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思考
2021-01-04张廷广
张廷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的作出,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的结果,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为什么”及其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引。
理论科学。马克思在理论创造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了批判性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并充分结合时代实践课题,既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合理内核等前人成果中的精华部分,又紧密结合了人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实践课题进行深思和探索,真正将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科学方法和原则运用于研究的全过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马克思实现了世界观、方法论上的科学变革,发现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运用这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由此真正解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进规律,找到了人类真正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互融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一块“整钢”,成为一种不怕驳、驳不倒的科学的理论。
价值正确。理论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其必然具有一定的立场和价值倾向性。马克思在研究摩泽尔河沿岸地区的贫困等问题时,就初步具有了为底层人民利益发声的价值倾向性。在完成世界观、历史观、革命观科学转向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牢固树立了真正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他们在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论著中都蕴含了这一价值追求。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诉求,也是一种思想理论所能蕴含的最正确的价值诉求,因为其最大限度体现了整体利益、全局利益。是否真正具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诉求,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比其他理论更具优势、更加先进的重要体现。
发展前沿。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原理、事物发展变化原理以及唯物史观中的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等,都成为马克思主义始终不会停下脚步、不断向前发展、彻底摆脱“理论终结”现象的内生动力,促使马克思主义者不断结合时代最新问题、材料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始终处在发展的前沿,始终能够为人类各种难题提供及时、先进的方案和理论指导。此外,开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内在品质,有效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时代都能及时将最新产生的其他文明成果的精华成分吸纳其中,并经过创新使自身始终处于理论的前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现阶段有效指导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深刻影响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实践有效。马克思主义在诞生后指导人类改造世界170多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其实践效果。首先,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正确的解放道路、提供了科学方法,使诸多长期遭受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广大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在二战前后纷纷获得了自由和解放,实现了自身当家作主。其次,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程。最后,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提供了应对大灾大难、大风险大挑战所需要的最科学的方法论,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果断作出应对灾难和风险挑战的科学决策,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将人力、财力、物力、技术、智慧等战略性力量汇聚成应对灾情和风险挑战所需的最大合力,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扭转险情和危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主要代表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五四运动后期由新文化运动转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以及北京、上海两个传播中心的形成,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学习或传播马克思主义,或通过留学期间对各种思想的比较,或通过参加“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或通过参加“与劳工为伍”的实践活动等,一批先进分子先后完成了思想大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开展,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可以说,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键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是指对广大党员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精神方面的核心因素,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列宁曾经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具有什么样的行动、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往往是由人的头脑中的理论样态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行动,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因而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头脑。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灵魂的主体部分。二是信仰层面。树立正确的信仰往往能够帮助政党更好地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度过艰难险阻,从而达成预定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大多数党员就确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绝大多数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愈加牢不可破,成为其思想灵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的思想灵魂,才始终具有最深沉的底色,保持了极强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才能在推动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等方面取得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成就。具有充实而正确的思想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方法之源。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原初形态的科学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始终具备科学方法、不断形成新的科学方法的源头活水。例如,毛泽东同志充分继承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矛盾分析方面的核心原理和方法,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确立了“社会基本矛盾”范畴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存在状态和演变规律、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向全党专门发出号召,“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提供的科学方法之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始终具有科学方法,始终做到底气充足、能力高强、决策科学,真正做到“能”。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源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可否认,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使党的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这些挫折和失误为后来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切实遵循毛泽东同志指明的科学方法和路径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然,无论是从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和路径来看,还是从开创的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都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诞生的核心因素和关键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源头。从更具体的层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源头恰恰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大地上进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头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其本身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优秀品质和特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理论的彻底性和价值的正确性能够穿透时空场域而长期具有真理性。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理论支撑和理论根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注入强大生命力。其次,作为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党始终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例如,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普遍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等原理,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以发展的思维和眼光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紧密结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确保其与时俱进,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矛盾特殊性、群众史观等原理,使党能够以全局思维、辩证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科学方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能够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中,有效避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和封闭僵化的老路,从而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历程和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LLZZC064)和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重大培育项目“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多元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G0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5月4日。
责编/邓楚韵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