被捕人员。

1925年冬,汪泽楷到上海向中共中央述职,住中共中央机关并协助开展工作。1926年3月,他调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以开封中州艺术学院教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8月上旬,在河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准备迎接北伐军北上中原;12月,调任中共湖北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2月,汪泽楷调任冯玉祥国民联合军司令部政治部少将组织处处长;7月上旬,被冯玉祥“礼送”出境。当时的汪泽楷,已历经多个重要领导岗位锻炼,参加了大量革命实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革命运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革命经验,已由一名普通共产党党员转变为职业革命者。

肩负重任,领导江西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

1927年7月,汪泽楷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其间,适逢大革命惨遭失败,全国政治形势不断恶化,江西的反动势力疯狂地向革命势力进攻,面临的工作环境极其险恶,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以汪泽楷为书记的中共江西省委,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领导全省党组织和全省人民与国民党反动当局顽强斗争。

江西省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江西党组织在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尤其是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全省已有60余县建立了党组织,党员数量达到5100余人,但赣南已经开始“清党”,其他各县反革命势力也十分猖獗,仅有省会南昌政治形势相对平静。江西省委针对这一实际,决定利用暑假之机在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内秘密召开党代会。1927年7月21日至23日,江西省第一次党代会在南昌市松柏巷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召开,到会代表60余人,代表全省5100多名党员。大会由汪泽楷主持,汪泽楷、刘峻山等传达贯彻党的五大会议精神,学习党的五大通过的各项决议,讨论当前的政治形势,研究今后江西党组织的工作。由于受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影响,加之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认识不足,第一次省党代会在今后省委工作决策上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但其选出的省委领导机关,对于配合支援南昌起义、支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等起到重要作用,为党在江西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建立革命根据地,准备了重要条件,在中共江西历史上留下了宝贵财富。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江西省委第一届委员会,汪泽楷当选省委书记,陈潭秋等当选省委委员。

南昌起义前后,作为省委书记的汪泽楷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组织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有力地配合支援起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27年7月上旬,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根据形势作出决定:举行南昌起义,挽救中国革命。汪泽楷曾向李立三建言:“城市暴动使共产党员由近六万人减少到不到一万人。南昌暴动仅仅依靠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张发奎的力量太单薄,张发奎与汪精卫的关系非同一般,也靠不住。”李立三部分地吸收了汪泽楷的意见。从当时的形势看,汪泽楷的这一意见是具有建设性的。

7月25日,叶挺、贺龙率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两部抵达南昌后,为鼓舞士气,在汪泽楷和江西省委的领导下,南昌市的工、农、青、妇、学、商等群众组成“江西各界慰劳革命士兵委员会”,积极开展拥军劳军活动。在此期间,汪泽楷亲自到各团体检查落实,组织每一项具体工作。

7月31日,汪澤楷到江西大旅社参加党内主要干部重要会议,讨论参加起义的行动计划,研究叶、贺两部起义后的行军作战路线。当讨论到起义部队南进时,汪泽楷提出向赣江流域南进的建议,认为赣江流域各县党的力量较强,工农运动比较发达,起义部队如沿赣江南进,可以得到较好的支援。但汪的建议遭到谭平山的反对未被采纳。会议最后决定向革命基础较差、国民党军事力量较弱的赣东南各县南进。从起义部队后续发展情况看,汪泽楷的建议具有一定战略眼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取得胜利。当日上午9时,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国民党中执委名义在省政府西花厅举行联席会议。同日,江西省委还指示江西学生联合会以群众团体的名义筹办邀请各省革命领导人和起义部队团以上军事干部的欢宴,省总工会筹办次日的庆祝大会。汪泽楷还亲临江西省学生总会和总工会等负责布置和庆祝南昌起义的胜利。2日,他组织各革命团体,慰劳起义部队将士,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3日,汪泽楷组织召开省委紧急会议,研究商议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后的事宜,要求省市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必须撤离南昌,大部分人员疏散后回原籍,少数同志留南昌参加省市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工作。南昌工人武装纠察队和近郊农民参加了第九军,有的革命团体负责人也随军南下。3日至5日,南昌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向抚州进军。当起义部队经过宜黄、宁都、石城、瑞金、会昌等地时,均由省委和国民党左派等负责干部出面动员和组织当地民众筹集款项和物资支援起义部队,动员当地革命青年参军等,为确保南昌起义部队进入闽西再向广东进军提供了坚强保障。

