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

2021-01-04

科学咨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

张 磊

(北京市昌平区图书馆 北京 102200)

2020年初新冠病毒爆发,并呈现全球蔓延趋势,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相关部门对公共环境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尽量减少线下聚集活动的要求,全国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包括各级图书馆均处于闭馆状态,这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疫情防控和后疫情时代管控要求,公共图书馆都面临创新服务模式,推广以线上数字资源为主的阅读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方式之一。

一、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的特点

(一)阅读方式发生改变

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人,其中手机用户9.32亿,互联网普及率67%,手机上网率99%,网民上网时长为每周28小时,各种应用时长包含阅读的网络文学占4.6%,新闻4.7%,在线教育4.9%[1]。特别是手机网络的普及为线上阅读的推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阅读环境,读者不需要去具体的图书馆就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据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阅读的阅读率达到79.3%,远超图书、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因此,线上阅读推广是未来阅读推广的主阵地,突发的疫情是线上阅读迅速推广的重要催化剂。

(二)服务理念发生改变

对于线下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大多提供的是纸质资料,主要以书本的著作为主,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也多为被动和等待型服务。相对线上阅读,其服务理念得到了有效延伸,并逐渐向全方位服务理念不断发展。2018年国际图联提出图书馆面临的十大机遇,其中包括数字时代图书馆必须更新自身的传统角色,必须跟上持续的技术变革的节奏[2],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不仅要面向所有线上读者,还要尽量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理念,其中包括对相关资料的图像、影相等相关资源服务。不仅如此,服务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不仅仅是通过客户搜索相关内容进行阅读,还要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及时向客户推送其订阅的相关信息。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咨询服务体系,及时解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馈,借助互联网高效、快速的传播方式,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三)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趋势

我国学者金敏婕指出,智慧城市是全球范围内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新举措,数字性、互联性是智慧图书馆未来演变的方向[3]。2020年以来,各公共图书馆按照防疫要求采取了闭馆和有限开放的措施,线下来访受到很大限制,而同期线上的读者每日均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并且累计在线阅读时间也较长。以昌平图书馆为例,2020年全年活动172次,线上活动170次,占全部活动的98.8%。同时,线上图书馆不仅仅是阅读书籍的平台,线上的读者交流平台,为广大读者也提供一个读书交流、社交沟通的机会,来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

二、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推广数字阅读存在的优势

(一)数字阅读已获得空前发展

近年来,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39亿元发展至2017年的152亿元,同比增长26.7%,扩大了3倍有余。以音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知识付费服务发展迅猛,成为行业增长亮点,与传统音频类节目、有声书一起推动有声阅读市场整体向前发展。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同比增长39.7%[4]。数字阅读产业的发展为数字阅读带了多样性的阅读方式和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数字阅读的产业及商业应用为数字阅读带来巨大的红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公共图书馆日益成为数字阅读的获取中心

目前,数字阅读获取主要来源于付费IP和公共服务中心。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中心之一,其数字阅读资源建设突飞猛进。以北京市昌平区图书馆为例,2016年以来用于数字资源和相关数字阅读设施的建设经费与本馆纸质图书购置经费比率由30%;70%上升到目前的50%;50%,数字资源由原来的不足10TB增长到目前的近60TB,数字资源及其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已经成为广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完全免费向接入用户开放,数字资源接入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非经认证的互联网线上阅读提供商,因此未来公共图书馆将日益成为数字阅读资源获取中心。

(三)数字阅读能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

近年来,随着移动阅读及智能手机硬件的发展和5G网络的逐渐覆盖,阅读已经从文字延展到其他形式的内容,演变为一场深刻的感官体验,阅读场景的类型持续分化,用户在长阅读、短阅读、信息型阅读和享受型阅读等等细分阅读场景里开始自由选择。相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阅读不仅可以提供文字、图像,还可以提供音频、视频。特别是近年来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以读书分享和短读、短评等形式的自媒体遍布线上,成为线上阅读的新形式,如杨利辉的五代十国专题、业余历史、linvo说宇宙等众多专栏。目前公共图书馆储备的数字阅读资源中音视频资源容量占比应远远高于文本资源,这为多样化的数字阅读应用提供了可能。

