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视角下高职助学贷款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2021-01-04李嘉
李 嘉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校学生数屡创新高,伴随而来的在校贫困生人数也大幅提升。按照成本分担原则,高职教育费用应由国家和个人包括其家庭共同承担。但是对于不少贫困家庭而言,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高职教育费用。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采取了包括助学贷款在内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财政支持都属于公共支出范畴。如何提升这部分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率,到达资源配置最优状态,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助学贷款的现状及问题
(一)对助学贷款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参加助学贷款
不知道有助学贷款;知道但不知道怎么办理;害怕利率与商贷利率一样。这三项是没有进行助学贷款的前三位原因。究其本质,这三项其实都是由于对不清楚相关政策而产生的,均可以通过政策宣传,提升政策的覆盖率和知晓度来解决。
(二)贷款项目相对单一
我国助学贷款基本上采取的是统一贷款额度。其费用主要用以承担学生的学费及住宿费,对于学生在校的生活、突发疾病、求职就业等开支,并没有相应的贷款项目。因此无法缓解贫困生特别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进入经济发达地区,日常生活费用大幅度增加的贫困生在校生活压力、应对突发疾病治疗所需费用压力及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压力。
(三)商业银行对助学贷款发放不积极
贷款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银行参与不积极,不同程度“借贷”等问题,离国家政策要求的“应贷尽贷”,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助学贷款的利率较低,盈利空间不大,商业价值有限
国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严格控制了贷款利率,不允许上浮,且最高贷款年限可达30年。而一般商业贷款,银行可以根据风险情况,以基准利率为基础,在一定范围内自主上浮或下调。可见大部分商业贷款的利率是明显高于基准利率的。对于银行而言,利率越高,自然其盈利空间就越大,相反,助学贷款因政策规定,只能维持在较低的基准利率,不能上浮,自然能产生的盈利也较低。
2.助学贷款违约风险高
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进入首批还贷高峰期,据银行方面数据显示,全国申请助学贷款学生平均违约率近20%。200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新闻发布会中透露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至28.4%,如此高的违约率,自然也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高风险,进而发放助学贷款不积极。
二、高职助学贷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
国家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同时创新宣传途径。学校要创新形式,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宣传。每项资助项目开展前需要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将通知下发到各班及学生家长,并通过校内宣传方式如校园广播、公告栏张贴资助政策及资助项目,公布资助对象、条件,力求让全部学生知晓政策,引导各方关注并深入了解。
(二)提高助学贷款的限额,增加应急贷款项目
除了每年开学时的助学贷款申请,可以开通高校应急贷款项目。对于因突发事件而导致一时资金困难的学生,提供相应证明,通过一定的手续后能得到最多不超过3个月生活费用的临时贷款,以帮助学生度过短时困难期。
(三)通过政策性银行进行助学贷款发放
助学贷款政策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有一定的公益属性,而商业银行的任务是盈利,这两者的不同是由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是很难调和的。而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立,以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为目标,在特定领域开展金融业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由其定义可以看出,政策性银行的目的与助学贷款的目的是可以调和一致的,这样双方在目的一致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携手进行相应的贷款工作。
(四)完善信用体系,健全监管和法律制度
只有完善了信用体系,将还款情况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与今后个人职业发展,住房贷款甚至子女入学等挂钩,增加其违约成本才能有效提升还款率。
三、结束语
助学贷款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教育公平,提升国家劳动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政策。自2000年至今,该政策已经实行了20年,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此政策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促进助学贷款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