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1-01-04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党建部杨子林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党建部 杨子林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叶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党建部 张会旭
深化国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背景及现状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1.党建理论发展与实践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党的理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为抓手,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开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新局面。这体现了党建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提升国有企业党建质量、夯实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需要。
国有企业全面落实基层党的建设任务,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要求国有企业要以“硬件强基础、软件强服务、创新强实效”为目标,实现基层党建质量提升。
同时,国企基层党组织承载着实现夯实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责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以实现广大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主人翁意识为核心,使广大职工成为具有巨大活力的国有企业的坚强堡垒。
3.与国有企业战略契合的文化价值观塑造需要。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中国特色”的重要体现。企业战略聚焦于企业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其实现需要以与之相契合的文化价值观作为有力支撑。国有企业基层党建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和前提,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核心内容。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还要深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畅通企业文化建设通道,更新企业发展价值理念,塑造企业价值观。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实现凝聚人心、降低发展风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终极价值目标。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调研了解到,许多国有企业已经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在组织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标准化、教育管理标准化、阵地建设标准化、信息台账标准化等几个主要方面充分展开,基本做到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化。目前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更大程度上是组织架构、工作框架流程的规范,显然还未充分体现新时期基层党建质量的全部内涵,急需拓展、提升;党支部标准化在实践中更多地实现了党组织内部活动程序、形式等的规范化,并未充分体现党建与企业发展的密切联系,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联系不密切,存在形式主义,务实性不足。
深化国企党支部标准化的内涵与必要性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实现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目标的重要步骤。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党建质量的必要选择。目前,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党建“体”的建构,也就是在组织队伍建设、活动规则流程等方面的框架性建构。基层党建的核心内涵应该是对于党员与非党员的思想认识的塑造。因此,国有企业基层党建质量的提升,需要在目前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进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层面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同时作用于国有企业思想价值塑造的两个基本层面。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的深化在内涵上至少应该拓展于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是提升党建质量的核心内涵
实现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是对党支部标准化的拓展,是保证党支部标准化的务实性、实现落地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管人心、塑思想、管大局、建队伍、把方向、定原则。标准化在党建理论中的提出,是将标准管理理念应用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结果。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践说明了标准化可以实现党建工作规范化,提升党建效率,保证对党所主张的思想价值理念认识的确定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应用标准化理念,应该对党建质量会有积极影响。
国企文化建设标准化是党建引领带动作用的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灵魂。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突出党的引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作为我们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实践中逐步确立的独特价值体系,是我国国有企业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鲜明价值立场的红色基因,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价值指引。而实践中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保障党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标准化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广义上应该是体现企业管理内涵的,是对企业全体成员思想动态和政治价值观认识的管理;狭义上,指以党团系统为主体实现或开展的一般思想认识和政治价值观塑造。这两个层面经常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尤其,国有企业管理强调党建引领作用的前提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显然是党团组织。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被单独看待,往往被作为党建内涵进行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应该总体上体现标准化理念,但标准化并不仅仅意味着狭隘的量化,而是对有价值的工作方式、途径或目标等经过提炼总结而上升为规范,以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性、有序化。
1.党组织内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
实践中,在党组织内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与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同步的。党支部标准化中组织队伍、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台账、阵地建设、党的活动标准化是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的体现。在此前标准化基础上,建构党内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标准化。建构分类、分级、分层党内思想工作评价标准体系。如党支部书记工作评价、党员民主评议、星级党支部评价。
2.党组织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
总体上,在党组织外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需要体现党建引领标准化,具体包括学习主题方向标准、融入业务生活实际标准、沟通连接机制标准、宣传教育模式标准化、评估机制标准。
学习主题方向标准,是指党外思想政治学习内容、活动主旨可以与党内保持一致,并根据具体情境需要适当调整。融入业务生活实际标准,指党外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要求从业务、职员生活等实际出发,做到在场、套接、嵌入。沟通连接机制标准,指基于党员、党组织建立谈心谈话机制等。宣传教育模式标准化,指对实践中有效的宣传模式进行总结,建构标准,如志愿+帮扶+走访、讲堂+课堂+信息平台等。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标准化框架建构,即活动过程评价+团队状态评价+业绩参考。
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
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展现的企业制度、成员的行为特点、精神风貌、组织和谐程度等特点,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品质和动力的体现。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标准化所要实现的是国有企业文化建构过程的某些环节的标准化,是国企党建标准化内涵的延伸。
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现中国特色标准、党性第一标准。国有企业首先体现为党领导下的阵地、堡垒,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所以国企文化建设首先以党性原则为标准,以党建引领为标准。这可以理解为国有企业的“中国特色”。将党建融入到国企文化价值观建构中,将党的思想与企业发展战略两个构成作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框架。其次,国企文化建设中党建融入到企业制度、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环节,在同一系统中统一标准。企业文化宣贯路径标准化,如展示方式、环境、规格等标准化。
监督评价机制标准化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柔性”化的,一定意义上服务于国有企业软实力的塑造。在通常意义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将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等灌输于企业职工,使之“入脑、入心、入行”。因此,在企业不同层次的系统内会形成交流循环。这种交流既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以及同级之间的。自下而上和同级之间的监督评价,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企业文化品质效应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监督评价机制标准化需要确立主体、路径、制度、结果反馈等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协调机制标准化
思想政治工作在狭义上主要是从党团组织出发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影响活动。企业文化建设在本质意义上也是通过影响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使之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在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但在国有企业中能否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协同共进则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建构。在组织层面,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形成协调机制,以党建部门统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党群信息员制度为辅助,实现上传下达、互联互通、思想一致。其次,宣传机制融合。具体包括内容精神的融合,宣传渠道、方式的融合。其三,评价机制的融合。评价应该体现务实性、综合性,点面结合的原则精神;以团队建构、业绩绩效、职员动态、重点任务(战略)等为契机建立评估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