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儿的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
2021-01-04王晓玲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北京100045
杨 梅,王晓玲(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45)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是免疫功能障碍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性眼病,CMVR易导致患者视力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治疗以抗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为主,但由于抗CMV药物不能完全消除病毒,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复发机率上升。本文介绍1例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并发CMVR复发患儿的抗感染治疗,旨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及进行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1 病例概况
患者,男性,9岁5个月,身高125 cm,体重21.3 kg。主因“反复感染3年余”于2020年3月5日入院。入院前3年开始反复发生感染,每年需住院7 ~ 8次,每次约20 d。2019年4月诊断癫痫,加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及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治疗,至今未再发作。2019年10月,家属发现患儿有斜视,视力下降且进行性加重,未予特殊诊治。2019年12月,患儿左眼失明。2020年1月,患儿基因检查提示CVID 10型;就诊于我院眼科,眼底检查提示左侧视网膜脱落、左眼底出血。CMV-IgG阳性。结合既往病史,考虑CMVR,给予更昔洛韦胶囊(0.1 g,bid)。2020年3月3日,患儿自觉双眼病情加重及脓疱疮就诊于我院,为进一步诊治收治入院。患儿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状态一般,体力情况较差,纳差,睡眠情况一般,体重不增。否认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走路偏慢,步态欠稳,双手不自主微抖动,下蹲起立稍困难,左侧指鼻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弱阳性。下颌部皮肤可见脓疱疮,咽后壁可见一针尖样溃疡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眼部检查:左眼无光感。余查体正常。辅助检查:免疫球蛋白系列、分化抗原簇系列均提示免疫缺陷;基因检测提示NF-κB2基因缺陷(与CVID相关)、SCN8A基因缺陷(与癫痫相关);脑脊液二代测序提示可见CMV、人疱疹病毒6B;痰液病原学检测可见CMV;其余基本正常。
入院主要诊断:免疫缺陷病、CMV感染、CMVR、左侧视网膜脱落、左侧眼底出血、癫痫、反复肺炎。
2 主要治疗经过
入院后,针对肺炎治疗,先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100 mg·kg-1·d-1,qd,ivgtt)治疗2周;头孢克洛(250 mg·次-1,tid,po)治疗2周;注射用阿奇霉素(10 mg·kg-1·d-1,qd,ivgtt)治疗5 d。针对CMV感染,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1,q 12 h,ivgtt),3周后调整为5 mg·kg-1,qd,ivgtt,3周;后又调整为5 mg·kg-1,连用5 d停2 d,ivgtt,4周。眼玻璃体腔内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3 mg,共5次;曲安奈德注射液2 mg,共2次。丙戊酸钠口服溶液25 mg·kg-1·d-1,q 12 h;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30 mg·kg-1·d-1,q 12 h联合抗癫痫治疗。针对CVID,给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5 g·d-1,连续3 d,q 4 w,ivgtt。治疗期间增加诊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给予醋酸氢化可的松片5 mg,bid。经上述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治疗至入院第10周,患儿眼底检查提示右眼病变较前加重,房水检查CMV由0升至5.54×103copies·mL-1,血CMV(–),医师考虑眼部感染复发。请临床药师会诊,协助治疗。结合该患儿情况,药师建议更昔洛韦(5 mg·kg-1,q 12 h,ivgtt)+膦甲酸钠(90 mg·kg-1,q 12 h,ivgtt)诱导治疗,2周后改为更昔洛韦(5 mg·kg-1,qd,ivgtt)+膦甲酸钠(90 mg·kg-1,qd,ivgtt)维持治疗。若患者不能耐受双联治疗,可使用某一种药物单独治疗或换用西多福韦注射液。增加膦甲酸钠注射液局部给药方案(2.4 mg ·次-1,qw,玻璃体腔内注射),直至活动性视网膜炎消退。患儿目前CMVR复发,糖皮质激素应用对患儿感染控制不利,药师建议暂停氢化可的松治疗,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再酌情使用。经积极治疗后,患儿视力较前好转,房水CMV-DNA载量较前下降,治疗有效。
3 临床药学监护
