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2021-01-04吴姗姗
吴姗姗
(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道德”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对“法治”这部分内容虽然有所涉及,但是教学针对性不足,没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法治认知能力。如今“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新模式被提了出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法治教育大力地渗透在课堂中,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懂得在法律规则下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人。
一、依托教材法治栏目展开法治教育
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些教学栏目普及了法律知识。教师应针对这种教学栏目,结合新课主题,展开有效的法治教育,让“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1]。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从“白色污染”说起》这一章节中,有“相关链接”这一教学栏目,涵括了三个方面的法律知识。首先是1991年德国开始实施的《包装条例》对废弃包装、塑料袋的使用提出的法律规定;其次是2002年爱尔兰政府在法律法规中提出的“塑料袋税”,旨在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量;还有2006年发布的“限塑令”,最后是2007年我国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购物袋的通知》这一法律文件,都充分体现了我国遏制“白色污染”的决心,也让“塑料袋的合理使用”这一举措法治化。教师利用这一教学栏目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上有效渗透了法治教育,有利于学生从法治的角度对环境污染进行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在《环境污染大搜索》这一章节的内容中,编者也设置了法治教育栏目,即“知识窗”。教材中的“知识窗”栏目明确地点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法律规定,它让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变得合法化,要求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要重视采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与危害。在这一法治教育中,学生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法治化进行了更深刻的认知,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懂得约束自身的行为,发挥自身的力量,减少环境污染。
二、利用时效性的案例资源展开教学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时,应注重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将其融进来,让学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法治相关的知识进行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2]。尤其是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法治类案例资源,教师将其引进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今时今日的法治威力更加强大。
比如在《毒品更危险》这节课中,教师可引入“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这一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打击毒品犯罪工作的发展现状。教师也可围绕着“多样化的毒品”这一主题,搜索当前社会层出不穷的毒品花样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新型毒品的危害性,从而感受到国家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法治意义。
教师还可利用案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你们能够分析一下贩毒的人是什么心理吗?吸毒的人又是什么心理?为了保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我们应该怎样去开展‘禁毒’‘打击毒品犯罪’等方面法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呢?”在这一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围绕着某一毒品(涉毒)犯罪案例,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心理特点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自主搜索一些青少年吸毒的案例,对他们吸毒的心理进行剖析。之后,学生可展开讨论,针对“禁毒”“打击毒品犯罪”的法治宣传工作提出自己的个性化建议。此外,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阐述个人感想,深化学生的法治认知能力,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遵循法律法规。
三、立足生活化理念开展法治化教育
法律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法治化教育,则可引入生活化理念,结合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思考它与哪些法律法规有关[3]。这一教学措施能够让学生将现实生活现象与法律法规内容融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对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更有效的理解,同时也站在法律法规的角度,对某些现实生活问题展开讨论,思考如何才能借助法治手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违法问题或者权利受侵问题等等。
例如在《生活与法律》这节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找出“生活中的守法现象”“生活中的违法现象”,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入手,对“法治”进行更深刻的认知。比如生活中的守法现象有:工人在厂里正常工作,遵守了国家的劳动法规则;学生在教室里接受教育,遵守了国家的义务教育法等等。生活中的违法现象有:路上有人横跨公路、闯红灯,违反了国家的交通法;商家贩卖劣质产品,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教师可鼓励学生对这些守法或违法现象展开分析,解读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对自己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违法问题、侵权问题展开思考,探索我国法律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哪些规定。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法治知识有更好的认知、理解与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应有的法治素养。
结语
总之,教师将法治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举措,最终目的不仅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其应有的法治意识,并使其养成遵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