1927年7月底8月初,湖南平江工农义勇军、浏阳工农义勇军和驻武昌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分别由湖南和湖北入赣,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但由于各种原因,不仅未能及时参加南昌起义,且国民党右派已经背叛革命,处境极其困难。在这关键时刻,中共江西省委主动派人与这些入赣部队取得联系,及时指明行动方向。据张启龙回忆:在浏阳工农义勇军从高安到铜鼓的途中,“接到江西省委指示,要我们改到莲花厅(即莲花县)去,说那里群众基础好,很富足,丰收一年可吃两年,而且地处湘赣交界偏僻地方,可以驻兵。但未等部队去莲花厅(县),江西省委又派全仁同志(是个矮个子,面貌相当黑,很能说话)来传达指示,要我们为了保存这支部队,暂时接受朱培德的改编,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一个团,供给由朱培德负责。当时,我们正要找个落脚点休整部队,等候上级的指示,就提出‘受编不受调’的条件。经过谈判,朱培德接受了。我们就这样开到铜鼓县驻扎下来。在铜鼓吃的粮食由县政府供给。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加紧练兵,上政治军事课”。平江工农义勇军和驻武昌的警卫团部队,亦遵照中共江西省委指示,经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达成了“编成江西省防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仍分驻修水和铜鼓”的协议,最后得以合法地保存下来。从中可以看出,以汪泽楷为书记的中共江西省委,为未能及时参加南昌起义的入赣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和帮助,为秋收起义保存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湘赣边秋收起义即将发动前,平浏农军派宋任穷到南昌,向中共江西省委请示秋收起义后部队的行动问题。宋任穷回忆说:“主席还未到铜鼓时,我们浏阳团的党组织派我向江西省委请示行动,请示部队向哪里走。”“我到了南昌后,就见到了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汪泽楷接到我带的信,他回了一封信,是用药水秘密写的,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他只是对我讲过:‘过了宁冈,莲花这一带,还有一些小部队,还有少数枪支,其他的事信上都写了。’他要我将信交给毛委员。”“我到了陈家坊,找到了团部,将信交给了毛委员。”由此可见,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向南进军到莲花、宁冈山区,中共江西省委起了引导作用。

南昌起义部队全部撤走后,江西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全省已建立的52个县的县委和支部大部分被迫停止活动,部分党组织解体,党员人数锐减到1000余人,江西党组织在各地的工作更加困难了。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对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是省委的首要任务。为适应在严重白色恐怖环境下,党组织由公开转入秘密状态的艰苦斗争需要,省委領导机关进行多次调整和改组。1927年8月上旬,省委工委主任和农委主任随南昌起义部队离开南昌,在外县工作的三名省委委员先后牺牲,省委领导机关很不健全。9月上旬,江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9月5日指示信的精神,对省委进行改组,汪泽楷任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改组后的江西省委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于9月间制定了《江西省委对于秋暴的计划》《秋收暴动煽动大纲》两个重要文件,并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制定《江西省革命委员会行动政纲》,下达全省党组织贯彻执行。为加强对暴动的组织领导,省委派出一批干部到各地恢复建立党组织。当时,江西省委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对全省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起了一定作用。