(四)数字阅读契合后疫情时代阅读趋势

新冠疫情在国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新冠疫情还远没有结束,疫情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根据国家疫情的防控要求,公共文化场馆尽量做到不聚集,数字资源的地域非受限和非现场借阅特点成为后疫情时代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此外根据国家部署要求“过紧日子”的会议精神,各种非必要性支出经费将进一步消减。在这种情况下,减少纸质图书采购,联盟单位共同采购数字资源成为各图书馆应对后疫情时代的主要馆藏建设方针。

三、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的应用和推广

(一)建立多体系的数字资源储备

在建设资金普遍缩紧的情况下,有必要改变单一的外购数字资源建设方式,建设多渠道数字资源储备体系。首先,通过本地特色资源数字化弥补数字资源不足。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如非遗传承、地方文献、口述音频、留存影像资料等,公共图书馆可以将这些不牵涉和已解决版权的资源数字化并入数字阅读平台为读者提供非商业来源的独特数字阅读资源。其次,通过不同单位之间相互授权交换或共享数字资源,打通公开数字资源之间的访问壁垒,为读者提供跨行业的数字资源。比如可以与政府机构、公共事业研究所等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如一些社会统计数据,非涉密社会研究报告,实时更新的交通、天气等资料。2020年4月,国际图联(IFLA)推出资源共享工具RSCVD,由志愿者试运营,向全球公益性图书馆关联互借服务提供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5]。第三,多渠道整理获取已公开或解密公共资源。多渠道、多平台收集整理已过版权保护期和已解密的公共资源,加入数字资源库。

(二)整合不同来源的数字资源,简化数字阅读平台入口

公共图书馆作为数字资源的汇聚中心,来自不同提供商的数字资源兼容性整合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之一。美国图书馆技术应用专家Marshuall Breeding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Next Generation Library Services Platforms 简称LSP )概念,指出LSP致力打造一个集纸质和数字资源为一体的统一管理平台,并涵盖与之相关的获取、揭示、入库、整合、利用等整个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6]。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时尽量保证各不同数字资源的相互兼容或能提供不同平台接入的访问端口,这样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字资源整合到统一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扁平化的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上要保证移动端资源接入和PC端同步和无差异服务。如果不做整合,访问不同的资源需要读者登录不同的客户端,甚至移动端不能互访资源会造成读者阅读的障碍,失去阅读耐心,影响数字阅读资源推广。

(三)对数字资源再加工,打造智慧图书馆

随着数字资源的积累,相似、相近的数字资源会逐渐增多,附带关联性的数字资源也会逐渐形成体系,如何有效整合关联数字资源是打造智慧图书馆的重要途径。现在成熟的电商平台均已实现关联信息的展示、推荐和模糊查询,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已经不成为技术障碍,通过关联信息整合和模糊查询能有效提升数字阅读资源的应用率,提升读者应用活跃度和资源利用率。例如:读者模糊查询“北京昌平”在未来智慧平台上可以实现昌平历史沿革,昌平文旅资源,昌平政治经济等等包含昌平信息的平台数字资源,而不需要读者一一检索。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向读者推送关联数字资源,保持读者阅读黏性。

四、数字阅读的风险防范

(一)做好数字资源的版权筛查

数字资源建设时一定要做好数字的资源的版权筛查,严格遵守版权保护制度,避免版权纠纷,保护作者权益。授权共享和分享的数字资源遵守约定分享、共享准则,严守分享、共享范围。

(二)做好平台网络安全防范工作

公共图书馆数字平台代表公共政府形象,必须保证数字平台的安全可靠,对接入资源和接入请求做好网络安全检查,预警和处置预案,避免非法入侵和非法资源上传。

五、结束语

新冠疫情对各行业都是一次挑战,面对疫情常态化,转变生存理念也是各行业面对的重要抉择,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是一次检验也是转变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密切关注数字资源建设,以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为突破口,开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图书馆数字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