3.1 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儿病史和检查情况可明确诊断为CVID并发CMVR。经免疫调节和抗CMV治疗后病情好转,在维持治疗期间因突破性病毒再激活而致CMVR复发。参考UpToDate数据库中艾滋病相关CMVR的治疗,建议对复发患者采取补救性治疗,在现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另一种药物。推荐静脉应用更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诱导治疗2周后改为维持治疗[2]。若患者不能耐受,可使用某一种药物单独治疗或换用西多福韦[3]。
除全身治疗外,局部治疗也可能有效。有专家共识[4]指出:中央型CMVR在全身抗CMV治疗的基础上应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抗CMV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膦甲酸钠注射液可在病眼局部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控制感染,尤其适用于危及视力的中央型CMVR的治疗[5-6]。玻璃体腔内注射的并发症主要有结膜出血、眼内炎、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血管阻塞以及视网膜脱离[7]。并发症的发生同眼内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剂量等相关,因此选择适当的注射剂量和频次十分重要。药师建议更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诱导治疗2周后改为维持治疗,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基础上联用膦甲酸钠注射液(单次2.4 mg),每周1次,直至活动性视网膜炎消退。患儿因诊断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口服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目前CMVR复发,药师考虑糖皮质激素应用对感染控制不利,与医生探讨氢化可的松应用的必要性。经内分泌主任会诊认为在反复感染,营养不良情况下,患儿目前所测的激素水平偏低是机体的一种保护作用,故诊断需再评估。故暂停氢化可的松治疗,后续酌情使用。
3.2 双联抗CMV的用药监护
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均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8],二者联用时致肾损害的概率可增加[9],因此药师重点关注患儿肾功能,建议监测每日尿量,每周2次检测血肌酐水平,若发生肾功能损害,应根据肌酐清除率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为降低肾毒性,可采取水化治疗(1.5 L·d-1)。此外,还应密切监测患儿肝功能、胃肠道功能、电解质及癫痫发作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药师提示在配置药液时,外周静脉滴注膦甲酸钠的药物浓度应≤12 mg·mL-1,溶媒可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速度应≤1 mg·kg-1·min-1,提示护理人员需控制输液速度。眼部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和膦甲酸钠注射液时,应将两种药物分别单独注射,因二者混合后可能出现浑浊、沉淀、产气、变色或药物分解情况[10],为避免增加用药风险应单独使用两药。免疫缺陷患者的CMV感染需长期治疗[11],药师建议患儿病情稳定后,使用更昔洛韦口服给药作为序贯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3.3 预见药物治疗问题及解决措施
药师应对病情变化具有预见性,对药物治疗问题提前预警。患儿目前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应避免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以免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12]。更昔洛韦为目前治疗患儿CMV感染的主要药物,亦应避免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用,以免导致癫痫发作或控制不佳。若必须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建议选择美罗培南且将丙戊酸钠更换为其他抗癫痫药物。患儿若需应用西多福韦注射液,推荐剂量5 mg·kg-1,qw,持续2周,后每2周1次。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肾功能,充分水化,用药前后使用丙磺舒解救[13]。
3.4 与患儿家属达成治疗共识
患儿因免疫缺陷反复感染,目前感染主要为CMVR,已给予积极治疗,但因NF-κB2基因缺陷导致的CVID及并发症目前难以治愈,故治疗目的主要为控制疾病复发和进展。药师告知患儿家属治疗方案的获益与风险,与其达成治疗共识,患儿在有效治疗下好转。
4 讨论
本例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CVID,可引起全身反复、多部位感染。而像本例患者一样并发CMVR,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且患者< 18岁,病情危重、情况复杂,药物治疗问题繁琐。临床药师重点关注免疫缺陷、CMVR复发情况下的儿童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参考国内外文献报道[2,4-6,11],采取全身联合局部给药的方式治疗CMV感染,并根据用药方案实施药学监护[14]。作为临床药师,与医师密切合作,在临床实践中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建议医生在更昔洛韦基础上联合膦甲酸钠,行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并确定局部给药剂量,提醒医师应避免配伍禁忌,医师均采纳建议。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并与医、护、患及家属有效沟通,充分体现临床药师在多学科治疗团队中的价值。