盲目追随陈独秀,提前结束革命生涯

1927年9月,汪泽楷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主任。这是其1926年12月至1927年2月任中共湖北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之后,再次到湖北任职。同年10月,汪泽楷与杜 结婚,由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罗亦农证婚。汪泽楷自调往湖北工作之后,对待党组织、对待革命斗争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1927年10月,国民党军阀内部爆发了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宁汉战争”。10月26日,中共湖北省委召开第八次常委会议,通过《目前紧急斗争决议案》,决定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立即发动武汉三镇的武装暴动。在省委常委会议上,汪泽楷认为暴动时机不成熟,明确表示反对此次暴动。但他的意见遭到否决。10月29日,罗亦农召集长江局会议,通过《长江局最近政治决议案》,认为“目前绝非继续总暴动时期”,取消武汉暴动计划。从后续发展情况看,当时长江局通过的这个决议案与汪泽楷的个人意见是高度契合的。11月12日,唐生智军开始撤离武汉,中共湖北省委再次决定举行武汉暴动,并明确汪泽楷负责组织领导“攻击友益街,占领大革命时期省总工会旧址,恢复总工会”的暴动任务。但汪泽楷执行指示不够坚决,态度不够明朗,未能完成该任务。12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改组湖北省委,成立以苏兆征为书记的湖北特委,代行省委职权。12月14日,中央特委和湖北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扩大会议决议案》,提议中央开除罗亦农、陈乔年中央委员资格,开除任旭、黄五一、汪泽楷、林育南省委委员资格。会上,汪泽楷对处分有异议,并表示“我们必须右手抓紧拳头打击右倾机会主义,左手抓紧拳头打击左倾冒失主义”。12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认罗亦农对湖北的政治指导没有犯机会主义错误,也没有同意对汪泽楷等人的处分。

1928年1月,汪泽楷从湖北调往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夫人杜 经党组织批准随同前往。当时,与汪泽楷一起在上海候职的还有刘伯庄、彭述之等人,党组织关系均由中共江苏省委管理。候职期间,汪泽楷因患病未被安排工作,但参加了2月1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谈话会、2月16日的中央委员谈话会,参与讨论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革命潮流等问题。这两次重要会议,系为中共六大召开作了准备工作。1928年5月,汪泽楷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六大正式代表,赴莫斯科出席六大。这是汪泽楷参加的最重要会议,也是其人生轨迹发生严重偏移的重大事件。在六大的一次讨论会上,汪泽楷与蔡和森发生了正面思想交锋,还在会上尖锐批评“左”倾盲动主义,并就陈独秀的相关问题作了不适当的发言。一篇题为《汪泽楷在“六大”》的文章(署名萧东)中写道:“大会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把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特别是推到当时的总书记陈独秀的身上。对于这,汪泽楷不服气。他认为,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共中央,特别是总书记陈独秀当然负有责任,但是第三国际也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能推得一干二净。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支部,一切的一切都听从第三国际,从总策略到具体执行都是如此,所以第三国际不能把责任完全推掉。这种意见本是对的,而且也确实代表了许多党员的意见。但当时正是斯大林最煊赫的时候,而控制‘六大’的又正是斯大林的亲信米夫,所以汪泽楷的意见就遭到批判和攻击,参加大会的代表没有人敢支持,汪泽楷孤掌难鸣,反而得到一个‘汪泽楷专好吵吵闹闹’的恶名,并因此失去了在新的中央委员会中的席位。”会上的多数同志还认为,汪泽楷是陈独秀的“代言人”。六大结束后,周恩来找汪泽楷谈话,问他要么留在莫斯科继续学习,要么留在南俄养病。汪泽楷当时考虑:不知苏联局势今后如何发展,像他这种党内持不同意见者,说不定会充军西伯利亚,夫人杜 当时有孕在身,即将临产,因而坚决不接受要他留在苏联的决定。多年以后,汪泽楷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承认“当时的态度不对,太自以为是”。

汪泽楷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到接受“托派”观点、参加“托派”组织,有一个渐变的过程。1928年8月,汪泽楷由莫斯科回到上海,中央未再给他分配工作。其间,汪泽楷经常与彭述之等人聚集,传播党的六大斗争情况,表述一些反对党中央的言论,讨论对时局的看法和大革命失败的责任问题;向党内同志宣扬“托派”主张,攻击斯大林以及当时的党中央;主动承担说服陈独秀的任务,要求陈站出来工作,同“左”倾冒险主义作斗争;说服陈独秀之后,着手进行“左”派反对派的组织工作;与彭述之等人成立几个“左”派反对派支部,推举“左”派反对派委员会作为领导机关,并与彭述之编在同一个支部,参加所在支部的各种活动。当时,这些行为是党的组织纪律所不允许的。但陈独秀、汪泽楷等人不仅对自己的右倾错误没有进行认真检讨,还用托洛茨基的观点为自己辩护。党中央为了教育和挽救陈独秀、汪泽楷等人,先后采取了一些挽救措施:1929年5月,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成立专门的党支部,把陈独秀、汪泽楷等人编入以杨贤江为书记的党支部,对他们进行耐心说服教育;8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国党内反对派问题》的通告,对陈独秀、汪泽楷等人的非法活动加以劝阻,明令禁止;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斯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点名批评陈独秀。在此情况下,陈独秀、汪泽楷等人依然如故,没有做出任何改变。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开除陈独秀党籍并批准江苏省委开除彭述之、汪泽楷、马玉夫、蔡振德四人党籍的决议案》。至此,汪泽楷结束了短暂的革命生涯。

往来奔波,潜身教育事业

汪泽楷自被开除党籍至1959年12月逝世的30年间,多处辗转,生活很不安定,历尽坎坷,十分曲折。

党的六大结束后,汪泽楷从莫斯科返回上海,已经没有继续为党工作的可能。1928年8月至1930年10月,汪泽楷主要从事马列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靠译书收入维持全家生活。1933年8月,汪泽楷从朝阳大学辞职,化名杜敬斋,携全家到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彻底割裂了与“托派”组织的关系。从此之后,汪泽楷潜心教育事业,先后辗转桂林、南宁、长沙等地大中院校任教,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49年4月,汪泽楷携全家回到家乡,这是汪泽楷及其一家新生活的开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汪泽楷不仅参加了湖南的和平解放运动,还利用与陈明仁将军相熟之机做了大量说服工作,对陈明仁将军下定决心率部和平起义起了重要作用。1949年10月,汪泽楷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聘,出任湖南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并被推选为湖南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参加了“民革”组织和土地改革工作,曾任省土改工作团第七团团长,负责常德地区土改工作,满腔热情地投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中。1953年10月,汪泽楷与罗章龙一起调任武昌中南财经学院担任教授,汪泽楷兼任该院综合资料室主任。

1957年5月,在整风运动中,汪泽楷给中南财经学院领导所提的意见被定为“右派言论”。1958年4月,因“右派言论”及历史问题,汪泽楷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关押在武昌监狱长达一年。至此,汪泽楷结束了其近30年的教书生涯。1959年4月,汪泽楷被湖北省高院以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月,在湖北沙洋农场服刑,之后又转到湖北潜江畜牧场;12月下旬,在潜江畜牧场逝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北财经学院(原中南财经学院)对汪泽楷一案进行复查。1984年6月,湖北财经学院决定恢复汪泽楷政治名誉,恢复教授职称。与此同时,湖北省高级法院判决宣布撤销对汪泽楷一案的刑事判決,宣告汪泽楷无罪。至此,距他含冤去世已经整整25年。

综观汪泽楷的一生,既有作为爱国进步青年远赴海外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闪光时刻,又有积极投身国内革命运动、参加革命斗争的短暂生涯,也有盲目追随陈独秀、被开除党籍的灰暗时期,还有潜心教育事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近半人生,但终究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寻求真理、追求光明的一个缩影。尽管他在历史上犯有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但仍然瑕不掩瑜,是光明磊落的一生。

责任编辑 / 陈 洪

猜你喜欢

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迎接汽车新革命
中国的出行革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